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小姐的育兒說說
-
2 # 會飛的小豬
做母親真不容易,孩子才兩個月,半夜起來餵奶、換尿布、哄孩子睡覺,關鍵這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倘若孩子生病,為孃的更是徹夜不能寐……娃睡了,為孃的才可以安心睡去。看到姐姐那麼辛苦,有些心疼,於是讓姐姐去睡,我來替她帶娃。在帶娃過程中,我用盡了在北大心理學學的所有理論和對一個生命、對一個人基本的覺知去陪伴他,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充分的愛撫,娃不哭了,睡著了。
細細地端詳他熟睡的小臉,平靜、放鬆、紅撲撲的小臉蛋,我在想女人這麼辛苦生養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我看著他,沒有睡意,大約2小時之後,他醒了,睜開了雙眼,伸了個小懶腰,衝我笑了,真是傳說中的瑜伽招式--嬰兒式的放鬆和微笑呀,瞬間,我的心被這個可愛的小天使融化了,突然明白了人為何要生孩子。
生孩子,不是為了防老,不是為了讓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也不是為了傳宗接代,傳承人生代的意義;生孩子、養育孩子,是為了參與到一個生命的成長,去探索、去發現;去覺察、去成長;去感恩、去回饋愛;去敬畏、去尊重生命。
去探索,去發現
心理學常見的幾個思考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會成為誰?我又要到哪裡去?
這些問題不僅僅可以問自己,還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探索、發現他的外在和內在。
你的孩子,讓你看到了你來時的路,他也承載著未來與希望,而人生,恰恰正是因為未來和希望才變得充滿期待。生養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一個生命的本能,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嬰兒也是如此,他不會說話表達,當基本的生理需求滿足了,他也不需要用哭鬧聲來引起父母的關注,隨之他的哭鬧聲也會少很多,當內在的安全感得到滿足的時候,他也會笑,也有眼神溝通交流。
還記得北大心理學鍾傑老師上課的時候說的那句:“其實大多數人是活在過去的,而不是當下。”根據弗洛伊德的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性心理髮展階段)5個階段來探索嬰兒時期的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認為成人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前三個發展階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兒童的早年環境、早期經歷對其成年後的人格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許多成人的變態心理、心理衝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創傷性經歷和壓抑的情結。
當有了孩子,我們父母更有責任去探索生命的規律,去探索每個生命獨有的特點和個性,去創造一個抱持性的環境,去發現每個生命的內在需求,在不同時期段學會恰當地滿足他。
去覺察,去成長
就在我第一次信心滿滿地認為我可以搞定2個月的嬰兒時,那時已經晚上11點多了,該帶著他睡覺了,我才發現前一秒他還在笑,後一秒就哭了,那一刻,我突然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塞著奶瓶、放著音樂都不管用了,後來老媽抱走了,我很好奇她究竟能用何種方法來讓小孩不哭、專心睡覺,結果當我過去看的時候,小傢伙還在哭呢,“老革命家”在很淡定地輕拍著他睡覺呢。我忍不住狂笑,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面對孩子的哭啼聲,原來是我焦慮了。
當一個人覺察到問題本身的時候,就是一種成長和改變的開始。
在覺察中,我慢慢地調整了心態,淡定了許多。我發現自己情緒變得更穩定,沒那麼焦慮了。逐漸地,我又發現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在北大學的心理學那些關於人和人性的知識點了,此刻的理解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的理解上,更是實踐中的真實感受。排除餓、渴、尿、便後,給足嬰兒充分的安撫、關懷、安全感,他也不需要用本能的哭鬧聲來傳遞求關注的訊號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是你的老師,基因的傳承讓你看到了過去的自己,他的一切也讓你反思到了現在的自己,也讓未來的自己變得更美好、更有耐心、更加的成熟、淡定和從容。
去感恩,去回饋愛
從嬰兒出生開始,參與到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到幼兒時期的蹣跚學步、咿呀學語,再到青少年時期的讀書上學、工作畢業,成人後的就業立業等,我們見證了一個生命成長的完整歷程,其中定有辛苦、不為人知的疲憊和艱辛的付出,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懂得了父母親的不易,才感悟到父母親把我們自己養大所付出的種種,於是,我們學會了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去表達我們的愛與感謝,去回饋愛給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於是就有了愛的能力。
當一個人有了愛的能力,他的人生,定是有愛、有溫度的吧。
去敬畏、去尊重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每個生命都有他獨有的特點,我們除了去探索、去發現;去覺察、去成長;去感恩,去回饋愛;我們更需要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去尊重生命、珍視生命,去理解生命存在的不同形態。
生孩子,不是為了孩子本身,而是為了自己的另一方面成長,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的豐盈、完整而又美好。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生,不生,也有不生的成長方式。生與不生,都是個人的選擇和個人的權利,當你準備好了各方面的內在,有了這方面的內在成長需求,你可以選擇這樣的一種成長方式。
親愛的你,為什麼生孩子呢?
