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跡一塵

    從文辭華麗、駢句工整、用典頻多及個人抒懷方面,《滕王閣序》與《洛神賦》有一比,屬同一梯隊,為一流作品。但從思想信仰,歷史解析,文化內涵,人生哲理等方面,越過其水平的駢文不勝列舉,以下為本人拙見:

    東漢.張衡《歸田賦》、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為兩篇小賦,清心高雅,充滿田園風情,不為名利所動而瀟灑于山水之間的性情使人心醉。

    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文中對人生哲理、人生態度及處事之道有著深刻的解義,讀懂讓人受益非淺。

    南北朝.樑.庾信《哀江南賦》為中國賦史之高峰,曰史賦,文學水平冠絕古今,全賦以亡國者的悲哀懷念講述故國的存亡,讀來讓人垂淚,感人肺腑,文章很長,大都一句一典,全篇用典達二百餘個,堪稱用典之最。沒有較深古文修養的人難以讀懂,更需要耐心,全篇朗誦都需四十分鐘左右。

    唐.杜牧《阿房宮賦》,是一篇卓絕的勸政文,文中以秦的驕奢淫慾至滅亡的教訓,從側面對當政者予以警示,全篇寓意深刻,文辭優美,讀來讓人回味。

    北宋.蘇軾《前赤壁賦》,堪稱精絕之品,仙風飄逸,神遊天地,蕩氣迴腸,妙感人生,品其之韻如夢如幻,悠然瀟灑的人生態度是那樣自然,今人心醉。

    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妙品,其憂民憂民的為官之道,成為後世仰望追求的楷本,並得到後人的極高讚譽。

    以上列舉的只是一部分,他們的主題立意,人生哲理,內涵深度和廣度上都是《滕王閣序》所不能及的。《滕王閣序》的強項就是文辭華麗,駢句對稱,用典較多,但這些都是技術性的。文章的最高評判標準,技術是其次的,這是定律。

    《滕王閣序》被大家熱捧,冠上之最,是因其以文學價值被編入教材,被太多人熟悉,而熟悉他的人對中華賦史瞭解有限,讀的賦不過幾篇,相比之下就把其主觀臆斷為古今第一駢文。並忘記了一個常識:文無第一。

  • 2 # 蘆嘉玉

    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是千百年來人們爭相傳頌的駢文。《滕王閣序》原題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滕王閣為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貞觀年間,任洪洲(今江西南昌)都督時所建。高宗時,洪洲都督閻公重加修整,並於上元三年重陽節時,於閣中大宴賓客。時王勃赴海南省親,路經此處,參與宴會,即席寫成了這一傳頌千古的駢文名篇。

    文中諮意驕筆縱容的描寫了滕王閣重要的地理位置、周圍壯麗的景色、以及宴會時的盛況,同時也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消極情緒。

    王勃是初唐時期一位極負才華的青年作家,與同時期的另三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的主要文學成就還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堪稱當時之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這篇《滕王閣序》了。

    王勃的這篇文章,整篇都是以情由景而產生,情景之間相互滲透,水乳交融,似行雲流水,渾灑渾然流暢,既有蘇東坡《赤壁賦》的蒼涼,又有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感慨。《滕王閣序》雖是用駢體寫成的文章,但通篇詞藻華麗,音律諧和,對仗精切,句式工整,氣勢恢巨集,意境深遠!讀王勃的《滕王閣序》,有如徜徉在美的海洋之中一樣,是一種切入肌膚的深深的沉醉感!

  • 3 # 行學組

    對於《滕王閣序》這篇文章,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用什麼樣溢美之詞高度評價都不過分。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以哪怕微乎其微的方式進行貶低,都是屬於嫉妒,或者吸引眼球。

    初唐四傑座次排定之後,楊炯曾經表示,愧在盧前恥於王后,這就是屬於嫉妒。另外某些過去或者現在的人,以貶低前輩的天賦極高的作品來炒作,都是屬於吸引眼球,這樣的人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

