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子鈺說史

    韓信——從淮陰乞丐到漢初戰神

    如果你對京劇有一定研究的話,那麼你一定看過這出名劇:《蕭何月下追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曾經十面埋伏,滅楚興漢,乃是眾人眼中理所當然的英雄豪傑。人人皆知韓信乃是世間少有的軍事奇才、一代“戰神”。人便是如此,只看到了成名後的輝煌,卻未曾想過未成名時的落魄。你也許未曾想到,年少時的韓信受盡了人間屈辱。

    在蘇北的淮陰,有一個佩劍的小青年——韓信。他家境貧寒,身為平民卻從不守安分之道,性格放縱而不拘於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力出資經商謀生,時常要依靠著他人的救濟餬口度日。身為七尺男兒天天要倚仗他人的施捨,許多人都極為瞧不起他。當時在淮陰城西,有一位亭長好心接待他吃了幾頓飯,結果,他卻賴上了人家——每天一到飯點兒,韓信一準兒到亭長家裡蹭飯填飽肚子,最後把亭長家人都快吃窮了。為了防止韓信蹭飯,人家天不亮就做好飯,然後鑽到被窩裡吃完。

    不務實的韓信

    韓信父親早逝,其母操勞過度,自然命也長不了。她臨死前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浪蕩兒子。韓信雖孝,但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要四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這個不羈之人說了:要讓那塊墳地周圍可以安頓下一萬戶人家!並放言:“日後我定能封侯拜相,讓萬戶百姓為母守陵!”

    此時讀來可知,韓信未起之時,的確活得不堪。同為布衣出身、未正式上場前也總是被輕視的劉邦至少還是個亭長,但韓信卻什麼都不是。劉邦當時“仁而愛人,喜施”,他多少還有些餘力去幫別人,可韓信卻“常從人寄食飲”,時不時得仰仗他人接濟。

    惹禍的姿態與韓信的重生

    這“人多厭之”,乍看之下是人的本能,你可以惡意揣測——別人嫌韓信窮,更討厭他白吃白喝。但除了這層淺顯的原因以外,韓信之所以會“人多厭之”,是否還有其他的緣故?於是,《史記》中還接著寫了兩段故事:一為漂母飯信,一為胯下之辱。這兩樁往事,都值得後人一看再看。

    先說“漂母飯信”。韓信斷了頓、餓得沒辦法,只好去河邊撈魚吃。一天,正巧河邊有個洗衣服的老大媽。這洗衣的大媽是一個慈悲之人,她基於同情,施捨韓信數十日。韓信因此心生感激,遂言道:來日必報您的大恩大德!

    這個少年還當著大家的面羞辱韓通道:“如果你不怕死的話,就來刺我;如果你怕死的話,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

    韓信仔細地打量了對方一番,二話不說,從那人的胯下爬了過去。

    於是,集市上的人都恥笑他,認為他是一個膽小鬼。

    此時的韓信,人生的屈辱到達了頂點。

    你能想象嗎?日後率領千軍萬馬縱橫於殺場、助劉邦興起漢朝的一代英雄豪傑,竟然有過如此不堪的時期!

    值得回味的是,為什麼那少年偏偏看不慣韓信?秦時期,佩劍行走,根本不算什麼大事兒——大部分男子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帶個劍算什麼?

    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事——若偶然遇到,可能是時運不濟,但若一而再,再而三,然而就與此人的人格特質脫不了干係了。人多厭之、感激還遭怒罵、走在路上還無故受胯下之辱。韓信除了倒黴透頂以外,是不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最大的可能是,韓信本人有種特殊的姿態,這姿態源於韓信才高。韓信才高,更素懷大志。《史記》言韓信:“雖為布衣,其志與眾異。”而為母選萬戶侯之地,恰恰是此“志”之真實呈現。

    這可不是胡說,這種通過自我傷害重獲新生的原理是真實存在的。奧地利精神分析專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這種現象叫“死本能”。簡單來說,死本能就是人在遇到過不去的坎兒時,潛意識裡都有一種趨向於自我毀滅的本能。這種死本能會派生出一種自我傷害的行為。通過自我傷害,享受接近死亡的愉悅。這種死本能,如果用來自殺,10萬個人都攔不住;如果用來自我激勵,就會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奇效。

    英雄遇英雄,但不識英雄

    俗話說: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經過了胯下之辱,脫胎換骨,韓信開了竅,開啟了他的職業生涯。他來到了項梁的隊伍,卻未受到重視。項梁死後,韓信又做了項羽的執戟郎。所謂執戟郎,通俗點兒說就是門衛、保安。

    韓信投奔項羽,自然是衝著項羽的名聲。當時,諸路起義軍中,看上去只有項羽那一支有可能獲得最後的勝利。良禽擇木而棲,韓信自然先選擇了最強的起義軍。他以為自己在項羽那裡總會有熬到頭兒的那一天。不過,這時候的項羽還沒看出來韓信的厲害。韓信幾次三番地主動出謀劃策,項羽全沒聽進去。

    而軍事上才華橫溢的韓信在歷史上的首次露面,應該是在鴻門宴前夕。當時項羽40萬精兵良將駐於霸上,而與項羽對峙的劉邦僅有10萬軍隊,且其戰鬥力遠低於項羽。劉邦先進咸陽,按約定應稱王,而他之所以沒這麼做,完全是因為眼下他根本就沒有實力與項羽對抗。

    其實,回味項羽的輕視不是沒有理由。當時,韓信的無能早已傳遍了整個軍營,而他提出的謀略與其說是建議,毋寧說是一個笑話。項羽是一個極自重之人,由他最終不忍失敗自刎一事來看,就知道他絕非能與“忍胯下之辱”者交往的人。他是那種寧死也不受辱的男人。在項羽看來,韓信實在是一個窩囊廢!這樣的人將他留在軍營已經很不錯了,即使提出建議,也絕不會採用。

    尋找歸宿,尋找被認同感

    說到這兒可能你會納悶兒——韓信為什麼盼著被人利用?處世哲學不一直在說嗎?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別人所利用。韓信如此睿智,竟然還追求被人利用?事實上,如果回憶韓信的往昔我們就會發現,他以往受過太多的屈辱,而他的絕世戰術也更需要施展之地——他渴望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是能夠封王拜侯的。