人生沒有對與錯,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不一樣。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自己喜歡就好。
最後,借用鍾傑老師發的一段心理諮詢師專業的祝福來結束此文:願每個降臨的小天使都能生活在抱持性情景裡,遇到足夠好的媽媽,從偏執分裂心位過渡到抑鬱心位,多用高階防禦機制,自我功能韌又強,完成分離個體化,遇到挫折無創傷,壓抑情緒得宣洩,各種情結得修通,收穫各級共情,完成自性化,發揮潛意識裡的智慧,愛和生活都快樂
-
3 # 蟲兒媽媽育兒
這個問題是我生完孩子帶孩子到3歲時才想明白的。
在此前,生孩子對我來說真不是個問題,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有一種集體無意識就叫:結婚都要生孩子啊,女人就是要生孩子啊,不生孩子,女人的任務好像永遠沒有完成的時候……
但真要捫心自問,生了孩子的女人們到底有多少是因為喜歡孩子,渴望當母親而生孩子的呢?生孩子的很多,身邊30+的都生了,有的二胎都可以打醬油了。再回頭想想,到底為啥要生孩子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幾個:
理由一:年齡壓力。因為想在30歲前完成生孩子任務,因為父母還年輕,生下來可以幫忙帶,因為怕生孩子太晚,更年期跟娃的青春期衝突。
理由二:老人催促。婆家人孃家人都不閒著,婆家想早點開枝散葉,自家兒子老有所依,孃家想女兒早生早恢復,免得人到中年還帶著剛上小學的娃,苦累交加。
理由三:穩固婚姻。夫妻關係進入倦怠期,日漸生厭,第三者插足,或是移情別戀,女方想生個娃把男人拴住。
理由四:從眾心理。身邊的朋友都陸續生孩子,想著,自己也差不多該生一個了,大家不都這麼過的嗎?
理由五:意外懷孕。大家相處得還行,也都到適婚年齡了,乾脆奉子成婚,20出頭就當了爸爸媽媽。
理由六:給大娃找個伴。生了一胎,覺得孩子一個人很孤獨,沒有兄弟姐妹很可憐,生一個和他作伴。
理由七:喜歡孩子。
……
很可惜,除了最後一個,其他的都是被動和想當然的決定。
年齡壓力?誰說非得30歲之前生孩子,只要你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跑偏,35+生孩子也一點問題沒有。父母年輕,是可以多幫忙,但那也只是輔助,只生不養,隔代教養,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好的。
老人催促?這可能是中國的傳統吧,結婚了就盯著何時生孩子,生完一胎,又盯著生二胎,而且七大姑八大姨也很有參與感,過年過節湊一堆就問何時生?生孩子本是人家夫妻兩個人的事,父母再親,這種越界的事也要儘早制止。
穩固婚姻?男人心都不在你這裡了,為何還要生個孩子來捆綁他呢,不如相別兩寬,再說了,讓孩子變成一個捆綁工具,孩子多可憐。
從眾心理?別人的生活是別人的,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你。
意外懷孕?戀愛可以摸著石頭過河,生孩子還得慎重。如果確實沒有準備好,延遲生孩子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給大娃找個伴?這是堪稱最魔幻的生孩子理由,有多少父母是真心真意徵求過大娃的意見的,又有多少父母真的作好了準備的?大娃真的很無奈。
喜歡孩子。這才是最好的理由。
所以,想明白了,準備好了再生也不遲。
-
4 # 老李說事666
這是人類繁衍的自然規律!如果都不生孩子,人類不就滅絕了嗎?
人生在世,要順其自然的發展!
不能逆規律而行事,有些極其各別的人,有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足為奇,比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嗎!
