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風景區,那當然得說我天天進的南山啦。
離鎮江站不遠,也靠近萬達,大市口商圈。雖然只是AAAA級風景名勝區,但是她的安逸自在的環境卻是我喜歡的。和金山焦山北固山不同,南山是建在山裡,樹木環繞的一處景區,走在景區里人不多,抬頭便能看見參天大樹。很是享受這樣清靜悠閒的氛圍。不僅如此,唐朝詩人劉禹錫、駱賓王、宋大學士蘇東坡、著名書畫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遊此山,並且留有許多詩畫。
門票大概在30-40之間。
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龍》著作劉勰等天下賢才,在招隱增華閣編纂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選集《昭明文選》。(從此鎮江便多了一項中小學生必須參加的增華閣作文大賽)。
北宋大書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創“米氏雲山”。東晉南朝劉宋兩代間的著名雕塑家、音樂家戴顒隱居在招隱山中,譜就了“廣陵”、“遊弦”、“止息”三首古曲。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鶴林寺留下“蘇公竹院”,哲學家、文學家周敦頤的“茂叔蓮池”等。
在竹林景區東側有紀念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將軍的陵墓(伯先公園也可以去玩一玩,靠近鎮江博物館,曾是鴉片戰爭時英軍大使館也是國內罕見的英倫風博物館),還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蓮花洞。
山上有樹木160餘種,飛禽70多種,居滬寧線之首。名勝區內景點有增華閣、讀書檯、濟祖殿、聽鸝山房、虎跑泉、鹿跑泉 、林公泉、挹江亭、玉蕊亭、如斯亭、萬古長青亭、鳥外亭、文心閣、學林軒等,遊人到此有泉可飲,有洞可探,有鳥可聽。宋代大書畫家米芾則贊之為"城市山林"。
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觀,其寺廟建築處寂靜山中,久負盛名,招隱山有招隱寺,本是東晉藝術家戴顒隱居的地方,後來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讀書檯,編纂文選,留下不少古蹟。鶴林寺位於黃鶴山下,寺前杜鵑樓前一株杜鵑花,據傳有三百年曆史,盛開時花有數千朵,"花落春風老杜鵑"。2980年文物單位曾發掘出一批第四紀全新世動物化石,還有一枚人齒化石,距今約一萬年以上。
伯先墓
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烈士墓在竹林寺東夾山下,翠柏叢生,青桐筆立。陵墓前後約一百米,左右寬三十米,大型墓包有護圍拱石,四周有圓形迴廊平臺。墓碑上刻有"辛亥烈士趙聲伯先之墓。碑前有石供桌,兩旁有石獅基座,正前方有臺階,墓道長六十米,墓周植有梧桐和蒼松翠柏,樹森成蔭,景色幽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鶴林寺
鶴林寺位於南郊磨笄山北麓,舊名竹林寺,是鎮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創建於東晉元帝大興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據載,南朝宋武帝劉裕潛龍時,遊息竹林寺,黃鶴飛舞其上,即帝位後,有永初年間,改竹林寺為鶴林寺。劉裕(365-422年),字德輿,小字寄媽,祖為彭城人,寄居京口(鎮江)。幼年家貧,有販履、種地、捕魚為生,劉裕青年時曾在鶴林寺附近種田,常到寺中休息,劉氏故宅在城內壽邱山。劉裕做了皇帝后,故宅改建丹徒宮"。
米芾墓
米芾,北宋書畫家,世居太原,遷襄陽,後定居潤州(鎮江)。宋徽宗時招他為書畫博士,曾任官禮部員外郎,他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法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宋四家。所畫的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在中國畫壇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米芾欣賞鎮江美景,作畫數十年。米芾五十七歲時病死在淮陽軍官邸,其子米元暉遵照父親的遺願,將遺體歸葬鶴林寺前,並舍宅建祠紀念,即為米公祠。
喜歡山水自然就去看看吧,景區外面的出入口風景也不錯。北出口那裡有一個花鳥市場,市公安局那邊的出入口還可以野炊,人多還熱鬧。
