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羽曰

    國企大學生流失嚴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收入雖然穩定,但缺乏吸引力。二是人際關係複雜,論資排隊和裙帶關係嚴重,晉升機會不平等。三是缺乏管理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的氛圍和意識。四是一些國有企業在人員招聘中脫離崗位技能要求一味追求高學歷,人崗配置錯位。這種現象短時間內還會繼續存在。

  • 2 # 耕然夫

    中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已經走過了三四十年的路。這個轉變的過程不是方式的轉變有多難,而是人們的思想轉變最難。轉變的起始階段,“鐵飯碗”在人們心裡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而今,只要有些本事的人,尤其是九零後逐步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零零後逐步進入社會開啟職場生涯,“鐵飯碗”的概念越來越虛。這一代人已經把“鐵飯碗”看作了“工資低、沒發展”的代名詞。私企的崛起,在許多方面超過了國企。新生代思想的改變,國企市場平均地位的下降,是造成國企大學生流失關鍵的兩個方面。具體的原因說明如下:

    1)國企的官僚尾大不掉。

    在改革開放開始之前,人們的工作選擇幾乎不存在,除了機關事業單位,就是國企,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民企的存在。改革開放之後,私企介入市場,但國企原有的一些毛病至今仍然沒有改掉,這些毛病最嚴重的就是多少年來沿襲下來的官僚主義、官僚思想、唯我獨尊的領導畫像。而現在的大學生,生在在一個“我行我素”的時代,對於這種官僚的傾向深惡痛絕。他們為什麼在家和自己的父母都無法溝通?甚至對自己的父母有偏見?就是因為父母一代,也帶著官僚的烙印。放在國企裡也一樣。進入國企的大學生滿懷期待,結果遇到的那些國企領導都和自己的父母一樣,官僚、頤指氣使、指手畫腳、缺乏尊重、唯我獨尊。這是造成國企大學生流失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工資增長慢。

    其實大學生剛剛進入社會、進入職場(無論是什麼企業)的起始工資都不會相差太多。但由於國企的工資變動靈活性小,薪酬機制的變化要層層上報,員工個體的加薪幾乎沒有可能。而私企在工資的機制上靈活多變,個體的加薪上隨時可見。所以多年後,私企的大學生會超過國企大學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國企裡的大學生自然會感到極其的不平衡。尤其是這幾年,私企的地位從平均化來說,已經超過了國企,大型的私企屢見不鮮,而工資待遇比較靈活,只要自己有才幹、有本領,比在國企拿到的收入更多。所以,大學生在國企工作幾年,都紛紛往高薪的私企奔去。

    3)過於平淡無奇。

    有在國企工作過的人都很清楚,在國企工作幾乎沒有什麼起伏: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有事沒事,合得來的人班後在一起聚一聚也許是唯一能帶來心靈慰藉的方式。而國企舉行的那些帶著明顯“政治”色彩的活動,讓那些新時代的大學生敬而遠之。他們不喜歡那種口號式的、空乏無力的“教導”。於是生活過得和“日出下地、日落而息”的人們沒什麼兩樣。平淡無奇的工作和生活讓大學生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看不到未來嶄新的自己。於是,這山望著那上高,出來看看也無妨。

    4)人際關係過於複雜。

    儘管每個企業都有人際關係的問題,但國企的人際關係相比較來說過於複雜。一是同事之間關係更加“人心隔肚皮”,而是跟領導們的關係也更加“微妙”。在一起說話有講究,才一起吃飯有講究,在一起開會有講究,跟誰說什麼話有講究。每天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或者人際關係裡,領導們說話又很“隱晦”,不敢說轉十八個彎才能反應過來,但轉八個彎反應過來是常有的事兒。你跟一個領導多說一句話,都會被另一個領導看在眼裡。裡面小山頭林立,派系繁多。喜歡直白的大學生們在這種關係網中活得太累。