有的人把生孩子的痛苦格外放大,把培養孩子的付出,也看成是半輩子的辛苦,把各別孩子的不孝,也造成了對孩子養老的失望!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叫一葉障目。
當你調正好心態,平心靜氣下來,體會生孩子的滋味時,其樂無窮,從懷孕到出生,孩子在長,你也在長,你體會到做母親的偉大,你的心智越來越成熟,當孩子出生你看到孩子的小臉蛋,你的痛苦拋到九宵雲外了!孩子給你帶來了希望,帶來了奮鬥的勇氣,帶來了家庭的歡樂,有了孩子就有了一切!
雖然在養育孩子當中充滿著辛苦,但是也充滿著快樂與幸福,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工作也充滿著動力!
你生了孩子後,體會不到快樂,是你的消極心態造成的,因為你消極悲觀的人生觀左右了你對生孩子的嚮往,調正一下自己吧!
人不會永遠年輕,當你到暮年之時,身邊沒有了親人,只有年老孤獨的自己的時候,你就知道有個孩子在你身邊是何等的奢望了,可是後悔己經晚了,時間不會倒流!
-
5 # 陽光小房子
有人會為生孩子找到各種藉口,來掩飾人的自私。
當然物種的繁衍需要人類這樣做,也總有人想要儲存自己的基因,於是生孩子對多數人而言都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人長大之後,很容易被現實折磨得麻木,漸漸得根本不懂得愛究竟是什麼,也不懂得這個世界為什麼這麼冷漠。
生完孩子之後,不少父母的狀態都變了,變得好了。
因為孩子讓我們體會到愛,真的可以那麼純粹,畢竟孩子是那樣無條件的愛著我們。於是我們在和別人相處時,就會被孩子的愛影響,變得更加熱情,更加純粹。
因為想做孩子的榜樣,不少父母都開始自我反省,自我成長,身心狀態更加好,而生活和事業也會因為狀態好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每次和孩子一起出門,我就會不自覺地變成社交小能手,不太會在乎別人對我的態度。
我從生完孩子開始培養看書的習慣,不管是從思維上還是行動上,如今的我和沒有生孩子的我之間,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因為孩子帶領我們探索未知的世界。這世界上很多知識,我們小時候也許問過為什麼,但不曾被重視。而孩子的成長給了我們又一次機會,我們可以努力回答孩子的問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孩子更加專注,往往是不達目的不罷休。孩子更加有好奇心,對世界充滿了熱情。孩子更加有愛,會主動去連結別人。
孩子身上的優點真的太多太多,比起父母養育孩子的付出,孩子付出的更多。
-
6 # 蕪裡霧
在現在這個時代,養兒防老這樣的說法,似乎已經過時了,我們現在生養孩子,更多的是想要參與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並通過這個過程,讓自己也得到成長和昇華。
我教過的每一個孩子,我看到他們,就能大概知道他們的家長是什麼樣子。當家長看到孩子的表現後,如果能夠進行自我反思,並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孩子的行為,那麼,他的孩子就拯救了他的靈魂。
要如何來形容養男孩的過程呢?我想了想,大概就像是走進了一個設施齊全的遊樂場。遊樂場裡有像摩天輪這樣坐上去很愜意很舒服的裝置,但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則是海盜船、大擺錘,還有過山車這種驚險刺激的遊戲。
坐過山車當然會很害怕,但坐完後卻會覺得很有成就感,這個成就感,大概就是養孩子的意義吧。
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屋裡看書,突然聽到外面有個小朋友在大喊:“媽媽!我喜歡你!”一連喊了好幾遍,我心想,哎喲這是誰家的孩子這麼有愛啊,結果仔細一聽,是我家的孩子,他從幼兒園放學回來了。
育兒之路充滿艱辛,我卻甘之如飴,也許就是因為這些讓我回憶起來仍會感動萬分的瞬間吧。
-
7 # 虎哥的小寶
