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海農夫

    唉……還是難。

    打鐵與《廣陵散》,一個是謀生手段,一個是打鐵打累了時的消遣,兩者之間有必然聯絡嗎?

    嗯……也許有吧,主人公是一個。對於善飲又能彈《廣陵散》從而博得狂士阮籍青眼的嵇康而言,打鐵或許也是一種消遣方式。

    只是有一點讓人難以理解,都說魏晉風流,為何只有嵇康一人會彈《廣陵散》,以至於其被殺後就失傳而成為絕響了呢?

  • 2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問題是:嵇康打鐵後,《廣陵散》絕響世間。欲回答此問題,真是應了一句老話:“小孩沒娘,說來話長啊!"

    嵇康(224~263) 字叔夜。譙郡銍(今安徽宿縣西南)人。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與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等合稱為:“竹林七賢"。此七人相與友善,崇尚老莊,縱酒交遊,以清高自許。

    嵇康為人狂放不羈,"剛腸疾惡",“與物多忤",公開表示“非湯武而薄周禮",對借禮教維護統治的司馬氏集團深為不滿,終被司馬昭殺害。

    為什麼題中說"嵇康打鐵"?世人皆知,過去有句俗話:"人間有三苦,打鐵、脫坯、磨豆腐"。磨豆腐,眾所周知,從泡豆子,到磨石子,煮漿,點豆腐,自是辛苦。

    脫坯、打牆,從選土、和泥、脫坯,(以後的曬、壘、入窯等等)更是一般人吃不消的。〈苦不苦,我是經歷過的,一個字可以代表:很苦…〉

    打鐵,印象中,或者是電視劇上可以看到,打鐵只是壯漢才能乾的活兒。這是因為,沒有那個身板,沒有那個力量,沒有那種吃苦的精神,是不願打鐵,也打不成鐵的。

    所以說,很難想象,象嵇康這樣的吟詩寫字的文人能去打鐵?但是,嵇康做到了,而且樂於、善於打鐵。

    嵇康住的院子裡有一棵柳樹,每年的夏天,嵇康就選擇在柳樹下打鐵,而做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會前來幫他拉風箱。(過去為使炭火溫度達到使鋼鐵融熔,需要用風箱吹入更多的氧氣)

    嵇康打鐵也許是他的一種愛好,因為他打鐵製造出來的東西從不外賣,即不收錢的。誰若是喜歡或者需要,稍微拿些美酒交換即可。

    看著自己打造的器物換成了美酒佳餚,嵇康非常高興,往往是在大柳樹下席地而坐,拉著他那六位朋友開懷暢飲。

    據說,北宋詩人蘇東坡有一柄製作精巧的鐵杖,就是嵇康親手製作留傳下來的。所以史書記載:嵇康"性絕巧"。可見其不僅作詩了得,幹起體力活兒,尤其是鐵匠,也是一把好手,巧手。

    由嵇康打鐵,到《廣陵散》,中間有一人物必須提到。此人便是鍾會。鍾會,是司馬昭的謀士,也是當時的才子(當年與蜀漢將領姜維合謀反對曹魏,合謀反叛的,即為此人)

    有一次,鍾會去專程拜訪嵇康,嵇康卻只顧自己打鐵(也許是到了火侯…),對鍾會的到來沒有理會,臨走,才問道:"閣下因何而來?又因何而走?”

    (所以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古如此。)

    鍾會卻回答道:"我聽到了我聽到的東西才來的。我看到了我看到的東西才離開的。"

    由此,鍾會懷恨在心,回去後對司馬昭說:“嵇康這個人,才學卓絕,卻是個危險分子。他的言論可以左右輿論,影響很大。留下來,終究是個禍患。"

    加之,當年好友山濤舉薦,嵇康亦未出來做官,因此還寫下了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又為其好友呂安辯護,終釀下殺身之禍。

    說到《廣陵散》,金庸大師的小說《笑傲江湖》中倒是有明確記載。曲洋與劉正風醉心音律,以數年之功,創制了一曲《笑傲江湖》,終傳至令狐沖。其曲即是依嵇康的《廣陵散》改編而成。

    書中有:"曲洋笑道:`嵇康這個人,很有點意思的,史書上說他"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這性子很對我的脾胃。鍾會當時做大官,慕名去拜訪他,嵇康自顧打鐵,不予理會。鍾會討了個沒趣,只得離去。

    嵇康問他:"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這個傢伙,也算得上是個聰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為這件事心中生氣,向司馬昭說了嵇康的壞話,司馬昭便把嵇康殺了。

    嵇康臨刑時撫琴一曲,的確很有氣度,但是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這句話卻未免把後世之人都看得小了。這曲子又不是他作的。他是西晉時人,此曲就算西晉之後失傳,難道在西晉之前也沒有了嗎?“

    由此可見,巜廣陵散》之曲,自是古已有之。

    (文中部分取材《笑傲江湖》小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少年的你》陳念和小北穿囚服坐在警車裡說了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