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餘鐵江
-
2 # 興安北硯
義始見於商代甲骨文,上部是“羊”,下部是“我”。西周金文,承襲甲骨文,但“羊” “我”二旁已開始分離。戰國文字“義”所從的“羊”常省作字元A或字元B,所從的“我”或訛作字元C,或作字元D、字元E,與“弗”字形近。馬王堆漢墓帛書“義”或從羊、從弗,“弗”是“我”字的訛變。簡體的“義”最早出現在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說》上,後作為繁體“義”的簡化字。[2]
關於“義”的構型和本義,主要有以下幾種解說:
1、會意字。古人把“羊”作為和善的象徵。“我”本來是指一隻有稜有角,還具有鋸齒狀的刀刃的兵器,後假借作第一人稱的代詞,指自己。因而有的學者認為由“羊”和“我”構成的“義”的意思是像羊一樣與人為善,一切好事、善事應從“我”做起。於是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做好事、肯犧牲的精神稱為“義”。
2、象形字或會意字。“我”原指一種長柄的兵器,這種兵器在戰場上不太靈便順手,但在儀仗隊裡用得上,所以在部族祭祖時,除了供上羊頭之外,還有手握“我”的武士作儀仗隊。從圖1的甲骨文看,“義”所從的“羊”和“我”共用一豎畫,像是頂部有羊角形裝飾的“我”。這個上有“羊”,下有“我”這儀仗的“義”字,作用在於“儀”,“義”本義即為威儀、禮儀。[5] [6]
-
3 # 名門書院
“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所以,字之所載,其義甚深。
1、解義就“義”之一字來說,當以繁體“義”字來解,義”之一字,上頭之“一點一撇”,乃指“一陰一陽”,一陰一陽之謂道;中間之“王”字,王者,德也,頂天立地,率土為王,一以貫之,此乃王道仁政;下面之“我”字,我者,人也。“義”字,上中下組合一體,乃指道德人倫,其中有道義,亦有仁義,上中下一以貫之,中而庸之,乃人之所行也,見義勇為。
2、廣義義之意,有諸多層面,涵蓋道、德、仁、義、禮,道義、正義、仁義、禮義、忠義、情義、仗義、俠義……道之義,在於誠;正之義,在於公;仁之義,在於愛;禮之義,在於樂;忠之義,在於勇。人生在世,既有責任,也有義務,無論道義、正義,還是仁義、忠義,義之所在,皆當義不容辭,切不可見利忘義。
3、狹義至於聚義廳的“義”,最初的“義”,是起義,也是以晁蓋為首的梁山好漢的聚義,它是一個多層面“義”的混合體。既有兄弟之間生死與共的情義,也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仗義,還有殺富濟貧的俠義。後來,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一心想著被招安為朝廷效力,遂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其“義”發生了質的變化,由兄弟情義而聚在一起,行俠仗義,替天行道,轉變為借兄弟情義之名,為當時的朝廷盡忠效力。其結果可想而知。
回覆列表
“義”這個字有很多種解釋,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帶裝飾的鋸齒狀長柄兵器,這種兵器是用在各種儀典上的禮器,後用於比喻禮儀、威儀,並引申指品德的根本,倫理的原則。又表示合乎正義的,用作修飾語。由此還引申指對事物或文字所作的合一而恰當的解釋、意義,由合宜、合理引申指人之間在感情、言行方面合宜的聯絡、情義。義又指名義上的。
而“聚義廳”中的“義”字
在水泊梁山的晁蓋時期,梁山好漢的議事大廳叫做聚義廳,聚義聚義,就是弟兄們聚義一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就是這個招牌,讓不少江湖豪傑,都去了梁山。這個時候的“義”字實際上可以理解為“義士”or“江湖豪傑”,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兄弟義氣”都是沒有問題的。
而後來,在晁蓋前腳剛被毒死,宋江後腳就把聚義廳改為了忠義堂,忠義忠義,忠誰的義,這就是看起來模糊,實際上是宋江別有用心的改名。宋江的本意就是我們是要忠於國家大義,也就是宋江想要詔安的那種為國為民的大義。而不是兄弟們之間的小義。
對於梁山的人員結構而言,最初,主要是一些江湖草莽英雄豪傑,他們很是看重兄弟之間的義氣的,在後來,尤其是宋江上山之後,梁山透過挖牆腳的方式,不斷吸引了一些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看重的是國家大義,很是看不起那種草莽英雄的小義,因此,作為,此時頭領的宋江,為了調和梁山此時不同的團結之間的信仰不同的問題,把“聚義堂”改成“忠義堂”了,不得不說著作思維還是很活躍的,把宋江的人物形象打造得極為恰當。
這個時候的“義”字實際上已經和“聚義堂”的“義”字已經南轅北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