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自命不凡的搬磚工
-
2 # 沙漠之湖
所謂的隱身戰機不是真的讓雷達發現不到,而是壓縮雷達發現的機率,遠距離發現不了,距離近了一樣能被發現,這些就嚴重壓縮對方的防空時間,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隱身戰機對隱身戰機跟普通三代機一樣打,當機載雷達發現時證明很近了,不存在無法鎖定的問題,只是遠了發現不了而機,畢竟是反射面的。
在廣大軍迷的印象中各國的先進戰機都會在機鼻上方安裝一個半球體鼓包,這個鼓包就是IRST(紅外探測跟蹤系統),中國的J10、J11國外的F16、蘇27、颱風、陣風等先進戰機都裝備了這種系統。IRSTS是有別於機載雷達的一種被動探測手段,裝備IRST的戰機可以在雷達靜默或強電子干擾的情況下保持發現和攻擊目標的能力。但其探測距離只有幾十公里,而且功能比較簡單,所以很多四代機執行作戰任務時在已經裝備IRST系統的情況下,又掛載一個體積巨大價格昂貴的光電吊艙。這樣不僅破壞氣動外形增加空重影響機動性,還佔用了數量有限的武器掛架。
為了“看得清,看得遠”,四代機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麼五代機是如何解決“綜合光電探測方案”的問題呢?
最早的F22捨棄了光電探測,採用了系統的綜合電磁被動探測技術,但這種技術需要雷達發射低功率的照射波束。
俄羅斯的蘇57繼承了蘇27的半球形鼓包,以增大雷達反射面積為代價在機鼻上方安裝了IRST系統。
F35和J20則捨棄了傳統的IRST方案,整合了IRST和光電吊艙將兩者整合成小巧的EOTS(電子光學探測跟蹤系統),安裝在機頭下的藍寶石透明罩內。
EOTS使戰機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利用紅外/光學方式來探測、跟蹤目標,這是一種被動探測,本身不發射任何電磁訊號,透過紅外/光學模式探測到遠距離的地面、海上、空中目標,並跟蹤目標為火控系統提供準確目標方位引數,能夠實現雷達不開機的靜默攻擊。
中國自行研發的EOTS-86系統是一款最新設計的機載內埋式光電搜尋瞄準系統,適裝於殲20、殲31、SU-27系列、T-50、蘇34、轟6K、圖-160等機型,含遠紅外搜尋、中紅外跟蹤、鐳射測照等多種探測模式。主要用於對空、地、海晝夜搜尋、精確跟蹤和瞄準以及武器制導。可以在雷達關機的情況下以空空、空面模式搜尋和跟蹤目標,並能夠為飛行員準確指示目標位置。可與紅外全景搜尋系統、機載火控雷達配合使用,可對紅外全景搜尋系統或機載火控雷達搜尋的目標進行精確跟蹤、定位及瞄準,引導機載武器系統攻擊目標。可與頭盔瞄準具聯動工作。
對F22發現距離110公里,對B2發現距離150公里!
重量48公斤,壽命10000小時(20年)!
這還僅僅是對外公開展示的外貿產品,J20的自用型號的效能將更加變態!
試想,在保持雷達靜默的情況下殲20與F22進行空中對決,F22的電磁被動感知系統將對殲20失去作用,無法在遠距離發現跟蹤到殲20;而殲20則可憑藉EOST系統,在110公里外發現跟蹤F22。結果就是“猛禽”F22還沒看到敵人就被無情的虐殺了。
F22憑藉超前的隱身設計先進的電磁事態感知系統面對殲10、殲11、蘇35這些四代戰機時,可以做到我看得見你,你看不見我。因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四代機屠夫”!
-
3 # 雲龍號
00
白話簡單的回答!隱身戰機打隱身戰機無非就是相互探測距離由於雷達反射面小的緣故,彼此發現的距離近,比普通三代機空戰距離近的多!如果隱身戰機殲20攻擊日本f15也就是中國戰機先發現日本飛機提前發動攻擊! 我說的是沒有任何外力影響下的對決哈,白話如果叫我用專業的角度回答估計字能過千太累!