    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是一種徹骨的悲哀,歷史這種悲劇並不少見。比如漢朝馮唐,一身才華,身歷三朝,年輕時遇到文帝喜歡老成持重的,不賞識他;年稍長而景帝又喜歡年輕的;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空有一身才華,沒處施展,留下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典故。

    劉邦其實起初與項羽一樣,並沒有相信韓信。他對韓信做過背景調查,發現韓信棄項羽投奔自己以前,還有那麼多丟臉的過往,便一笑了之,丟給韓信一個小官當。可劉邦應該慶幸的是,他有蕭何,蕭何能識人——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天下才成了他劉邦的。

    對韓信的最終評價

    大丈夫能屈能伸,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韓信前半生充滿了屈辱,他的後半世卻充滿了榮耀——他為漢王朝的建起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有一半都是韓信打下來的,沒有了韓信,劉邦能不能做成皇帝都是個問題。

    司馬遷如是評價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韓信擁有大志,於是拋下了面子,厚著臉皮到處討飯吃;韓信擁有大志,所以甘於忍受胯下之辱,以求生存。後來他終於成功了,他跳出了屈辱的牢籠,最終衣錦還鄉。此時的淮陰鄉親,看著榮光而歸、已然封王的韓信,誰敢說“豎子不足以成器”?

  • 2 # 季小詢

    我以韓信的口吻告訴你

    韓信:我的一輩子

    人人都說我韓信是英雄,是中國英雄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我之所以能夠成為家喻戶曉歷史人物,也許是因為遭受胯下之辱後的華麗逆襲,也許是因為我幫助劉邦建立了漢王朝,又或許是因為我倒在長樂宮中女人的劍下。我這個英雄當的有點另類,縱觀中國的英雄史,羽扇綸巾,意氣風發,金戈鐵馬,帥氣的英雄帥了一生,他們從未有過像我這麼狼狽的一面。我的一生似乎是多了幾筆與英雄情結極為不相稱的色彩。

    一 惡霸胯下的英雄

    少年時的我沒有父母照顧,沒有家財果腹。為了餵飽自己的肚子,我投奔亭長,卻遭亭長夫人厭棄,會意了主人家的意思,便不再來蹭飯了。後來在河邊釣魚以求果腹,逢得浣衣老婦每天贈飯。我開口感謝老婦人的時候,她鄙夷地看著我對我說:我送飯給你是看你可憐!你有手有腳的,應該自食其力才對!

    可是在所有人眼裡,我就是一個乞丐。一個乞丐整日揹著一把劍是很刺眼的行為,我知道那幫權貴子弟看我不慣,因為這個他們沒少找我麻煩。不想這一天,惡霸“王二麻子”特別閒,他欺負人的手段變本加厲,他居然讓我從他的胯下鑽過去!

    當時我面臨兩個選擇:1,士可殺不可辱,維護自己的尊嚴,以死相抗。2,鑽過去,為了活著。世事真是奇妙,往往要用最刺激的考驗來磨鍊一個人的心境,在我的高傲上面拉屎撒尿。為了活下去,我選擇了後者。幾千年了,你們都記得這事兒,我沒那麼心大,我也記了一輩子。這丟人,也不丟人。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一味地逞強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卵擊石,是不足以拼命的。自小我就知道這個道理,越王勾踐才是大丈夫,只會逞一時之勇的是莽夫。我生來高傲,也不懼侮辱。從來沒有人因為我遭受了胯下之辱而詬病我,人們只會說韓信是一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所以說英雄不僅僅是站在高高的頂峰接受人們的歡呼與擁戴,那樣的英雄千篇一律,我這個英雄才是萬里挑一呀。

    不論我的成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世也好。我始終相信的是我自己,因為在漫長幽暗的歲月裡,我始終沒有放棄掉心中的理想,靜待機會來到。

    二 懷才不遇

    我23歲那年,項梁率軍度過淮水北上,我帶劍去投奔他,才開啟了我的武將人生。後來項梁戰敗,我又歸附項羽,做了他的賬下郎中。我多次獻計,項羽均不予採納。本以為可以大展巨集圖,卻被埋沒一旁,落的一身塵灰。實在是挨不住這寂寞,劉邦進入漢中後,我出逃轉投劉邦麾下。項羽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我這個不被他看在眼裡的人,就是日後滅了他的人。

    可是轉投劉邦以後,我也只是再次做了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連獻上計策的機會都沒有了。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篳路藍縷,創業艱難,人生的第一桶金最是難掙。我很火大,我告訴自己要沉住氣靜待時機,可是真的很難做到。很快心煩氣躁的我犯法了,被判處死刑!

    我入伍從軍以來一直默默無聞,沒想到我人生的第一個高光時刻竟然是在刑場上,是我要被砍頭的時候,悲哀啊。

    三 命不該絕,迎來轉機

    人的命運都有波瀾起伏,不會一路向衰到底的。我承認這一次我沒有沉住氣有點作,但是不得不說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觸底反彈。輪到我斬首之時,我的眼睛一直盯著周圍的人群,看著她們的官服,想著心裡的名單,那些人怎麼還不經過這裡,這裡有人殺頭啊!終於,他出現了!於人群中看到了路過的夏侯嬰,我拼命大喊:漢王不是想一統天下嗎?為什麼要殺掉壯士!

    夏侯嬰回頭,過來與我交談,我積極展示自己的才幹,介紹自己的見解。夏侯嬰對我讚歎不已,馬上把韓信舉薦給劉邦。劉邦封了個小官給我做,並沒有重用我。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終於可以揭開身上那一層厚厚的灰塵,開始在歷史上揮毫啦!

    四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劉邦雖然任用了我,但是沒有重用我。我雖與劉邦的親信蕭何交好,也得到了蕭何的讚賞,但是也沒什麼作用。後來,漢軍被項羽趕到了遙遠的南鄭(今陝西漢中),軍中已經有十幾個人連夜顛了。劉邦終日鬱鬱寡歡,沒有鬥志。我在這實在看不到希望,我也要走!要繼續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那晚明月高懸,夜色美極了,在出逃的路上,蕭何快馬趕上了我把我叫了回去。引薦我和劉邦吃飯。劉邦給了我極高的禮遇,第二天我就做了統帥三軍的將領。我在戰場上指點江山,屢立奇功,無往不勝。最後逼得項羽自刎於烏江,幫助劉邦一統天下! 在我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劉邦早已對我的嫌隙和猜疑也越來越多,而我對此體察的不是很清楚。

    五 “齊王”?你這是要與我比肩而立嘛!

