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涯操賦

    康震老師和酈波老師都是中國研究古典詩詞的知名學者,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是康震老師對蘇東坡及其詩詞的研究,可以說登峰造極,如數家珍,恐怕無人出其右吧。但研究詩詞的學者不一定都是詩人或詞人。如臺灣知名學者蔣勳老師對紅樓夢及其古典詩詞研究不能說不深入、不透徹,但我從來沒有見過蔣老師寫的任何詩詞。康震老師和酈波老師也是一樣,只是研究古典詩詞領域的學者,而並非詩人。這一點從他倆的兩首詩的水平即可以看出來。我們先來看看酈波老師的集句詩:

    人間有味是清歡,照水紅蕖細細香。

    長恨此生非我有,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四句都是集自於蘇東坡的詩句。詩的大意是人生多坎坷,只要順其自然,才能心安,才有清歡。但短短的四句詩,第一句的“歡”就出韻了。所以其寫詩水平可想而知。

    再來看看康震老師的詩:

    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競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

    這首詩大意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古典詩詞在中華大地上爭奇鬥豔,一代新人脫穎而出。首句化用蘇軾的大江東去之意,三、四句化用毛澤東“雄雞一唱天下白”以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之句。出題者說這是一首七絕,但短短的四句沒有一句平仄合律,所以此詩不能稱之為七絕,只能說是一首七言詩而已。對於一個時常吟風詠月的詩人來說,是不會犯這種平仄不合律的低階錯誤的。由此可見,康震老師平時是不寫詩的。

    總之,康震老師和酈波老師的這兩首詩都談不上什麼水平,因此兩位老師都不能稱之為詩人。但是,二位老師都是研究古典詩詞領域的大家。朋友們都對他們在詩詞大賽上展現的濤濤如流水般的學識歎為觀止,我尤其敬佩康震老師對蘇東坡及其詩詞的深入研究。正是由於二位老師對古典詩詞的大力傳播,才使得我們每個人受益匪淺。衷心感謝兩位老師!

  • 2 # 歷史深度揭祕

    對於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的評論,還是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好,這樣有利於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的發展。你創作的東西再好,沒有人用一定的審美眼光和尺度去衡量評說,糟粕和精華摻和在一起,如同我們吃了一頓貌似豐盛的宴席,你還沉浸在美滋滋的回味中,豈不知科學和事實早已證實,烹飪所用的油裡面有地溝油的成分。如此不辨,這讓我們的孩子們今後如何去接受與傳承我們的文化?

    蒙曼的落幕詞,我卻極力地推薦。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結束了,被亞軍北大才子彭敏稱為“少林寺外掃地僧”的外賣小哥雷海為獲得冠軍,可喜可賀。四位點評老師的結語令人咀嚼回觴,特別是蒙曼老師化用宋 · 歐醉翁《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下闕,只改動區區四個字,意境全然不同,特別貼切地表達了期待中國詩友詞賓來年重相聚的期盼心情。 原詞下闕這樣寫到:“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將惜春憶春的懷傷之情婉轉柔美地表現出來。

    歐陽修獨遊洛陽東郊,飲酒觀花時而產生的願聚恐散的感情,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總能慰藉詞人悵惘的情懷,減輕心頭的傷痛,非撕心裂肺的劇痛深哀,而只是一種淡淡傷感。蒙老師化道:“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料得明年花更好,再與君同。”詞闕一反常調,另闢蹊徑,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賞詩頌詞的朋友們所能感受到的美好。 結語斷然扭轉了歐翁惜春悵惘的觀念。儘管分離遠別是一種不幸,然而同樣的“明年花更好”前面“料得”替代“可惜”,蒙曼說出的是對詩詞文化發展的自信,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詞義,闊大的胸襟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這種正能量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衝動,而是融入了對詩詞發展暢想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知與誰同”的問句改為“再與君同”的誓言,氣勢豪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了非同凡響的詞情,為我們留下了明年詩詞大會再相會的無限期待。酈波,康震,蒙曼,王立群是我非常敬慕的詩詞大家!任何人都不要妄自菲薄他們對詩詞的獨特見解,以及他們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能做到他們如此,可謂大家,真心喜歡我們國家獨有的唐詩宋詞,真心佩服他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采!

