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liu西瓜
-
2 # 老者252907801
孽是一種罪惡,在自然界裡扮演的是傷害,在精神層面表現的種邪惡、不端。
“孽"是一首詩,在那非常的年代,演譯了多少花前柳下,風花雪月,在特殊的時期表現了人性使然。"孽"是一段不了情,由於"孽"的發生,勾起了終生的夢牽縈繞,道不完理還亂的撕心裂肺。“孽"是一部書,描述的是人類多少的悲歡離合,良與惡的無情鬥爭。
-
3 # 一老沈一
如何理解“孽”字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是這個字通常包括的含義;二是這個字本身的發展變化。
先說“孽”的含義。孽,通孼。其含義如下——
第一,庶子——非嫡妻所生的孩子。在這個意義上,通“㜸”。《公羊傳.襄二七年》說:“夫負羈縶,執鋏鑽,從君東西南北,則是臣僕庶孼之事也。”——庶孼,是指非正房所生子女。
第二,災害,妖禍。在這個含義上,又通“蠥”。 《尚書.太甲中》說:“天作孼,猶可違;自作孼,不可逭”——難以逃避。《莊子.人間世》曰:“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孼。”《禮.中庸》:“國家將亡,必有妖孼。”《國語.吳》:“今大夫……出則罪吾眾,擾亂百度,以妖孼吳國”。
第三,忤逆,不孝順。漢代賈誼《新書.道術》:“子愛利親謂之孝,反孝為孼。”
第四,通“櫱(櫱)”。《漢書.李廣傳.李陵》:“今舉事一不成,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孼其短”——媒,酒母;櫱,酒麴,此處比喻構陷誣害——孼通櫱(櫱)。
第五,通“業”。佛教稱過去所作惡事造成的不良後果為業障。《紅樓夢三十五》:薛姨媽“一面又勸道:‘我的兒你別委屈了,你等我處分那孼障!”
如果問“孽”字的含義怎麼理解,大致就以上這些——其他的都是派生詞彙了。
再說“孽”字的發展變化。甲骨文中已經有了“孽”字,這是個“同源分化字”。其來源之一是“辥(xuē)”——就是去掉“艹”和“子”剩下的中間那部分,最早表示的是鼻子發酸一類的痛苦。甲骨文的卜辭,是問這種狀況何時能夠好轉。
這個“辥”字,後來變成了上下組合,成為了“辠”字,讀音也變成“zuì”。一開始,辠還是鼻子發酸的痛苦之一,後來才發生了變化。《周禮》說:“殺王之親者辠之。”這裡的辠,是指一種處死的刑罰。鄭玄註釋說,再往後,不管輕重,犯法皆曰“辠”。 有意思的是,秦朝,這件事大概與李斯有關,覺得“辠”字和秦始皇的“皇”字過於接近,於是強行將這個字改成了“罪”字。許慎的《說文解字》記錄了這件事。段玉裁說,古代有假借,但是沒有改字。意思是這是第一例。其實再往後就是武則天了。段玉裁說,“罪”的本義,是捕魚的竹網,形聲字,秦代改了之後,成為了會意字,後代也就默認了。 其實,“辥”字的變化有三條路徑——
一條是到“辠”,再到“罪”。
還有一條,就是在“辥”的下面加字,如“櫱”、“孼”、“㜸”(這個字原來沒有“艹”頭)、“糱”、“蠥”。
到底是哪個在先,已不好考證。不過有一個線索可以參考——前面引到的《公羊傳》的那段話,其《注》曰:“庶孼,眾賤子,猶樹之有孽生。” 清代俞樾的《俞樓雜纂》中說,旁生的枝條為櫱(櫱),借木以喻人,又變從“木”為從“子”,於是有了孽字。 這樣看,是先有了“櫱”字。
“辥”表示痛苦,不正常的狀態,需要去除。這個含義,被引申到“櫱”上,就是需要剪掉的櫱生之枝。《詩.商頌.長髮》曰:“苞有三櫱,莫遂莫達”。《文選.東京賦》:“堅冰作於履霜,尋木起於櫱栽”——剪下樹枝後重新栽種。 “糱”,是去除糠皮後的生芽之米,其實就是發酵制酒之米。
“蠥”,如前所述,就是妖孼的專用字了。
第三條,是在“辥”字上面加“艹”頭,就是“薛”字——這是古代的一種草的名字,即現在的藾蒿;還是一個小國的名字;也是一個姓。很重要的一點,“薛”和“櫱”相近,有孳生散亂之意。
至於“櫱”和“孼”被加了“艹”頭,差不多都是漢代以後的事情了——只是為了便於區分吧。
回覆列表
“孽”字意為惡;本義為從生,庶出;非正統。
帶歧義。後引申為惡。
與櫱相仿,一曰木;另曰子,對人也。
均寄生之意,按《說文解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