    漢四年,我率領軍隊擊敗號稱擁兵20萬的齊楚聯軍,使漢成功佔領齊地。當時的情形極需一個代理國王來撫鎮,以安定時局。我寫書給劉邦,稱時局複雜,請劉邦封我為代理齊王,以安定時局。當時劉邦大怒,嗔怪我不趕緊前來救駕,反而想自立為王!最後,劉邦結合張良的建議,審時度勢:他還要我幫他打項羽,不能撕破臉。於是回書:正式封韓信為齊王,去掉了代理兩個字。我對劉邦此舉是毫不知情的,收到信後甚感欣慰,得此明君,夫復何求!一鼓作氣,用垓下之圍,四面楚歌中逼死了項羽。

    我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建工立業,獲封楚王。回到封國後,我召見“王二麻子”賜予他官職,賜千金給當日河邊贈飯的老婦人,賞一百錢給做善事卻不了了之的亭長。

    我知道,我歲數再大,官再大,我也離不了往事,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我,貌似還是那個少年。我的理想實現了,我的人生完整了。我很滿意,這時我的謀士蒯通建議我:如今情形已變,我應該考慮如何在這紛繁的政治生涯裡全身而退或是另想他法以明哲保身。可是我卻不以為意,大家都是朋友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再怎麼有矛盾,打一架不就解決了。我犯得上跑嗎?

    漢六年,我被人誣告謀反,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雖然得以保全了自己,但是還是被劉邦綁了起來。我氣死了,在殿前高呼兔死狗烹!雖然最後劉邦把我放了,但是我對他非常不滿,因此常稱病不上朝,這個傢伙!真是過分!

    六 命喪長樂宮,嗚呼!

    漢十一年年,我已經稱病不上朝很久了,這天蕭何邀請我入宮慶賀,我想反正劉邦也不在宮中,去了也見不到他,況且是蕭何開的口,我怎麼可以不去呢!結果我剛一到,就被呂后手下的武士捆綁起來,最後死於鍾室,落了個誅族的下場。歷史上,從不缺乏功成身退的隱士,他們深知哪些人是隻能同甘不能同苦的。我參悟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道理,卻沒有參透范蠡功成身退的道理。如果我能懂,自己的人生才不會被被草草地畫上一個血紅的驚歎號!

    小結

    人們稱項羽為英雄,也稱韓信為英雄,戰場上,他們一敗一成,皆是英雄。歷史從不以成敗論英雄。某種程度上他們是一樣的:他們是心思單純的軍事家。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他們成也高傲,敗也高傲。

    然最後他們都不得善終,項羽自刎而亡,韓信死於非命。也許真正的大智慧,是與自己和解。換一個角度看待人生,學會審時度勢,靈活變通,以柔克剛,剛柔並濟,或許這樣的英雄會別有一番風采吧!

    參考文獻:龔書鐸 主編《白話精編二十四史》

    范曄 《後漢書》

  • 3 # 攜酒上吟亭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概萬夫!”定三秦,平魏趙,下燕齊,破強楚,助劉邦一統天下,韓信無疑是那個時代最為卓越的軍事統帥,最為優秀的兵謀聖手,也是中國歷史天空上一顆耀眼的將星,然而就是這樣一為軍事天才,最後卻落得夷滅三族的下場,其結局不免令人唏噓。

      何去非曰:“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與其所自用。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而傳承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與用而不窮。何去非說:孫武是軍事理論家,而韓信和曹操是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軍事家,能做到“神與武而不窮”。這在日後韓信指揮的軍事行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韓信的一生大體上經歷了少不得志、終遇伯樂、屢建奇功、含冤而死四個階段。

     下面先介紹韓信人生的四個階段

    少不得志。“韓信者,淮陰人。始為布藝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這表明,年輕時的韓信可以說是一無是處的,既沒關係當官又做不了生意,只能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寄人籬下。韓信曾在南昌亭長的家裡連續混吃混喝好幾個月,最後惹得南昌亭長的妻子都是提前做飯,韓信來的時候發現別人已經吃完飯了,結果怒氣衝衝的走了。還未出道的韓信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者說當時韓信的一技之長沒有用武之地,閒來無事韓信就經常去釣魚,而在河邊洗衣服的大嫂經常給韓信帶飯吃。但這並不代表韓信沒有才華,因為當時社會還比較安定,而安定的社會環境對韓信這樣的軍事天才來說是沒有出頭的機會的,但是,隨著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各路豪傑並起反秦,韓信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是的,韓信的機會終於來了,只是過程沒那麼順利。

    終遇伯樂。陳勝、吳廣起義後,各路豪傑英雄並起。及項梁度淮,信仗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被章邯擊殺後,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未出茅廬但卻胸懷大志,洞察天下的韓信首先把自己建功立業的第一站選擇在了楚國,的確,以當時的紙面實力而論,以項梁為首的楚國的確是最強的。但以數策幹項羽的結果是羽不用,經過和項羽一段時間的接觸,韓信發現霸王項羽徒有其表,絕不是一統天下之才。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這是韓信日後對項羽的評價。懷經國之志卻不得其主,韓信無懷是迷茫的與痛苦的,韓信經過分析果斷的投靠了當時只偏安一隅的劉邦。韓信剛開始在劉邦手下做一名管理倉庫糧食的小吏,因為被連坐應被處斬,但此時韓信人生中第一個伯樂出現了,那就是滕公夏侯嬰。“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悅之。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這是韓信第一次走進劉邦集團上層的視線。而通過夏侯嬰,韓信與蕭何等也開始有了接觸,蕭何通過與韓信的幾次接觸,敏銳的認識到韓信是一位可與不可求的卓越人才,才有了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故事,蕭何是韓信的第二位伯樂。蕭何誠懇的把韓信推薦給劉邦並對劉邦說:“至於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計事。”在蕭何眼裡,韓信是國士無雙,如果要奪得天下,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必須要有的。而劉邦的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馬上拜韓信為大將軍。正所謂一等人盡人之智,其次盡人之能,再其次盡人之力,由此看來劉邦能奪天下絕非偶然,劉邦是韓信的第三位伯樂,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伯樂,是劉邦為韓信提供了廣闊的歷史舞臺,讓韓信的才華在這個平臺上發揮的淋漓盡致,即便在兩千年之後依然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屢建奇功。拜為大將之後的韓信,其軍事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先是和劉邦暗度陳倉,平定三秦,建立了穩固的後方;然後是明度臨晉、暗襲安邑,平定魏國,俘虜魏王豹;再就是和張耳,巧設奇兵,背水一戰平定趙國;再然後就是下燕國、平齊國,破龍且。至此,韓信幫助劉邦基本上平定了除項羽外的各路諸侯,對項羽形成了合圍之勢,最終與劉邦破項羽與垓下,鼎定天下。