說風景區,那當然得說我天天進的南山啦。
離鎮江站不遠,也靠近萬達,大市口商圈。雖然只是AAAA級風景名勝區,但是她的安逸自在的環境卻是我喜歡的。和金山焦山北固山不同,南山是建在山裡,樹木環繞的一處景區,走在景區里人不多,抬頭便能看見參天大樹。很是享受這樣清靜悠閒的氛圍。不僅如此,唐朝詩人劉禹錫、駱賓王、宋大學士蘇東坡、著名書畫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遊此山,並且留有許多詩畫。
門票大概在30-40之間。
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龍》著作劉勰等天下賢才,在招隱增華閣編纂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選集《昭明文選》。(從此鎮江便多了一項中小學生必須參加的增華閣作文大賽)。
北宋大書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創“米氏雲山”。東晉南朝劉宋兩代間的著名雕塑家、音樂家戴顒隱居在招隱山中,譜就了“廣陵”、“遊弦”、“止息”三首古曲。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鶴林寺留下“蘇公竹院”,哲學家、文學家周敦頤的“茂叔蓮池”等。
在竹林景區東側有紀念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將軍的陵墓(伯先公園也可以去玩一玩,靠近鎮江博物館,曾是鴉片戰爭時英軍大使館也是國內罕見的英倫風博物館),還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蓮花洞。
山上有樹木160餘種,飛禽70多種,居滬寧線之首。名勝區內景點有增華閣、讀書檯、濟祖殿、聽鸝山房、虎跑泉、鹿跑泉 、林公泉、挹江亭、玉蕊亭、如斯亭、萬古長青亭、鳥外亭、文心閣、學林軒等,遊人到此有泉可飲,有洞可探,有鳥可聽。宋代大書畫家米芾則贊之為"城市山林"。
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觀,其寺廟建築處寂靜山中,久負盛名,招隱山有招隱寺,本是東晉藝術家戴顒隱居的地方,後來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讀書檯,編纂文選,留下不少古蹟。鶴林寺位於黃鶴山下,寺前杜鵑樓前一株杜鵑花,據傳有三百年曆史,盛開時花有數千朵,"花落春風老杜鵑"。2980年文物單位曾發掘出一批第四紀全新世動物化石,還有一枚人齒化石,距今約一萬年以上。
伯先墓
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烈士墓在竹林寺東夾山下,翠柏叢生,青桐筆立。陵墓前後約一百米,左右寬三十米,大型墓包有護圍拱石,四周有圓形迴廊平臺。墓碑上刻有"辛亥烈士趙聲伯先之墓。碑前有石供桌,兩旁有石獅基座,正前方有臺階,墓道長六十米,墓周植有梧桐和蒼松翠柏,樹森成蔭,景色幽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鶴林寺
鶴林寺位於南郊磨笄山北麓,舊名竹林寺,是鎮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創建於東晉元帝大興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據載,南朝宋武帝劉裕潛龍時,遊息竹林寺,黃鶴飛舞其上,即帝位後,有永初年間,改竹林寺為鶴林寺。劉裕(365-422年),字德輿,小字寄媽,祖為彭城人,寄居京口(鎮江)。幼年家貧,有販履、種地、捕魚為生,劉裕青年時曾在鶴林寺附近種田,常到寺中休息,劉氏故宅在城內壽邱山。劉裕做了皇帝后,故宅改建丹徒宮"。
米芾墓
米芾,北宋書畫家,世居太原,遷襄陽,後定居潤州(鎮江)。宋徽宗時招他為書畫博士,曾任官禮部員外郎,他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法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宋四家。所畫的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在中國畫壇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米芾欣賞鎮江美景,作畫數十年。米芾五十七歲時病死在淮陽軍官邸,其子米元暉遵照父親的遺願,將遺體歸葬鶴林寺前,並舍宅建祠紀念,即為米公祠。
喜歡山水自然就去看看吧,景區外面的出入口風景也不錯。北出口那裡有一個花鳥市場,市公安局那邊的出入口還可以野炊,人多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