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扎心君

    1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孔子是君子,當然快樂了。

    2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快樂的地方很多啊。

    3別人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他(孔子)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這樣回答多好!”請問 還有比他更快樂的嗎。

    4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都從心所欲了,還要怎麼快樂了。

    5當孔門叛徒公伯寮栽贓陷害子路時,孔子說:“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當孔子在宋國遭遇桓魋刁難時,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遇到困難,如此豁達的孔子,還有什麼能使他不快樂的事了。

    6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是仁者,所以不憂,就是快樂啊。

    7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整理六經,正是他的愛好,也是他的快樂。

    8孔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這麼多朋友,還不快樂嗎?

    9論語裡,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知者樂,仁者壽,其樂融融,其樂無窮。

    10孔子問弟子的志向是什麼,曾皙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說,吾與點也。多麼美好快樂的景色啊!

    11什麼是正確的快樂了,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也。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季氏》

    12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不是孔子啊,只能猜猜。

  • 2 # 楊天鎖805

    被道德禮教綁架的人能快樂嗎?

    若說“老子”快樂嗎?那還可以說快樂

    因為老子悟道了!而孔子未悟道!

    只有明心見性、頓悟無生者才能真正無憂無慮!

  • 3 # 魏東雙

    快樂是一種感受,源於滿足。

    身為殷商遺貴,孔子一生都在求仕復貴,亂世中規勸眾生克己復禮。泡沫一個個破滅,能快樂嗎?

  • 4 # 生命中有些人叫做過客

    多少年來,我們只是受害者!是“孔夫子”傷害了我們,同樣也是世傷害了我們,孔夫子不僅僅傷害了一代又一代人,可為什麼沒人打破常規?孔夫子為什麼不被君王看重?這個問題是人永遠逆來順受造成的……

  • 5 # 風水財運與人生預測

    一部論語,儒家的精華聖典。

    學習論語,首先明白孔子從感性向理性觀念的轉變。

    孔子從小到老,經歷和平常人一樣。難得的是他愛動腦思考問題。年青時愛交友,易衝動。到中年,立大志,想做個好官。直到老,才發覺天命所歸。

    孔子從小就有好學習的習慣,謙虛的態度是他吸引眾人同樣來學習的優秀品質。因人施教為後代教育留下了寶貴經驗。用仁義來施政治國,使政權穩定,以禮數引導民眾向文明前行。

    宋朝宰相半部論語治天下成為美談。現實之中,中國文化受論語影響較大,平常人說話,必有與論語有關聯。

  • 6 # 黃土情愫

    孔子作為三大宗教之一的――儒家創始人,《論語》是其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也是儒家的經典之一,體現了“仁,禮,”和“中庸之道”的理論觀念。從《論語》中看,孔子是快樂的,雖然他的主張在戰亂紛爭的春秋晚期,沒有得到各諸侯國君主的採納,但他亦然是快樂的。

    孔子在《論語·學而》開篇直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他的“悅”於學,“樂”於朋,“不慍”於不知,就可見孔子的求學育人態度是快樂的,交友和處世也是快樂的。《孟子·梁惠王》中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就是他對快樂的體會,既是別人不理解他,他也不會生氣,和不明智的人相處,他也不會煩惱。這些,就是他樂而無憂的處世哲學。

    在《論語·雍也》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在《論語·雍也》中他又言:“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意思是智者的樂就像流水一樣地自然恬淡,無拘無束地流淌著。仁者的樂就像巍然屹立的高山一樣,心平氣和,安靜而長壽。

    總之,從《論語》中看,孔子是快樂的,他的快樂是一種智者的處世哲學,也是他內心的強大和充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槓桿跟爆倉有什麼關係?槓桿是否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