    二人都出類拔萃都比我們好,只能說各有千秋,硬要區別就是勉強區隔,有離間之嫌。但是側重是有的,康震講解毛主席的詩詞最到位,包括孟曼王立群錢什麼中,都不如康講的聲情並茂,入骨如理。酈波採用的四句都是蘇軾晚年的作品,就說明你的詩詞造詣不咋地。這裡面有三句都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當時年齡也就四十出頭,怎麼變成了晚年?你有什麼要把東坡的壽命砍掉二十年?再說說你指出的酈波集句中的那些所謂問題。首句與二四兩句同聲但不入韻,有沒有這樣的先例?看看王安石的《梅》、李紳的《憫農其二》、賈島的《述劍》。

    中國詩詞大會,其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學遺產,格律詩,特別格律詞,(佔詞壇超過八成)與古詩詞為兩大格式體裁。若標上格律名稱,又不用講格律,豈不兒戲!搞笑!隨便寫首打油詩,現代詩,外文詩,標上X絕或X律。小學時,老師教應用文,若出題寫借條,學生寫成欠條,是不給分,若寫成請假條,老師該如何評論呢?不要把自己不懂格律,就說現在大家都不知道。若是用現代詩去說事,那麼,就與“中華詩詞大會”之宗旨背道而馳了!

  • 3 # 鄒澤江的光陰故事

    酈生徒能逞口舌,波隨浪逐抄成“詩”。康師“七絕”空貽笑,震驚天下眾書痴。

    先要把這首藏頭詩送給兩位“著名學者”。

    漢代的酈食其能言善辯,兩位老師在講壇上和節目中也是侃侃而談金句不斷。酈波老師不潛心研究學問,追隨潮流觸電博名,所謂“集句”實為照抄,且抄得還甚是尷尬;康震老師的所謂七絕勉強算是“原創”,也都是尋常俗句。康老師的創作水平放古代自是貽笑大方,放現在恐怕也會讓古典文學修養較好的讀書人不得不吐槽。

    我認為,很多熱愛唐詩宋詞的普通網友,他們的詩詞創作水平都不亞於這兩位堂堂教授。所以這首藏頭詩送給二位,應該也算貼切。

    詩詞水平分為詩詞理論水平和詩詞實踐水平,理論水平包括詮釋、解說、教學、審美的水平,實踐水平主要指創作水平。兩者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兩人身為大學教授,又頻頻充當評委,其教學、解說水平屬於優秀行列,這一點自然毋庸置疑。但兩位所展現出來的這個層面的水平,也只是因為傳統文化剛剛開始復甦,目前的環境下真正的傳統文化精英尚未誕生,有名校教授身份加持的他們暫時能居於前列。若拿酈波康震跟王國維陳寅恪這些真正的大師比,那無疑就是螢火之於皎月、魚蝦之於蒼龍了。

    如果是說詩詞創作水平,兩位所展現出來的,完全也配不上大學教授的身份。現代人寫詩填詞,我認為倒也不必死守那些勞什子格律、平仄,但通暢順口是最基本的,進一步的要求是讀起來還較美,還有那麼點意思,內在邏輯能夠自洽。也就是說兩位教授要麼語言意境平淡,但平仄格律守了,也能見出嚴謹的真學問;要麼不守平仄格律,語言意境稍微高遠,也能見出創作上的活力。兩位名師一條都沒有做到,讓人遺憾。

    我們當然也不必要求兩位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那種水平,最好的詩人已經全部逝於唐代。