說說我的心理感受吧!我和老公2013年結婚的,婚後一直不想要孩子,有各種原因吧!房子,錢,工作都不支援要孩子,後來兩個人的情況變好了,孩子的問題也提上日程了,卻怎麼也懷不上了。兩個人變得很敏感焦躁,周圍的同事朋友家人也說你們什麼時候要孩子啊!我們也想要啊!但是就是沒有怎麼辦!兩個人也檢查吃藥,都沒有什麼結果。後來2016年無意中懷孕了,在2個多月時胎停育了,兩個人都哭了一場,我是心理難過,老公是看我哭心疼我,在我做完小月子,兩個人促膝長談了一次,覺得開啟心扉了,如果一直沒有的話,我們就這麼過下去也堅決不會離婚,畢竟倆人的感情還在,誰也離不開誰,就這樣風平浪靜的過日子,偶爾看見同事的孩子還是會很羨慕,心裡還是想有個自己的孩子,那種失落的感覺還是那麼強烈,直到今年3月我懷孕了,老公高興壞了,終於感覺挺起腰桿做人了,這麼多年別人說什麼的都有,他的壓力很大,人也更精神,上班也更積極了,對我就更好了。兩個人準備一些生產用的寶寶用的東西,很幸福,比以前要幸福感更強烈了,所以一個家庭還是要有個孩子才感覺完整了。
-
8 # 謙護
首先是因為愛情,孩子是兩個人愛情的結晶。
兩個人從相識相知到相愛,因為三觀相合、行為默契而走到一起, 愛情最好的證明便是孩子。一個家庭需要歡聲笑語,單純的兩人生活是有缺憾的,再相愛的兩個人,也會有不想和對方說話的時候,也需要度過七年之癢,因為孩子而把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聯絡在一起,勞累一天回到家之後,看著孩子明亮的眼睛,甜甜的叫爸爸媽媽,一整天的疲憊都會煙消雲散,世間最美的稱呼莫過於孩兒他媽和孩兒他爸了吧。
其次是因為孩子是一個人生命的傳承,更是世界的發展。
生孩子是世間最神聖的事情,經歷從孕育到生產整個過程,感受著他一點點發育,從一個胚胎到胎兒的變化,一個小小的生命在腹中生長,令人驚歎。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是另外一個自己,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血脈相承。換言之,人生在世沒有生孩子是一種缺憾,是不完整的。如果不生孩子,就不存在這個世界,那麼今天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是因為養兒防老,使老有所依。
孩子其實就是另外一個自己,是與自己最親近的人之一,血脈相通。 年輕時不覺有什麼,但當你年老時,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你,每每夜晚回到家,面對著冰冷的屋子,只有昏黃的燈光陪伴著你,孤獨淒涼無以言表。生病時尤感孤獨,沒有人關心照顧,行動不便,所有事情均是親力親為,沒有一個至親至愛的人來為你解決困難,其他人享受的天倫之樂,你根本不明是什麼,百年之後世間再無你的任何痕跡,著實淒涼。
-
9 # 胖胖在農村
很多人知道結了婚就會生孩子。可是,為什麼要生孩子?很少有人會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生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也有人是為了迎合父母的期盼而生孩子。還有人為了好玩,覺得小孩子可愛。等等想法不一而論。 目的不同,就會導致培養孩子的結果不一樣。為父母生孩子的人,大多不太關心孩子的成長,覺得生孩子是為了完任務。孩子生出來了,任務也就完成了,孩子怎麼長,那是父母的事,或者任由孩子自由發展。更不會去細心體會孩子的心理成長。這樣的孩子往往事發頻頻;為了傳宗接代而生孩子的人,教導孩子很嚴厲,往往會把自己不曾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嘴上不說,內心裡卻不服父母的管教。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產生叛逆行為;為好玩而生養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百般嬌慣,溺愛加放縱。不能從孩子的長遠發展去培養孩子,不會給孩子培養好習慣、好品質。這樣的父母往往會隨著自己的一時興致,隨意改變孩子的發展方向。等孩子稍大一些,頑皮而又任性的時候,又嫌孩子不聽話,肆意訓斥和打罵孩子,會導致孩子更大的任性和固執。 那麼,到底該怎樣培養孩子呢?我認為,首先應該從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對生孩子的態度來定位。我們生孩子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好玩?還是為了迎合父母的意願?還是為了寄託自己的未酬壯志? 生孩子養孩子是所有動物共有的本能,我們不妨借鑑一下其他動物的觀念。首先我們從動物的交配就可以看出優勝劣汰的道理。強者戰勝弱者,勝者贏有生育權。也就是說,強者有生育後代的資格。從這一點上我們不難看出,所有動物的生育原則是:優勢繁延。要傳延優良品種,從植物的雜交我們也可以看出,不同種系的優良品種雜交,可以得到比同系同交更優的下一代。其目的同樣是為了提高品系的品質(單產)。這就是說,所有生物的繁衍和發展都是為了一代更比一代強。 我們人類一定要生孩子。
