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蘇聯俄羅斯詩人。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1904~1912年讀小學和教會師範學校,開始寫詩。1912年赴莫斯科,當過店員、印刷廠校對員,兼修一所平民大學的課程,積極參與文學活動。1915年去彼得堡,拜見著名詩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出版。同年應徵入伍,一年後退役並結婚。時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詩人寫了《變容節》《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詩作,以抒情的方式,抒發個人對革命的感受。1919年參加意象派併成為中心人物,寫出《四旬祭》《一個流氓的自由》。1921年離開意象派。這一年詩人與到莫斯科訪問的美國舞蹈家鄧肯夫人相識,熱戀成婚,並與之出遊西歐、美國。兩人很快由熱戀變為爭吵,終於離異。1923年詩人回國。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年10月3日-1925年12月28日),生於梁贊省,畢業於梁贊師範學校,俄羅斯田園派詩人。 他曾發表抒情詩《白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代表作是組詩《莫斯科酒館之音》,1925年12月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
中文名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
外文名
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
出生日期
1895年10月3日
國籍
蘇聯
逝世日期
1925年12月28日
代表作品
《白樺》《莫斯科酒館之音》《安娜·斯涅金娜》
出生地
俄國樑贊
職業
詩人
畢業院校
梁贊師範學校
信仰
東正教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蘇聯俄羅斯詩人。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1904~1912年讀小學和教會師範學校,開始寫詩。1912年赴莫斯科,當過店員、印刷廠校對員,兼修一所平民大學的課程,積極參與文學活動。1915年去彼得堡,拜見著名詩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出版。同年應徵入伍,一年後退役並結婚。時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詩人寫了《變容節》《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詩作,以抒情的方式,抒發個人對革命的感受。1919年參加意象派併成為中心人物,寫出《四旬祭》《一個流氓的自由》。1921年離開意象派。這一年詩人與到莫斯科訪問的美國舞蹈家鄧肯夫人相識,熱戀成婚,並與之出遊西歐、美國。兩人很快由熱戀變為爭吵,終於離異。1923年詩人回國。
1919年參與發表意象派《宣言》,後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實生活的迴歸。1921年與鄧肯結婚,第二年出遊歐美各國,1923年返回蘇聯,並發表文章批判美國的生活方式。
1924年出版了轟動文壇的詩集《莫斯科酒館之音》,展示了詩人抑鬱消沉的心靈。1924至1925年詩人的創作進入高峰期,寫出組詩《波斯抒情》(1924)、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詩集《蘇維埃俄羅斯》(1925)等。
1925年9月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婭三度結婚,11月住院治療精神病,完成自我審判式的長詩《憂鬱的人》。12月26日用血寫了絕命詩:“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遠銘記我心間/命中註定的分離/預示著來世的重逢//再見吧,我的朋友,不必話別無須握手/別難過,莫悲慼——/這世間,死去並不新鮮/活下去,當然更不稀罕”。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