    含冤而死。為什麼說是含冤而死呢?因為我覺得韓信絕無反意。當韓信擊殺龍且之後,項羽感到恐懼了,作為軍事戰術天才的項羽不可能不明白自己已經處於一種合圍之中。於是派武涉對韓信進行遊說。這一段相當精彩,也集中體現了韓信真實的想法。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戮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正所謂視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最後就算巧舌利劍的蒯通也沒有說動韓信。正如司馬光所說:“信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僕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於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里閈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於信哉!”韓信不滿是有的,但絕無反意,況且此時的韓信也絕無反叛的實力,但最終韓信落得個夷滅三族的下場,這不得不說是歷史的悲哀,而這種悲哀在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還會不斷上演。

     

     

     

     

  • 4 # 嚴笑雲飛

    有的人,生來就是傳奇,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們就像撕裂夜空的流星,雖然光芒只有剎那,但是這一瞬間的光華已足以光照千古,比如韓信。

    在秦未漢初的歷史舞臺上,韓信以卑微者的姿態出現,受盡命運捉弄,一旦時來運轉,他立刻成為那個時代的神,20多歲的時候就出任國家軍委主席,南征北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終擊敗那個時代的另外一個神——項羽。

    清代史學家姚祖恩在《史記菁華錄》當中說,創漢功臣,韓信推功當軸,位居第一,然而,若論早年間的辛酸,韓信也是第一,令人哭笑不得。

    韓信早年很落魄,被流氓逼著當街鑽褲襠,總是不停地蹭飯,蹭得街坊領居很煩。蹭飯蹭不下去了,他就做了個釣魚竿釣魚,魚也不待見他,就是不上鉤,可憐一個被後世稱為“無雙國士”的軍事天才,差點兒被活活餓死,幸好一個依靠給別人漂洗衣服的老大媽搭救,把自己的乾糧分給了韓信一份,他才不至於橫屍河岸。

    上天給了韓信舉世無雙的軍事才能,卻沒有給他填飽肚子的能力,現實就是這麼惡搞。

    馬榮成在《風雲》當中有一首詩:

    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

    這首詩用來形容韓信,再也恰當不過。秦末,天下大亂,龍蛇並起,大怪小怪無數,都忙著攻城略地,九州震盪。

    如果生在和平年代,韓信一輩子將永遠是個沒有出頭之日的普通人。但此時天下亂了,到處都是軍閥、流寇、義軍,韓信的機會來了。

    韓信有一個很牛的能力,就是臨危不亂,善於收集遊兵剩勇,點石成金,使殘兵剩勇迅速成為虎狼之師。

    比如說,彭城大戰之後,劉邦被項羽打得滿地找,狼狽逃竄。在大後方坐冷板凳的韓信被倉促調到前線救火,趕往前線的路上,韓信聚合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敗兵,居然依靠這些殘兵剩勇在京索一帶發動反擊,遏制住了項羽的猛烈攻勢。

    人在面臨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很容易變得六神無主,不知所措,面臨性命之危時尤其如此。

    項梁突然敗亡,是因為遭到了章邯的突襲,在敵軍的重重包圍和打擊之下,在這非生即死的緊要關頭,能不能在亂軍之中活下去,不是看你官職有多大,也不是看你是不是喊救命喊得響,而是看你是不是足夠鎮定,是不是能在危局當中表現出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場。如果你有作戰能力,足夠鎮定,表現出胸有成竹的樣子,讓別人產生信賴感,覺得跟著你就能活下去,那麼此時你只需登高一呼,就有人團結在你周圍,聽憑你調動使喚。

    而韓信,恰恰是這樣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人。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那些平時蔫不拉幾,一遇上事就表現得光芒萬丈的人。

    項梁敗亡之後,韓信歸項羽管轄,被提拔為執載郵中,可能就是因為在遭到突襲的那一天,韓信第一次表現出了天才的光華,在亂軍當中收集殘部,為項羽儲存了一部分兵力。

    當然,這只是個推測,因為實在找不到高傲的項羽提拔韓信的理由,而且早不提拔晚不提拔,偏偏在項梁被幹掉之後提拔。

    執戟郎中是個什麼官職呢?就是項羽的護衛,和現在的領導的司機差不多。這其實不算什麼官職,但是好處是離領導很近,能說上話。

    司馬遷沒有說韓信給項羽說過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到,韓信的計策一定與軍事有關。項羽多麼自信的一個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軍事能力,他簡直自信心爆棚,他能把韓信的話當一回事嗎?

    碰了幾次壁之後,韓信失望了。

    不久,神勇無敵的項羽在鉅鹿以5萬人擊敗秦軍40萬,將秦帝國的主力剿滅殆盡,秦帝國滅亡。

    之後,項羽進入關中,差點兒與劉邦打起來,雙方在鴻門吃了一頓飯,才把事擺平。這頓飯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鴻門宴。

    吃了鴻門宴,項羽進入秦帝國的國都,以天下武力最強者的身份分割天下,重新劃分諸侯的勢力範圍。

    就在此時,韓信悄悄離開項羽,投靠了劉邦。一開始,劉邦也沒有把韓信當回事,只是讓他當了個管糧倉的小官。

    有一次,韓信犯法,按律當斬,就在被綁上刑場,即將行刑的時候,劉邦的私人司機夏侯嬰覺得韓信氣度不凡,把他從死神手裡奪回來了,並把他推薦給了丞相蕭何。經過交談,蕭何感覺韓信確實是個人才,就把他推薦給了劉邦。

    此時的劉邦還是沒有把韓信當回事,蕭何口口聲聲說很快就會有轉機,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劉邦那頭遲遲沒有動靜,韓信沒耐心了,一生氣就跑了,打算另找出路。

    如果韓信另投他人,那麼歷史就會在這裡打個拐點,但是蕭何及時出手,讓歷史按照我們所知的軌道走下去了。

    聽說韓信不辭而別,蕭何來不及跟劉邦打招呼,騎了一匹馬,趕快追趕,好說歹說才把韓信勸回來。蕭何是劉邦最為倚重的心腹,蕭何倉促離開,劉邦正在火頭上。一見消失的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又氣又喜。等劉邦撒完火,撒完嬌,蕭何舊事重提,依然是推薦韓信。

    這一次劉邦上心了,覺得能讓蕭何心急火燎地追回來的人肯定不是凡物,於是他答應接見韓信,並且在蕭何的敦促下,封韓信為大將軍一—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軍委主席。

    韓信走上歷史舞臺,得益於蕭何的推薦,然而,最後把韓信送上斷頭臺的也是蕭何。這不由讓人感慨命運無常。

    據歷史學家推測,韓信約生於公元前231年,被封為國家軍委主席的時間是公元前206年,這一年韓信虛歲25,週歲24。

    中國歷史上,履歷如此牛的人寥寥無幾。

    韓信能擔負得起這樣的重責大任嗎?能!