    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才俊,在那樣一個巨集大的場面,從容自若,一氣呵成,除了磅礴的氣勢,工整的格律外,你還可以看到王勃旁徵博引,貫通古今,縱橫八方,天上地下,足見他涉獵知識的深度和涉足知識的寬度,以及苦讀的巨大的閱讀量,我甚至想象,他是否把能夠見到的書全部都讀過。

    古往今來,滕王閣序作為最最經典的一篇文獻作品。可以說前無古人,少見來著。

    再加上傳奇般的故事,以及王勃英年早逝,更加深了這一作品的吸引力。

    如今屹立在當地的滕王閣,已經不是當年的滕王閣,但是即使再過2000年,永遠不可能再有一篇更加經典的文章,超越此文。

    再進一步,即使再過1萬年,只要有漢字存在,滕王閣序依然是永恆的不朽的經典,帶給每一位讀者,美的享受。

  • 4 # 瘋哥哥l

    這是千古名篇,在文學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它能有如此的影響,於以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傳奇性。

    2.早夭、絕筆.

    據傳,王勃寫完這篇後,去越南看他父親,在回來的路上掉海里淹死了(李白也是被水帶走的)。《滕王閣序》算是王勃的絕筆。這樣一個全國聞名的大才子

    ,突然死了,讓他的這篇作品更加被世人看重,而傳播度又被加持了一波。就像很多畫家,死後作品才更有價值。同時,世人對《滕王閣序》這篇妙文還有一種痛惜之情。當代人有“絕唱”之感,後世人也都承繼了這樣的感覺。

    3.過渡性。

    漢末興起,盛行於南北朝的駢文,在隋唐時期依然盛行。而《滕王閣序》可以看做是駢文向散文靠攏的標誌。當然,同時期的初唐四傑在駢文上的成就都不小,而同事都有了這樣的趨勢。這其中,《滕王閣序》自然是名聲、影響力最大的一篇,所以,可以看做是文體過渡的標誌,是當時眾多名篇的代表。

    5.文學賞析。

    先秦散文以記述歷史事件,議論、說理為主,漢代散文延續了此種情況,併發揚光大,《史記》、《過秦論》、《論衡》等影響深遠,但整體缺乏生氣,經學氣息嚴重。魏晉文章有通俗化的趨勢,開始有自然風景、人之性情,開啟了個性化,陶淵明便是個中翹楚。經過南北朝,到隋代、至唐朝統一,自我表達的慾望和時機都已經成熟,紛紛開啟“自我表達”模式。《滕王閣序》以記事為由,酣暢淋漓地把個人的情感和思想表達的淋漓盡致,不扭捏、不矯揉、直抒胸臆、一氣呵成。是自我表達的最好典範,代表著文學的功用性的轉變(中國文學太多政治性)。

    美感是《滕王閣序》的另一大特點。文學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都需要給人傳遞美感。而滕王閣序的美感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節奏:這是駢文的特點。讀滕王閣序,像吟詩作唱,抑揚頓挫,節奏感非常強。而這樣的節奏感同時是和情感抒發緊密結合的。隨著景色變化、作者情緒的起伏,我們沉浸其中,感同身受、非常享受。

    文筆華麗:《滕王閣序》的華麗文筆並非用何等玄妙的字眼,而是尋常字詞,稍加組合,便展現出氣象萬千,就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總讓人有眼前一亮,茅塞頓開的趕緊。當然,華麗文筆還表現在用典上,簡練含蓄,恰如其分,就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等。

    自然而然:文不雕琢,渾然天成,這是厚積薄發的體現,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一家之言,請多指正。

  • 5 # muxixixi

    王勃的《滕王閣序》歷來頗受好評,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更是千古名句,有“全唐第一佳對”之譽,但將其放在歷代古文中做比較,探討它的水平,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首先,王勃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在體式上屬於駢體文,我們都知道,駢體文這種文體偏於穠麗,講究華辭麗句,雖光彩奪目,卻重表輕裡。王勃的《滕王閣序》在駢體文這一文體中當推上乘之作,無論是用典還是詞藻,都是這類文體中的一個高峰;

