都以為電動汽車是高科技 沒想竟然是老古董!
第一臺電動車
1886年1月29日,兩位德華人Kral Benz和Gottlieb Daimler獲得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的專利權,標誌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隨後這一天就被人們稱為汽車誕生日。而電動車的歷史其實比內燃機汽車更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那時Thomas Davenport製造了一輛電動三輪車,這臺電動三輪車由一組乾電池驅動,只能行駛一小段距離。
電動車曾經風靡一時
早期的電動車採用乾電池作為驅動,這種電池不能進行二次充電,所以使用這種電池的電動車在行駛一小段距離後就會因為電量耗盡而停下來。直到1895年,發過發明家Gaston Plante發明了鉛酸電池,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可充電的電池。
1901年,愛迪生改進了鎳鐵電池,並將其用在電動車上。宣稱續航里程可達130公里,並在測試中跑出340.1公里的成績。在當時紐約時報認為電動車是“最理想”的車輛,因為它比汽油車更安靜、更清潔、更經濟。正是因為可充電電池的出現,之後電動車風靡一時。19世紀末期到1920年是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個高峰。由於當時許多車裝載了可充電電池,給電動車充電成為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於是廠家發明了充電樁。在當時電動車相比當時的內燃機汽車電動車啟動更安全,由於當時內燃機汽車沒有啟動電機,需要用人使用搖把才能啟動發動機,啟動時受傷的危險很大,當時的女性獨自開車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由於電動車的電動工作時沒有噪音、沒有內燃機汽車的震動和難聞的汽油味。並且,直流電動機低轉速時大扭矩輸出特性使它用作汽車動力時不需要複雜的傳動系統且操作簡便,因而電動汽車也成為了當時汽車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根據一份來自1900年的統計顯示,當年美國登記的機動車中有38%是電動車,而汽油車僅22%,剩下的40%是蒸汽汽車。而同年美國製造的汽車中,汽油汽車936輛,蒸汽汽車1684輛,然而電動車則多達15755輛。
電動車發展逐漸停滯
隨著石油的開發和內燃機技術的逐漸成熟,風靡一時的電動汽車在1920年以後漸漸地失去了它的優勢。汽車市場也逐步被內燃機汽車佔領。之後只有一些在特殊場合使用的車輛還在使用電池驅動,例如有軌電車、無軌電車、Golf球場、剷車等。由於消費市場的不景氣電動汽車的發展從此停滯了大半個世紀。電動汽車再次登上歷史舞臺
或許是19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讓世界又開始關注起了其它動力的汽車,電動車於是就順理成章的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1990年,美國加州議會通過了《零排放汽車(ZEV)法案》,開始強制推進電動車的銷售。在ZEV法案的推動下,美國許多汽車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電動車。例如在1990年1月的洛杉磯汽車展上,通用汽車的Quattroporte向全球推介Impact純電動轎車。福特公司的Ecostar,Ranger EV,克萊斯勒的TEvan都是美國本土廠商響應法案所推出的電動車。在當時許多日系品牌也在美國推出了電動汽車,例如豐田的RAV EV,本田的EV Plus等。近幾年聲名鵲起的“特斯拉”,品牌歷史並不長。2006年才推出了他們的第一款產品——Tesla Roadster。熟悉汽車的小夥伴一眼就能看出這臺車與蓮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臺Tesla Roadster的底盤總成來自路特斯Elise,外形也與Elise極為相似。近年來像江淮、北汽、廣汽、DENZA等國內自主品牌也開始製造純電動車。更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例如蔚來、小鵬、智車優行、威馬、樂視、車和家、遊俠等也開始“跨界”進入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結語
縱觀電動汽車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技術方面的因素,政策因素同樣會影響到一個行業的興衰。如今全球都在大力提倡“環保”的環境下,電動車也成為了許多國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車型。很多小夥伴都以為電動車是最新科技的產物,其實電動車的歷史比內燃機汽車更悠久。三部委:有序放開汽車行業合資企業股比限制電動汽車行業復興背景及電動汽車產業深度解讀引爆市場的特斯拉在中國卻淪為玩具?充電難還可以這麼解決。
都以為電動汽車是高科技 沒想竟然是老古董!
