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哈里EDU

    題主你好,叛逆期是全世界父母都要面對的一個難題,管他吧,孩子不聽,甚至還會對抗,不管吧,又擔心孩子不成器,真的是豬八戒照鏡子,兩頭不是人!

    根據題意,注意到題主已經被孩子折騰到身心俱傷,幾乎瘋掉,由此可見,題主跟孩子的關係極為緊張,那我在想,孩子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

    我認為,應該是一樣的,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兩個相愛的人會相互廝殺,是因為他們討厭對方嗎,我覺得不是,本質是因為各自都不願意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

    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就應該聽自己的,而孩子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希望一直被人管著,一個想拉住,一個想掙脫,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親子戰爭!

    小時候我們都放過風箏,放風箏的要點就是,鬆的時候緊一緊,緊的時候鬆一鬆,太鬆,風箏飛不高,太緊,線容易崩斷。

    你認真體會一下,放風箏的過程是不是跟養育孩子的過程很像,孩子為什麼叛逆,因為他想要變強大,想要飛了更高,更自由,可是父母的這根繩子,總是死死地拉著他,讓他好不自在,一邊緊緊拉,一邊還要不停地罵:死哪兒去了!摔不死你.....

    所以說,當你覺得孩子叛逆時,很可能你們之間的繩子太緊了,你需要適度的放一放。

    我認為,關於父母放鬆心情,調整情緒,改變認知,接納自己等等東西就不說了,相信大家已經見過太多類似的說教了。

    以上這些東西要做嗎,當然要!如果你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又如何能照顧別人,這就像,如果你想融化一個冰塊,你至少得有一定的溫度和能量嘛。

    我給出的建議是:情感上接納孩子,事情上幫助孩子!

    換句話說,你可以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但是,你也要以積極的,肯定的態度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這兩者並不衝突,是兩個維度上的事兒!

    試想,你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可孩子在學習中的艱辛,挫敗感,壓力是不是也需要處理,誰來處理,靠孩子自己麼?如果咱這麼想,咱是不是也太坑了。

    再試想,老闆希望你好好工作,可總是對你工作成績進行批評指責,嘮叨說教,毫不在意你付出的努力,你會怎麼想,是不是想一腳踹飛他。

    咱不可能只接納孩子開心,快樂,興奮等正面情緒,而忽視孩子沮喪,傷心,失望等負面情緒,如果是這樣,咱這叫不講理。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咱是否有同情他,理解他,關照他,如果沒有,咱能說自己愛孩子嗎,我覺得不能。

    情緒就像高壓鍋,需要有一個排氣口,持續不斷地往外釋放壓力,而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情緒好了,孩子理性的大腦就會佔了上風,這時候,你就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去挑戰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此時,他們才會聽你的。

    所以說,遇到問題,不要總是埋怨孩子,孩子問題的背後其實是父母的問題,如果咱意識不到這點,那麼想要轉變孩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為叛逆期孩子的家長,我們需要做以下幾件事:

    學習,瞭解叛逆期孩子的普遍特點和變化學習,瞭解自己情緒失控的根源,關注自己的情緒學習,瞭解親子溝通之道,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有句話說得好,三流的父母肯為孩子花錢,二流的父母肯為孩子花時間,一流的父母肯為孩子學習,你願意做幾流?

  • 2 # 媽媽深呼吸

    大人往往只看到眼裡孩子的叛逆,卻沒有意識到 孩子為何會如此。

    其實究其原因,可能源於早期的生命創傷,這些創傷如果沒有儘早修復,到了青春期孩子就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父母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應該盯著孩子 ,要反思自己,如果媽媽有所改變,那麼孩子也會回饋驚喜。如果遇到了叛逆的娃,送給媽媽們三個字,希望和大家共勉。

    第一個字是“靜”。

    遇到叛逆期的孩子,很多媽媽眼裡看到的全是孩子的“斑斑劣跡”,不僅立馬指出還反覆強化,甚至當著更多人的面說我孩子怎麼叛逆,不聽話。

    媽媽不管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還是缺點,都不要動,不要慌亂,為什麼?