    現代人整體上都不可能寫出唐詩宋詞那樣的極品詩詞,因為今天的社會已失去了很多古詩詞中的土壤:吹得酒醒的料峭春風,感時濺淚的花,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雪,讓人低頭思故鄉的月,千山飛絕的鳥,新透綠窗的鳴蟲,閨怨相思,征途羈旅……許多農耕文化特有的場景已然逝去,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哪有浪漫的立錐之地?人變成了群居動物,通訊和交通高度發達,隨時自在連通,人們已經無法習慣孤獨和選擇孤獨。而藝術創作是需要孤獨的,這種孤獨讓人得以暫時超越庸常瑣碎的生活,跳出生活之外來觀照生活,然後,才能紀錄下對生活既不失真而又超邁的見解和感受。

    偉大詩詞產生的年代裡,人們的生活環境可以很單獨、開闊,這種個人同他人、社會的距離感,能讓人的精神高蹈於世俗之上,培育出一種遼闊寬廣的心境。最終形成的文字,來源於生活而又高過了生活,於是才能打動人心。而在現代社會裡,無論是你我這等凡人,還是酈波康震那樣的學者名流,為生存掙扎,對名利蠅苟……我們的精神領地逐漸被無形的力量消解和侵佔。所以,頂尖的大學教授都達不到合格乃至較高的詩詞創作水平,也就並不奇怪了。

  • 4 # 詩享課堂

    不知道題主想聽哪種答案,但是作為詩詞寫作的專業人士,還是得說實話啊。

    首先闡述觀點:這兩位學者在詩詞寫作方面都是徹徹底底的的門外漢,在這點上,甚至比那些喊口號歌功頌德的“老幹體”詩人還要差勁。如果在兩人中非要分個高下,那我這一票投給酈波,為什麼呢?因為他比康震聰明。他懂得用集古人的詩句來避開自己不會寫這個短板,但是首句的清歡的“歡”字是在全詩中是不押韻的這點還是暴露了他壓根不會創作的事實。至於康震學者,基本就是喊口號了,而且絕對沒有平仄格律可言,意境格調也非常低,也沒有表達出一個什麼中心意思,無非就是說了幾句場面話,等同於:恭喜發財。他可能對詩詞有什麼誤解,這個我不太瞭解,就不過多的展開了。

    節目為了播出收視率與節目效果,請一些知名學者站臺無可厚非,畢竟從導演到演員大家都要生活,只是在做了多年的著名學者參演了多個詩詞節目之後,為什麼不能投入一點點的時間與精力瞭解一下真正的詩詞文化呢?

    無意於指責,只是在他們滔滔不絕地講詩詞如何如何的時候,想起小孩子都可能會受到誤導,不免令人痛心。

  • 5 # 磊落故人

    如何評價著名學者酈波和康震的詩詞水平?

    1、酈波和康震的詩詞欣賞水平很高,不然《詩詞大會》欄目也不會請他們做點評嘉賓。我從豆瓣上找了找兩位的出的詩詞欣賞方面的書,酈波的《詩酒趁年華》的豆瓣評分達到了8.0分,康震《百家講壇:蘇軾》達到了8.7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可見兩人的詩詞欣賞水平沒有問題。

    2、至於酈波和康震的詩詞創作水平,這個已經有公論或者說定論,在下非常同意。詩詞理論水平很高,但卻不會作,這在古代是令人難以想象的。試想一下,如果司空圖、王國維的詩詞寫得不咋樣,卻要寫出《二十四詩品》、《人間詞話》這樣的詩詞理論著作,豈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

    3、酈波和康震老師寫的詩增強了詩詞愛好者的自信。本來,我們這些古典詩詞愛好者有一種非常複雜的心態:一方面會因為自己寫幾首打油詩沾沾自喜,一方面在面對專業出身的學院派時,往往覺得低其一等。酈波和康震老師的大作一面世,詩詞業餘愛好者的信心更強了,這種積極意義值得肯定,不容抹殺。