    5)領導自私。

    私企的領導也自私,但那都是大家認同的,因為大家的認知裡,私企的領導就是自私的,所以可以原諒私企領導的自私。反過來講,私企的領導都揹著有業績指標的壓力,某總程度上必須把自己的“自私”藏起來。國企正好相反。在人們的眼中,國企應該是最大公無私的,大學生們的認知也是這樣的,但進入國企後發現與自己的認知相差甚遠,顯得國企的領導比私企更加自私。國企的領導只用自己的人,有什麼好處先考慮自己和自己人,至於業績,反正都是國家的,業績好壞對領導自己也沒什麼壓力。同樣的自私,在大學生的眼裡,一個能接受,另一個卻無法接受,這種認知失調讓自己很不舒服。離開國企尋找新的出路成為大學生們的唯一選擇。(本條原因,只指平均狀態,不指特例。)

    6)個人成長無望。

    剛才已經談到過國企靈活性的問題。國企在個人的成長上幾乎沒有什麼靈活性可言。要提拔一個人,既要有背景,還要有關係,還要讓大家都能說得過去,還要層層上報,董事會研究,黨委研究。加之那些臃腫的晉升、晉級程式,慢條斯理的流程,讓大學生在國企裡工作,看不到自己晉升、晉級的希望。能幹的,最多做個基層幹部,能說的反而會步步高昇。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和希望,在國企活得沒什麼勁頭,讓那些躊躇滿志的國企大學生只能另擇明主。

    儘管這樣,為何還是有些人還是要打破腦袋進去?

    一是國企想多來說比較穩定。那些喜歡穩定的大學生自然認為國企是他們的歸屬。工資不高,養活自己沒問題;工資不高,但不會時不時遇到被裁員的風險。

    二是國企相對於民企來說,加班會少一些,甚至沒有什麼加班,朝九晚五是常態。這是很多志向不高的人的夢想。發不發財無所謂,工作能輕鬆一點就好。

    三是國企的工作量相比私企來說大了很多。國企工種、職位的細分比起民企來說有過之而不及。或許是因為要安排關係戶的原因,或許是國企一貫以來的做法如此。這樣就使得很多崗位的工作量下降。不像民企,恨不能把所有的工作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四是國企的福利相對不錯。它們仍然沿用了很多計劃體制下的福利方式,米麵油鹽做福利發放。各種名目的補貼繁多。這或許不是為了普通員工,而是為了領導們設立的,但普通員工跟著沾光。

    五是國企五險一金的繳交的確優於民企。一是繳交的比較齊全,而是繳交的基數比較高。可以肯定的是,退休後的國企員工要比退休後的私企員工拿到的退休金要高很多。這或許也是國企最大的好處之一。

    六是國企的風險相對較小,畢竟是國家的資產、公家的企業,不會動不動就“撕毀勞動合同”辭退員工。國企儘管在參與市場競爭,但從市場的資源來講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國企成為某些大學生的避風港。

    國企有這麼多的問題導致大學生流失嚴重,有沒有什麼辦法改變這種狀態呢?

    幾乎找不到任何辦法。國企不是單一存在的,它要麼就是受省市政府的領導,要麼就是受國家部委的領導,省市政府和國家部委是它們存在的基礎。國企單一做出改變極其艱難,甚至可以說不太可能。如果非要說出個“有病亂投醫”的方法,我們就大膽地想象一下這些方法。

    改變方法之一:領導能夠讓自己的心態更加開放,放棄以往的官僚思想和官僚作風,尊重下屬,尊重員工,多聽聽他們是怎麼想的,多站在員工的立場考慮問題,多站在企業在市場上競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或許可以學習一下魏徵,做一個好領導,而不是做一個“忠”的領導。這是一切改變的基礎。

    改變方法之二:薪酬機制向私企看起,別三年五年,甚至七年八年,大學生的工資還是一成不變,或者僅僅是普調而已。要讓那些有能力、有才幹的大學生的工資與平庸的大學生拉開距離,讓大學生們覺得只要自己把自己的實力拿出來,就能挑戰高工資。這樣大學生們才能看到希望和未來。