第一臺電動車
1886年1月29日,兩位德華人Kral Benz和Gottlieb Daimler獲得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的專利權,標誌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隨後這一天就被人們稱為汽車誕生日。而電動車的歷史其實比內燃機汽車更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那時Thomas Davenport製造了一輛電動三輪車,這臺電動三輪車由一組乾電池驅動,只能行駛一小段距離。
電動車曾經風靡一時
早期的電動車採用乾電池作為驅動,這種電池不能進行二次充電,所以使用這種電池的電動車在行駛一小段距離後就會因為電量耗盡而停下來。直到1895年,發過發明家Gaston Plante發明了鉛酸電池,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可充電的電池。
1901年,愛迪生改進了鎳鐵電池,並將其用在電動車上。宣稱續航里程可達130公里,並在測試中跑出340.1公里的成績。在當時紐約時報認為電動車是“最理想”的車輛,因為它比汽油車更安靜、更清潔、更經濟。正是因為可充電電池的出現,之後電動車風靡一時。19世紀末期到1920年是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個高峰。由於當時許多車裝載了可充電電池,給電動車充電成為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於是廠家發明了充電樁。在當時電動車相比當時的內燃機汽車電動車啟動更安全,由於當時內燃機汽車沒有啟動電機,需要用人使用搖把才能啟動發動機,啟動時受傷的危險很大,當時的女性獨自開車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由於電動車的電動工作時沒有噪音、沒有內燃機汽車的震動和難聞的汽油味。並且,直流電動機低轉速時大扭矩輸出特性使它用作汽車動力時不需要複雜的傳動系統且操作簡便,因而電動汽車也成為了當時汽車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根據一份來自1900年的統計顯示,當年美國登記的機動車中有38%是電動車,而汽油車僅22%,剩下的40%是蒸汽汽車。而同年美國製造的汽車中,汽油汽車936輛,蒸汽汽車1684輛,然而電動車則多達15755輛。
電動車發展逐漸停滯
隨著石油的開發和內燃機技術的逐漸成熟,風靡一時的電動汽車在1920年以後漸漸地失去了它的優勢。汽車市場也逐步被內燃機汽車佔領。之後只有一些在特殊場合使用的車輛還在使用電池驅動,例如有軌電車、無軌電車、Golf球場、剷車等。由於消費市場的不景氣電動汽車的發展從此停滯了大半個世紀。電動汽車再次登上歷史舞臺
或許是19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讓世界又開始關注起了其它動力的汽車,電動車於是就順理成章的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1990年,美國加州議會通過了《零排放汽車(ZEV)法案》,開始強制推進電動車的銷售。在ZEV法案的推動下,美國許多汽車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電動車。例如在1990年1月的洛杉磯汽車展上,通用汽車的Quattroporte向全球推介Impact純電動轎車。福特公司的Ecostar,Ranger EV,克萊斯勒的TEvan都是美國本土廠商響應法案所推出的電動車。在當時許多日系品牌也在美國推出了電動汽車,例如豐田的RAV EV,本田的EV Plus等。近幾年聲名鵲起的“特斯拉”,品牌歷史並不長。2006年才推出了他們的第一款產品——Tesla Roadster。熟悉汽車的小夥伴一眼就能看出這臺車與蓮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臺Tesla Roadster的底盤總成來自路特斯Elise,外形也與Elise極為相似。近年來像江淮、北汽、廣汽、DENZA等國內自主品牌也開始製造純電動車。更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例如蔚來、小鵬、智車優行、威馬、樂視、車和家、遊俠等也開始“跨界”進入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結語
縱觀電動汽車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技術方面的因素,政策因素同樣會影響到一個行業的興衰。如今全球都在大力提倡“環保”的環境下,電動車也成為了許多國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車型。很多小夥伴都以為電動車是最新科技的產物,其實電動車的歷史比內燃機汽車更悠久。三部委:有序放開汽車行業合資企業股比限制電動汽車行業復興背景及電動汽車產業深度解讀引爆市場的特斯拉在中國卻淪為玩具?充電難還可以這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