    就這樣。

  • 6 # 紅樓夢真神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小說,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的偉大之處是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這樣說有人會不太同意,沒關係,要用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等證據來說明一下。

    先看看《紅樓夢》書裡自己帶的100條歷史常識:

    門前蹲著兩個大石獅子,寧國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寧國府正面是五個東西走向的大門,這說的是中國大地上獨一無二說的北京天安門。“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滿人專用詞語,明朝時期,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並無奴才稱謂。到了清朝,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賈寶玉的賈家大院天天張口主子,閉口奴才,這在大清朝的中國大地上只有一家,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宮。

    賈寶玉家大院有穿龍繡裝的人物出現,封建社會規定繡龍服是皇家專用服飾,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賈寶玉家過年祭祖裡的描寫:抱廈前上面懸著只有皇帝家才能掛的九龍金匾。賈寶玉家大院滿院子跑太醫,太醫是幹啥工作的?學過歷史和會查字典的同學都知道。滿院子跑太醫的地方除了皇宮就是太醫院。賈寶玉家大院到處都是進貢的用品,就連過年放的煙火也是各處進貢的。進貢:指封建時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給皇帝送東西稱為進貢,皇帝給別人東西叫賞賜。

    這些歷史常識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測和推理思考,歷史常識都不知道的紅學家應該不是土生土長的中中國人。

    再看看漢語文學常識:

    歷史記載曹寅號“雪樵”, 胡周先生說曹寅有個孫子號“雪芹”,當然曹寅家族的家譜裡找不到曹雪芹這個人。按胡周先生說法就是一個號:雪樵,一個號:雪芹,爺倆成哥倆。《紅樓夢》書裡說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親賈敏告訴廣大讀者,中華民族是百善孝為先的民族,中國封建社會歷來有為尊者名諱的傳統,在封建社會如果遇到與長輩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讀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變通,所謂耳可聞,口不能道也。結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剛說完,紅學家就讓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臉,曹雪芹對其爺爺曹寅的名諱從來不避開,《紅樓夢》書裡多次出現“寅”字。紅學家這就是說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無孝順可言。還裝模作樣在書裡告訴林黛玉要知道為尊者名諱的傳統。

    說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說曹雪芹是曹寅孫子的紅學家竟然沒了人性常識:

    紅學家說《紅樓夢》是以曹雪芹家為背景原型寫成的小說,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結果悲催了。老僕焦大的嘴罵起人來可以說是很黑的,因為他用漢語言中凶狠,惡毒的話在罵人: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這是當著賈寶玉和王熙鳳及很多族人的面罵的。紅學家讓曹雪芹自己寫書自己去撿罵,不要臉的極端表現,紅學家看來是不要臉習慣了!

    《紅樓夢》書裡最狠毒的是柳湘蓮的跌足罵:“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了。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歷史有這樣喪心病狂的給自己家族臉上貼罵的的嗎?不學有術紅學家得多麼恨曹雪芹啊!竟然讓曹雪芹老先生毫無人性的找人用最惡毒和無恥的話罵曹氏家族,最後還讓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寫出來,告訴廣大讀者罵的有道理。中華文人的精神分裂到這樣的程度了嗎?善良的中中國人沒人會相信的。這是不學有術紅學家沒有人性的陰謀詭計。不學有術紅學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歡看《紅樓夢》的善良讀者的智慧。

    一些所謂文化名人研究號稱百科全書的《紅樓夢》,這些沒有中國歷史常識,漢語言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窩頭翻個現大眼!《紅樓夢》的讀者都是上過學,念過書的,對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都是知道的,這些沒常識的紅學家騙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7 # 信敏498