    其次,如果把這篇文章放進整個古文裡面,做一個縱向比較,其水平在古文中出於一個怎樣的水平就顯而易見了。王勃比之於之後的李白、杜甫、王維等人,如做比較,其上下之別是很明顯的。

    所以依我個人淺見,王勃的這首《滕王閣序》只能說是駢體文中的頂峰之作,而放之於整個古文領域,這種駢體文的地位不應該太高。

  • 6 # 楓蓮涼都

    滕王閣的呼喚

    楓蓮

    題記: 寫給唐老師,我想對於這篇文章,對學生的寫作技巧有一定幫助,呈上請引薦。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從文章的內容來看是以敘事為主的,它敘寫了一件發生在滕王閣的事情,也就是"滕王閣大宴賓客"這一中心事件。以"滕王閣"命名為題目,"滕王閣"為樓名,不含褒義不含貶義中性詞語,表示地名而已。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首,而已"滕王閣"命名,當然是寫與滕王閣有關的東西,滕王閣的事件,滕王閣的景物,滕王閣的人物等。作者開頭寫"豫璋故郡,洪都新府"以樓所在"州名"入手寫起,所以當時滕王閣的主人閻公閻都督,評說:老生常談,誰不會寫",由地名沿革變遷寫,然後寫天上的星辰地上的河流,"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作者的這種寫法,從樓的建築,歷史沿革,地理位置、環境城市、州縣經緯、典故事件、江河環境、人文故事及物品人靈、上寫到天,下寫到地,由古寫到今,這種縱橫筆法,立體空間的寫法,囊括了所有的一切。由古引敘到今"滕王閣大宴賓客"的事。然後概括事件的人物及作者與會的原因,而作者每寫一樣,用一兩句話就概括了,堪稱經典,文如其詩。

    作者的這種寫法, 從各個方面或角度描寫滕王閣,總之,無論你從那方面入手寫,都要圍繞著文章的中心寫,這篇文章的中心語,就是"滕王閣"。寫什麼愛什麼?寫滕王閣當然是愛它,讚美它歌頌它。如果寫景就讚美它的美景,如果寫人就讚美它的人。反之就寫另一面,不讚美它不歌頌它,貶責它,這就是褒義與貶義之分,文章要麼就歌頌它,要麼就貶義它,這就是反之,文章只有這兩種情況。寫它的人物就讚美它的人物,返之就罵他貶責他揭露他。讚美他的品德,揭露他的品行。如果寫物就讚美他的物品,如果寫景就稱讚它的美景,如果寫事就讚美他的事件,敘述得好就流傳千古,如果沒有文彩敘述不好,就失落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有蹤跡。寫事就要牽連著關聯的事件,總之依實實在在的事件而寫,這就是寫實,叫做現實主義作品。如果是通過虛構出來寫的就是小說。像小說就可以虛擬情節。像"滕王閣"就是寫實,寫的是真人真事,沒有虛構成分。表現的思想也是真情實感,所以千百年來都能打動人,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成為千古佳話,流傳激動在人們的心間。

    綜上所述,作者從哪些方面鋪寫了滕王閣呢?作者從州名沿革,歷史變遷,星際山川地理位置,把自己處身於其中,描寫闊大的雄州大城,古往今來,人文典故,歷史傳說,奇物異人。款款道來,由天入地,由古入今,寫到現實,交代經過,參加筵會的原因。牽聯到滕王閣的古今人物,奇事麗典。有人物山川,有古人今人,有珍寶俊傑,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寶地。敘寫了滕王閣大宴賓客的事件,及入宴的人物,由"紫電青霜"襯托出傑出人物。及文中"我"參加宴會的緣由,而引出下一段,鋪敘事件轉到重點寫景。