    因為孩子需要媽媽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

    如果媽媽情緒不穩整個家庭就跟著遭殃,孩子是活在媽媽這條船裡的,一點點動靜都會影響到孩子,破壞孩子的內在穩定性,孩子單單平息自己的內心緊張情緒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又如何成長?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要麼唯唯諾諾,要不到了青春期就會極端叛逆。

    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媽媽,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

    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實現對孩子的託舉,處處佔孩子上風的媽媽,孩子只有站下風,喪失前進的動力,極端的會追求叛逆性和破壞性來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長。

    一個媽媽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溫柔和溫和。

    媽媽應該如大海般的包容接納,又壯觀不可撼動。這裡就是孩子成長的廣闊天地,這樣的媽媽,其形象就是規則,言語就是方向。

    反之,在孩子面前指手劃腳,不是扯著嗓門喊就是嘮嘮叨叨的媽媽,會讓孩子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舒適的,處處透著擰巴,孩子的心中會失去前進的方向,而媽媽也將沒有任何引導能力,面對孩子的叛逆,變得更加抓狂。

    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不知教也。”

    做為一個媽媽,請記住: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就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 3 # 柒妮橙

    2歲以後的小孩,慢慢就開始不聽話大人了,第一叛逆期就開始了.....小孩子唱反調讓父母頭疼父母的話,孩子就是不聽,不僅不聽,還要唱反調,真是把父母氣炸的節奏。皮癢,欠揍啊,做父母的千萬不能打,一定要忍住,一定要忍住。忍住,不吼孩子,忍不住,儘量少吼吼。深呼吸,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好好想想,認真的找出理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父母的做法和孩子心中希望父母怎麼做,相差甚遠,完全不是孩子想要的做法。或者說孩子不希望父母這樣做。長期下去孩子就想唱反調,氣氣父母,他就是這樣想的。就算被父母打他也心甘情願。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可以順著孩子的喜好適當的改變改變做事方式,再花點兒心思好好引導是不是會更好呢?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慢慢來吧。就像交朋友那樣,試著跟孩子做朋友吧。讓孩子慢慢的和你交心。這得需要多花耐心呢。我們做父母的在對於孩子,不聽話,唱反調,叛逆,無理取鬧等事情上。一定要有耐心。慢慢來,不能心急。處好親子關係勝過講千萬句大道理。好好引導孩子吧,時常讚美孩子值得讚美的地方,真誠,一定要真誠,讓孩子覺得,父母懂自己,慢慢的,自然而然,性情就會變好,前提是父母一定要有耐心。

    靜下心來往下看,相信會對你有幫助,你會找到答案的

    《四兩撥千斤》

    你真正懂寶寶嗎寶寶2歲以後,就開始不聽話大人了,和父母頂嘴說反話,不照著父母說的話去做。特別讓人頭疼,簡直是氣炸父母的節奏。

    事實上,這是寶寶心理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心理學上稱之為“第一反抗期”,或者“第一叛逆期”。

    撿球◤

    寶寶和爸爸在客廳玩踢球,踢過來踢過去......玩的哈哈大笑......突然球被踢到沙發後面了,“寶寶自己撿”....

    (但是她爸沒聽見)爸爸跑過去把球撿了出來....然後,寶寶大吼大叫...把球從她爸爸手裡搶過來,生氣的把球扔到沙發後面,然後自己跑過去重新把球撿了出來。

    我知道寶寶生氣了,然後跑過來哄她。我摟著寶寶,親了一下,“寶寶,真棒,自己把球撿出來了”

    聽了我這麼沒說,小臉終於露出了笑容...........哈哈哈.....

    【寶寶看到球滾到沙發後面,寶寶認為自己可以將球找出來。】

    寶寶的觀察力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自己穿褲子◤

    早晨起來,給寶寶穿好上衣,然後穿褲子的時候,寶寶鬧開了。就是不穿褲子......“寶寶自己穿”(吃完早飯還得出去辦事,哪有時間讓她自己,慢穿褲子呀)硬是給她穿上了......

