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ant孟
-
2 # 高山覓知音
我是不請自來。在歐美國家,從小學開始的教育,就以形而上學、形式邏輯為主導,培養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習慣,讓他們從小就學會不輕信別人的觀點,學會思辨的方式方法,以此形成他們的世界觀。
-
3 # 空想的理論家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你說的邏輯思維能力指的是形式邏輯的思維能力,光靠讀書提高,估計有限。
形式邏輯的書一般有一些習題,讀懂了形式邏輯的規則,用書當中的規則做題,做多了,對形式邏輯的思維能力,應該會有一個提升。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數學和邏輯學是一體兩用的關係。現在的自然科學分科是把數學歸類在自然科學的門類中,即數理化三大傳統學科。而在我看來,數學應歸屬於認知學科學。因為自然科學是以經驗手段獲取知識,比如物理、化學,無論怎樣的發現和發明,最後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數學完全是以先天直觀和邏輯演繹的方式獲取知識的,比如圓周率,最早採用“割圓術”的迭代演算法,從阿基米德開始運用迭代演算法,至七百多年後,才由中國數學家祖沖之打破紀錄,算到3的小數點後7位數,並在世界保持了800年的記錄。可是到了近代採用“無窮成積式”分析演算法,將小數點後數字提升到100多位。
邏輯是科學認知必不可少的工具。歷史上的數學家大多是哲學家,比如笛卡爾創立了平面直角座標系;羅素,提出著名的“理髮師悖論”,對“數的集合理論”發起新的衝擊;還有拉普拉斯等等,似乎形成這樣一個現象:一個數學家必定是個邏輯學家。
當然,不是人人都有必要學邏輯學,我們日常語言本身就是在頭腦固有的邏輯結構中形成的,說白了,語法就是日常語言的邏輯結構。對老百姓來說,只要語法表述正確就夠了。但是,對於“專攻”某個專業領域的人來說就需要邏輯學了,而且還不僅僅是形式邏輯,還包括綜合判斷邏輯、辯證邏輯等。(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領域與邏輯是無緣的,如詩歌、音樂、繪畫,邏輯思維所佔比例甚少)
為了說清楚學邏輯學的必要性,我用四位哲學家的話供朋友們參考:第一位,中國儒家始祖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第二位中國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說:“聞到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第三位是現代德國邏輯學家維特根斯坦說:“對不能說清楚的地方,就請保持沉默”。最後,用佛祖釋迦摩尼的話說,邏輯學對一個人有沒有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