    由敘說時間,"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進入寫景的正文,隨後描寫了滕王閣的景色。在這裡,作者描寫了一幅滕王閣什麼樣的景色呢?或者說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作者說九月之景,"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從總寫到遠景近景,窒內窒外,高低錯落,一一道來。作者無論遠景近景,還是山川平原,舸艦彌津,都濃墨重彩,加以描繪闡述,突出人物富貴,實景虛景寫法都增添了文章的光輝,像裡面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虛實相間,登高望遠,胸襟闊大,(胸懷闊大)映證了前面的,"襟三江而帶五湖"。敘述遊覽登高而暢快的景色,而作者面對這雄偉壯闊、高遠綺麗而又渲染得豪邁的景色,作者的心情當然是暢快喜悅的,而又參加了這盛大的宴會,可想作者寫到此時,心情是多麼的暢快,《蘭亭序》中有一句話"信可樂也",這實在是快樂啊!到此滕王閣之景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遙看著這闊大雄渾,江天一體,宇宙無窮無盡的景色,心情頓時舒暢,興致就像飄飛起來,你看到這麼豪放的,不受約束的景色你會怎麼想呢?心胸當然是闊大,心情當然是高興,總想高歌一曲,唱出人生的喧言,作者說:"遙襟俯唱,逸興遄飛"。排簫聲動,清風徐來,宴會的歌聲凝結婉轉,使白雲停止移動。熱鬧的宴會,在這良辰美景中喧譁,五湖四海的朋友會聚,美味佳餚遍嘗過變,騰蛟起鳳,文彩斐然,美文美語什麼都具備了。像這樣,如西漢睢園綠竹中的高士文臣武將一樣的集會,席間善飲的人的豪氣也超了彭澤縣令陶淵明的酒杯,像鄴城有文采的曹植一樣賦詠荷華,大家的光輝也照耀臨川謝靈運的文筆。作者由寫景轉入敘事中,用今天的聚會與過去歷史上有名的聚會相比。然後引出自己的心酸感慨,由興到悲的過渡。作者說:四美俱,二難並",在這假日盡情的娛樂,觀賞。 但在這盡情的開心中,作者見到的都是有名望的高官,而想到自己的角色身份地位,窮惹書生,無路請纓,所以悲從中來。作者說"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遙看著這闊大雄渾,江天一體,宇宙無窮無盡的景色,心情頓時舒暢,興致就像飄飛起來,你看到這麼豪放的,不受約束的景色你會怎麼想呢?心胸當然是闊大,境界當然是高,心情當然是高興,總想高歌一曲,唱出人生的喧譁,作者說:"遙襟俯唱,逸興遄飛"。排簫聲動,清風徐來,宴會的歌聲凝結婉轉,使白雲也停止移動。熱鬧的宴會,在這良辰美景中喧囂,五湖四海的朋友會聚,美味佳餚遍嘗過變,騰蛟起鳳,文彩斐然,美文美語什麼都具備了。像這樣,如西漢睢園綠竹中,全是高士文才武將的集會,席間善飲的人的豪氣也超了彭澤縣令陶淵明的酒杯,像鄴城有文采曹植一樣賦詠荷華,大家的光輝也照耀臨川謝靈運的文筆。作者由寫景轉入敘事中,然後引出自己的心酸感慨。由興到悲的過渡。作者說:四美俱,二難並",在這假日盡情的娛樂,觀賞。但在這盡情的開心中,作者見到的都是有名望的高官,而想到自己的角色身份地位,窮惹書生,無路請纓,仕途遭授挫折,險些傷命。所以悲從中來。作者說"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自己是一個書生,一個貧困寒士無路可走,沒有像謝家那樣優秀的孩子。但作者而不自卑,感嘆命運多舛,然後發出"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青春喧言。雖然自己的命運不好,但意志堅定,鬥志更加昂揚。要像大雁一樣展翅飛翔,大展鴻途乘風破萬里浪,不像阮藉窮途而哭。最後再感嘆,這種聚會只有一次,以後不能再有,這美好的勝地也不能常來,也許人一生就只有這一次。沒想到最後成了他的絕筆,到萬里外的交址探看父母的他,再也沒有回來。

