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張的貓

    13歲王文娟離開家去到上海,跟從表姐竺素娥開始學習越劇。一開始是做小生,2年以後改學花旦。啟蒙戲是在《投軍別窯》中飾演王寶釧。

    18歲開始演出《碧玉簪》、《盤夫索夫》等戲,然後脫穎而出。

    21歲與陸錦花合作,成立少壯越劇團。

    以陸錦花為首的少壯劇團成立於上海皇后大戲院,頭肩旦是王文娟,主要演員還有周瑤姬、陳金蓮、屠笑飛等。首演時裝戲《禮拜六》。

  • 2 # 叩街問巷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於越劇發源地嵊縣黃澤鎮坑邊村。她從小就聰明伶俐,性格活潑,善良懂事,跟著愛看戲的母親看了不少戲。很小的時候,模仿戲班演員的演唱,一唱就絲絃。當時村裡人就預言,這個小姑娘如果唱戲肯定會‘’出山‘’的。十三歲那年王文娟萌生了想透過學戲來減輕父母生活負擔的願望。

    巧的是王文娟的親表姐竺素娥,其時正是在上海走紅的‘’越劇皇帝‘’,所以王文娟在1938年就跟著表姐到上海天津路上的天香大戲院,拜表姐為師,正式開始學藝和舞臺生涯。最初王文娟師從表姐學的是小生行當,但兩年之後,表姐覺得王文娟的臉型氣質、嗓音適合花旦,就果斷指定王文娟改習花旦。

    王文娟深知學戲機會得來不易,非常珍惜,整天泡在劇場後臺,看錶姐她們演戲。她當時特別喜歡名角支蘭芳的‘’四工調‘’,就‘’偷看偷學‘’支蘭芳的唱腔,所以今天的‘’王派‘’唱腔裡有支蘭芳的‘’基因‘’。

    當時王文娟學旦角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戲本和唱段,所以當名角們在臺上演,王文娟就在臺旁用心看,反覆揣摩人物心理和唱腔表演技巧,把骨子戲的主要唱段記牢。戲散後再透過回憶,把它們記在自制的小本子上,不斷練習,她稱這個小本子是自己演戲的‘’萬寶全書‘’。

    1944年,與竺素娥搭擋的王杏花因故離開劇團,在缺少主要旦角的情況下,表姐又將19歲的王文娟推上臺,擔任主要旦角,這是王文娟越劇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正是由於王文娟平時在臺下的用心用功,關鍵時刻表姐的提攜,王文娟終於在越劇舞臺嶄露頭角,脫穎而出,自成一派,最終成為享譽全國的越劇表演藝術家。

  • 3 # 鹿鹿哥

    越劇界出了個王文娟,天上就掉下個林妹妹!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全中國很多人喜歡上林妹妹王文娟,很多人喜歡上越劇,很多人會唱:天下掉下個林妹妹!

    王文娟是越劇界的一個傳奇,她是如何與越劇結緣的呢?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嵊縣靈山鄉坑邊村。

    1939年離家至上海,師從表姐越劇小生竺素娥。初習小生,2年後,改學花旦。開蒙戲是《投軍別窯》飾王寶釧。

    1944年受竺素娥提攜,與其搭檔演出《碧玉簪》、《盤夫索夫》等戲,脫穎而出。

    1945年與小白玉梅、邢月芳合作。

    1947年與陸錦花合作,成立少壯越劇團。

    1948年尹桂芳從香港返滬,重建芳華越劇團,與王文娟搭檔演於蘭心,還演出了《雙槍陸文龍》等戲。

    1948年9月玉蘭劇團遷往明星大戲院演出,王文娟加盟,首演劇目《風蕭蕭》,從此開始了徐玉蘭與王文娟的長期合作。上海解放後,與徐玉蘭合作演出《白毛女》、《信陵公子》等劇目。

    1954年秋,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春香傳》中扮春香,成為她的成名作。

    1955年隨團入上海越劇院。

    1957年下半年,徐玉蘭與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紅樓夢》正式上演。

    1958年後與徐玉蘭主演的《追魚》《紅樓夢》《西園記》先後被攝製成電影或電視。

    1962年7月,與電影演員孫道臨結婚!

    文革後在現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樸實,自然流暢,韻味濃郁。中低音區音色渾厚柔美,在唱段的重點唱句中,則運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從而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演唱時她以真聲為主,吐字雅中顯濃豔。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表演上以善於描摹人物神態、傳達內心感情著稱。唱腔也情真意切,運腔平緩委婉而且深藏著一種內在的力量。戲路寬廣,創造了各種不同的舞臺形象。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風格,被公認為“王派”。

    王文娟是當之無愧的越劇大師,是越劇界的寶貴財富!今年90高齡還在指導後輩,為發揚光大越劇做貢獻!

    我們祝她身體健康長壽、快樂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過節帶孩子回家,孩子就知道玩手機看電視,不願意寫作業,家長該不該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