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經常在收看軍事欄目中,會聽到一些奇怪的武器名稱,不是動物就是怪物。那很有可能你聽到的這個名稱,是北約賦予它們的代號,又被稱為北約代號,那麼它們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呢? 北約代號的產生由來已久,最早起源於冷戰初期,當時北約給對立陣營的華約各國(主要是蘇聯)使用的武器裝備賦予一個新的編號和命名,另外中國也有此殊榮。之所以出現北約代號這種奇怪的東西,主要是因為冷戰時期蘇聯和中國的很多軍事裝備的代號和命名都不為西方國家所瞭解,隨便一個名稱甚至都會有人迷惑這到底是軍艦還是戰機。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和中國的某些軍事裝備甚至得不到代號命名,也沒有命名裝備代號的傳統。於是為了方便北約內部交流和溝通,北約乾脆越俎代庖,單方面制定了這一命名系統,某些名稱甚至比它們自己生產國的原始代號還要響亮。 另外,過去某些是華約組織成員國的國家,但在加入北約後(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等),雖然仍然至今使用部分俄製武器,但所持有的軍火型號都已經從蘇聯的程式碼(或者是如今的俄羅斯GRAU編號)改為北約程式碼。即使像保加利亞這種和俄羅斯一樣使用西裡爾字母語言體系的國家,早就將蘇聯代號“遠遠拋在腦後”,北約代號那叫一個叫得順溜呢。其實北約給武器命名代號的規則很簡單,名稱命名的字母就直接代表武器裝備的最主要用途,以下將詳細舉例:空對空導彈,兩個A代表空對空,著名例子包括: AA-2“環礁”,其蘇聯代號是R-3或者R-13,是蘇聯早期外銷最廣、實戰經驗最豐富的空對空導彈。 AA-8“蚜蟲”,其蘇聯代號是R-60,可以全方位鎖定的型號,該彈重量輕巧故而可以安裝於幾乎所有蘇聯軍用機。 AA-11“弓手”,其蘇聯代號是R-73,服役於1985年,是蘇聯乃至俄羅斯最先進的短程空對空導彈,它也普遍被認為是最難以對付的現代空戰武器之一。 AA-11“弓手” 空對地導彈,採用代號AS,S代表地面,代表性武器包括: AS-4“廚房”,蘇聯代號Kh-22,是蘇聯的一種大型遠端反艦導彈,它巨大的彈頭是專門用來對付美國航空母艦的,可裝常規或核彈頭。 AS-16“後坐力”,蘇聯代號Kh-55,由MKB彩虹設計局設計。射程為3000千米,能帶核彈頭或傳統高爆彈頭,另有一些只帶傳統高爆彈頭的變種如Kh-65SE和Kh-SD。 AS-16“後坐力” 另外的導彈命名規則包括:AT:反坦克導彈、SA:地對空導彈、SS:地對地導彈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潛射或者是艦射導彈,SS後面將會加上代表海基的N以示區別,如SS-N-22“日灸”導彈,也就是蘇聯的P-270“蚊子”導彈。 除了代號編碼的規則以外,這些武器裝備的英文名稱也有意思,都是清一色的字母大頭,拿戰機舉例:轟炸機的名稱全部採用B字打頭,如Tu-2“蝙蝠”(Bat)、Tu-14“水牛”(Bosun)、T-95“熊”(Bear)等。戰鬥機的名稱全部採用F字打頭,如米格-21“魚床”(Fishbed)、米格-29“支點”(Fulcrum)、蘇-27“側衛”(Flanker)、殲-10殲擊機,北約代號“Fire fly”(螢火蟲)、殲-20“威龍”,北約代號J-20“火牙”(Fire fang)等。其它飛機統一使用M字打頭,如A-50“主桅索”預警機(Mainstay)、伊爾-78“大富豪”空中加油機(Midas)、雅克-130“手套”高階教練機(Mitten)等。拋開同一型別的首字母命名和武器用途命名外,北約對蘇俄的潛艇主要採用的是無線電程式碼命名,比如“阿爾法”級(Alpha)、“奧斯卡”級(Oscar)、“德爾塔”級(Delta)。但這種命名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阿庫拉”級和“颱風”級等就沒有遵循這一規則。可能為華人熟知的是北約給中國潛艇的奇葩命名,使用的是中國各個朝代的名稱來命名,比如091型(漢)、039型(宋)、039B型(元)、092型(夏)、094型(晉)等。這裡一般所指的北約命名代號主要在歐洲使用,至於美國國防部會進一步擴充北約的代號,例如在北約的規則中,安裝於艦艇或潛艇上的地對空導彈系統之命名通常與其陸基版本的命名相同,儘管它們之間仍然有小幅度的差別。但美國國防部對這些相同基礎但規格不同的系統,就使用有額外字尾的不同代號系統(例如以“SA-N-”取代北約的“SA-”,但為求簡便,這些系統的暱稱仍然使用陸基系統相同的名稱,但如果沒有對應的陸基系統,就制訂新的名稱稱呼之。