    我想高中同學們已經學了這篇文章,就用這篇《滕王閣的呼喚》來解析《滕王閣序》這篇文章。以樓名或物名為命題的文章,應抓住它的什麼來寫呢?假如像這樣用《滕王閣》為名詞的文章作題目,要掌握它的那些情況呢?要寫"滕王閣"的什麼呢?你會選擇怎麼寫呢?如果你對他比較陌生,對它什麼情況都不瞭解,不知道它的情況也就無從下手。像這樣以物名為主的文章最起碼你要掌握它的基本情況,再把你所學的知識應用進去,來進行描寫。這就是看你的文學功底了。就是說你把你所學的知識要學會運用,不然由你讀了多少文章,都寫不出來。還有就算是你比較熟悉,像你的老師和同學,天天在你身邊,你也無從下筆,對他們進行描寫,不然你也不會寫。會寫的就算不見也能寫。

    會寫的就算不見也會寫,我不暫成看書看得多就會寫,而是看了是否能記下來,通過作文表現出來。就算你看了所有的書也不會寫一樣,而是要讀懂別人的作品,研究他的寫法,特別是過去非常經典文章,不但要會讀,還要熟悉他的內容中心,以他的寫法。"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舊書常讀出新意"。小學時只教他們讀、背,而不要求理解,只要會讀會背就行了。有的會背"離離原上草"問"離離"何解,都解釋不來。用這篇文章來舉例,這是一篇非常精彩,非常經典的文章。無論是古代現代都是被大家認可的經典美文。無論語言還是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揭示的社會內容都比較豐富。所有的老師都要學生好好學重點學。無論是對文還是詩都有幫助。

    像這樣以物名為主的文章最起碼你要掌握它的基本情況,再把你所學的知識應用進去,來進行描寫。這就是看你的文學功底了。就是說你把你所學的知識要學會運用,不然由你讀了多少文章,都寫不出來。還有就算是你比較熟悉,像你的老師和同學,天天在你身邊,你也無從下筆,對他們進行描寫,不然你也不會寫。會寫的就算不見也能寫。

    像《滕王閣序》應是敘事為主的文章,重點在於抒情,不是簡單的敘事,而是濃墨重彩的渲染塗畫,從而加深情感。借用古今各個時期的事件來層層渲染烘托。但這是一篇即席而作的文章,臨時發揮即席而就,一氣呵成,不加修飾,不加草稿。可見作者平時的文學功底有多深。但作者的文章寫得好,作者的遭遇卻比較坎坷,或者說文不值多少錢,贊成大家學文是為了聰明自已,如果是為了轉化為經濟利益就完了。而是要學了別人的,然後創作出點文學成就,這就叫學以致用。學了別人的要創造自己的,這就叫發明了。

  • 7 # 賈司遷

    五代有個叫王定保的人作《唐遮言》裡記載的很精彩: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讓賓客,勃不辭讓。閻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談!”又報雲:“星分冀軫,地接衡廬。”公聞之, 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甚歡。而孟學士卻說:“這是抄襲前人的文章,不信我可以默詠一遍?”時人未知信,孟學士就當場朗誦了一遍,未增減一字?時人大喜,說一時天下二絕,其一為王勃文章,其二為孟學士之記憶。

    一個十四歲的小孩,能寫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晚唱,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人傑地靈,勝友如雲

    高朋滿座,天高地迥

    今晨捧袂,喜託龍門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竟是他鄉之客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你還能懷疑他文學上的成就嗎!

    對仗工整,音韻協調,注重用典且辭藻華美,屬於唐朝時期及後來所以駢文裡面的第一,從此再未有人超越。

  • 8 # 良人執戟2

    王勃雖然只有短短26歲的生命卻燦若煙花,他歷經陪"章懷太子"讀書的榮耀和任虢州(今河南靈寶)參軍公事人的仕途凶險,檢回一條命後卻累及父親謫至交趾(個人分析為今越南諒山)為令。

    從西晉至南北朝幾百年風行的駢體文終於以這篇流芳百世的《滕王閣序》而垂下告別帷幕。

    雖然此時的駢體文應其"髙處不勝寒"而日見式微,卻幸運的踫上與《滕王閣序》同生死的王勃,用自己激情、悲憤、才華為駢體文畫上完美句號。

    而巜滕王閣序》滿篇章句對駢之雄偉壯麗,確是冠絕六朝。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種不甘受挫,勇敢擔當的詩句在駢文中確實絕無僅有。東漢軍事家馬援說:"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深以為然:"不要因年華易逝而自暴自棄,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堅定,這是磨難後的切膚體會,困頓後的Sunny明媚。

    用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結束:

    王揚盧駱當時體,輕薄為王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溫和的杜甫在幾十年後如此評價初唐四傑,痛斥那些守舊的文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裂,而四傑卻如江河不廢萬古流。

    2018.6.19.綿陽.