    二人轉是北方老鄉的喜愛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但是,在格式和情調方面,他和詩詞相距很遠。這兩者,都應受到我們的愛護和尊重。如果一位,二人轉的作者能寫出,發人深省,引人入勝,寓意良好,受人歡迎的作品,我們就應該為他鼓掌鼓掌。向他表示敬意。詩詞作者,也是一樣。但是,十分費解的是,一些類似二人轉的作品的作者,起勁地說,他寫的是詩詞,而且標以七律,五言絕句的標題。並且拒絕評論!這是晉唐之後的奇而又奇的怪現象。一位省文聯副主席,就因為這事惹了麻煩。其實,像‘不蒸饅頭爭口氣’的絕妙好語是不是詩,是不是好詩,一直要不要鬧到法院?真是古怪多!恐怕要政府出面管管,否則文風敗壞可以到習以為常的地步。這裡好像也有拉幫的勢力存在。另外,許多或者說不少人想披一件詩人的外套,覺得光彩。我要直說,這可不是好主意。有一位很著名的,做了許多好事的人,謝世之後,他的賢妻在著作中說,丈夫是詩人。這真的大不必要。

  • 8 # 春日之虎

    我一直認為,學問高,不一定創作行。我上學時,老師就講過,紅學專家俞平伯,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你只要說《紅樓夢》中的一句話,俞教授就能說出在第幾頁第幾行,對《紅摟夢》非常有見解,是一代紅學大儒。就是這麼有學問的人,其文學創作也沒有很高的成就。

    魯迅是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雖然到日本留過學,但學的是醫科,還未畢了業,但文字成就達到了現代最高。茣言是中國目前為止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原學歷,中學也未畢業。高玉保只讀過幾天掃盲班,寫出的《半夜雞叫》,在當時,家喻戶曉。

    所以說,文學創作,需要有文化,但更需要的是豐富的生活,獨特而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超人的才華。你再有學問,但鑽到了書本里去了,你只能會是個書呆子,百無一用。有人說,寫詩詞,需要苦學平仄、音律,還充什麼專家,詩詞如果沒有意境,再嚴格的形式,也不是好詩,好好讀讀李白、白居易的詩,你就明白了。

    言歸正傳。酈波和康震兩位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歷史出了名,但說實在話,他倆寫的詩詞真的與其名聲不符,寫的一般化。哪種認為名人什麼都行的看法,是盲目而浮躁的。

  • 9 #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說實話,這兩首詩不看作者只是評價詩的話,不論是集句詩還是自作詩,都不是太成熟。

    葉先生教你怎樣放鹽、何時加大火候、怎麼配料、何時出鍋,最終告訴您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其他人教您怎樣用刀叉、怎樣用餐巾紙、吃魚先吃哪一段、順便給您講一下廚師的生平與愛好。一個是電影學院教你怎樣作演員、做導演、作攝影、怎樣拍好一部電影;一個是教你怎樣看電影、寫影評,這不是一回事。當然學會怎樣欣賞一部好書一部好電影一桌美食,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因為詩詞大會也不是一個創作大會,因此請這幾位有學問又有流量的老師是正確的,我是導演的話也請他們。

    關於詩論還有這樣的爭議,下面有兩位教授的看法大家可以看一看。

    這兩位徐教授是會寫詩的,一個人是否能寫詩,一般看看他的微博就知道,經常在微博發言的人 ,如果會寫詩必然會發出自己的作品,水平高低大家自然能辨別。如果常玩自媒體從來不發詩作,大部分是不會寫。從這方面來說,好像酈波教授是唯一在微博發表過的,因此觀點不同,所以被以上二位學者批評。

    詩詞大會引發爭論對於弘揚國學是一件好事,幾位評委和中央電視臺功莫大焉,白璧微瑕,其實也是常事。我比較佩服紀連海先生,他在一次衛視的綜藝節目中,主動說起自己對於詩詞是弱項,所以我們在詩詞大會上是不會看到紀先生的。