    改變方法之三:激勵機制要多元化。這一點應該向民企和外企多學一學。那些所謂的旅遊、發放福利,都只能讓大學生們覺得企業“好”,但不會為此而賣力工作。國企應該把激勵機制設計成多元化、套餐式、個性化的政策,讓有著不同需求的大學生在個性化、多元化的激勵機制下,有更多的選擇餘地,更能發揮自己的長項。

  • 3 # 龔家言

    與一般的企業不同,具有高度優越感的國有企業在管理機制上,有以下缺陷限制了大學生的發展:

    1、高高至上。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捨我其誰,不管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必須按部就班,條條框框限制了大學生的發展;

    2、論資排輩。不管你水平多高,能力多強,到了國企就要一級一個臺階,慢慢來,阻止大學生進步;

    3、程式化模式。大學生進了國有企業,就等於進了計算機程式,一切按照程式來,扼殺了創新思維。

    4、薪資不如人意。國有企業的薪資是按照等級來發放的。剛進門的大學生,基本上屬於薪資的底層,自然不會高。等到熬到高層時,已是風燭殘年。

    5、晉升比登天還難。錯綜複雜的關係,不按常理出牌,累死累活、沒有關係的大學生無法晉升,只能“望職興嘆”。

    6、參照公務員管理,企業執行艱難。本來是企業,可是國有企業在很多方面參照公務員管理,僵化的機制無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游刃有餘。

  • 4 # 也許雜談

    以現在大多數國企的生態和發展的趨勢,不建議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再衝進來。

    至於“流失嚴重”,那是肯定的。大家還都還年輕,都想要前途和“錢途”,長期待在一個“很難看到前面”的單位,那有點自傷。

    .

    前面的人才太多,後進的發展太難

    以前大學生進國企受到重視,是因為以前人才少、學歷高的人佔比不是很大。

    但世界是會變化的,國企也在不斷進步。

    這些年,國企已經通過各種方式,積累了一大批人才,且已呈飽和之勢。

    這“人才”裡面也許有名不副實的,但大多數還是挺有實力的。

    人往高處走,人才也更願意去好的、穩定的、有錢的單位。

    .

    前面已經擠滿了人,作為只有學歷、暫時還沒實際能力的大學生,進國企以後所要面臨的前進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沒有背景、沒有相當的智慧、沒有相當的耐力,只憑“熱情,和聰明”,在國企已經很難出頭了。

    沒資源、沒扶持、沒機會,有些怕浪費時間的,就會轉身離去。

    .

    前面的位置已經佔滿,後進的只能苦熬

    好位置人人都想坐,因為那不僅代表資源,還代表其他的許多東西。

    因為體制和文化的原因,國企的流動很慢,且人事方面基本以“穩”為主。

    這也就意味著,一批已經佔了位置的人很難下來,後來的人就算再能幹、再優秀,也得慢慢往前“挪動”。

    如果有朝一日能“挪”到也行,但可能也太小。人太多了,人才也太多了,競爭太激烈了,競爭的手段也太多了......

    不想冒“挪”的風險的人,或者對“挪”完全沒有興趣的人,就會選擇轉身,去發展機會更多的企業工作。

    .

    有些“文化”讓人窒息,不符合新時代人才的理念

    國企因為流動慢、且延續了體制內的習慣和思想,所以在“企業文化”方面,多少有點和“新人類”犯衝的地方。

    比如:

    領導說的就是對的,即使錯了也是對的;

    內鬥太過激烈,複雜的關係讓人摸不清頭腦;

    小人上位情況較為普遍,“能幹卻沒情商”的基本靠邊站;

    越能幹,越危險。

    總之,有太多讓“新人類”覺得不解的。

    .

    其他還有很多,不再一一贅述。

    總之,從發展機會、資源獲取,以及價值觀融合等各個方面,國企都不是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的最好發展之地。

    且近年國企在不斷改革,不激進,但也在緩慢地發生變化。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穩定”將不能再成為國企的一個優點。

  • 5 # 言西雜談

    職場上,不少人在剛畢業時都想著能進入有著“鐵飯碗”之稱的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但是,隨著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高薪的國企也留不住大學生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呢?