    鴻門飯局之後,項羽表面上答應既往不咎,但實際上對劉邦還是很不放心。分封諸侯的時候,他把關中一分為四,把劉邦放到了一個角落裡,然後在劉邦領地的周邊安插了三個心腹——司馬欣、董翳、章邯(秦亡之後,章邯投靠項羽)。

    劉邦要想爭奪天下,就必須幹倒這三個人,也就是說,他問鼎天下的第一步,就是一統關中。

    韓信出任國家軍委主席之後,走的第一步棋就是一統關中。他的戰略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他統一關中用了多長時間呢?一個多月。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就消滅了司馬欣、董翳,把章邯圍困到了一個名為廢丘的孤城。

    這時候,張良也來投靠劉邦了,因為項羽幹掉了韓王,粉碎了張良復興南韓的夢想。

    為了報仇,張良投靠劉邦之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忽悠劉邦出兵關中,儘快與項羽爭奪天下。

    爭奪天下的第一步,是韓信的功勞。這讓劉邦很不爽,很沒面子。經過張良的煽乎,劉邦腦門一熱,率領主力殺出關中,把韓信留在了關中大本營,命令他率領留下的兵力繼續圍攻章邯。

    韓信年紀輕輕就出任國家軍委主席,那些跟隨劉邦的元老自然不服,劉邦在的時候,礙於劉邦的面子,他們不敢說啥,劉邦一走,他們就開始擺挑子、使絆子。所以看史書的時候,我們能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韓信平定三秦只用了一個多月,圍攻章邯卻用了大半年。為什麼呢?大家不聽他的,那些元老都不在乎他。

    劉邦殺出關中之初,勢如破竹,沿途糾集了60萬人,殺到了項羽的國都彭城。正在齊國作戰的項羽聞訊,急怒攻心,立刻率領3萬騎兵星夜兼程殺回來,用半天時間就把劉邦打得天旋地轉,60萬人死傷大半。

    狼狽逃竄的路上,劉邦問計於張良,張良建議劉邦重新召喚大殺器韓信出場,儘快把韓信調到前線。

    趕赴前線途中,韓信一路收集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殘兵敗將,到達前線之後,發動京索之戰,居然遏制住了項羽的攻勢,一舉扭轉戰局。

    諸位,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對,韓信就是個喜歡用水的人,破魏之戰用水,破趙之戰用水,破齊之戰還是用水。

    說到政治,劉邦是個強人;說到打仗,劉邦就得靠邊站。沒有韓信之前,劉邦也打仗,但是他用的都是常規的拼人戰術,而在廢丘之戰當中,他居然利用地利條件發動了水攻。在劉邦的軍事生涯當中,這實在過於突兀,以至於令人懷疑這其實是韓信的手筆。

    韓信抵達前線之後,一邊抱怨留守後方的諸將不配合(以韓信的嘴炮性格,這種事他能做出來),一邊獻計獻策,建議水攻廢丘。於是,劉邦返回關中之後,依言而行。

    有沒有這種可能呢?彭城戰敗之後,原先依附劉邦的諸侯一鬨而散,其中就包括魏王豹。

    魏王豹的領地,在關中和漢軍前線之間。雖然魏王豹目前只是閉關鎖國,無意爭奪天下,但是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準?如果他與項羽聯手,或者逐鹿天下,切斷關中與漢軍前線之間的聯絡,劉邦就危險了。

    擊敗章邯之後,劉邦回到前線,命令韓信掉頭殺回去,拿下魏王豹。魏王豹的軍事能力和韓信根本不是一個水平,三下五除二就被韓信收拾了,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

    破魏之後,韓信提出了一個天才的戰略:開闢北方第二戰場,建立一個軍事包圍圈,從戰略空間上擠壓項羽的楚國。

    劉邦同意了,但是他不放心韓信,覺得韓信的政治立場有問題。他給韓信派遣了3萬精兵,並派遣老朋友張耳趕往魏國,與韓信一同監軍,順帶監視韓信。破魏之後,韓信乾脆利落地擊破了代國。代國是個小國,對於韓信這樣的人,解決代國不在話下。

    破代之後,劉邦害怕了,害怕韓信的勢力壯大,趁機自立,於是他抽掉韓信軍中精銳,命令韓信向趙國進軍。此時,韓信的軍隊有2萬人,精銳只有一半,另外一半不是老弱,就是剛徵調的新兵蛋子。而趙國的兵力有多少呢?20萬。

    2萬人打20萬人,比率1:10,是開玩笑嗎?不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全軍的士氣,韓信走了一步險棋,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擊潰了趙國的20萬兵力。

    這一戰留下了一個成語——背水一戰。

    趙國被攻破之後,燕國望風而降。

    破燕之後,韓信發動攻齊之戰(攻齊之前,韓信軍中精銳又被抽調了一次),齊國可危,項羽先派遣策士蒯通勸韓信自立,背棄劉邦,韓信不聽。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項羽派遣猛將龍且率軍20萬北上援齊。楚國與齊國原本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在存亡之際,兩國決定暫時擱置爭議,戮力同心,共同抗擊韓信。

    韓信與龍且的戰爭,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濰水之戰。龍且和韓信原來是同事,他覺得韓信是個懦夫,之所以成名,不過是世無英雄,所以驕傲輕敵。韓信利用這一點,對戰初期,佯裝敗退,引誘龍且全軍出動。