-
4 # 快樂的哼哼
目前沒有實戰戰例,一切現在都是紙上談兵,隱身目標打隱身目標,探測難,制導難,誰先開啟火控雷達,誰就多一分危險,所以還是要依託現代空戰體系
-
5 # 愛因斯坦也是民科二
隱形戰機打仗,首選埋伏截擊法,這需要地面強大的雷達網支援。如果是我們去空襲敵國,還可以考慮隨行無人機調動敵機法。如果是狹路相逢,那就要看是誰先發現,誰的導彈射程遠先敵發射了,先敵發射,不光比導彈,還要比佔位,比如,己方飛行高度有優勢就可以加大射程,己方飛行速度有優勢,就可以縮短對方導彈有效射程。總而言之,比發動機,比雷達,比隱形水平,比空空導彈效能,當然還要比體系資源和戰鬥人員的勇敢和機智。
-
6 # 我的團
隱形飛機打隱形飛機,我們首先要弄明白戰鬥機是怎麼攻擊的。
首先,導彈攻擊目標是需要雷達發射主動波,對目標進行持續照射,由此獲得目標的三維座標,導彈就是根據不斷獲得的資料接近目標,最終使用近炸引信在毀傷範圍內引爆戰鬥部對敵機進行打擊。
其次,雷達發現敵機和雷達制導的距離是不一樣的。戰鬥機可以在200公里發現敵機,制導的距離可能只有100公里。
第三,現代發射後不管的導彈的攻擊模式。母機火控雷達撲捉敵方戰鬥機並進行鎖定,將目標資訊傳給導彈,並設定攔截路徑。導彈發射飛至預定空域,導彈上火控雷達開機捕捉目標直到攻擊結束。
以上是空戰的大致流程。
在雷達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如果雙方不依賴作戰體系,隱形飛機發現隱形飛機的距離會非常近。如果可以攻擊一般也就成了近距離格鬥,這時考驗的就是飛機的機動性了。
雙方都在體系下作戰,這就是考驗體系能力的時候。哪一方的體系更強,那麼獲得勝利的可能性越大。
體系進攻的方式主要是以其它探測源發現並鎖定敵方戰鬥機,透過資料鏈將敵方戰鬥機的資訊傳輸給母機,再由母機的計算機傳輸給導彈並預設攻擊路徑。而後發射導彈完成攻擊。
或者探測源一直在照射,並在導彈發射後接管制導,直至命中目標。
-
7 # 老鷹航空
隱形戰鬥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隱身,雷達系統完全探測不到,能夠消失在空中。實際上所有雷達系統都具備探測隱形戰鬥機的能力,只不過這種能力需要加上一個探測距離的限制。對於普通戰鬥機一部防空雷達可能在300km之外就可以進行跟蹤和識別了,但是換成隱身戰鬥機的話,可能需要到50km才能探測到對方。那麼作為一款防空雷達而言,這樣的距離才具備探測隱身目標實際上就不具備反隱身作戰的價值。
在這種背景之下,對抗隱形戰鬥機最有效的作戰平臺只有隱形戰鬥機,以牙還牙方式,將對方的隱形優勢重新拉到對等層面上,這樣雙方才可以進行更為有效的反制措施。
具體而言,隱形戰鬥機對陣隱形戰鬥機,主要作戰方式在於體系化作戰:
1、依靠空天一體化探測網路對戰場區域危險目標進行大範圍的搜尋。
不是從空中開始,而是從地面就“進入到戰爭狀態”。對於敵方所有的機場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搜尋,依靠太空中的偵察衛星所攜帶的合成孔徑雷達對敵方戰場周邊所有的軍事基地、機場進行掃描,將影片訊號反饋到地面情報分析中心進行處理,幾乎對所有發現的隱形戰鬥機進行影象識別和編號。