    01.做事效率非常低下

    一個網友說,在國企裡面上班,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慢,而且幾乎沒有人想快”。一個專案從提議到真正立項,所需時間很長,大概幾個月,半年,甚至更久。原因主要有兩個,審批流程冗長;另外就是所有人對待事情的態度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此表現在對待事情的態度就是“拖字訣”。剛畢業的大學生正處於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時候,這讓想要在職場上快速成長的大學生怎麼忍受得住呢?

    02.人際關係非常複雜,讓人心累

    一網友說:我在一家壟斷的國企工作了5年,做到了中層,最終還是辭職。為什麼?我剛報到入職時,就被調到下級部門的車庫上班,美名曰“新員工都要到基層鍛鍊3個月”。5個月時正準備辭職,剛好有機會讓我從下級單位回到原本應該呆的上級單位,但是要在3個月內把6個月事情做完。後來經過種種的艱難努力,終於提前做完並取得行業的標杆,讓領導對我刮目相看。

    03.能力出眾會被排擠

    網友:我加班加點地工作,幹別人不願意乾的最累的活;幹別人不喜歡做的活;到最後幹原本屬於他人的活。因為,我沒有背景,只能更加努力才能留在這裡。我原本天真的以為,我這麼努力,領導們和同事們都應該很喜歡我。但是,我想得太簡單太天真了。我得到的結果是領導不認可,同事排擠,各種閒言蜚語滿天飛。

  • 6 # 娜說職場

    就在前段時間,跟我同一批進來的同事小美辭職了,她說她找到了工資更高、晉升空間更廣的單位。我祝福她在新的單位工作順利。小美也是跟我一樣畢業就進入國企的大學生,很多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都會選擇國企單位工作,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國企,在工作了1年左右卻選擇了辭職。好像國企單位留不住人,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大學生為什麼會選擇國企

    1、工作相對穩定

    我就是那個畢業就進入國企工作的大學生。在國企工作,工作是相對穩定的,工作時間朝九晚五,雙休日,可以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另外,現在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就業壓力大,私企外企招聘的人數是有限的,而國企就不一樣了,每年都會招聘一定的人數,這也就成為了大多數大學生選擇國企的原因。

    2、工作壓力相對較小

    相比於私企外企、網際網路公司,國企的工作壓力相對比較小。比如我現在工作的國企,每天只要完成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就可以了,也可以準時下班,一般來說是很少加班的。

    3、較好的人脈資源和社會地位

    在父母、三姑六婆眼裡,國企就是香餑餑。特別有趣的一個現象:我一個同事,他爸媽朋友給他介紹物件,對方一聽他是國企,眼睛就亮了,好像他身上貼了多少金似的,巴不得立馬把女兒嫁給他。

    是不是很有趣?好像在國企工作,就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很多人一聽你在國企上班,就會對你刮目相看。當然,在國企,你接觸的會有不同行業的人,而且國企還會時不時開展聯誼活動,聯誼單位通常也是一些國企單位,聯誼嘛,就是結交朋友,的確可以認識到不同的人,掌握更多的人脈資源。

    既然在國企上班有這麼多好處,為什麼還是會有國企大學生流失嚴重的現象呢?我認為可以從3個方面來分析。

    二、為什麼流失嚴重

    1、基層員工收入偏低,加薪慢

    在國企工作,收入高的一般是中層幹部及以上的員工,而基層員工收入偏低,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記得當時我剛入職那會拿到手的就只有4k左右。而且國企加薪慢,很少調薪,你能力再強,收入還是維持在那個水平。不像私企等公司,只要你做的好就可以加薪。

    2、晉升空間小

    除了收入低,在國企,可能你工作了十年還是基層員工的崗位。比我早進來的老員工,工作了12年,依舊還是在基層的位置。晉升不僅要考慮專業職稱、工作年限,還要考慮你的工作能力,就算是你的工作能力達成了,年限不到,能在35歲做上一個小主管就不錯了。

