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自殺而死忠州記述嚴顏的文字在有名的忠縣石寶寨。那些文字意思是,張飛義釋了嚴顏,嚴顏並沒有投降,他在成都被破的訊息傳到忠州後自己做了斷頭將軍。我相信這段文字的真實性。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或許覺得嚴將軍不必如此。但在古代,真正的高士在無力迴天時都會做類似的選擇:或隱居,或自殺,自絕於人世。更何況嚴將軍心中,有那斷頭將軍巴曼子的忠義身影。巴曼子,這位春秋戰國時代小國巴國的將軍,為了平定巴國的內亂,請楚國出兵幫忙,答應事成後以三城相謝。事成後巴將軍卻不同意割讓城池,因為巴國的人民不願做楚國的奴隸。巴將軍對來討城的楚國使者說:“我有一個更貴重的東西,請你拿去酬謝楚王吧。”楚使帶回去的,是巴將軍的頭。傳說巴將軍自己把頭砍下,血噴三丈餘高,而身子久久不倒。事實上,楚王並沒有因此興兵征伐巴國,他只是長嘆一聲:“如此忠臣,惜不忠於我。”然後以上卿之禮厚葬了他。巴將軍就此成了巴蜀永遠的英雄,嚴將軍也義無反顧,追隨了他。 《三國志》裡的《蜀志·張飛傳》記載,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 “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 這裡張飛確實義釋了嚴顏,並很敬重他,“引為賓客”。但從這段文字裡看不出嚴顏投降了,更看不出他號召手下投降,所以張飛才需要“所過戰克”。當然張飛對嚴將軍的“引為賓客”,也有可能只是一種變相的軟禁。《三國志》在這裡對嚴顏的描繪極為正面,且栩栩如生。對張飛義釋嚴顏的行動,《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論說,“有國士之風”。《三國志》裡再沒有對嚴顏將軍的其他記載。劉璋手下的與嚴顏同級甚至更低的人投降了劉備後,都獲賞賜,很多並受重用,《三國志》都有他們的傳,雖然大都較短。如果如《三國演義》所說,嚴顏真投降了劉備,那麼依據他在演義中的事蹟來看,他絕對是蜀漢數得著的大將,不可能不入傳,楊戲的季漢輔臣贊裡也應該提到他。 《三國志》是信史,後來的史書,比如宋代的《資治通鑑》,對張飛義釋嚴顏一段都完全採用了《三國志》的說法。另有一些史書對嚴顏將軍有零星記載,但都不構成對《三國演義》的支援。比如《四川通志》記載:“漢將軍嚴顏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廟在墓後。”但這並不說明嚴顏是蜀漢將軍,因為東漢巴郡太守也是漢將軍。而且《四川通志》修於清嘉慶年間,甚至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對遙遠的三國曆史的有些記述,不排除是依據傳聞。這裡比較有意思的是指出嚴顏墓不在忠州,而在同在四川的巴中。當然巴中和忠州相隔並不遠, 這個記載有可能是真實的,而在嚴顏故里忠州烏楊區將軍村的將軍墓則可能是衣冠冢。
也可能是自殺而死忠州記述嚴顏的文字在有名的忠縣石寶寨。那些文字意思是,張飛義釋了嚴顏,嚴顏並沒有投降,他在成都被破的訊息傳到忠州後自己做了斷頭將軍。我相信這段文字的真實性。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或許覺得嚴將軍不必如此。但在古代,真正的高士在無力迴天時都會做類似的選擇:或隱居,或自殺,自絕於人世。更何況嚴將軍心中,有那斷頭將軍巴曼子的忠義身影。巴曼子,這位春秋戰國時代小國巴國的將軍,為了平定巴國的內亂,請楚國出兵幫忙,答應事成後以三城相謝。事成後巴將軍卻不同意割讓城池,因為巴國的人民不願做楚國的奴隸。巴將軍對來討城的楚國使者說:“我有一個更貴重的東西,請你拿去酬謝楚王吧。”楚使帶回去的,是巴將軍的頭。傳說巴將軍自己把頭砍下,血噴三丈餘高,而身子久久不倒。事實上,楚王並沒有因此興兵征伐巴國,他只是長嘆一聲:“如此忠臣,惜不忠於我。”然後以上卿之禮厚葬了他。巴將軍就此成了巴蜀永遠的英雄,嚴將軍也義無反顧,追隨了他。 《三國志》裡的《蜀志·張飛傳》記載,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 “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 這裡張飛確實義釋了嚴顏,並很敬重他,“引為賓客”。但從這段文字裡看不出嚴顏投降了,更看不出他號召手下投降,所以張飛才需要“所過戰克”。當然張飛對嚴將軍的“引為賓客”,也有可能只是一種變相的軟禁。《三國志》在這裡對嚴顏的描繪極為正面,且栩栩如生。對張飛義釋嚴顏的行動,《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論說,“有國士之風”。《三國志》裡再沒有對嚴顏將軍的其他記載。劉璋手下的與嚴顏同級甚至更低的人投降了劉備後,都獲賞賜,很多並受重用,《三國志》都有他們的傳,雖然大都較短。如果如《三國演義》所說,嚴顏真投降了劉備,那麼依據他在演義中的事蹟來看,他絕對是蜀漢數得著的大將,不可能不入傳,楊戲的季漢輔臣贊裡也應該提到他。 《三國志》是信史,後來的史書,比如宋代的《資治通鑑》,對張飛義釋嚴顏一段都完全採用了《三國志》的說法。另有一些史書對嚴顏將軍有零星記載,但都不構成對《三國演義》的支援。比如《四川通志》記載:“漢將軍嚴顏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廟在墓後。”但這並不說明嚴顏是蜀漢將軍,因為東漢巴郡太守也是漢將軍。而且《四川通志》修於清嘉慶年間,甚至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對遙遠的三國曆史的有些記述,不排除是依據傳聞。這裡比較有意思的是指出嚴顏墓不在忠州,而在同在四川的巴中。當然巴中和忠州相隔並不遠, 這個記載有可能是真實的,而在嚴顏故里忠州烏楊區將軍村的將軍墓則可能是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