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慢慢長大,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讓孩子獨立起來,讓其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那麼如何讓孩子分房睡呢?咱們一起來看看。
1. 循序漸進過渡,找準分房時機
爸爸媽媽不要一下子直接和孩子分開睡,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分床,但是不分房,也就是說,還是睡在父母房間,從同床到分床再到分房,慢慢過渡。可以在父母的臥室放張小床,先讓孩子慢慢適應不睡在一個床的感覺。
接著,父母其中一人可以先陪孩子睡在孩子的房間,讓孩子有個適應階段,讓孩子慢慢適應自己的房間,然後再讓孩子完全一個人睡。
找準分房時機很重要,父母需要給足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聰明的家長,會在這一點上多下功夫,當時機選對了,可以說分房睡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細節上的問題,家長只需要在細節上完善,那與孩子分房睡就不會顯得很艱難了。
2.提前和孩子溝通
當家長決定要和孩子分房睡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他長大了,不能一直和爸爸媽媽一起睡,而是要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小床。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邁出的一步。剛開始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反抗,他們會不同意甚至哭鬧。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好好的和孩子溝通。
分房睡這件事,如果家長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即便當時說的時候孩子有牴觸,家長可以多說幾次,這樣到了真正要實施的時候多數孩子都是能夠接受的。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多數時候都是很講理的,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般不懂事。
3.和孩子一起佈置自己的新房
在正式和孩子分房睡之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佈置他的小房間,房間裡的陳設,各種小擺件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孩子喜歡的。這樣孩子會感覺這個房間、這個小床就是他自己的,有歸屬感,到真正開始分房睡的時候,孩子就不會很牴觸了。
家長也可以領孩子去已經分房睡的小朋友家裡參觀,告訴孩子分房睡的好處。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小朋友分房睡的繪本或者影片影片,讓孩子知道分房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即便分開睡了,但是爸爸媽媽依舊很愛他。
還有一點,也是家長需要考慮的,那就是一定不能暴力分房睡,那樣會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嚴重威脅,甚至還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
還有很多人在問,孩子究竟幾歲分房會比較合適,我覺得這個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其實幾歲分房並沒有定論,因為每個家庭的孩子發展水平都不同,孩子在安全感、性發育水平以及心理發展水平上各不相同。
有的家庭孩子從小就有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他就能很快適應分房睡,而且中間也不會出現太大的情緒問題。有的卻相反,需要大人多多關愛和呵護,等到孩子安全感足夠了再提分房的事。
不過雖然標準不一,但有三個訊號可以幫我們來判斷孩子需不需要分房:
一 、是否自己提要求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會比較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有時他們會問“爸爸媽媽,你們都有自己的房間,我卻沒有”。這個就是很明顯的“分房”訊號了。那還不趕緊分?
二 、是否有明顯性別意識
孩子長著長著,你會發現,孩子突然不願意讓異性父母給自己洗澡了,上廁所時也不要他們陪,當著家長的面穿脫衣服會表現得有些扭捏,這說明孩子性意識萌芽了。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分房的問題了。
三 、孩子三歲以後還特別黏人,只跟父母玩不喜歡跟小朋友玩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包辦導致獨立性不強,生活自理能力也差,而且一般都是父母陪玩,很少也不願意和小朋友玩。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處在社交敏感期了,家長如果不放手,會影響孩子交友,需要考慮讓孩子獨立,先從生活自理開始,再慢慢考慮分房,促成孩子的心理獨立。
總之,儘管專家們的說法不一,我們還是能從中摸出些門道的。三歲前不建議分房睡,影響孩子安全感(估計也沒有父母這麼早就給孩子分房吧,國外做法除外),五歲左右可考慮,但在考慮前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慢慢引導,切不可突然說分就分,讓孩子引起心理恐慌,這樣就更不好分開了。
孩子在慢慢長大,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讓孩子獨立起來,讓其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那麼如何讓孩子分房睡呢?咱們一起來看看。
1. 循序漸進過渡,找準分房時機
爸爸媽媽不要一下子直接和孩子分開睡,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分床,但是不分房,也就是說,還是睡在父母房間,從同床到分床再到分房,慢慢過渡。可以在父母的臥室放張小床,先讓孩子慢慢適應不睡在一個床的感覺。
接著,父母其中一人可以先陪孩子睡在孩子的房間,讓孩子有個適應階段,讓孩子慢慢適應自己的房間,然後再讓孩子完全一個人睡。
找準分房時機很重要,父母需要給足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聰明的家長,會在這一點上多下功夫,當時機選對了,可以說分房睡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細節上的問題,家長只需要在細節上完善,那與孩子分房睡就不會顯得很艱難了。
2.提前和孩子溝通
當家長決定要和孩子分房睡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他長大了,不能一直和爸爸媽媽一起睡,而是要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小床。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邁出的一步。剛開始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反抗,他們會不同意甚至哭鬧。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好好的和孩子溝通。
分房睡這件事,如果家長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即便當時說的時候孩子有牴觸,家長可以多說幾次,這樣到了真正要實施的時候多數孩子都是能夠接受的。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多數時候都是很講理的,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般不懂事。
3.和孩子一起佈置自己的新房
在正式和孩子分房睡之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佈置他的小房間,房間裡的陳設,各種小擺件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孩子喜歡的。這樣孩子會感覺這個房間、這個小床就是他自己的,有歸屬感,到真正開始分房睡的時候,孩子就不會很牴觸了。
家長也可以領孩子去已經分房睡的小朋友家裡參觀,告訴孩子分房睡的好處。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小朋友分房睡的繪本或者影片影片,讓孩子知道分房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即便分開睡了,但是爸爸媽媽依舊很愛他。
還有一點,也是家長需要考慮的,那就是一定不能暴力分房睡,那樣會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嚴重威脅,甚至還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
還有很多人在問,孩子究竟幾歲分房會比較合適,我覺得這個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其實幾歲分房並沒有定論,因為每個家庭的孩子發展水平都不同,孩子在安全感、性發育水平以及心理發展水平上各不相同。
有的家庭孩子從小就有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他就能很快適應分房睡,而且中間也不會出現太大的情緒問題。有的卻相反,需要大人多多關愛和呵護,等到孩子安全感足夠了再提分房的事。
不過雖然標準不一,但有三個訊號可以幫我們來判斷孩子需不需要分房:
一 、是否自己提要求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會比較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有時他們會問“爸爸媽媽,你們都有自己的房間,我卻沒有”。這個就是很明顯的“分房”訊號了。那還不趕緊分?
二 、是否有明顯性別意識
孩子長著長著,你會發現,孩子突然不願意讓異性父母給自己洗澡了,上廁所時也不要他們陪,當著家長的面穿脫衣服會表現得有些扭捏,這說明孩子性意識萌芽了。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分房的問題了。
三 、孩子三歲以後還特別黏人,只跟父母玩不喜歡跟小朋友玩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包辦導致獨立性不強,生活自理能力也差,而且一般都是父母陪玩,很少也不願意和小朋友玩。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處在社交敏感期了,家長如果不放手,會影響孩子交友,需要考慮讓孩子獨立,先從生活自理開始,再慢慢考慮分房,促成孩子的心理獨立。
總之,儘管專家們的說法不一,我們還是能從中摸出些門道的。三歲前不建議分房睡,影響孩子安全感(估計也沒有父母這麼早就給孩子分房吧,國外做法除外),五歲左右可考慮,但在考慮前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慢慢引導,切不可突然說分就分,讓孩子引起心理恐慌,這樣就更不好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