    當龍且的軍隊傾巢而出,跨過濰水的時候,韓信命令上游放水,把龍且的軍隊割裂成了兩部分,然後一個一個包餃子。

    這一戰過後,齊國被攻破,北方第二戰場成功開闢,擠壓項羽的軍事包圍圈竣工,劉邦對項羽形成泰山壓頂之勢。

    從提出建立第二戰場的構想,到第二戰場確立,用了多長時間呢?兩年多,這時候韓信才28。28歲就為漢帝國打下了半壁江山,韓信有多猛,可以想象。

    然後是垓下之戰,身經百戰、從無一敗的項羽終於敗了一次,打敗他的就是他曾經的員工韓信。

    之後,項羽突圍到烏江,自盡。

    2000多年後,蔣介石退守臺灣,臺灣小學生的教科書上多了一首詩,項羽的《該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

    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至此,傳奇結束,接下來的就是掃尾的悲劇,或者說,傳奇本身就是悲劇的前奏。

    劉邦稱帝之後,偽遊雲夢,以謀反罪為由給予韓信削地降職的處分,並把他押到長安嚴密監視——在長安,韓信是自由的,想去那裡就去哪裡,但是不能出長安。

    不能打仗了,那就搞兵書吧。韓信和張良成立了一個兵書編輯部,編輯兵書。雖然張良本人宣稱曾經學習過兵法,但是從實際戰況來看,張良本人更長於政治謀略,而不是軍事謀略。他與韓信的區別,就像高參與司令官的區別。所以,我們在這裡傾向於認為,在編輯兵書的過程中,韓信居於主導地位。

    兵書編成之後(如今早已失傳),韓信就再也沒有什麼事了,只能苦悶度日。韓信曾經對劉邦無比信任,然而經過一系列政治打壓之後,他與劉邦產生了罅隙,被押解到長安之後,他幾乎不上朝,不到深宮大內。

    公元前196年,陳鄰叛亂,劉邦御駕親征。不久,前線捷報傳回,皇后呂雉舉辦盛宴,請大家進宮吃飯。接到了請束的韓信起初不願意去,然而蕭何親自登門邀請,畢竟蕭何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架不住蕭何的邀請,韓信就答應了。

    進宮之後,呂雉宣稱韓信通敵叛國,意圖勾結陳都發動叛亂,然後將韓信斬殺於深宮大內。

    這一年,韓信35歲。

    一個百戰百勝的戰神就此在陰暗的皇宮裡隕落,隕落時的顏色是血紅的。韓信有沒有勾結陳都謀反呢?無稽之談,這只是個呂雉對外糊弄老百姓的藉口。

    韓信為什麼會以悲劇收場?

    很多人說是功高蓋主。韓信的功勞確實很大,有功高蓋主之嫌,但是很難。

    劉邦從前線歸來之後,聽說韓信被殺,“既喜且憐”———方面,折磨他的心理陰影終於被抹掉了,所以他喜;一方面也很悲哀、內疚,畢竟韓信為漢帝國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而且從來沒有對不起他。

    他問呂:“韓信臨死前說什麼了?”

    呂說:“他說,‘後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

    呂其實只說了一半,韓信臨死時說的是:“後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以至於慘死於婦人小兒之手。”婦人,指的是呂,小兒,指的是還是一個少年的太子劉盈。

    呂雉只說了前半句,意思無非是告訴劉邦:讓你心神不寧的那個人死了,雖然他沒有造反行動,但是有造反的念頭,所以死的不冤。呂沒有說後半句,其實也不用說,劉邦心裡明白。

    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剃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高祖已從稀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日:“信言恨不用蒯通計”。

    關於這半句話,司馬遷寫得明明白白。劉邦和呂雉,這兩口子談論韓信之死,就像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沒有多餘招式,彼此心知肚明。

    韓信說前半句,其實只是臨死時的悲憤之言;他說後半句,說明他臨死的時候也很明白,想要他命的並不是劉邦,而是呂雉,劉邦或許能讓他活下去,但是呂維不能。

    其實劉邦早就在韓信脖子上架起了屠刀,殺或不殺只在於他的一念間,而呂雉只是趁劉邦不在的時候,順手拿起了這把屠刀,用力一揮.……

    如果韓信不死,他會不會造反呢?

    我認為不會。

    (漢高祖六年)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一個“爭”字,已足以說明嘴炮韓信樹敵之多、之烈。從客觀條件來說,被押送到長安之後,韓信沒權沒兵沒有支持者,而且受到嚴密監視,他怎麼反?

    當初手握重兵的時候不反,為什麼當了光桿司令之後反而要造反呢?單槍匹馬造反,那是求速死的節奏。

    從主觀條件來說,我以為韓信沒有造反的意願,從來都沒有。

    有的人當一把手,看起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是離開他就是不行,這說的是劉邦;有的人給人打工的時候,幹得熱火朝天,大有進擊一把手的架勢,但是離一把手的位置總是差了一點兒什麼。差了什麼呢?我也說不清楚,而差的這點兒東西,恰恰是韓信缺少的。

    最後,引用一首詩為韓信的一生做個總結:

    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 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 白骨如山鳥驚飛。

  • 5 # 思評

    性格決定命運,這真是萬事皆準的一句話。

    韓信自幼父亡,母親也相繼去世,家貧,又受了很多周圍人的凌辱。這樣的人一般會發展成內向,敏感,自卑又孤傲,但又堅韌,果斷,能化繁為簡看透本質的性格。很難與人正常相處,不喜歡繞彎,受到一點恩惠或侮辱都會銘記一輩子。

    另外,由於長時間被迫或主動獨處,可以培養出驚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這為他將來成為兵仙打下了基礎,就像下棋,正常人只能看到眼前,他卻可以看到三五步後的情形。這種洞察,想象,執行力都是對於事物或戰場的把控,對他來說是拿捏自如的事情。但由於不和人打交道,千變萬化的人心是他無法洞察到的。他其實根本不是猶豫的性格,而是無法像戰場一樣洞察收集到人物心理的資訊,沒法進行合理分析,致使他無從下手。

    他對劉邦的知遇之恩銘記在心,因此關鍵時刻還是選擇跟著劉邦,這是他性格特點決定的,沒法改變。雖然很多人覺得他可以選擇自立,形成三足鼎立是最好的結果。但其實他的性格是無法維持這種格局的。因為管理軍隊得心應手,但一旦建立政權,涉及到複雜的人事,對他來說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對他來講,要麼一股氣滅了項羽劉邦,要麼縱湧他倆相殺後,收拾殘局。最後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手握絕對權利來進行人事管理。