    3、人際關係複雜

    大家應該都知道國企關係戶多,可能你辛辛苦苦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上了主管,比你晚進來的小年輕,一進來就做了你的上級。如果你性格直,說話沒個把門的,那就更容易被人欺負了。不僅如此,你還要處理和部門領導、大領導的關係,有些關係是很微妙的。而現在的大學生,更多的是崇尚自由的工作氛圍,不喜歡處理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也就會選擇從國企單位辭職了。

    三、總結

    和10年前相比,國企大學生流失嚴重的現象的確是比較明顯,但是和私企外企等單位相比,大學生在私企外企單位的流動性更大。確切地說,不是國企大學生流失嚴重,而是國企的基層員工流失嚴重。

  • 7 # 芝麻侃教育

    1.國企工作環境的缺陷

    01.做事效率非常低下,企業內體制相對私企很成熟,辦事環節冗雜,審批流程冗長,等等,剛畢業的大學生正處於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時候,這讓想要在職場上快速成長的大學生怎麼忍受得住呢?

    02.人際關係非常複雜,相對於私企,國企內人際關係更復雜,晉升不僅僅需要工作的能力,還需要兼備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部分企業不鼓勵拼搏,不鼓勵上進,發展有限,那麼即使工作穩定,福利好,工資高,也難以吸引年輕有奮鬥精神的大學生留下的。

    2.當代大學生的性格

    現在的大學生多是90後,思想上跟父輩有很大不同。大多數人不再向往穩定的工作,而是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間。大多數人不再盲目追求較好的薪酬,而是想要舒適的工作環境。大多數人不願再去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而更專注於力求完成自己的任務。

    因此,我個人認為,國企大學生流失嚴重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理性看待。我個人保持中立的看法,因為現在就業市場是雙向選擇,流動性雖大但是更健康,可以讓人工作的更舒適,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 8 # 五維職場

    不知道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從我的觀察看,可能不是這樣的,國企的大學生流失不太嚴重,相反,現在卻有大量的大學生想要進入國企。

    作為人員流動,任何企業都會出現人才流失,包括國企。那麼,國企的大學生流失都有什麼原因呢?簡單說可能有一下幾種原因:

    1、認為國企工作太苦。這個得分開說了。很多國企的總部,比如中石化、中石油等總部工作都是典型的辦公室工作,不會太苦。但是國企一般都比較大、分子公司多。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全部、全球都有大量的分支機構,很多都是在很偏遠、很艱苦的地方,自然是很苦。很多大學生分配到這些地方,可能跟預期有很大的偏差,造成人才流失是有可能的。

    2、工資較低。這個也得分開說。實際上國企現在的工資並不太低。尤其是現在國企逐漸在改革,領導和員工之間的差距已經開始規範,基層員工的利益也越來越得到保護,所以大學生進入後工資待遇並不低,更不用提去效益很好的國企單位了,一般單位也都還可以。當然,相比現在炙手可熱的網際網路企業、高科技企業等,待遇確實還有差距。這可能也是大學生流失的一個原因。

    3、機制僵化,沒有出頭之日。這個可能也是存在的。部分國有企業存在著用人機制僵化的問題,升職論資排輩等現象也會存在,導致年輕的大學生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可能面臨的空間比較小,想要到外面去是有可能的。

    4、忍受不了複雜的人際關係。國企相對來說職場圈子複雜一些,裡面的同事背景各不相同,錯綜複雜,說錯了話很麻煩,得小心翼翼。這個對很多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大學生來說可能也是不太適應、不太喜歡吧。

    但總的來說,國企還是很不錯的。大學生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在國企過得不好。當然,在國企想要過得好跟在外企、民企的職場要求還是有幾點不同的。謹記幾點注意事項:

    1、做事先做人。在國企,可能工作本身每天的挑戰性不高,也不是特別忙碌。但是一定眼裡要有活,做一個領導喜歡的年輕人,所以做事先做人,在辦公室積極融入辦公室的氛圍,多為大家服務,這樣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餘,自己也會輕鬆一些。

    2、做事不功利。在國企升遷會慢一些。但千萬不要計較一時得失,要有長遠的眼光,慢慢的積累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多學習,在工作中多表現。

    所以,國企大學生正常流動就可以,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大家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 9 # 職場文化及體育達人

