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砂泥的傳人

    要清楚地瞭解傳統工藝與新工藝機械化粉碎加工紫砂礦料,練製成泥、塑型燒結成器的紫砂壺有什麼不同,就要透析環節中的關鍵點,所致的差異性。

    先來看看傳統工藝加工紫砂礦料關鍵點:

    ①風化方式:紫砂礦料出窯後,傳統的風化崩解過程,需歷久的日曬雨淋,透過自然的返水和走水以及拼堆,也就是讓紫砂礦料,歷經反覆多次的乾溼過程、冷熱交織的崩解交融。

    ②粉碎方式:大塊礦料經過風化、崩解,就可以上石磨粉碎為粗細不等的顆粒備用。

    ④錘鍊熟土:傳統方式是採取木錘數以萬計的反覆均勻捶打,製備成泥塊,歷經窖藏、熟土而備用。

    再來看看新工藝機械化方式的礦料粉碎:

    ①風化方式:直接忽略這個過程,機械不在乎礦料大小軟硬;更是為了簡化環節,提高練泥效率。

    ②粉碎方式:便於塑型的便捷和精細度,以及降低風釉現象發生而影響品相,同時提高燒製的成品率,多采用球磨機水磨方式超細顆粒粉碎,幾近百目之上。同時不可避免的在粉碎過程中,新增研磨劑、酸洗劑、碳酸鋇等化學制劑。

    ④錘鍊熟土:真空機代替人工木錘錘鍊,提高效率。而窖藏熟土環節也被省略,根本原因在於,熟土日久,碳酸鋇等新增以及酸洗泥料的效果會衰減,會發生風釉現象而需重新真空。

    那好,清楚了兩種不同的礦料加工方式的內情後,也就不難理解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和影響:

    一、傳統石磨粉碎的礦料顆粒,其性狀特徵在於顆粒表面的圓滑和顆粒大小不一的目數;而機械粉碎方式就算是水磨,顆粒邊緣尖銳呈片面狀結構,顆粒大小均勻統一的目數,沒有層次感。兩種不同的顆粒性狀,在塑型成器的壓力擠壓作用下,燒結成器,後者的緻密度大大提高,雙氣孔結構特徵幾無。這也是有很多泥料,後再調配砂的原因之一。

    二、機械化粉碎過程中,除了清水的參與,而新增的多種必須的化學制劑,改變了泥料的酸鹼性,更重要的是破壞掉紫砂礦料天然富含的碳化有機物成分。而碳化有機物正是紫砂壺水色形成的初始必須,同時也是後期把玩,漿色沁染的重要有益。有經驗的老玩家都知道,新工藝方式加工礦料的紫砂壺,與傳統工藝的紫砂壺,漿色把玩效果遠不可同日而語。

    三、至於新工藝錘鍊熟土方式的改變,直接放棄了紫砂泥料之中碳化有機物成分,也就是油性物質,均勻浸潤的過程,再加之多種化工製劑新增的破壞,造成泥性的乾澀而更易氧化而風釉。泥料的酸洗,儘管提高和簡化了去雜的繁瑣,但同時也中和掉原本紫砂礦料中的鈣離子成分。殊不知,鈣離子在水熱過程中放氣效能,也正是紫砂特有的透氣不透水的雙氣孔結構形成的輔因之一。這也正是老玩家更喜歡有個別“破皮”現象的紫砂壺的原因。

    圖示:黃龍山鐵星土柴燒曜變半月壺,新壺出窯的水色效果。

  • 2 # 莊莊紫砂a

    ▼就泥料來說

    ①傳統的手工練泥一般是指採用傳統方法用石磨磨碎泥料,然後過篩,選砂,加水調和,攪拌捶打,陳腐。其中過程費時費勁,速度較慢。

    ②相比之下:採用機器練泥一般指使用破碎機或者雷蒙機打碎泥料,更省時省力,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速度。

    ▼就製作過程來說

    ①紫砂壺的製作,本身就是個繁瑣的過程。從礦的風化到泥的陳腐,再到成型後的細節的修理、壺表刻繪的雕琢,每個步驟都是極為講究,這亦是機器無法模擬的。

    ②機械的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量產、規模化、複製化。細節之處的把握,與傳統手工相比,具有著無法逾越的差距。

    ▼就時間來說

    一年有四季,制壺人最怕夏和冬。躲過了酷暑的夏,迎來了寒冷的冬。好壺背後的所花費的時間和艱辛,更讓人懂得傳統工藝的難能可貴。

  • 3 # 壹說紫砂

    這個問題 範圍比較大講開來也很多 直觀也是最重要的三點

    1.價格 手工與磨具,機壓等價格肯定是相差懸殊 五顆星

    2.手感 手工壺身壺等連線點都是手工製作,與機器等肯定是不同的

    壺內光滑與手工的拍打也是顯而易見的 四顆星

    3.泥料 泥料對應的也相同

  • 4 # suntree1977

    現在市場上幾乎罕見手工練泥,能見到的也是天價。不要迷信手工練泥,機器練泥只要是黃龍山原礦即可。可惜的是市場上99.9%都是外山泥酸洗後加金屬氧化物製成的化工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個學霸一樣的領導,會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