-
10 # 面板科趙麗紅
這個問題還真是有些廢話呢。別整天拿著生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為了弘揚家族門楣當藉口,有事兒沒事兒就抱怨著。生孩子不僅是為了保證你在以後漫長的人生中能有所依靠,我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也同樣收穫了很多快樂和幸福——那是你的傳承你生命的延續啊,多神奇。當您年老之後,退休在家難道真的僅僅通過跳廣場舞、參加老年社團來渡過餘生嗎?當你邁不動步子,在彌留之際的時候,連一個交代後世的人都沒有,是何等的淒涼。我身邊就有一對老兩口,因為妻子不育,一輩子沒有所出,現在上了年紀身邊淒涼的很。逢年過節別人家都是一家團聚熱熱鬧鬧,老兩口卻總是冷冷清清、悽悽涼涼,讓人深感同情。
孩子當然是要生的,但是很多人卻因為養孩子而痛苦煩惱。關於養孩子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從經濟條件及家庭情況雙重出發,再考慮生孩子的問題。養孩子可不是那麼簡單的,除了提供優越的生活環境外,孩子的心理培養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所以,如果條件不允許可千萬別胡亂考慮生孩子的問題徒增煩惱!就像前段時間大火的電影《何以為家》,便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問題。
人為什麼要生孩子?其實追其根源還是為了自己。
回覆列表
一個全職媽媽自述孕產育心路:為什麼要生孩子
為什麼要生孩子?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靈魂拷問。恰好成為全職媽媽的這兩年,我終於在那些百轉千回的日日夜夜中想明白了這個問題!
莽莽撞撞地走進婚姻,歡天喜地地規劃著生兒育女的日子曾經年少的自己,其實對很多問題都沒有深刻的思考過,但卻充滿稚氣地規劃好了自己的人生。
我告訴自己我27歲一定要結婚,28歲一定要生個孩子。
事實是沒有按計劃走的我,但也在28歲與相戀多年的男友結了婚,就是我現在的豬隊友老公!並在30歲的時候生下了寶貝閨女!
回想這一路我壓根就還未明白婚姻或者說未曾想象過婚姻該有的樣子,而生一個孩子意味著什麼?更不要說想明白我為什麼要生孩子了!一切覺得不過是順應人倫常理、自然而然的事。
真正讓我陷入思考的是,在那些因為孩子的出生砸向我的天崩地裂般的雞零狗碎!彷彿就像是你被措手不及地偷襲了,狠狠地擊中了自己!
原本是期盼中的新生命,一落地卻有人歡喜有人愁我在孕中後期由於工作忙碌,身體比較疲憊,跑了好幾次急診。擔心胎兒,索性後來就辭職在家養胎。
除了每天煮飯、打掃衛生之外那真的是安心,心安得我幾乎沒有去關注任何問題,包括如何育兒!
終於在39周的時候剖腹產迎來了我的閨女。
手術結束後,從守在門口的弟弟、媽媽的口中得知了婆婆因為是女兒而不太愉快的事情。
事實是,的確如此!從我手術後到出月子,她都沒有因為這個孩子開心過。
這算是第一個炸醒我的炸彈,我知道世界的某個角落依舊會有這種重男輕女的落後思維和現象!但是我沒有想過會發生在我身上。
接踵而來的是一個月的日夜煎熬。大概因為不悅,婆婆每天幾乎只是完成送飯的工作。所以一整個月都是自己一個人拖著術後疼痛和疲憊的身體餵奶、換尿布、給孩子洗澡……
更糟糕的是因為婆婆的情緒、因為身體的疲憊、因為先生不在身邊、當然大概還有產後激素的問題,整個人都不好了。而產後各種問題和情緒沒有得到排解之時,又在之後的育兒觀念中、以及婆婆的自帶不滿情緒中爆發了婆媳大戰、婚姻危機!
好在孩子有時候就是促使你自我反思和成長的助推劑。
就是在這樣的衝突下,我開始思考關於孩子、關於情感、關於自己甚至是人性的很多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都沒有懷疑和後悔她的到來。而這兩年多來我反倒是越來越感激孩子的到來。
尼采說,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孩子讓我想明白了這句話,也讓我想明白了生活,更讓我明白了為何要生她、育她!