    希望每一個人都冷靜地從事物本身出發,就事論事,不要一開始就站隊無論對錯都去維護自家人。指出問題的極盡嘲諷,被批評的惱羞成怒,特別是今天的粉絲經濟下,本尊還沒說什麼,粉絲們卻拔刀相對了。好的東西壞不了,壞的東西好不了,所有的東西都會被記錄下來,有個人叫做歷史,他最公正。

    其實大多數人對於詩,就像老街面對書法一樣,一副字好還是不好,我只能聽人家說,你是范增好 ,他說啟功好,我是搞不清楚的。但不妨礙我偶爾看看書法,高興了寫兩筆,管什麼章法筆法自得其樂就可以了。

    另,絕句有律絕句,也有古絕句,古絕句是非格律詩。

    您說呢?

  • 10 # 吳海玉

    酈波和康震兩位老師雖是名校文學導師,但並不是詩詞學老師或詩人,不存在評論“創作水平”。如果要較真,為國學和詩詞正名,為不誤導大家,我覺得有必要說一說。現在網路興起國學熱,我也是熱門公益網校“古典文學院”詩學講師團一員和校刊詩詞板面執行主編,對詩不對人。我們先來看酈波老師的集句:

    長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處是吾鄉。”

    從這首“詩”來看,也許集句者有格律的概念,但並不懂得作詩。既然這是一首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的格式,那麼第七字是韻腳,起句的“歡”和承句的“香”、合句的“鄉”,無論平水韻和新韻,都並不押韻。“香”和“鄉”更是合音,“合音”是詩學上的一種毛病。

    上面是從押韻來說,咱們再從這首“詩”的內容來說。既然把四句古人的詩集在了一起,那麼就得符合詩詞創作的“起承傳合”基本章法。我看不到這四個句子有什麼關聯。

    再來看康震的七絕:

    “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竟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

    雖然有“古風”這種體裁,其實當下詩界被冠為“七絕”的,預設就是律絕,古絕一般直言“古絕”或“古風”、“古體”。姑且繞過平仄討論,但終究這位老師還是不懂作詩的,“大江”、“古韻”、“雄雞”、“一代”如此連用乃詩病,詩不是給人想玩就玩的也講學術,稱之為“四平頭”。

    上面是這首詩的“表”,咱們再來看看“裡”是不是如一。這四個句子明顯都非常粗糙,欠打磨。其承句太弱,撐不住起句造出的滔滔之勢。而轉句是這篇最大的硬傷,轉得太突兀了,已看不到和前面的任何關聯。

    這兩首所謂的詩如果必須說個“好”字,從創作來說酈老師還需向康老師學習,雖然句子也是似曾相識,也確實沒有新意,可人家畢竟還是原創,原創力是寫作者的生命。而從對詩的認識、從為教為評來說,康則需向酈學習,至少人家上臺前是做過功課的。

  • 11 # 廣州一海浪

    兩位老師的水平都很高! 很優秀!

    …兩人的風格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與特色!!……

    …讓他們共存: 在美麗的百花群中盛開吧!_____

  • 12 # 楊志勇68

    朋友們好!我是楊志勇。

    酈波跟康震都是我非常尊敬的兩位老師!他們學識淵博,口才極好,再加上發音清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令人佩服之至,聽後能學好多東西。

    但看他們做的詩,確是水平一般,達不到詩人的境界。當然現場發揮也有一定的難度!故也不要過分苛求別人,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他們是教授學者,不是詩人。做不好也自在情理之中。

    人要學其長處,不要老揪其短處。大詩人李白都有平庸之作,遑論我輩。再看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也並不是每個字都精采,但他依然是書聖。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老鷹有時比雞飛的還低,但雞永遠飛不了老鷹的高度!

