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建秋的世界
-
2 # 一生風漂流
奧斯曼帝國,發源於小亞細亞島,崇尚武力,以軍事立國,經過七代君王的努力,帝國領土迅速擴張,小亞細亞被征服,拜占庭帝國倒下,從伊朗到墨西哥,包括埃及都在其疆土之內。
但是在強大的帝國總會哀落,17世紀後期,奧斯曼帝國敗於維也納城之下,帝國開始向本土撤退,衰落開始降臨。
奧斯曼帝國的哀落有很多因素決定的,統治者日益腐朽,開始沉迷於奢侈的生活。官員變得腐敗,忠誠和能力不再是提撥的標準。除這些之外,觀念的束縛才是阻礙奧斯曼帝國走向現代化,走向衰落的根源。當帝國日漸遲暮時,世界正在發生變化,西歐開始出現新的事物,從文化到科技,他們都經歷了一連串變革,開始超越奧斯曼帝國,甚至他們引以為傲的軍事力量都落^下風。
面對西歐這一系列變化,奧斯曼帝國表現的極其自大和遲鈍,他們不願承認哀落。在面對歐洲時,他們表現出的是對其不屑,而不是學習,雖然有少數人看到了歐洲的變化。究其原因是雙方宗教信仰不同。
觀念的守舊,思想的束縛,這就是阻擋科技文化進步的根源,當西歐在向現代化發展,而奧斯曼帝國卻停滯不前,這就最終導致了這個龐大的帝國被入侵,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之中。
奧斯曼的衰落是和歐洲16世紀和18世紀所發生的事情息息相關的,16世紀新航路的開闢,引發了世界性的商業革命,給當時的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開闢了新的市場,新航路的作用在中國歷史書上有講,但是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科學主義,啟蒙運動帶來的理性主義,以及劃時代的工業革命在1800年之前,沒有一樣在奧斯曼帝國發生過,後來的清朝被視為東亞病夫,而奧斯曼就是當時的西亞病夫,從某種意義上說,奧斯曼帝國還不如清朝。
清朝的人口,信仰,種族比較單一,而奧斯曼帝國內部宗教,種族混雜,政治和經濟不統一,奧斯曼帝國本質上還是一個征服帝國,一旦打仗打不過西方,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影響,當西方人憑藉新興科技和經濟力量帶來的優勢和奧斯曼作戰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屢戰屢敗,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導致奧斯曼帝國威望和地位大幅度下降。
君主無能
從1566年到1789年,在蘇萊曼大帝之後的奧斯曼君主,除了少數幾個,大多數能力欠缺,每個人在位平均不過13年,還不如最初10個蘇丹平均執政時間的一半,1593年,穆罕穆德三世根據奧斯曼帝國的“卡農”習慣法,一口氣殺死了19個兄弟,導致1603年他去世的時候,直系男性只剩下他兩個還不懂事的兒子。
執政的艾赫邁德一世饒恕了他弟弟穆斯塔法的命,穆斯塔法被關在後宮,當1617年穆斯塔法接替了哥哥王位,而此時的穆斯塔法長期被囚禁,體格和精神都非常虛弱,又沒有處理朝政的經驗,後來朝政就落到了大維齊的手裡。
大維齊是奧斯曼帝國的首相,君主的軟弱無能導致宮廷內部勾心鬥角,任人唯親,賣官鬻爵,甚至連伊斯蘭高階階層烏里瑪都受到這種不正風氣的影響,奧斯曼帝國本來就是個軍事帝國,奧斯曼傳統的徵兵制以及皇家學校培養出來的基督少年新兵也被這種不正風氣感染,一直到後來,培養基督少年新兵這個制度被廢除,直接導致近衛軍團腐敗。
到了17世紀中期,帝國近衛軍已經達到20萬人,但是作戰能力還不如之前,越來越多的近衛軍既不執勤,也不出徵,開小差,甚至連領軍餉的證件都公然在市場上拍賣,然後被人買下來按季去領軍餉,很多領軍餉的人壓根就不是軍人,更談不上什麼打仗了。
奧斯曼二世
為了支付伊斯坦布林的近衛軍的開支,國庫承受巨大壓力,衛戍部隊本來應該是包圍首都的軍隊,但是到17世紀中期,衛戍部隊搖身一變,成了統治者,在奧斯曼二世執政以後,本想約束衛戍部隊,誰知道軍隊直接發動政變將他廢除,此後又將他處死,實際上奧斯曼二世算是很不錯的君主,可惜了。
帝國已經昏聵到這個地步,基本上就等待一個革命了,奧斯曼帝華人種宗教太雜,導致一旦失敗,直接會被解體成若干小塊,這和清朝不太一樣,清朝雖然後期屢次遭受打擊,簽訂了一大堆的不平等條約,但是中國畢竟人口文化比較單一,損失的領土和奧斯曼帝國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奧斯曼帝國曾經一度達到了550萬平方公里,是毫無疑問的大國,但是承接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現在已經縮水到了78萬公里,差距何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