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卦問道
-
2 # 我是鹽城人邊走邊看
李世民為何能成就帝王偉業主要他具有雄才大略。李世民英勇善戰,為唐朝奪取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勳,李世民征戰中原割地,先後打敗了隋朝的多位大將,收復諸州,南北征戰中,李世民獨掌軍權,李世民佔據河東駐地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計劃,揮師度過黃河,劍鋒直指長安,攻克長安後,他並沒有急著做皇帝,而是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學習治國安邦策略,沒過多久,隋煬帝被手下人殺了,他成功地瓦解了隋朝政權,李世民的最終成就帝王偉業。
-
3 # 肖先生男裝123
自秦開始到清朝,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兩百多位皇帝,而如果要
評出一位最傑出的皇帝的話,我覺得非唐太宗莫屬。18歲起兵反隋、24歲定天下、
27歲昇天子、30歲而立之年被北方諸民族譽為“天可汗”,中年英年早逝。宗皇帝
為國家奮戰與貢獻可謂建樹頗多、影響深遠,也正如此,才鑄造了他千秋知名度,
而他所做的一切也卻時達到了封建君王的最頂峰。
1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使得貞觀時期
名相名將輩出,像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秦叔寶、尉遲敬德等。而且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
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的予以採納。
2認識到人命至重、,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五復奏)複審批准後方可行
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中國的豐年)全國叛死刑才29人、貞
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
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這在現在來說是根本不可想
象的。可見當時教化之好,人心之純樸、社會秩序之井然,政治之清明。
3.威震天下的軍功,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太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
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
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
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
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4.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可真是
前無古人、同時也讓後世領導望塵莫及,民族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
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
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執思失力、契畢
何力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
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
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5.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
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汙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
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
胄、于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健全行政管
理機制,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
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
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
時違背而更改。
這一切使得唐朝成為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四方臣服,萬國朝貢,比
今天的美國還牛逼。據說世界當時有2/3的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生活在唐朝,
可見其繁榮發達之程度。
回覆列表
這個人天生聰明,會辦事,又有地位,所以就很有當皇帝的可能。可是在那種時代,他不是長子,所以,後面的故事你也知道啊。說到底,還是得天下者,有德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