歷經百轉千回,終於明白你的到來所謂何一、體驗生命個體的完整,一次自我思維體系的升級
從上面的自述來看,大概很多人和我自己一樣,會覺得曾經的自己就像個傻白甜。
但是不管是與婆婆的矛盾、與先生各種觀念的衝突、還是在那些疲憊不堪的奶娃日夜中,我感受到了因為孩子的到來,她拓寬了我的很多認知,世界觀也隨之改變。
生完孩子以後的生活是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風景是沒有孩子的人無法看到、感受到的。
你會因為找到愛人激動不已、你會因為升職加薪自豪開懷、你會因為一場朋友酒會豪情滿滿……
但是生養一個孩子才真的是嚐盡人間五味。
你對母愛的無私偉大終於感同身受,你對父愛如山終於理解明白!
做了母親,不說脫胎換骨但是確也成了另一個自己。這種自己更加成熟淡然、更加奮進自律、更加堅強剛毅!那是屬於你自己生命的完整。
說到底一萬個生孩子的理由對於我來說,終究就是逃不過一個詞:感受!
從感受第一次拿著一根驗孕棒看著兩條紅線的欣喜和慌張開始,你的情感糾葛都離不開這個鮮活的新生命。
與婆婆的那次爭吵是在隱忍了很久以後,那段時間也是我跟先生的關係降到冰點的時候。因為婆婆的火上澆油終於爆發了。
可是就是在那天覺得心被挖開的時候,手裡抱著的小嬰兒居然開口叫了一句:媽媽!
她才五個月而已!那一刻我忘記了所有的事情,只記得一個勁的逗她,讓她再叫一聲。這大概是我的孩子第一次給我愛與勇氣。
第一次聽到媽媽這個詞,就像你看到一片花海在你眼前忽然全部盛開,又驚又喜!
現在的她已經是個一週九的小精靈了,語言發育比較早的她,早早就像是個大孩子般。
當了父母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父母是充滿信任與愛意的,即便有時候你忍不住訓斥了她,她依舊會一個勁地往你的懷裡鑽。
因為你是他的全世界,是他的安全感,是他的避風塘。
就是在我女兒日日夜夜無數次的“媽媽抱抱”中,我感受到了她對我的信任、對我的愛。
我想除了尚是軟軟糯糯這般的孩子,誰又會那麼心無雜念地信任你、需要你、愛你呢?
三、不想她成為我,又想她成為我!因為孩子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家克里斯汀·聶夫提出過自我同情的理念,他認為自我同情即是將給予朋友的那份善意給予自己,自我同情讓我們帶著關心和理解去處理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的自責和羞愧。在沒有生孩子之前我大概就是一個極度缺乏自我同情的人。曾經可以沒有原則地去包容伴侶卻做不到關心和理解自己,女兒初生時也一度苛責自己做不好媽媽!
但也正是在與女兒的相處中,在那種糾結、焦慮與崩潰中我不斷反思,不斷關注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經歷了那些破碎之時也因為感受到了對女兒的責任,我開始想要振作和改變自己。
在婆婆說我帶個孩子什麼也不做,什麼都靠我先生的時候,我意識到了即便是全職帶娃我也應該獲得自我增值的辦法。
在我越來越意識到我需要更多知識科學育兒,需要教給孩子更多知識和道理的時候,我也開啟了育己之路。
在我感受過婚姻的脆弱、人性本自私的破碎之時,懂得了只會付出卻不知道如何愛己之人對愛將更加求而不得。
哲學家索倫.克爾凱戈爾說過: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頭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對於我來說正是因為在2年前我生下了孩子,也是這2年全職媽媽的過往生活,讓我成長,我才真正理解了生活!
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份改變和釋然,我跟先生的關係發生了改變。
似乎現在的我們,在情感上更加的平等!因為女兒越來越可愛,我們變得更加親密。同時我也釋懷了與婆婆的那些過往。我們不能親如母女,但是至少可以互相尊重和理解,相安無事。
寫在最後:
如果有一天我的女兒問我:媽媽,你為什麼生下我?
我會告訴她:
生你,我覺得是一件特別自私的事,無法經過你的允許,你也無法選擇誰來做你的父母就被帶到這個世界。
但是這個世界的很多感受都值得體驗和領悟,我希望你也經歷,人間值得!
所以無論是你正在糾結要不要生孩子、還是一點也不想生孩子、又或者你生了孩子但感到後悔,不如:放輕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