  • 6 # 浩哥愛讀書

    歷史上,在軍事方面,韓信絕對可以位居奇才之列,帶兵打仗,也是多多益善之輩。可惜,功高震主,未能有效的調和與君王之間的矛盾,加之平時的所作所為過於張揚,說話無遮無攔,最後落得不得善終,被夷滅宗族,可憐、可惜、可嘆。

    古時候,對淮陰侯韓信有兩句總結——“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擴充起來,很有啟迪意義的小故事。

    假設將“男人不止一面”的廣告詞來概括韓信將軍,殊為準確。 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很多都是少有大志者,韓將軍亦然。

    只不過在《史記》一書中,在最初的講述過程中,更多的是描繪其幹啥啥不行的狀況,這一點,對於今天平凡的你我來說,心理上,是一個很好的安慰。

    小時候的韓將軍,可以說,家裡沒錢,在操守方面,也沒有辦法被推薦為官吏,也不能做點小生意來養家餬口,只能厚著臉皮混吃混喝的。

    時間長了,大家都嫌棄他,而不自知,有一次到了飯點去混飯的時候,發現人家提前用過飯了,別說正式的飯菜,估計連點殘羹冷炙都沒有了,脾氣不小,大怒,撇下一句話:“老子,再也不來了”(在心理上,還是缺少一些疏導,或者說其老師對他的教育過於偏重軍事方面,在為人處事方面,有點欠缺了。聯想一下,孔聖人為什麼被尊為至聖先師,光一句有教無類就牛氣沖天了)。

    氣鼓鼓的跑出去,餓著肚子,跑到了河邊,想著釣上兩條魚來充飢,也是可憐呀。

    有一位善良的老媽媽,正在河邊漿洗衣服(當時的生態真好,村鎮旁邊的小河,竟然也沒有太大的汙染),這位老媽媽識人相面,看到其樣子就知道還沒有吃飯。

    一連數日的支援給他點吃的,算起來,在秦朝苛捐雜稅的“照顧”下,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一位普通的老媽媽,家裡又有多少餘糧呢?估計,也就是餓不死,撐不住,這小子真行,就這樣湊合著、瞎混著,在等待什麼嗎?

    有一天,可能是老媽媽送的飯菜很合胃口,吃的很開心,發自內心的說出幾句大話:“我說老媽媽呀,改天發達了,一定會好好的報答你,我相信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的,我堅信,確信無疑。”

    老媽媽笑了笑:“哎,看你小子,長的是人高馬大的,腰間還掛著一個鐵片片,不去建功立業,天天在河邊,看著我們漂洗衣服,我是可憐你,才施捨給你點吃的,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回報,再者說,改天究竟是那天呢?”

    一句敲醒浪蕩子。韓信如當頭棒喝,眼前直冒金星,心裡想著:對呀,對呀,天天這麼混,等啥子呢?

    難道天上會掉餡餅嗎?估計難。

    大丈夫何以立身天地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就此別過。

    後來,應徵到項羽軍中,基本不受重視,很多建議和計策都不被採納,失望的很,再者說,項羽在性格上的直來直去,每一位和他接觸的人,都能夠輕而易舉的看透。韓將軍發現了這一點,經過斟酌,感覺在這裡存在的意義不大。

    良禽擇木而棲,跑到了劉邦處。誰承想,在這裡也不太受重視,只給了一個看管糧草的小官職(初上天庭的孫悟空何其相似?),估計在當時的劉邦眼中,給這麼一個官職,也是不小了。 不過,在此期間,韓將軍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喝酒聊天,迅速的將自己胸中的才華進行了賣弄(賣弄一詞,此處毫無貶義,畢竟在古時候,毛遂自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晉升的途徑),特別是引起了劉邦的發小之一——蕭何的賞識,在漢王面前,多次推薦。

    回饋的有點慢,讓韓將軍內心遲遲看不到升遷的希望,加之思鄉心切,再一次的有了退意。 據說還是在一個月光照耀下的晚上,拎起之前收拾好的包袱,招呼都不打一聲,突然就跑了。

    雖說跑的是人困馬乏的,結果還不錯。 追上之後,好好的進行了封官許願,這一次可是畫了一個天大的餅子(看來,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好說歹說,連拉帶拽的把韓信“哄騙”回去,接著又去好好的做了一通漢王的工作,劉邦在情商方面,確實屬於段位等級最高一階,心悅誠服的搞了一次轟轟烈烈的拜將儀式,也為後續的楚漢相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後來的戰爭中,韓信多次被遊說、策反,不成功的理由基本都有漢王對其不薄這一條)。

    具體的戰爭細節,就不詳述了,反正是大展拳腳,盡情的放飛了自我。

    當然,在項羽被收拾掉之後,齊王韓信很快就被用計變成了楚王,隨後更是被劉邦所說的巡遊雲夢澤,一下子從王變成了侯,可以說軟禁在了天子眼皮底下。

    因為說話的不謹慎,惹禍上身,最終竟然被漢初最陰鷙的一位婦人——呂后所殺,正所謂:當斷不斷,必為其亂。(功高震主時,翩然抽身去,多少人可以做得到呢?)

    必須借用《史記》上的言語,言簡意賅:“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

    在軍事多麼果敢、有謀略的一位,在人際的爭鬥上,竟然如此之猶豫。

    讀史總是會假想諸多,正反雙面,差異真大。

  • 7 # 遙望燕園

    韓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

    他是漢初最耀眼的將軍,在短短的只有四年的軍事生涯中,他打敗一個又一個諸侯,被封為齊王,之後徙為楚王。

    漢高祖劉邦評價他為「漢初三傑」之一,同樣被評為「漢初三傑」的蕭何評價他時用了四個字,「國士無雙」,另一個也被評為「漢初三傑」的張良,認為韓信是漢營中唯一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將軍。

    韓信的一生雖然輝煌,但卻短暫。在他生命最輝煌的時刻,突然墜落,幾年後又在長樂宮,被一婦人取走年輕的、旺盛的、智慧的、光芒的生命。

    韓信用自己輝煌而短暫的一生,為世人總結了五大經驗教訓,你知道幾個呢?