    又哭....又鬧....又踢....最後自己還是把褲子脫掉了....快氣炸了.....恨不得打她。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給她把眼淚擦了擦,親了一下.....

    “媽媽陪,寶寶自己穿,好嗎”?值得開心的是,寶寶自己把褲子穿對了!我鼓掌,“寶寶,真是棒啊!”小臉露出了笑容,自己鼓掌,說”哇,棒!”哈哈哈........

    【寶寶認為,自己能做到:穿好褲子】

    寶寶的生活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找吸管◤

    喝完葡萄糖酸鋅之後,我來拿瓶子扔扔掉。(玻璃瓶子要及時扔掉)咦,吸管怎麼不見了,然後我就在寶寶附近找了找。終於,在床上枕頭的下面找到了。

    寶寶突然就生氣了,搶走吸管,扔的老遠.....什麼情況?我這暴脾氣要發火?這不是無理取鬧嗎?皮癢......欠揍......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我把吸管撿起來,重新放到枕頭的下面。

    然後問寶寶,“寶寶,你知道吸管在哪裡嗎,幫媽媽找一下吧”小手,指了指枕頭.....我假裝不知道,“在哪裡呀,寶寶?”

    寶寶自己將吸管從枕頭下面拿出來,給我,說,

    “寶寶找到的”“對,寶寶,真棒!”小臉終於露出笑容了。哈哈哈哈........

    【寶寶認為自己有能力將吸管找出來。】

    寶寶的記憶能力的提高了,這是好事。✔

    搭積木◤

    晚餐之後,爸爸陪寶寶搭積木。“寶寶,爸爸搭給你看,爸爸給你搭個機器人。”.......突然,寶寶搶走,爸爸手上未搭完的機器人,用力的全部拆開。“寶寶自己搭”

    快把他爸爸都氣炸了。過了一會兒,寶寶搭了一個積木房子,開心極了!“爸爸看,寶寶搭的積木房子,棒。”成功的將她爸逗笑了。

    【寶寶只是想自己獨立完成搭積木房子。】

    寶寶的創造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畫畫◤

    奶奶陪寶寶在畫畫,“來,奶奶教你畫大樹,看....。”奶奶還沒畫完,寶寶生氣的將畫紙扯過來,扔在地上。奶奶快氣炸了,什麼孩子,脾氣這麼大....

    然後我重新拿了一張畫紙給寶寶,“寶寶自己畫,媽媽和奶奶陪寶寶。”然後自己認認真真的在畫。反正我們看不懂什麼意思?

    “寶寶畫池塘,小蝌蚪,棒。”寶寶特開心,直鼓掌,“寶寶棒。”

    【寶寶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我們大人不能將寶寶的思維給固定化了。】

    寶寶的想象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不吃完飯◤

    “寶寶,快過來吃晚飯,媽媽給你做了,你喜歡吃的糖醋排骨,快過來吃”.......叫了好幾遍,靜音模式嗎,聽不到嗎,我吼了起來,隔壁樓都能聽得見。

    “寶寶不吃晚飯。”依然安安靜靜的在搭積木。徹底被氣炸了,要不是,舅舅來家裡有作客,我都要揍她了。她爸,走過去,直接把她拎過來了。

    哇哇哇.......又哭,又鬧,又叫,又喊,還打人。氣死她爸了,快瘋了,熊孩子實在受不了了。

    然後她舅舅說,“來把眼淚擦一擦,這樣才漂亮嘛!” ”舅舅陪寶寶搭積木,好不好?”.....舅舅陪寶寶,繼續搭積木。........“哇,寶寶積木城堡搭好啦,棒!” “舅舅,看,寶寶的積木城堡。”哈哈哈哈哈......開心的笑了,我們都笑了.....

