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波登湖

    記得有一位當今的大V說過:中國三千年的文字歷史上,實際上沒有產生過真正的論述文章,當然,這是按現代的標準得出的判斷,該標準萌芽於古希臘,確立於文藝復興,現今成為國際交往中必須遵循的普遍溝通原則,具體的講就是以清晰的概念、公認的前提(這一條如不滿足則優先解決)以及嚴密的邏輯得出自己的結論或反駁對手的結論。反觀中國歷史上,幾乎99.99%的文章都是在竭力渲染一種感情色彩,或吟花頌月、或才子佳人、或懷古諷今、或氣勢磅礴、或尖酸刻薄。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就不說了,就算古文中論說文的範例,比如賈誼的《過秦論》、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皆不脫此窠臼。一旦文章的朗讀者受其情緒色彩的感染,則難免會頭部四肢會隨著情緒的起伏跟著搖晃起來。現代社會,人們只作為一種業餘愛好去閱讀這類文章,當然這種搖頭晃腦讀書的情景見得就少了

  • 2 # 值得易讀

    【論題】讀書搖頭背後是為了掌握韻律和節奏,古書沒有標點,所以古人搖頭晃腦是為了斷句。咱們現在對句子結構有掌握了,標點使用後,就最佳化升級了。

    【論點】搖頭讀書和背書更利於思考嗎?文字排列和搖頭有關係嗎?搖頭還有啥好處?

    古代超級學習法和當代的大腦學習法

    古代學習,首先就是讀,不給你預習啥的,就是讀,透過加入了搖頭掌握韻律,有了短暫的重複默讀,冥冥之中複習了好幾遍,同時因為文言文一句話描述好多場景,所以在生活中大家領悟到場景畫面的時候容易脫口而出,出口成章,可以說古代的學習方法加上搖頭更便於記憶和表達。

    這裡還有一個要說的就是讀書音。讀書音增加了讀書人的語言美,加上搖頭斷句,統一了身體和語言,更便於傳播,那種美言美句享受更多世人的尊敬。學堂朗朗讀書聲,齊刷刷的搖頭也便於教學管理下來檢查,營造好的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呀。

    讀書音就是古代閱讀文言文時用的一種語音,和平常百姓說話用的“白話”不同。在古代,官方口頭用語是有專門的正音標準的,這就是讀書音。例如,在宋朝的時候,官方的書面語言是文言文,官方的口頭語言是以《廣韻》這本書為參考。讀書音往往是當時的普通話。雖然歷代因為政治、經濟等各種原因,“普通話”有所變化,但其標準音始終以洛陽一帶的讀書音為基礎。

    現代的學習方法呢,經過博贊研究出來左右腦思考理論,其中韻律就在右腦處理,是大腦結構化思考的一個方式,同時博贊認為,人類有著令人吃驚的眼睛,這個眼睛隨時給大腦拍照,實現一分鐘閱讀幾千字都不在話下。

    人類通過了解大腦可以更好掌握閱讀和記憶,從瀏覽,思考,略讀,細讀,複習,總結,做筆記,再複習。然後透過韻律、顏色、數字、整體觀念、維度來提高記憶力。

    所以在現代的人認為,資訊都是眼睛傳遞給大腦的畫面,所以利用好眼睛思考更有效,當然也說明古代的搖頭和眼睛都是有利建立更便於思考的畫面。

    我爺爺說書經常讓人流連忘返,眼前刀光劍影

    爺爺小時候讀私塾,還是優等生,記憶中,他看書特別喜歡搖頭,他說這樣更專注,如果不動,反而覺得自己在發呆。

    每次給爺爺盛滿茶水送過去的時候,都圍著20幾個老大爺,仔細聽他說書,悠哉!

    每個老大爺也習慣點頭和搖頭,他們已經入戲了,變身江湖少俠。

    就這樣搖著搖著,讓人流連忘返,不僅僅說明這說書人掌握韻律,抑揚頓挫,引人入勝,還可以讓受教人享受著各自腦海裡面不同畫面!

    文字排列和搖頭關係

    新文化運動之前的左起豎排、右起豎排、左起橫排、右起橫排都有,西周金文、秦石鼓文、秦鳥蟲書(詛楚文)中,右起豎排的方式已經基本確定。橫排在新文化運動之後學習西方而來的。用多了,也就回不去了。

    說起古代的豎排閱讀的設計,也是為了讓讀書人點頭,代表認可,骨子裡面有一種崇古。

    可見搖頭和排列沒啥關係,只是習慣。

    搖搖更健康(純屬娛樂)

    學習前搖一搖,學習中搖一搖,防止頸椎病。

    搖一搖,增加大腦的消化功能,沒事摸摸頭一樣的道理,一休哥~~~~~

    【總結】古代搖頭韻律掌握非常到位,現代很多歌詞都採用古代詩詞的手法,所以可以研究研究這種學習方法,再加入當代科學的記憶法,應該不錯的。

  • 3 # 習古辯才

    古人讀書常搖頭晃腦,這樣做可以用節奏的方式幫助記憶。古代詩詞大多都是可以用來唱的(如南唐後主李煜由於他寫的詞被傳唱,最終被趙光義發現而掉腦袋),古詩詞有明顯的節奏感和音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和李煜的《虞美人》,《無言獨上西樓》,《四十年來家國》,李清照的《月滿西樓》等等,現在都被譜上曲子傳唱唱。古人誦讀時搖頭晃腦、很有節奏感。用肢體的擺動配合自己的誦讀習慣,有利於斷句和背誦記憶。現在人如果背古詩詞也可以搖頭恍腦,但是別人看見了可能會笑話,不過確實有助於背誦,但是背現在的散文或者現代詩就沒用,因為現代散文和現代詩歌韻律感不強,沒法用搖頭來表現節奏。因此現在讀書搖頭的人少了。

  • 4 # 若水之海納

    中國的古文具有韻律美,朗朗上口具有很強的節奏感。所以古人朗誦起古文搖頭擺尾是整個身體融入古文的節奏,整個思維進入古文的意境。是文學藝術的最高享受。

  • 5 # 鹹魚論翻身

    古文每一句話都不長,又沒標點,大多數古文節奏感很強,還有韻律。還有古文簡煉、難懂。讀書人一邊讀書,一邊搖頭晃腦,有時為了強記,有時為了讀出停頓節奏,有時陶醉於美文……

    現在的文章,句子長短隨意,標準明確,每句話也好理解,所以無需晃腦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實現學科課堂深度的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