    沒有人願意為你的夢想買單,沒有人。

    幾年前,有個很火的音樂選秀類節目,節目裡的嘉賓總是問選手,你有什麼夢想。

    然後選手就說,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做音樂。

    如果兩千年前的漢初,也有這樣的一個選秀類節目,而韓信恰巧是其中一個選手,他一定會驕傲地告訴所有人,他的夢想與眾不同,他的夢想是通過自己的軍事才華,讓自己成為一方諸侯,眼下唯一要解決的問題,是吃飯。

    是的,韓信雖然少有大志,且身負經天緯地之才,但無奈自己家境一般,沒有可供自己吃飯的營生,只能從人寄食,保證自己不被餓死,如此而已。

    那一些日子,韓信又找到一個能供自己吃白飯的人家,這戶人家的男主人是南昌亭長,家境頗殷實,然而好景不長,幾個月後的某一天,韓信飯點到達亭長家時,發現亭長家已經吃過飯了,韓信明白,晨炊耨食的亭長,是嫌棄自己了。

    那一刻,韓信終於明白,男子漢大丈夫,有夢想是好事,但這世界上,沒有人願意為了你的夢想買單,沒有人。

    於是,韓信學著不再去麻煩別人,不再從人寄食,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為了讓自己的夢想有能夠實現的身體,他去了河邊,靠釣魚為生。

    對你好的人可能只是習慣性地對人好罷了。

    在河邊釣魚的韓信,遇到一個洗衣服的大娘,史書中以大娘的職業稱呼大娘,稱大娘為「漂母」。

    漂母每天都來河邊洗衣服,漂母見韓信餓得前胸貼後背,便把自己帶來的飯食分一半給韓信,一連數十日,皆是如此。

    韓信很開心,開心的原因並非又有了飯食,而是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

    這些年來,他跟在別人屁股後吃白飯,受盡了白眼,他從沒想過,世界上竟然會有一個人,主動地分一份飯食給自己,這份來自漂母的溫暖,讓韓信覺得,世間還是有愛的。

    他對漂母承諾,總有一天,自己會重重地報答漂母的恩情。

    沒想到,漂母怒了,漂母告訴韓信,自己見韓信餓著,感到可憐,才把飯食分給韓信,根本不是圖什麼報答。

    那一刻,韓信終於明白,這世界上,有人對你好,未必是覺得你好,或許他只是習慣性地對人好。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有人對你不好,也未必是覺得你人不夠好,或許他只是習慣性地冷淡罷了。

    世間的人情冷暖啊,就是這樣地難以琢磨。

    伯樂並不想幫你實現人生價值,而是利用你的價值。

    後來的韓信,投到了漢軍中,經夏侯嬰舉薦,由連敖升為治粟都尉。

    在治粟都尉任上,韓信結識了漢營中的二號人物,蕭何。後經蕭何的舉薦,韓信由治粟都尉直升為大將,登臺拜將那天,全軍皆驚。

    這時候,韓信時來運轉,韓信的軍事才華終於得到了認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五年的楚漢之爭中,韓信先是獻計出巴蜀漢中,定三秦,而後在北方開闢第二戰場,接連征服魏、代、趙、燕、齊等地,之後與劉邦會師垓下,共同擊敗不可一世的霸王項羽。

    韓信的輝煌人生,達到頂點。

    如果說韓信是一匹千里馬,蕭何絕對可以稱上伯樂了,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如果沒有蕭何力保,則韓信根本就不能那麼快地出人頭地,說不定還會跟其他小兵小將一樣,無聲地死在楚漢相爭的戰場上,名不顯於世。

    但也正是這個蕭何,在十年後,誆騙了韓信,他把韓信騙進長樂宮,之後韓信被呂后殺掉了。

    或許在生命最後的一刻,韓信終於想明白了,伯樂發現千里馬,從來都不是想要幫助千里馬實現人生價值,而是想要榨取千里馬的價值,當千里馬沒了價值,千里馬就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那些很冒險的夢,還是應當一個人去瘋。

    在開闢第二戰場時,韓信曾經提拔了一個叫陳豨的人。

    韓信由楚王被貶為淮陰侯後不久,陳豨反而被重用,被外派,委以重任。

    陳豨到淮陰侯韓信的家中辭行,韓信見到昔日的心腹,很是開心,二人在庭院中密談很久,最後決定,陳豨在外領兵的時候,積極準備武裝自己,找到時機後便揭竿而起,而韓信則在京城為內應,二人聯手,實現早些年間未曾實現的夢。

    幾年後,陳豨果然按照當日的約定,反了。

    韓信這邊廂,也兌現了諾言,做好了襲擊皇后和太子的部署,只待跟陳豨完成接洽,便行動起來。

    然而,不等接洽完成,韓信便被蕭何誆騙進長樂宮,被呂后當場誅殺,之後夷了三族。

    韓信臨死前,只留下一句話,「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

    韓信後悔的是,在自己還有機會時,沒有為了夢想去冒險去瘋,在自己機會渺茫時,反而把實現夢想的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如果你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著實回答不出來。

    我之所以佩服韓信,並不是佩服他無雙的軍事才華,也不是羨慕他那傳奇的人生,而是佩服他有夢想,他願意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太史公司馬遷到過韓信的家鄉,他去給韓信的母親上過墳,他看到,韓信母親的墳,在一個寬敞的高地上,墳的周圍,足可以安置一萬戶人家,這樣的墓地,通常不是平民百姓會去選的,往往是富貴人家才會做出的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呢?於窮人來說,吃飯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連吃飯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誰還會為一個死人大費周章?

    但韓信會。

    這說明韓信是與眾不同的,他願意為自己認定的事情付出極大的代價,韓信身上有那麼一股子勁,他願意為自己的夢想,一直執拗下去。

    後來,韓信終於求到機會,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就很棒了。

    參考資料:《史記·留侯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 8 # 叢中笑6603

    韓信一生是否可以如此評說:

    缺衣少食寒門生

    胯下之辱仍從容

    霸王營盤不得志

    劉邦拜做大元帥

    垓下一戰建奇功

    項羽烏江別貴妃

    無顏臉面過江東

    兎死狐悲良弓藏

    罪不當死蕭何奸

    將軍被誅在後宮

    一世英名天下知

    史家不忘寫書中

  • 9 # 風中塵埃31

    知恩圖報,做人!軍事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代兵仙!事業輝煌!政治上弱智!

    總結,心善、優柔寡斷。孤傲不合群政治低劣難逃一死!

  • 10 # 為什麼不是你丫

    就沒人覺得韓信是個極度自卑的人嗎?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天天生活在看不起他的環境中,不自卑才怪呢,綜合韓信的所作所為,他就是一個極度自卑的軍事天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櫻桃紅燒肉是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