    【其實,寶寶就想搭完積木城堡再吃晚飯。】

    寶寶的專注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寶寶有話說…………………………

    寶寶長大了,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充足的空間哦.......對不起,媽媽,寶寶不該發脾氣,寶寶心裡苦啊…

    育兒有妙招

  • 4 # 小初的書聲影像

    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之問,首先,父母們需要解決的是在快被氣瘋時該怎麼做,然後,再去談理解、溝通。

    站在題主的角度,被孩子氣得幾乎瘋掉,這時大人該怎麼做很重要,我提個可行的建議吧:

    先讓自己把“氣”發洩掉(注意避險,不要傷及他人、他物和自己),然後離開孩子,到看不到孩子的地方,要麼哭一場,要麼坐一會兒,要麼走一走,要麼吃一頓,總之,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此時不要考慮孩子,只考慮自己想要做什麼。

    按照上面的建議做完,您就會發現,此前被氣得快要瘋掉的感覺好了許多,至少沒那麼“瘋”了,“氣”大概還有,但不會有那麼“氣”了。

    適當地發洩是必要的,例如在家裡準備個沙袋之類的東西,氣得要瘋了的時候衝沙袋發洩,實際上就是在將積攢在內心的情緒加以疏解,心裡的那股氣有了發散出去的通路,對於緩解情緒是很有幫助的。

    然後,畢竟氣還沒有完全消,此時不宜談話,也不宜講道理,否則有可能再次引發衝突,所以,第一步發洩完畢之後,家長最好離開孩子,到一個看不到孩子的地方,聽不到孩子說什麼,也看不到孩子做什麼,因為此時的孩子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有可能引起家長的“條件反射”,索性,徹底離開。

    在離開孩子的這段時間,家長做自己想做的事,實則是給自己的情緒繼續進行疏導,它就像是一個自我按摩的過程,循序漸進,逐漸使體內鬱結的那股氣散掉。

    切記,家長在與孩子發生爭執時,不要“戀戰”,也就是說,家長要儘早從這個“戰場”離開,趁頭腦還清醒,趕緊離開,這樣對孩子、對自己都好。

    青春期是個坎兒,孩子所謂的叛逆也未必是要與家長作對,他們也有壓力,有苦惱,但未必事事都能得到抒解、傾訴,他們也會找不到合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所以,當孩子所謂的叛逆觸動了家長的情緒,引得家長暴跳如雷時,不妨試試上述辦法,也許就此就能避免一場家庭危機。

    對孩子來說,家長適時的退出,也給了孩子冷靜下來的時間,畢竟孩子是愛父母的,孩子看到父母被氣得快要瘋掉了,TA的內心也是震動的,只要家長不在此時與孩子正面硬剛,當各自的情緒都回歸平穩的時候,問題總能夠以其他方式加以解決。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也應適時地調整自己、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一定程度的自由,凡事無需事必躬親,適當的放手,反而會使家長和孩子走得更近。

    家長可以把青春期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平時怎麼對朋友,就怎麼對孩子,您會發現,當孩子不覺得父母以家長的姿態“高高在上”時,孩子也會主動拉近與父母的距離。

  • 5 # 阿梨的中式生活

    大人覺得小孩子叛逆不聽話,大多都是因為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沒有跟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

    記得女兒在九歲的時候,有一天跟我抱怨,她說她覺得爸爸很煩。

    我問為什麼?她說爸爸到現在還是很喜歡跟我講出街街,吃飯飯,可是我已經是9歲的少女了,他還把我當成3歲的小朋友,煩死了。

    所謂的叛逆,是反叛的叛,忤逆的逆嗎?如果你是這樣理解這個詞的,那也許你就是這樣看你的孩子的。

    每當說到叛逆,我想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孩子不聽話。我就覺得很奇怪,難道大家沒有想到過,一個人,如果從小到大到老都聽長輩的話,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嗎?

    為什麼會有所謂的叛逆期呢?

    我想,在孩子的立場就是他已經長大了,他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喜好、朋友圈子和對事情的看法。他有自己的意願,他也想要表達,他也想要有對自己的生活的一種掌控的能力。可是父母不理解也不願意聽他們表達。

    在父母長輩的立場,就是覺得這個孩子從嗷嗷待哺一直養到這麼大,從來什麼事情大多都是我說了算,他什麼時候起變得那麼不聽話的呢?他雖然長大了,但是我還得為他事事操心,他憑什麼就不聽我的呢?

