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泥水勞人1

    守孝是遠古時代的生活概況,現代無需守孝。上古時期,野生動物多,人死了,放在外面,很容易被野生動物叼去,所以出現了守孝,守孝是古代守靈的演化而來。所以我們現代如此優越的生活習俗,要去掉過去落後的而又不理解的習俗!

  • 2 # 一哥於一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守孝於心顯於形

    雖說現在很多事情都簡辦、新辦了,但瞭解一些喪葬必要的形式和簡單的規定也是有必要的。對於子女為老人守孝這事,當然是活時盡孝心,死了盡孝禮最好,而孝禮則多是一些形式。

    其一,葬禮的簡單流程。葬禮是大事,是對老人孝敬的最後總結,是家庭形象的集中展現,是整個家族整個村莊和諧共處的文明行動,是傳承文明教育後人的有效載體,也是社會規矩的一次再教育。

    老人走了,最好的是兒女子孫侄子女婿能守在床前,斷氣也會些許安然,一般長子用細棉絮絲放在死者的鼻孔前以示最後確認,然後趕快動手穿準備好的孝衣,由長子先反套在自己雙臂之上,然後面對面往死者身上翻套,一般人走時都會有遺屎尿的,最好用溫水清理一下,內衣內褲必須除去,不穿半截衣服入土。衣服穿好之後,是要燒倒頭紙的,並用黃裱紙蓋臉,銅錢咬唇,腰下鞋底最好也墊上兩枚,然後放鞭炮告知左鄰右舍。

    一般村上都有管事的,家人去請來先慮一下大致事宜,然後著人通知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現在通訊工具發達了,過去這件事是大活,當然姥孃家是要孝子親自去的,著重孝,步行入村,見人下跪,到姥姥家門口長跪,直到家人扶起起屋,門邊躬立,是坐不得的,舅舅再讓,最多低凳屈身,向舅舅哭訴老人死亡的細節,痛恨自己的不孝,舅舅勸著,說出辦事的一些要求,比如用棺、用孝、去多少人、行什麼禮、出殯時辰、埋葬方式等,講究人家詳細到每一細節,孝子一一答覆,然後叩首告退。

    一般現在多排三(即死後的第三天)入葬,也有排五、排七的,排九已經是國葬了,一般人家不敢用,前兩天死者榻前燒紙燃燈,遠親及死者或子女朋友可前來弔唁,以默哀禮即可,至於喪事的具體吃喝招待事項,喪事“大總理(類似於治喪委員會主任)”已吩咐定了,不必操心,村裡人也早已各負其責了。

    葬日到來的前一晚上,孝子是要頂供的,是在老人靈堂前的一次祭拜儀式,對於年輕人也是一次禮儀現場教學,頂供多用二十四拜,應該是三拜九叩(周禮規定用於天地君師父的至高禮)禮的升級版,三上香三獻爵二十四個響頭是最基本的,細節也不怕,禮儀先生有指揮,在跪、拜、起、進、上香、獻爵的高聲裡完成也不太難。

    葬日一早,若不火化,是要移靈入殯的,一番燒拜之後,長子抱頭,次子侄子女婿抱腿託腰,把老人移入棺材,放平扶穩,蓋上棉被,三長兩短到位,棺蓋錯縫,以供瞻仰,現在各地推行火葬,此程式多是撒灰入棺了。

    移棺入靈棚,孝子獻祭,各家親友隨來隨祭,一般一禮四叩或是行默哀禮,儀式進展也快,姥姥家是最後出場的,孝子賢孫遠迎長接,到家先入席吃飯,然後孝子三請罪,姥姥家主事的領人祭拜,孝子長跪答禮,舅父開口,合棺釘蓋,禮儀高喊起殯。

    起殯的講究頗多,孝子跪請各方,眾人抬棺起靈,孝子背幡拄杖,牢盆摔碎,孟婆湯倒撒,村口路口換人再祭,至墳坑前停喪現場孝子復祭,舅舅家祭,子侄女婿外甥等再祭,祭畢,眾人解槓去鞕,孝子肩扛棺頭,眾人繩索穩抬,下葬三祭封土,燒紙結束葬禮。

    其二,謝孝。是葬禮後的第二天,子女媳婿侄子等到舅舅家謝孝,舅舅家上的禮物如數送回,有的還要加倍,舅舅家拉出矮凳子招待,眾人謝舅舅家的付出,承謝不盡之意,出門去重孝衣,著孝章或孝箍代替。

    其三,守五七。每七一祭奠,在此期間,孝子不動葷、不飲酒、不搞娛樂慶典、不理髮、不行房等等,侄子也大致如此,當然女婿則不必,在葬禮上,女婿是低於兒子的,身不著麻,孝不過膝,腰不繫繩,守(墓)不過七,(禁)葷不過六等等。

    其四,百天。人死百天,子女祭奠,以示紀念,可以圓墳了。

    其五,週年。每週年子女至親祭奠大多是儀式了,有的地方三週年是大事,把父母靈位請回家,親戚都來隨禮,祭奠,有辦喜事的感覺,三週年已過,才算真正的除孝。

    各地規矩不一,俗人也是一知半解,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明節目的形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