  • 9 # bj山那邊是海

    答:江南三大名樓,既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也體現了江南文學的“高山仰止”和“登峰造極”。

    無論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岳陽樓。還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還有今天所討論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這三座名樓吸引了多少文人騷客!真正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為唐高祖李淵第22子李元嬰所建。

     王勃的《滕王閣序》裡的滕王閣從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都介紹的十分清新:“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接著,作者的筆由遠及近,由外景轉而描繪內景。“層臺疊翠,上出重霄;飛閣流舟,下臨無地、桂殿蘭宮”。真是情由景生,寫景是為抒情,景、情相互滲透,水乳交融。渾然天成,恰似行雲流水,揮灑自如,自然流暢。

    文中對比鋪敘,色彩鮮明。在說明洪州的“人傑地靈”時。一氣鋪排了十四句,從歷史人物到現實人物、從文臣到武將,不厭其多。寫登臨滕王閣遠望的景象,則沙洲島嶼、山嶺原野、河澤舟舸、宮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敘來,不一而足。  

     文中還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等諸多優美的詩句,不勝列舉。

     對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語和六字一語的對偶句。如“雲消雨弄,彩徹區明”等;有的是複句對,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還有的是本句對,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文中多次出現的典故。且都用得恰當貼切,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這四個典故連對,也頗見作者文筆的功力。

    裁“三江”為衣襟,摘“五湖”作衣帶,這些擬物的筆法,顯示出氣韻不凡。

    還有文章最後的詩賦: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序》難就難在“一揮而就”,且是出自一個14歲的娃娃之手。我還是不信!

    天妒英才,王勃26歲時不甚落水而亡。現今只有這滕王閣依然屹立在贛江東岸……

    大江東去,流水聲咽,向世人訴說著《滕王閣》的興衰榮辱……

  • 10 # 紅塵彌勒

    王勃是初唐才子,少年英俊,別看只活了27年,其短暫的生命卻爆燃了初唐時期的文學核心兒,成為唐代文學的標誌性人物,豪踞初唐四傑之首絕非浪得虛名。

    此篇文章雖屬應景之作,但文思博大,辭采華美,激昂奮進,朝氣蓬勃,也為勵志之作的典範圭臬。

    整篇文章屬四六句駢文,瑰麗俯仰,視角多變,且用典獨到,自然清新,文筆流暢,毫無板滯,但又跌宕生姿,聲畫同謀,可謂蔚然大觀,獨樹一幟。

    據《唐摭言》記載,此文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蹴而就的,足見其作者的學養深厚、才情非凡。

    作者借飲宴餞別、登高望遠之際的傷感悲切,感懷世事、慨嘆際遇,人生無常,命運多舛,卻又更強烈地執著於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忠君報國、奮發有為思想,充分體現了不甘沉淪、自我振作的好強個性和博大胸襟。

    全篇圍繞宴會展開,但又不囿於一飲一會,層層遞進,開合收縱,大量的文字表現了秋日的美景和人生的憧憬,可謂佳句頻現、奇異迭出,尤其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統攬風景描寫全域性,勝在視野闊達、開門見機。

    此一句也被歷代奉為千古名句。

    個人看法是,總覽有唐一朝,能夠比肩《滕王閣序》的駢體文章確數鳳毛麟角,甚至堪堪落敗,不能與其並駕齊驅,達到文學的高度和巔峰,即便如駱賓王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杜牧的《阿房宮賦》等膾炙人口的駢體文字,也都步其後塵,難以超越和並峙。

    《滕王閣序》無疑是唐代里程碑式的駢文傑作,一股浩然氣,千秋尚凜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52D艦體厚度3釐米,僅比1元硬幣大一點,軍艦為什麼要“皮薄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