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枯木一葦

    我嘗試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一下。

    人不是與生俱來就是充滿攻擊性的。相當一部分是我們後天學習得來的。而這個來源,可能來自於家庭,朋友或者其他因素,這些因素傳遞了暴力的訊號,使得置身其中的人習以為常。校園暴力的發起人,有一部分自身所成長的環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所接觸的人群,水平是比較低下的。設想在一個充滿了家庭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人,自身很有可能也有相同的暴力傾向。不知道你看過《艋甲》沒,裡面的少年從小生長在黑幫廝殺的暴戾氛圍中,即使是品學兼優的男二號,也對這種習以為常,打架鬥毆拉幫結派更是不在話下。

    我認為另外一點,是他們想要尋找認同感。這個認同感不是來自於被欺負的人,而是來自於他們自身所處在的小範圍圈子。圈子內所信奉的亞文化,所謂的教條和價值觀,在有形無形中促使他們做這些事情。如果你不做,那麼你可能趕出這個圈子,這樣你就會變得孤立無援。而人恰恰是害怕孤獨的動物。

    不得不說,現在回想起中小學時代,孩子時候的我們其實很缺乏對錯的認知,而且往往沒有容忍度。

    心理創傷可能是一輩子的,令人難忘。更關鍵的是作為成人往往會選擇忽視或縱容,以“小孩子就是這樣”的名義一筆帶過,沒有看到事情的本因,只是看到不友好的表象。這樣反而使得校園欺凌變本加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配個電腦主機4000元左右,主要做設計有什麼好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