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色依然742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在歷史的演化中,一些古語卻漸漸被人歪解了,

    原文: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被歪解成了無毒不丈夫。本來這句話是教導人要有寬宏的雅量與非凡與容人的氣度,不與人爭一時之短長。一字之差就成了毒素蛇蠍的心狠手辣!

    再比如“王八蛋”,都知道是依據罵人的話,但其原文卻是“忘八端”,古代的八端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忘了八端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結果傳來傳去,甲魚卻無故躺了槍!

    “無奸不商”,在古代指的是賣米的商人除了要將米鬥裝滿以外,額外還要多給一些,讓鬥裡的米冒尖,所謂“無尖不商”,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卻變成了“無奸不商”,倒也符合一些不良商家的行為!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本是“裨將”的諧音,即軍中的“副將”,本意是說三個禆將的智謀那也不是蓋的,結果被歪解成了智慧超人的臥龍先生充其量也就是三個臭皮匠的智謀!

  • 2 # 小雅好讀書

    歪解的詞太多。

    以德報怨,就是明顯的一例

    以德報怨的原文: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並不贊成以德報怨,而是贊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但幾千年下來,以德報怨,已成為一條聖人準則。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個詞出自《詩經》“邶風”的《擊鼓篇》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是古代用來形容戰友情的句子,現在已變成形容生死不渝的愛情了。

    文不加點

    文不加點出自漢·禰衡《鸚鵡賦序》:

    “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原義是作文一氣呵成,無須修改,現在被理解成了文中沒有加標點。

    目無全牛

    《皰丁解牛》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古文,也自《莊子·養生主》

    庖丁解牛的故事是寫一個廚師第一次宰牛的時候,眼睛裡看到的是全牛,經過三年宰牛,技術已經純熟,再宰牛的時候,只看牛皮骨間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了,所以才能遊刃有餘。

    原義比喻經過反覆實踐後,技藝已經非常純熟,能夠運用自如,得心應手,現在被誤解為缺乏整體觀念。

    空穴來風

    空穴來風這個詞出自宋玉《風賦》:

    “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穴是孔、洞。有了孔洞,風才能進來,原義指任何訊息和謠言的傳播,肯定都有原因,不是完全沒有一點根據。現在已經被歪解為訊息或者傳說毫無根據,和原來的意思正好相反。

    秉燭夜遊

    這個詞出自《古詩十九首》: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秉燭夜遊的原義是指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後來被歪解為拿著蠟燭在夜間出去。境界已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人盡可夫

    這個詞現在是個貶義詞,形容一個女人生活不檢點,作風有問題。但在古代可不是這個意思。

    人盡可夫出自《左傳·桓公十五年》:

    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夏,厲公出奔蔡。

    這段故事翻譯成現代文就是:

    鄭國的祭仲專權,鄭厲公對他不放心,就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他。雍糾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雍姬(也就是祭仲的女兒)知道了,就問她的母親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她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拿來)相比較呢?”於是雍姬就告訴祭仲說:“雍氏(雍糾)要請您吃飯,卻不在家裡請,反而把酒席設在郊外,我懷疑這件事有問題,所以告訴您。”於是祭仲就殺了女婿雍糾,把屍體擺在周氏的池塘邊。鄭厲公見是事情敗露,急忙逃離鄭國,邊逃邊咒罵雍糾說:“這麼大的事情,誰讓你跟女人商量了,你死得一點也不冤。”到了夏天,鄭厲公逃亡到了蔡國。

    女子無才便是德

    現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無才,已誤解成了沒有才能,而無的本意是:本月而無之,也就是本來有才,而心裡卻視為無的意思。這個詞出於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

    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首詩或哪句話可以完美形容你對“春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