    所以改變一下和孩子的相處和溝通的方式吧。

    當你不再把他當作是一個小孩子看待,當你把他放到跟自己一個平等的地位上相處的時候,也許你會發現,你們會對同一個電影同一本書產生共鳴;也許你會發現他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很新奇,很有趣的;也許你會發現,他現在所遇到的一些事情,跟你當初在那個年紀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和煩惱都是一樣的。

    所有的大人,都是曾經的小孩子,但很不幸,大多數的人都忘記了。

  • 6 # 親子成長手冊

    叛逆期的孩子就如同小惡魔一樣,讓家長頭疼,很多時候越是對著幹,越是和你來勁兒,那麼就試試和孩子很好的相處。

    1、適當的放權,適當的降低期望

    這個時候家長為何生氣,是因為孩子的所作所為和你的期待有很大的差距,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你讓她往南,那麼她就偏偏向北,那麼可以試著降低自己的期待值,適當的放權,這樣是不是效果就會好一些,讓孩子自己有掌控權,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不是大人說了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嘗試一下啊,不要偏離正規即可,不要管的太嚴太死,適當的放鬆反而孩子還願意配合和合作。

    2、做好自己,提升自身修養用無形了榜樣力量去薰陶感染

    很多家長尤其是叛逆期的家長,最擅長的就是叨叨叨,很多時候本來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自我意識很強,不喜歡別人安排這個安排那個的,這個時候家長的叨叨神功,讓他們更加產生了無盡的反抗的能力和力量。家長自我管住嘴,或者是看書或者是寫字,或者是發展自己的愛好,讓孩子看到你的進步,你是有自我的,而不是很多時候都是圍著她轉,看一些溝通管理的書籍比如《非暴力溝通》這類的,提升自我的同時讓孩子知道你也很好的想辦法和她相處,這樣孩子或多或少就沒有那麼多的怒火和你對著幹。

    3、多和孩子出去走走,一起運動增進彼此的關係

    很多時候語言是蒼白無力的,所以那麼就用實際行動和孩子一起出去走走,去怕怕上,去跑跑步,去遊游泳,去打打球,在這些運動中,無形之中就會把你們之間的關係拉近而非疏遠,關係越近彼此成為朋友的概率就會大一些,那麼叛逆的機率就會小一些。

    叛逆期不可怕,關鍵自己想辦法,不同孩子不同法,找到你就是贏家!

  • 7 # 樂哉育兒parenting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希望是順水推舟的過程,卻往往成了逆水行舟的艱難,這對很多父母來講真的是愁白了頭的鬧心事,對於青春叛逆的孩子,父母真的是遭受了10000點傷害啊。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叛逆(Treason),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揹他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

    叛逆是每個孩子成長中都會經歷的一種現象,只不過是孩子表現的是否明顯。在生活中,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注,對孩子經常大喊大叫,挖苦,冷嘲熱諷……;在學習中,孩子遇到的困難未解決,尋求幫助被人拒絕,沒有同學跟他玩耍,被孤立對待……;在生理中,感覺自己太胖,太低,五官不好看……,這些問題都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行為。

    叛逆孩子的表現?

    ①、容易喜怒無常,拒絕父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

    ②、無緣無故的發脾氣,一件小事都可以壓倒他;

    作為父母該怎麼辦?

    對於叛逆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瞭解孩子出現叛逆背後的動機,傾聽孩子的心聲,正確引導,切勿對孩子大喊大叫。

    父母如何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讓孩子說出 現在的感受和困擾;調整自己情緒平穩,緩慢呼吸;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聽孩子說完,不要謾罵和急於批評孩子;任何一個問題解決都需要時間,不要立竿見影的想看到結果,給孩子一個調整期。

