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義影視

    你好,我是圍棋愛好者,小時經歷過你所說的“六超”時代,我來回答下你的問題。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

    1、日本圍棋在六超時代後就走向衰落,同日本棋壇的後繼無人有直接關係,日本棋院缺少創新,再加上日本社會生活節奏的改變,導致年輕圍棋高手越來越少,這也為日本六超留下了繼續輝煌的時間和空間。而中韓則是新銳層出,很多棋手一過三十,便被更年輕的棋手擊敗,很難取得更好成績,不得不提前退居二線。

    2、規則的變動。中韓為了適應電視傳播需要,將對局時間一再壓縮,現在的比賽一方用時也就二小時,這個規則的修改更有利於計算力更強,反應更快的年輕人。而日本棋屆還在堅持著老的規則,一盤棋一方時間4小時,一天下不完一盤棋,這種規則給了老將門充足的思考時間,縮小了老將同青年棋手在計算力上的差距,使老將們仍能在國內比賽中立足 。

    3、也是最重要一點一一職業精神。這點上不得不佩服日本棋手,其實南韓也不差,曹勳玄,李昌鎬,李世石的職業巔峰期都很長。而我們棋手差太多了。圍棋也是一門體育運動,遠離媒體,刻苦訓練是很多大齡職業運動員保持狀態的辦法。這點上六超做的很好,清心寡慾,一心放在棋道的研究上。而反觀我們棋手,出了成績後就成了名人,各種名利紛至踏來,而我們的棋手又都是“窮養"出來了,面對名利擋不往誘惑,疏於練習棋藝,又不注重保差身體,導致棋力迅速下降。

  • 2 # 李劼圍棋

    日本“六超”時代大致上是20世紀70-90年代,也是日本圍棋獨領風騷的時代。日本六超有多強呢?在1988年首次創辦了世界圍棋大賽,當時如小林光一、趙治勳等忙於國內大賽無暇分身。國際賽場中奪冠次數最多的武宮正樹是“六超”中頭銜最少者。而實力最強的小林光一和趙治勳兩人,直到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還在國際賽場上把“六超”的光輝強行延續了一段時間(小林光一1997富士通杯冠軍、趙治勳2003年三星杯冠軍)

    那麼為何“六超”之後棋手達到頂峰的年齡越來越小,在頂峰的時間越來越短,這是為什麼呢?

    一、現代圍棋的比賽密度大幅增加。六超時期,高手一年下個20盤到30盤很正常, 40-50局就算多的,而當今圍棋比賽眾多,頂尖高手一年對局可接近100局。年輕棋手在體力上佔有優勢。

    二、比賽用時大幅縮短。六超時代,都是以慢棋為主,如果遇到“棋聖戰”決賽這樣的三大頭銜戰還是兩日製的比賽。當今對局用時以2-3小時為主,甚至還有30秒就要下一步的超快棋比賽。年輕棋手腦力、反應上的優勢就凸顯出來。

    三、資訊時代的到來。“六超”時代圍棋資訊還不夠發達,年紀大的棋手經過多年積累,經驗、棋力自然佔據上風。而當今資訊的爆炸使得所有技術都是公開,年輕棋手的成長速度、成長週期大大縮短,使得能在20歲左右就達到巔峰。

    可以預料在人工智慧崛起後的AI時代,世界的頂尖圍棋高手還會出現更加的年輕化。

  • 3 # 李大嘴吃菜

    六超指武宮正樹,林海峰,大竹英雄,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趙治勳六人。石田芳夫如果不是巔峰期過短,也可以算超一流棋手。

    說實話,我認為六超的棋不如他們自己的前輩,吳清源老師稱霸日本棋壇的三十年和坂田老師稱霸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坂田在八十年代還有一拼冠軍的棋力,往往因為精力不濟敗下陣來,發出“你們贏的,是六十歲的坂田”的話語。第一屆棋聖戰,殺入決賽的是老了的藤澤秀行和橋本宇太郎,這在今天絕對不可想象。當時已經不可能是藤澤棋力的巔峰了,卻還連霸了六屆棋聖戰。

    但六超趕上了好時代。中韓棋手尚未完全超過他們,卻因為國際化認識了他們。在我們的聶衛平老師,江鑄久老師擁有超高人氣的時候,也因為時代背景的特殊性給小林光一這樣的棋手帶來了人氣。所謂的時間長,在日本國內是因為對手少,在國際上則是對手還未全面趕上。

    後來的平成四天王高尾紳路 山下敬吾 羽根直樹和張栩以及和他們差不多的河野臨棋力上並不遜色同年齡時期的六超,為什麼就叫不響了呢?因為國內有井山這個變態後輩,國際上更是幾乎不值一提。所以六超其實是國內特殊時期棋迷的一種情懷,排除了對實力棋力的判斷而已。

  • 4 # 胡鳴強

    那是因為,同時期的中韓棋手太弱了。放到現在,所謂超六,也不過是中韓等級分前十五左右的棋手而已。沒那麼可牛逼的。不信可以讓AI驗證一下。

  • 5 # 聶衛平

    日本圍棋六超時代,棋手的職業生涯很長,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年輕棋手的衝擊力不夠。為什麼這麼說呢,任何一個淘汰率很高的專案,肯定是年輕一代層出不窮,對前輩們形成巨大的衝擊力,直至淘汰他們為止。

    當時的年輕棋手為何衝擊力不夠?與職業棋手的產生方式息息相關。其時職業棋手的培養方式主要是家庭式的圍棋道場,類似木穀道場這樣的大規模產生職業棋手的圍棋道場可遇不可求,其他圍棋道場規模要小得多,生產職業棋手的力度也小得多。

    時至今日,日本職業棋手仍然憑藉家庭道場這種方式產生職業棋手,加上嚴格的師道尊嚴,日本年輕棋手產生的途徑一直很狹窄。看今天的日本棋聖戰、名人戰、本因坊戰迴圈圈,40多歲的棋手比比皆是,仍然佔據主流;甚至於類似趙治勳這些年過60歲的棋手還經常能殺入棋戰八強、四強,歸根到底還是年輕棋手給他們造成的衝擊力不夠。

    當今網路盛行,AI訓練也很便捷,日本年輕棋手為何那麼難以突破中堅棋手層呢?原因在於年輕人進入職業圍棋的數量不夠,導致精英產生的土壤不夠厚實。而在中國,每年都會產生出大量的年輕高手,他們形成強大的自下而上的衝擊波,因為他們擁有年輕人的精力、體力、記憶力優勢,再依靠網路和AI訓練,突破中堅層就水到渠成了。

    中國象棋與日本圍棋頗為相似,年過70歲的胡榮華和年過60歲的柳大華還能在一線下棋,這在圍棋界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說白了還是年輕高手群形成的衝擊力不夠,年老棋手可以憑藉經驗吃老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手遊)喜歡的動漫忍者都是s,我是該棄坑還是繼續攢金幣。無月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