    本人畢業後一直在國有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工作,主要負責的工作是幹部選拔任用、人才招聘,可以說十幾年來,看慣了也看明白了,幹部員工的加入、離去,開始會有傷感,但現在可以說是司空習慣了。

    就你的問題,我不知道你是基於什麼理由、什麼角度、什麼環境提出的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說央企、大部分省管一級企業(含其子公司)是大部分人擠頭破想擠進來的話,那下面的市、縣一級國有企業可能對人才的吸引力就沒有那麼大了,甚至出現你問題中提到的,即使招進來了,也留不住,會慢慢的流失。分析一下幾個原因,區別來看:

    1、央企、大部分省管一級企業(含其子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仍舊十分強勁,人才流失現象相對不明顯。以校園招聘來說,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外,許多新一線及強二級城市的大國企,對外來想定居的應屆畢業生,以及原籍是這些地方,但在本地或外地上學的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為了離父母近,有的想回報家鄉,那麼家鄉的國企就是會重要的選擇。當然,央企的吸引力更不用說了,會吸引全國乃至海歸爭先恐後的加入了。

    2、一些平臺層次相對較低、收入相對較低的國企人才吸引力差,人才流失更是相當嚴重。20世紀90年代末,我們國家曾颳起一股“國退民進”風,許多國企要麼破產、要麼改制、要麼被出售給私人,已經淘汰了很大一批,現在下面有些市、縣留存的國企已然較少,有的可能一家都沒有,因企業所處城市層次低、收入差、晉升發展困難等原因,很難吸引外來人才,員工以本地人為主,而且流失相對較嚴重,這也是由“人往高處走”的價值追求決定的。

    總體來看,平臺較高的國企人才吸引力強,人才流失率相對較低,當然不代表沒有,正常的人員流入流出是必要的,有利於保持企業的活力。平臺較差的國企不僅很難吸引人才,而且容易出現嚴重的人才流失情況。

    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不管對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重大課題,要多做內功,多增收、多創收,多提供員工幹事創業平臺、多增加員工收入、多滿足員工多樣化的職業發展需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源源不斷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支撐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從而形成人才成長與企業發展的良性迴圈。

  • 10 # 成哥職說

    一、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

    過去計劃經濟流動性不強,封閉迴圈,也沒有多少選擇的機會,一個人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單位,可能一干就是一輩子,所以老一輩人對大學生幹個幾年就走估計比較難以理解。但現在是市場經濟,按照市場配置資源,需要通過流動來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濟執行效率。因此從經濟模式、組織形態等來說流動性就比較高。

    二、生活壓力與社會環境

    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強調快,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在快速運轉。

    社會上快速掙錢的氛圍比較隆厚,娛樂呀,網紅呀,到處都充斥快速掙大錢的思維。

    整體上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比較大,買房結婚生子,哪裡都要錢,因此需要快速拿到較高工資。

    三、企業與學生的雙向選擇

    大學生剛畢業,從學生向一個社會人轉變有一個過程,但做學校畢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企業,對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社會需要什麼,往往並不是很清晰,大學生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找到自己的方向。因此,大學生剛畢業具有一定流動性,從行業統計角度分析,招100個大學生,幾年後能成為核心骨幹的有4-5個。因此這是有規律的,不能想著招100個,就要留100個。企業需要優化,學生也需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

    四、國企的學生流失

    1、薪資不能與市場接軌

    國企的薪資模式與民營企業差異比較大,有些企業薪資結構、水平、發放方式等與市場有一定差異,比如房產,碧桂園等民企通過利潤分享機制能吸納很多優秀人才。

    2、晉升比較慢

    民企只要公司發展快,晉升機會比較多。國企相對說獲得機會要慢點。

    3、管理文化

    民企比較簡單,對結果負責,有能力人上去的機會大點;國企除了能力,關係資源等也比較重要,因此一部分員工想快跳槽速獲得成長。

    因此說國企大學生流失快,既有經濟模式的因素,也有社會環境的因素,還有國企本身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第一瞬間想到的關於夏天的美好感覺?或者詞語句子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