    案例分析:文文是一名初三的學生,迫於中考的壓力,加上自己認為很努力學習,但仍然看不到結果,自己的朋友沒有怎麼學習卻每次考試都比她好,心裡很不平衡,有點氣餒,身邊朋友告訴她玩遊戲可以解壓,她就悄悄的約朋友一起玩,在家裡只要父母不在家她就肆無忌憚的玩,父母快回來了她就把書本拿出來裝作學習。後來父母從老師那裡瞭解了情況,跟孩子講道理,抱怨自己如何的不容易……,孩子並沒有體會到父母的真正用意,反而一聽父母嘮叨就自己摔門而去,父母也是操碎了心,既生氣又無奈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心疼,她找到自己的朋友(心理輔導師)希望尋求幫助,經過跟孩子的真誠溝通(其他文章講述過如何跟孩子溝通),耐心傾聽,理解孩子的處境,共情關注,最終孩子壓力減少了,心理舒暢後,重回學習軌道。

    要想很好的幫助孩子走出泥潭,就要對孩子進行正強化

    對孩子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和獎勵,告訴孩子好的行為需要堅持,對於表揚態度一定要真誠,不要喋喋不休的誇讚,一定要適可而止,好的行為要及時說出來,讓孩子分清對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觀念。

  • 8 # 張清義聊家教

    逆反期這種提法我不贊成。

    所謂的逆反就是孩子不贊成我們的觀點或者不按我們的意志做事。其實這只是孩子認識世界不成熟的一種方式。

    社會發展有這樣的規律:下一輩人看上一輩人總是比上一輩看下一輩清楚。

    這樣說來有時候孩子的觀點也可能是正確的。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家長一定要掌握好孩子做事情的裁決權。

    面對孩子的“逆反”,給家長提出以下建議:

    家庭教育中令我們一籌莫展的事情有很多,孩子的逆反尤其讓我們家長焦慮不堪。本來天真爛漫、人見人愛的小寶貝突然像換了一個人,你說一句,他頂一句,你要不說,他也不給你說。孩子到了這個時期,我們習慣說是進入了青春期。

    其實,從生活的細節你就會明顯地判斷出孩子是否進入了青春期。孩子通常放學回家說:“媽媽,我回來了,我餓了。”知道要吃的說明孩子還在依戀家長。如果孩子放學回來說:“媽,我回來了。”然後隨即進入自己的房間,把門反鎖,這說明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

    下面談談孩子是如何進入青春期並進行逆反的:

    1、從黑格爾的“正反合”觀點裡可以找到答案。

    黑格爾認為:人的生命歷程經過正、反、合三個階段:

    正的階段:

    童年思想的表現,天真爛漫,把一切都想的很美好,認為世界上到處都是Sunny,沒有醜惡。也就是說堅信王子一定會與公主結婚。

    反的階段:

    十五、六歲時,發現現實社會和老師、家長講得差距越來越大,生活中Sunny越來越少,微笑越來越少,煩惱、壓力、迷惘、挫折接踵而至。自己本身知識有限,閱歷不足,很多問題找不到合理答案。

    合的階段:

    知識豐富,閱歷增加,心智成熟,對一切問題可以辯證地分析,接納了事物的另一面。

    我們看這三個階段中反的階段就是15、16歲年齡段,也就是孩子的逆反階段。

    2、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機能基本發育成熟,心理上進入“斷乳期”,成人感產生,因為自己要長大有了很強的獨立意識,心理和生理不斷髮生變化,對家長的仰視、依戀、服從意識變成了與家長平起平坐,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主。

    所以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迴避父母的干涉,為了爭取更多的自主權,迴避談個人的事情,比如分數、異性交往、同性交友等等。這個時候父母的話不再有權威性,話的內容對孩子已經失去新意。以往大人的警告又得不到證實。(例如大人多次警告小孩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否則將被領走等等,孩子發現多次與陌生人講話,自己安好無損。)基於這種情況,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自然出現隔閡,孩子自然對自己非常熟悉的教育和宣傳出現懷疑和不滿足,最後因為思考力不足和認知偏差全盤否定了父母的一切教誨。這時的孩子最反感被動接受,他們急切重新建立價值體系,但自己知識面很窄,又加上閱歷不夠,所以就從虛擬世界來尋找答案,他們開始輕信書本和文學藝術作品,靠想像來彌補現實的不足。因為孩子心理過程發展出現了這種不平衡,導致了認識、情感、意志的不平衡,雖然思維獨立,但很片面,所以開始與家長對峙,甚至爭執。

