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驀然隨筆

    三國時降將極多,獨于禁這麼苦,基本就死在這事上頭,是因為:

    首先,曹操對他的投降不爽。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於是曹丕就懂了,就故意讓于禁羞愧死。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薨。實際上,于禁投降後,又因為荊州被呂蒙襲取,一度在東吳,孫權對他還是很客氣,但是虞翻不給面子:魏將於禁為羽所獲,系在城中,權至釋之,請與相見。他日,權乘馬出,引禁並行,翻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欲抗鞭擊禁,權呵止之。

    我得解釋的是:曹操和曹丕,都不算什麼厚道人;虞翻在史書裡“高氣”,特別愛得罪人,所以他們的評斷說是蓋棺定論,不能說是厚道;但話說出來了,就這樣了:輿論是很重要的。作為對比,劉備手下的黃權就投降了曹丕,但劉備很給他面子,體念他的難為之處,所以黃權的名聲就好得多。跟一個厚道的主子,多重要啊。

    話說回來,為什麼曹操對於禁投降這麼不爽,于禁也很愧恨呢?第一,如曹操自己所說,于禁跟了他三十幾年了。張遼跟呂布、關羽跟劉備,都沒那麼久。第二,于禁被擒時是左將軍,假節鉞。當時曹操屬下,除了夏侯惇,差不多就他最高了,等於一箇中央軍司令,有獨立裁奪權。張遼跟關羽沒那麼高的官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很少人提及的一點。

    于禁的特色是,“最號毅重”,非常的剛毅穩重,非常的嚴格。宛城之戰時夏侯惇所部劫掠民間,他當場就殺。曹操想奪朱靈的兵符,派于禁去,于禁直接解決問題,朱靈全軍被他威懾,不敢動。就是這麼個剛毅正經、一絲不苟、執法嚴明的人,老來降了,晚節不保。

    雖然有許多說法,認為于禁是想保證士兵生命才投降,但到底輿論壓死人。

    這就像,一個平時特別正經、滿口仁義道德一輩子的老學究,忽然被人當眾揭出電腦硬盤裡1T多的AV。你可以想象他也會羞赧得“靠,以後怎麼出門啊,不活了”。

  • 2 # 張亮196440673

    因為關羽與張遼關係不錯自然不想朋友相殘,再有關羽為張遼跪求曹操有救命之恩,而張遼與關羽義氣相投,同為知恩圖報之人 ,不像徐晃落井下石,背信棄義之人。

  • 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大家好!我是雞湯。

    演義的故事,用演義的思維回答。

    我認為,關羽不是因為”惺惺相惜“之情才制止交戰,因為關羽同樣斬殺了忠義的龐德。如果只是忠義,卻沒有機會為自己所用,是很危險的。

    我認為,原因是:劉備、關羽,當時動了"收張遼“的念頭。

    劉備集團,胸懷大志,不論是在寄人籬下時,還是在發展基地時,都從來沒有停止過獵頭工作。

    而他們選定張遼,並認為有可能挖到張遼,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1、張遼應該快失業了:

    當時,呂布的已有敗亡之像,如果此時交好張遼,張遼有可能像趙雲一樣,投奔劉備。

    趙雲失業了來找劉備,張遼失業了也找劉備吧。

    2、張遼的價值觀看起來和劉關張是一路人:

    在劉備顛沛流離的過程中,發現了兩位將領是”素懷忠義“,一位是常山趙子龍,一位就是這位張遼。劉備雖力量微薄,但歷來主打的就是”忠義“的旗號,因此,自然不會放過拉攏張遼的機會。

    關羽在制止張飛之後,對張遼喊到”見你儀表不俗,何必跟著呂布混?“意思也再明顯不過!

    素懷忠義的張遼,和劉關張價值觀匹配

    3、張遼和幷州集團感情深厚,一旦幷州集團被曹操消滅,張遼這樣重情之人,不會跟隨曹操。

    在張遼早期的軍事生涯中。長期和呂布、高順等幷州兄弟走南闖北,即使呂布處處碰壁、顛沛流離之際,也從無怨言,不離不棄。可以說,革命感情深厚。

    而呂布被殺,高順被殺,幷州集團覆滅,張遼和曹操的樑子是深深的。理論上,張遼這樣重義之人,是無論如何不會認賊作父,跟曹操一起混的。

    張遼長期和幷州集團一起奮鬥,感情深厚,不會和滅了幷州軍的曹操一起混。

    這就有了關羽制止交戰,也有了後來關羽跪求曹操放過張遼。

    可惜,曹操不是公孫瓚,他也能認出人才,也能籠絡人才,這樣的獵頭計劃,最終,也就失敗了。

    可惜!可惜!若張遼跟從劉備,或許不會有荊州之失,劉備集團的事業更是不可預測!

    文遠若從劉備,劉備集團事業更不可限量

  • 4 # 王勇

    我認為東漢末不應該出現劉備這樣的人物,一個曹操足矣,他不反朝廷,忠君愛國,有抱負,早一日祖國一統,天下百姓少受多少戰火洗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咖啡的各種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