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貴中

    回答問題需要官方點一百:龍泉河,大龍口國家森林公園,大谷場水庫,六街靜六庵,浦北石蓮寺,等等,傳說中的易門八景,易門風景名勝約三十餘處,景區景點,分佈於易門縣四鄉。

  • 2 # 發展與改革

    易門縣地處東經101°54′—102°10′,北緯24°27′—24°57′。位於滇中高原西部,東接安寧市,西交雙柏縣。南鄰峨山、晉寧兩縣,北毗祿豐縣。

    縣城距昆明市86公里,距玉溪市146公里。1998年末,全縣總人口16.9967萬人。有彝、哈 尼、回、苗、白族等19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28%,其中彝族居多 ,佔24.1%。   

    礦藏資源有銅、鐵及少量的鈷、鎢、鋁、鋅、煤、石膏、高嶺土、磷,還有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等。銅,現已探明的銅礦點51個,礦床10個。鐵礦,已探明的礦點20個,儲量2156.6萬噸。全縣宜林地179.75萬畝,佔總面積的78.3%,其中,有林地46.02萬畝。

    野生植物資源270多種,其中,香料植物資源15種,藥用植物資源200多種,用材樹各資源主要有11種,澱粉植物資源10多種,野生纖維植物資源10餘種,野生果類資源7種,藥卉資源7種,油料植物資源10種,境內華山松共4.1萬畝,還有珍稀樹中紅豆、翠柏、 露珠杜鵑、黃杉等。野生動物資源的獸類10多種,鳥類9種,魚類11種,兩棲類2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易門歷屆縣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 ,成功地實施了基礎先行的發展戰略 ,按照“狠抓基礎設施,搞好產業、種植兩個結構調整,重視科技、教育、文化三個發展,建立糧、煙、豬、果四大基地發展,發展建材、食品加工、種植、養殖、礦冶加工五大優勢骨幹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辦法,開創了縣城經濟新格局。1978年至1998年全縣縣屬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17.2% ,工業消費品零售總額年遞增 14.9 %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78年以前累計數的57.5倍,提前兩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 成功地實施了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的發展戰略,大幹水、電、路、通訊等基礎工程,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取得了顯著的建設成就。先後建成中型和小(一)型、小(二)型水庫61座,完成水利工程八千多件,新增庫容8000多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增加13.2萬畝。全縣水利化程度達72.99%,解決了全縣98%的人畜飲水困難 。建成六房、小革兩座電站,年報發電量2500萬千瓦時;建成35千伏變電讓4座、110千伏變電站1座 ,年均轉供電7600萬千瓦時。全縣實際供電能力2億千瓦時,99年僅用電三分之一(包括生產用電和生活用電),電力充裕。實現了771個自然村100%通電。俗話說 ,“要致富,先修路 ” 。全縣先後三次掀起修建公路的熱潮 。1993年實現55個村(辦)、93%的農業社通車,1994年實現鄉(鎮)公路油路化。今年建成43.6公里的安易高等級公路 ( 四車道 、過境公路段寬43米)是雲南省內第一條由地方政府承建的通往縣城高標準高等級經濟幹線 。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1544公里 。通訊事業長足發展,廣播電視事業成績喜人 。電話變更及率達每百人 6.83部,行動電話每百人1.17部。97%的自然村加入有線電視網路,全縣廣播電視人中覆蓋率達98% ,有線電視入網率達40% ,城市化程序加快 。城市道路縱橫交錯,形成網路,公共設施配套,水、電、路、通訊 、有線電視設施完善。城區日供水能力由3500噸提高到1.35萬噸 ,99年實際日供水6500噸,供水充裕。縣城綠地面積達6.7公傾。文明集鎮建設成績斐然,小集鎮建設初具規模。

    1、龍泉公園歷史悠久,修於唐朝末年,曾是滇中夷人文化活動的中心。園內古木參天,亭閣別緻,泉水清澈,曾被清末著名畫家董一道譽為“滇西第一名勝”,為“易門八景”之首。另外,園內陳列的1987年在易門十街鄉腳家店發掘的,距今已有1.8億年曆史的恐龍化石是景區中的最大看點。公園附近有龍泉河和龍泉文化廣場,逛完公園,可順便到易門縣裡逛一逛。

    2、龍泉河恆溫游泳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夢,夢境中的人有血有肉,有的還有手感,有的還能預測。為什麼醒來以後找不到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