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量子收藏

    一件高古玉究竟記錄了什麼?

    高古玉以戰漢時期最為精美,其製作均選用尚好的和田籽料精工細作完美無比,她不僅記錄了文化、歷史,裡面還有很多不解之謎。就拿一件雞心佩來說,一個小小的玉佩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朝代的興衰還蘊藏著宮中的故事,其價值哪裡是一件汝瓷或一個雞缸杯可以比擬的!

    雞心佩源於玉韘俗稱扳指,據最新考古發現應該起源於商或許更早,玉韘是開弓射箭用的實用器,由於古時候射獵是人們維持生計的主要方式,玉韘就顯得格外重要。射獵的過程是先尋找並發現目標,找準方向,射中目標,最終得到收穫。所以這個實用器到了戰國就演變為禮器,寓意是能夠把握方向,達到目標取得勝利。古時候很多禮器都是由實用器演化而來,比如,玉觿起初是先民用來解繩釦的實用工具,後來演變成為寓意足智多謀,能夠克服困難,逢凶化吉的禮器。

    玉韘演變成為禮器從形制上有很大改變,能工巧匠把原來的玉韘進行扁平化設計,中間保留了園孔,在其周圍雕龍畫鳳,專供帝王佩用。戰國時期的玉韘還比較簡單,到了漢代就十分複雜了,採用淺浮雕、高浮雕、鏤空雕等技法工藝十分精湛。常見的紋飾有龍鳳螭紋、龍鳳熊紋也有龍鳳紋等等。

    隨著時代的變革,到了王莽新政時期,玉韘的紋飾大有變化。由於王莽篡權靠的是他的姑母漢元帝皇后王政君而取得攝政地位的,這時候的玉韘紋飾竟然取消了龍紋僅留鳳紋,但鳳琢得十分抽象和隱晦,不容易看出。形制上也由原來的上寬下窄變得上下寬窄基本一致的長條形,以示政通人和上下通達,其工藝依然精湛。王莽新政畢竟很短,這個時期的玉韘存世量也比較少。

    新政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建立了東漢政權。這時與時俱進的玉射又恢復了西漢的上寬下窄的形制紋飾也是以原來龍鳳螭為主,但雕琢工藝已明顯下降,玉料也頗顯肥厚。

    建武二十九年劉秀在南宮舉行六十壽宴,壽宴之後劉秀躺在龍榻上一時不能入睡,就把玉雕師叫到身邊細聲說,朕戎馬一生,愛江山更甚愛美物,如今朕已年過花甲心有餘無力了,你就為朕雕一美物一飽眼福吧。玉雕師聽此連忙扣頭稱是。

    玉雕師回去之後一連幾天是茶不思飯不想,究竟雕什麼美物可以奪得皇帝老兒的芳心呢?他仰頭看著天花板又低頭看看還未完工的玉韘突然有了主意。於是就把這件未完工的玉韘改了形制,其形狀既不是上寬下窄,也不是長條形,而是兩頭尖的形狀,其紋飾不能龍鳳螭,也不能是龍鳳熊,龍紋還是必須的,但龍紋要抽象一些,如果加上鳳紋是必有些太過常規了,所以玉雕師大膽地去掉鳳紋,而是加上如意邊花,遠看兩邊紋就是如意花邊,仔細看去卻是龍戲花紋,再經過精心打磨之後獻給了皇上。皇帝劉秀接過來這個玉韘,仔細觀看,放在手心上活像一件尤物,劉秀皇帝喜歡得不得了,他雙手捧著這件玉韘像痴人說夢一樣自言自語,太美了!實在太美了!這個不能叫玉韘,應該叫朕韘。又一轉念,不對!叫雞心佩,對就叫“雞心佩”。自此玉韘改名為雞心佩,”雞心”一詞也成為皇帝的最愛,明永樂皇帝最愛的雞心碗就不言而喻了。

    一直以來收藏愛好者都認為玉韘就是雞心佩。其實不然,玉韘是實用器演化為禮器,而雞心佩是劉秀特定時期之特殊物件,其形制和紋飾都不同於玉韘,存世量少之又少。

  • 2 # 玉見沈華

    謝謝邀請,在商周時期,其實最早的韘是由扳指演變而來,扳指在過去是實用器,用於拉弓放箭的過程當中對拇指的保護,是一種用獸骨和較硬的石材玉石製作的一種器物,但到了戰漢時期,隨著階級的區分的明顯,權貴階層對往昔戰爭時期使用的器皿的一種紀念,也同時也是對自己身份特徵的一種推崇和嚮往就將玉的扳指,重新做了設計,用中間的形狀和兩邊的紋飾改制成了一種佩飾物。我們將這種配飾物,因為其扁平化的設計,中間套拇指的孔已經無法再繼續使用,而作為圓孔的設計加上邊紋的紋飾,她又不符合玉璧的形制,所以就將中間的孔做成旋孔,後人將這種旋孔稱為雞心,也稱為雞心佩,後人統稱為韘,那麼這種物件在佩戴的過程當中是隨著其身份地位而不同,在紋飾上也有所變化的,到了明清時期,清朝末年紈絝子弟八旗子弟又將其迴歸到了扳指圓筒狀,套在手指上,作為身份的一種象徵物,這都是對當時社會上禮儀身份待遇的一種追捧和推崇,並不是作為實用器而存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監控攝像頭的錄影檔案儲存在哪裡?一般有哪幾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