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醫生王明傑

    隨著社會發展,電腦和智慧手機的普及導致辦公環境變化,長期保持伏案工作姿勢,使得項背部肌肉常常處於緊張狀態而沒有適當休息引起區域性缺血,軟組織痙攣甚至導致區域性軟組織黏連或無菌性炎症,進 一步引起項背部板滯、 疼痛不適等一系列症狀或體徵,在臨床稱之為項背部肌筋膜炎,其主要累及項背部肌群。

    筋膜炎的治療方法多樣,現代醫學主要採用物理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治療等方法;中醫對本病的治療主要運用中藥內服、推拿治療、針灸治療等。

  • 2 # 中醫助手達達

    頸肩肌筋膜炎是由致病因子侵犯頸、肩、背部的纖維組織使之產生損傷及無菌性炎症,由此而引起廣泛的頸、肩、背部肌疼痛及痙攣等一組臨床表現。頸、肩背部軟組織在遭受急性損傷未愈或長期慢性勞損後可使肌肉、筋膜、韌帶、關節囊、骨膜、脂肪、肌腱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創傷性無菌性炎症反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引起發熱的炎症、氣候改變如寒冷潮溼及身體過度勞累均為誘發因素。軟組織創傷性無菌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產生持久的收縮狀態,出現肌緊張,肌肉長期痙李造成區域性軟組織血管痙攣,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營養障礙,組織無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惡性迴圈,加劇疼痛。

    一、臨床表現

    頸肩背部廣泛疼痛酸脹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動受限,可向後頭部及上臂放射。疼痛呈持續性,可因感染、疲勞、受涼、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體見頸部肌緊張,壓痛點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壓痛侷限,不沿神經走行放射。該病發病緩慢,病程較長。

    二、診斷要點

    根據臨床表現及體徵可作出診斷。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5年頒佈實施的《中醫病證診斷要點》。本病好發於肩背、兩肩胛骨之間,區域性痠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勞累後症狀加重,背部有固定壓痛點或痛性結節,有反覆發作病史,X線攝片檢查排除頸椎病。

    三、微創埋線治療

    本病雖表現為頸肩背部廣泛疼痛,但多有侷限性的壓痛點。微創埋線治療取穴以阿是穴為主,輔以鄰近腧穴。

    1.取穴

    頸部取風池、天柱、頸夾脊穴、阿是穴;肩部取大椎、肩外俞、肩井、曲垣、天宗、巨骨、阿是穴。

    2.操作要點

    患者俯臥,枕頭墊於前肩胸部,呈頭低肩高俯臥位,暴露頸肩背部。用快刺法進針(注意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出現較強的酸脹感後,施以上下左右的搖擺剝離,以解除區域性的粘連、硬結和攣縮,最後植入線體。

    注意:頭部穴位如風池、風府、天柱在針刺時有一定的危險性,應根據解剖學注意進針深度和針刺方向,風池穴深部為椎動脈和脊髓,為了安全,建議風池穴針刺方向刺向對側鼻尖,深度控制在1寸之內,或得氣即止。天柱直刺1寸,不宜向內上方深刺,以免損傷延腦。

    四、臨證經驗

    1.透穴為主埋線治療頸肩肌筋膜炎

    穴位主要選取病變部位阿是穴,順著肌肉走行方向透刺,風池,C5棘突透C7,肩外俞透肩中俞,大杆透風門,秉風透曲垣,天宗。常規消毒後,將預先裝有線體的埋線針刺人痛點附近的皮下位置,方向朝向痛點,對區域性痛點進行剝離和掃散手法,等痛點消失後,將線體置於皮下

    2.阿是穴合谷刺法

    在埋線針內預先放入3個線體,選擇激痛點處(指在疼痛肌肉內的痛性硬結及痛性肌東,觸壓時誘發整個肌肉疼痛,也是敏感的壓痛點),或在肌肉痙攣處,或在肌肉起止點處,按照肌束走向刺入肌腹內,針刺至一定深度後,提針至皮下,再分別向左右兩側各斜刺,分別埋入一根線體,每針須產生得氣的感應,方可顯效

    五、臨床治療分析

    應用埋線療法治療頸肩肌筋膜炎效果肯定,一般1次即可以有明顯改善,甚至治癒。在治療過程中,由於埋線針較粗,有一定的初性,可以借鑑小針刀的方式,在針刺得氣後進行埋線針體的搖擺,或進行與肌纖維方向一致的縱向擺動剝離,以解除區域性的粘連和攣縮、硬結,這是迅速取得療效的關鍵。頸肩肌筋膜炎般位置較深,選準痛點阿是穴如激痛點、壓痛點、肌束附著點、肌肉痙攣處後,採用一針多向刺法的合谷刺,分別把3個線體植入病變部位,可以對痛點形成深而廣泛的、持久的刺激,有利於改善區域性血迴圈,增強區域性代謝,達到消除水腫、解除痙攣、鬆解粘連、治療肌痺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法論是不是規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