只要其一起飛,無論是訓練和作戰都是進行密切跟蹤。一旦發現其有進入到我方防空識別區的意圖,就會通知前方我方隱形戰鬥機和預警機進行起飛迎敵。
2、初期接敵階段依靠預警機平臺網路對前方大範圍空域進行細節化搜尋,同時我方隱形戰鬥機採用無線電靜默方式飛行,單向接收預警機傳遞的戰場環境資料。一旦預警機探測到一定區域類有危險訊號,那麼立即命令我方隱形戰鬥機前往進行戰鬥巡邏。
3、對於開展戰鬥巡邏的我方隱形戰鬥機而言,接到預警機命令之後,就要採用超音速巡航方式前往指定區域,同時依據距離遠近酌情開啟機載相控陣雷達機型精確探測。這時候比拼的就是各自戰鬥機效能和飛行員的戰術能力,誰先發現對方,就佔據開火主動權,可以第一時間就像目標發射導彈,一般以中距彈為主,不過一發打不中,就要進入到狗斗的狀態了。
在這一狀態,就看雙方飛行員的操作水平和戰鬥機機動能力了,尤其是目視階段,什麼隱身都不起作用了,在機炮面前都是虛名。
所以,總的來說,對抗隱形戰鬥機還是隱形戰鬥機自己更好一些,畢竟雙方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個技術層面,可選的作戰模式餘地也大。但是如果換成非隱形戰鬥機,那就要吃大虧了。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
8 # 狼煙火燎
相控陣米波雷達會不會上戰鬥機用來反隱?
個人有個大膽的猜想,就是將米波雷達搬上大型飛機甚至預警機上,甚至慢慢的技術成熟,將米波雷達成功小型化,搬上戰鬥機,這樣會不會成為隱身戰機的天敵?
當然不是所有的戰機都裝這種米波相控陣雷達,而是以4機編隊空中小組作戰,其中只有1架戰機採用米波雷達,米波雷達的安裝位置可以參考俄羅斯機翼前緣的L波段位置,甚至機頭雷達也採用米波雷達,這樣就能有效的發現隱身戰機了,透過資料鏈系統將情報同步到其他小組戰機指揮作戰,不知道這樣的幻想能不能實現。
不過現在隱身戰機對隱身戰機,F35的光電瞄準系統(EOTS)和光電分散式子L徑感測器系統(EODAS),這個系統集成了光電、紅外探測能力,美國在去年用F35在80公里外成功發現和跟蹤了F22,殲20同樣有類似的系統,也能中遠距離發現隱身戰機的可能;另外各國的三代半戰機機頭一般都安裝了IRST紅外輔助系統,也能在幾十公里外發現隱身戰機。
第三就是俄羅斯宣稱的相控陣雷達能在100公里距離發現隱身戰機,對於雷達的這個能力都比較懷疑,個人估計相控陣雷達可能在100公里外發現蘇57,而其他隱身戰機大約發現距離不足50公里,而在這個距離發現戰機,很快便進入近距格鬥範圍了。
回覆列表
首先要明白隱形戰機為何稱之為隱形,其隱形不是真正意義上肉眼不可見而是雷達掃描的矩陣識別不了飛機的飛行軌跡,故稱之為隱形戰機,相比於三代戰機而言四代戰機以美俄英法等工業強國所研製的飛機為首透過對飛機的外形和材料進行處理以達到隱身技術,樓主所說的同樣是隱形飛機如何互相攻擊提出一下建議,其一,有計劃式升空迎敵機同樣是四代機會配備紅外跟蹤系統與相應的武器系統加上機載雷達與地面的配合來攻擊敵機。其二,虛擬一個戰時背景情況下兩架四代機揹負相同任務去消滅迎空飛機,很簡單還是靠雷達的掃描來跟蹤打擊敵機,如今的航電系統已經非常成熟了可靠性也是隨著跨時代的技術在成倍的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