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寬寬家
-
2 # 華174684508
謝邀回答:這是現在社會存在的兩種形式不同但性質略同的兩種人,訛人和老賴。他們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廣的,首先說訛人者採用的不勞而獲下三爛的手段來獲取不義之財,給他人造成精神和經濟雙向損失對待這種人決不能手軟,抓到他(她)們對自己的行為付出沉痛的代價要依法嚴懲。
再說老賴屬於借錢不還的人,他們大多借完錢都賴著不願償還,借完錢就跟沒事人一樣有時又好象人間蒸發了一樣,讓債權人無可耐何,視道德法律於不顧挺而走險最後還是要受到法律的嚴懲。希望有此行為的人永於承擔責任浪子回頭金不換!
-
3 # 圖說大秦
訛人的人更可惡,是故意為之,是一種更惡的無賴。老賴是欠錢不還,也有一部分確實無力償還了,老賴也無奈,法律逼一下,他又能擠出來點,也算可惡之人。
-
4 # 暖陽悠悠609
好心扶老人,反被誣陷為肇事者,最近幾年,類似讓人寒心的事件屢屢發生,導致了社會信任危機。現在很多人看見老人摔倒,首先想是否能扶,會不會惹麻煩上身?!這種被扶反誣事件頻發,破壞了社會秩序,降低了社會道德水準,社會影響非常惡劣,應該增加反誣成本,嚴懲反誣者,以防範類似事件頻發。建議建立反誣者信用黑名單,既可以增加反誣者的信用成本,又可以作為以後行為的參考。
〈輕微的反誣構成敲詐勒索或者詐騙,應依法追究行政違法責任〉
輕微的反誣,如老人摔倒後被人扶起反而謊稱被撞要求賠償幾百元等諸如此類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這些人虛構被撞倒的事實,隱瞞其自己摔倒的真相,以提出賠償,非法佔有的目的明顯。從根源上講,這些人虛構的事實的目的正是為了使對方產生恐懼心理,以達到索要他人財物的目的,或者欺騙他人讓對方自願交付財物,這完全符合敲詐勒索或者詐騙的特徵。
為弘揚社會正氣,嚴厲打擊這種行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的規定,警方可以追究碰瓷者行政違法的責任,處以行政拘留,可以並處罰款。
〈嚴重的反誣構成敲詐勒索罪或者詐騙罪,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反誣情節嚴重的,屬於違法犯罪的一種表現形式,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應當根據碰瓷行為欺騙或者恐嚇的性質,以及對方究竟是陷入認識錯誤還是因產生恐懼心理而處理財物的心理原因,分別以詐騙罪或者敲詐勒索罪定罪量刑。
如果反誣者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後,以威脅或要挾方法,迫使被害人因恐懼而被迫交付財物,則成立敲詐勒索罪。根據《刑法》第274條規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如果反誣者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受矇蔽而“自願地”交付財物,則成立詐騙罪。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如果反誣行為同時具有欺騙和恐嚇性質,對方陷入認識錯誤併產生恐懼心理,二者同時起作用,則成立敲詐勒索罪和詐騙罪的想象競合犯。可以擇一重罪予以刑事處罰。
-
5 # 愛憎分明2020
謝謝邀請!整個社會缺失了道德,單一去把一件事化分出來談,改變不了現狀,一切從根源開始改變,政府首先要對民眾負責任和承擔責任,把所有的問題推向社會,所造成的後果就是良知無存,一切唯利是圖,建全和完善法制,讓中國成為真正的有規矩講法律的國家,而不是以錢和權利來進步發展。我愛我的祖國,也愛中央政府,人民厭惡的是一個個官僚作風的基層。
回覆列表
訛人屬於詐騙,是刑事犯罪,用特殊手段達到不法目的,社會影響極壞,煽動性很強,這種人就應該XXXL重罰,設立公示榜單讓他們無所遁形。
老賴是一夥死不要臉的傢伙,耍賴可以糾正給機會甚至是罰款,但訛人的行為不能姑息,兩者性質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