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書居

    靖難之役中,身為皇帝的建文帝敗給了藩王朱棣,從此失去了明天下。交戰中,明宮廷起了大火,燒死很多人,建文帝不知所蹤。於是,有人提出設想,如果建文帝還在,那他是否具備復國的可能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朱棣雖然打敗了建文帝的軍隊,但並沒有將建文帝的整個軍事力量摧毀。朱棣的軍事力量更多的是在北京到南京的沿線一帶,整個明王朝的軍事力量仍然掌控在建文帝手上。

    這主要是因為建文帝從明太祖朱元璋手中繼承帝位,自然也就繼承了皇位的法統,按制度規定,明王朝各地都得服從他的指揮。如果建文帝振臂一呼,不僅各地軍隊要服從號令,就是臣民也會積極響應。這對於篡位的朱棣來說,是個潛在的巨大隱患。

    正因為這個緣故,朱棣奪位成功後便不遺餘力的搜查建文帝的行蹤。如他特意派了禮部尚書胡濙以尋仙的名義全國各地查探建文帝的蹤跡,並要求每次歸來都要詳細彙報。

  • 2 # 文史小書生

    個人認為是有可能的,從朱棣的靖難之役中來看,朱棣之所以能夠打進應天,可以說是取巧的,要知道,雖然朱允文這次敗了,但是整個大明朝(除朱棣外),大部分還是控制在朱允文的手裡的,他還是個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只要去往別處再登高一呼的話,朱棣是不一定能做上皇位的!!

  • 3 # 淡定從容1314

    不可能

    朱元璋建國後,靖難之役發生在建文元年(1399年),此時明朝建國已達34年。明朝經歷了牛人皇帝朱元璋的治理,出現天下太平景象。明帝國除了北部邊境,基本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朱元璋是歷史上誅殺功臣的有名的皇帝,動不動誅連幾族。 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將死的死,老的老,被連根拔起。至“靖難”之役時,朝中缺乏實戰大將,建文帝只能啟用缺乏實戰經驗的將領,造成進退失據,往往慘惶潰敗。

    ‘’靖難之役前後4年,雙方實力懸殊,朱允文擁有近百萬大軍,而朱棣僅三四萬,但這三,四萬的邊軍卻是明軍的精銳,長期駐守北部邊界,直接與蒙古騎兵對抗,戰力不言而喻。

    靖難之役,朱棣的勝利不是靠運氣,而是真正的實力。朱允炆採納朝臣齊泰、黃子澄建議,在沒有足夠準備情況下,進行削藩,造成各地藩王人人自危。而建文帝本人缺乏戰爭的錘鍊,缺乏制勝謀略,沒有全盤作戰計劃和統一指揮,任用軍事統帥不當,指揮不力,致使被各個擊破。朱棣具有雄才大略,指揮卓越,決心堅定,戰略戰術靈活多變,又善於連續作戰。最終以驚人的膽略,毅然採用“掏心戰術”,直搗京師,達到戰爭目的。

    建文帝可依持的僅僅是‘文人眼中’正統‘’思想,在軍事失敗,絕對實力面前,正統思想不值一提。同樣是朱家天下,並沒有改朝換代,個別大臣,將領有這樣的思想,也缺乏足夠的號召力。況且,朱棣在軍事上取勝之後,不可能讓朱允文有自由之身,即使不死,也要軟禁,最終鬧個‘’禪讓‘’把戲。

    靖難之役後,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終,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留下千古之謎。如果不死,至始至終他也沒鬧出動靜,也只是保命而已!傳言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其中一個目的也是尋找建文帝。

    因此,即使建文帝不死,大勢已去,最多給朱棣留下一個心病,但不是威脅。

  • 4 # 彩雲東昇戴寶山

    建文帝如果真的沒死就會站出來與朱棣爭奪皇位,因為他屬於合法皇帝,而朱棣將是不合法的皇帝,這樣肯定會有不少人擁護建文帝反對朱棣。但是建文帝削藩已經嚴重損害了藩王的根本利益,因此不會得到藩王和眾多權貴的支援。反觀朱棣雖然得位不正,但是他在靖難過程中已經聯合和狀態了實力,他的聯盟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會叛揹他,所以建文帝終會被朱棣消滅,但過程是艱難的,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內亂,恐怕還要經過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行。那樣的話朱老四和李老二一樣篡位的惡名就洗不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滷城之戰,諸葛亮斬甲首三千,嚇得司馬懿魂飛魄散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