    下面是我做的詩,請朋友們評點:

    小園賞梅

    吟就新詩先下酒,促成良夜莫辭簫。

    纖雲一縷縈歸鶴,香雪千重欲斷橋。

  • 13 # 老山楂AHJZ

    作為學者與教授,應該說二人都具有一定的古詩詞專業水平。

    但憑心而論,或許是因為二人的表達方式和演講風格的不同,酈波給人的感覺多少有些顯擺和賣弄的樣子,而康震的表達相對要質樸的多,因此會讓人感覺到更真實可信,學風和態度也更讓人感到真誠而有據。尤其是康震的且說且畫,更能使人覺得其對古詩詞的理解與把握的深刻與透徹,從而讓人望而生敬,聞而生畏。

  • 14 # 開心大王健康每時

    本不想說酈波什麼,他與康震還有蒙曼、董卿純一群小丑,讓其噪音一段時間,自生自滅,但看酈波以詩神自居,蔑視大眾不懂“內在脈絡”“藝術精神”沒有“乾淨純粹詩心”,不得不說幾句。

    1.我什麼都不懂,我就且只懂酈波做詩未入門。

    前兩年酈波搬運孟浩然《春曉》自裁於網上,那年五一節網上與酈波及其學生懟起來,但他明智的粉絲見狀紛飛,後他龜縮不懟了。他做詩水平極端一般。

    今日再看他所作――

    其一:《晚登石頭城》

    荒城寥落嘆尤深,風骨風流何處尋?

    寂寂江山餘草色,悠悠暮氣亂春心。

    中年次第吾衰矣,盛世卑微誰賞音?

    最是石頭城欲晚,夕陽無限費沉吟。

    從平仄看

    何、誰二字處可平可仄,一般用仄聲。

    從對仗看頷聯、頸聯。

    江山與暮氣,餘與亂,草色與春心,

    中年與盛世,次第與卑微,衰矣與賞音

    如何對?是創新還是胡說八道?

    除有點顏值,沒其他了,而有顏值的來寫詩對詩歌損害汙染乃至侮辱更甚。

    其二《春日獨回故園》:

    白玉枝頭探故園,從來寂寞竟無言。

    庭深刺柏精神在,池淺黿孫怙惡繁。

    雲水心閒詩自放,滄溟筆老冊疏翻。

    眼前春色近秋色,世上風情默復喧。

    除氣急敗壞,羞辱讀者外,

    第47字“近”本應平,卻用仄。

    2.什麼是純粹、乾淨詩心?視批評者、為王八的酈波有嗎?批評者說事,他就狗急跳牆,他是如何教學生的?博士與博導就這樣沒寬闊心懷?素質有待於提高的。

    又心理是否傷害過大,某些方面有難言之痛,把本屬於自己的遭遇臆想予他人,用於嫁接、辱罵他人來解脫,自己心理才好受一些?乃夫子自道耶!

    3.說詩≠作詩,目今為止看酈波,他不適合做詩,如果再做,需要脫胎換骨,好好磨礪。祝酈波先生進步。

  • 15 # 瑞豐131

    題主問題有些目的不純!

    本來評判就有不確定性,同樣事情,還不能用統一標準衡量。

    李白、杜甫誰優誰劣!

    喜歡誰是個人愛好,非得標出一二三四,有意思嗎!

  • 16 # 大叔聊娛樂

    酈波老師反應比較靈敏,不用怎麼動腦,就信手拈來一首四言集句詩。也只有博聞強記,才能整合句成詩。但是要想創作出好的集句詩,需要創作者對原詩句融會貫通。可以看出酈波老師作為文化學者,對詩詞的領悟和對生命的感悟比我們一般人要高很多。康震老師是酈波老師的師兄,年歲比較長,語言也更為老辣。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其中詩詞的評價:中肯、幽默,卻富有現代氣息,已經把古典詩詞與自己的語言融為一體,卻毫無掉書袋的嫌疑。康震老師講話的時候音調鏗鏘,富有詩詞喝韻律節奏感,語言也是有魅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泥鰍和黃鱔哪個更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