你可能經常在收看軍事欄目中,會聽到一些奇怪的武器名稱,不是動物就是怪物。那很有可能你聽到的這個名稱,是北約賦予它們的代號,又被稱為北約代號,那麼它們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呢? 北約代號的產生由來已久,最早起源於冷戰初期,當時北約給對立陣營的華約各國(主要是蘇聯)使用的武器裝備賦予一個新的編號和命名,另外中國也有此殊榮。之所以出現北約代號這種奇怪的東西,主要是因為冷戰時期蘇聯和中國的很多軍事裝備的代號和命名都不為西方國家所瞭解,隨便一個名稱甚至都會有人迷惑這到底是軍艦還是戰機。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和中國的某些軍事裝備甚至得不到代號命名,也沒有命名裝備代號的傳統。於是為了方便北約內部交流和溝通,北約乾脆越俎代庖,單方面制定了這一命名系統,某些名稱甚至比它們自己生產國的原始代號還要響亮。 另外,過去某些是華約組織成員國的國家,但在加入北約後(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等),雖然仍然至今使用部分俄製武器,但所持有的軍火型號都已經從蘇聯的程式碼(或者是如今的俄羅斯GRAU編號)改為北約程式碼。即使像保加利亞這種和俄羅斯一樣使用西裡爾字母語言體系的國家,早就將蘇聯代號“遠遠拋在腦後”,北約代號那叫一個叫得順溜呢。其實北約給武器命名代號的規則很簡單,名稱命名的字母就直接代表武器裝備的最主要用途,以下將詳細舉例:空對空導彈,兩個A代表空對空,著名例子包括: AA-2“環礁”,其蘇聯代號是R-3或者R-13,是蘇聯早期外銷最廣、實戰經驗最豐富的空對空導彈。 AA-8“蚜蟲”,其蘇聯代號是R-60,可以全方位鎖定的型號,該彈重量輕巧故而可以安裝於幾乎所有蘇聯軍用機。 AA-11“弓手”,其蘇聯代號是R-73,服役於1985年,是蘇聯乃至俄羅斯最先進的短程空對空導彈,它也普遍被認為是最難以對付的現代空戰武器之一。 AA-11“弓手” 空對地導彈,採用代號AS,S代表地面,代表性武器包括: AS-4“廚房”,蘇聯代號Kh-22,是蘇聯的一種大型遠端反艦導彈,它巨大的彈頭是專門用來對付美國航空母艦的,可裝常規或核彈頭。 AS-16“後坐力”,蘇聯代號Kh-55,由MKB彩虹設計局設計。射程為3000千米,能帶核彈頭或傳統高爆彈頭,另有一些只帶傳統高爆彈頭的變種如Kh-65SE和Kh-SD。 AS-16“後坐力” 另外的導彈命名規則包括:AT:反坦克導彈、SA:地對空導彈、SS:地對地導彈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潛射或者是艦射導彈,SS後面將會加上代表海基的N以示區別,如SS-N-22“日灸”導彈,也就是蘇聯的P-270“蚊子”導彈。 除了代號編碼的規則以外,這些武器裝備的英文名稱也有意思,都是清一色的字母大頭,拿戰機舉例:轟炸機的名稱全部採用B字打頭,如Tu-2“蝙蝠”(Bat)、Tu-14“水牛”(Bosun)、T-95“熊”(Bear)等。戰鬥機的名稱全部採用F字打頭,如米格-21“魚床”(Fishbed)、米格-29“支點”(Fulcrum)、蘇-27“側衛”(Flanker)、殲-10殲擊機,北約代號“Fire fly”(螢火蟲)、殲-20“威龍”,北約代號J-20“火牙”(Fire fang)等。其它飛機統一使用M字打頭,如A-50“主桅索”預警機(Mainstay)、伊爾-78“大富豪”空中加油機(Midas)、雅克-130“手套”高階教練機(Mitten)等。拋開同一型別的首字母命名和武器用途命名外,北約對蘇俄的潛艇主要採用的是無線電程式碼命名,比如“阿爾法”級(Alpha)、“奧斯卡”級(Oscar)、“德爾塔”級(Delta)。但這種命名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阿庫拉”級和“颱風”級等就沒有遵循這一規則。可能為華人熟知的是北約給中國潛艇的奇葩命名,使用的是中國各個朝代的名稱來命名,比如091型(漢)、039型(宋)、039B型(元)、092型(夏)、094型(晉)等。這裡一般所指的北約命名代號主要在歐洲使用,至於美國國防部會進一步擴充北約的代號,例如在北約的規則中,安裝於艦艇或潛艇上的地對空導彈系統之命名通常與其陸基版本的命名相同,儘管它們之間仍然有小幅度的差別。但美國國防部對這些相同基礎但規格不同的系統,就使用有額外字尾的不同代號系統(例如以“SA-N-”取代北約的“SA-”,但為求簡便,這些系統的暱稱仍然使用陸基系統相同的名稱,但如果沒有對應的陸基系統,就制訂新的名稱稱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