    下面談談面對孩子的逆反家長如何應對:

    1、家長要增強耐心,給孩子樹立“傾聽”的榜樣。

    成功家庭教育原則之一就是“小嘴巴”,“大耳朵”,意思是多聽少說。我們家長經常抱怨自己剛開口,孩子就開始頂嘴。意思是不願意讓孩子打斷自己的話。可是我們設身處地為孩子想想,我們打斷孩子的話,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不是嗎?我們家長常常很少仔細聽完孩子的敘述,有時孩子說話剛開個頭,家長就自以為了解了經過,然後就開始說教。

    2、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溝通。要養成和孩子聊天的習慣,切忌總是盯在孩子是否專心學習和行為習慣的缺陷上,去進行批評、嘮叨、和說教,因為這樣最終只能導致溝通的無效。

    3、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

    行為心理學認為:強化人的良性行為比懲戒人的不良行為更能取得積極的效果。孩子在逆反時家長總能找到孩子的一些好行為,我們不妨肯定或讚揚這種行為,通過認可讓孩子產生一種動力,從而引導他其它的良性行為。

    4、面對孩子的任性家長不能妥協,要溫柔地堅持。

    孩子在年齡小時,反抗能力很弱,我們可以用一種高壓讓孩子懂得規矩。如果年齡大了,孩子具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我們家長為了不激化矛盾,保持與孩子的良性關係,在孩子逆反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溫柔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守住家庭教育的底線。這種情況家長通常有兩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是打罵,副作用是讓孩子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拼命講道理,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在沒有規則和秩序的前提下,道理就很蒼白。

    5、注意和孩子溝通的環境,確保私密性。

    逆反時的孩子自尊心是超強的,我們發現孩子問題後,切忌在公開場合指責孩子。

    6、給孩子留點餘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沒有錯誤,有的是不成熟的行為。不要一發現問題,家長就大驚小怪,如果不是大的原則問題,建議家長不要戳穿孩子,以免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最後在絕望中破罐破摔。所以我們建議對孩子只說好的,不說不好的。

    孩子逆反,是幾乎每個家長都不能迴避的問題。但孩子的情況又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一定要具體分析後再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針對性解決。但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符合一個大前提,這個大前提也是我們所有家長必須達成的共識:其實孩子沒有逆反,這只不過是對世界認識的一種方式。

  • 9 # 一滴不滴

    叛逆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青春期孩子獨立個性形成的正常現象,在14-18歲的青少年中表現的尤為明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對家長或者不喜歡的老師心存對抗,他們內心也明白大人說的事是合理的、正確的,但他們卻有意違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對抗時的快感,看見父母生氣了、傷心了甚至是要瘋掉了,他們反倒高興。

    其次,我們應知道孩子叛逆是身體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過強導致的。只有當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與身體外周相應部分的活動達到協調時,個體身心方能處於和諧狀態。但這時期的孩子性腺機能尚未成熟,使初中生對周圍人對他們的態度過於敏感,哪怕是較弱的刺激,也是會有很強烈的反應,常因芝麻大的小事就暴跳如雷。

    面對這個以前是那麼聽話乖巧而如今只知道“氣”你的孩子,許多家長束手無策。其實,我們在瞭解孩子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後,首先應學會平等地面對孩子,把他們當做大人看。不要以那種家長式的作風來壓制孩子,常常打斷孩子的話、大人說的話就是權威等,要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孩子的想法。如家裡要添置一個大件了,跟孩子商量一下;要出遠門了,把鑰匙交給孩子,說:這個家就都靠你了!讓孩子感到成人對他的尊重。

  • 10 # 股海財情

    孩子的叛逆期,有很多自己個性的行為,家長不必恐懼,這是他長大的標誌,對於他的行為,不要去過多的評判,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只要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自由和獨立,那麼你的愛就不會害了孩子。

    給孩子更多的包容。讓他去發現和嘗試,我要去限制。

  • 11 # 寧寧0918

    我說說自己的經歷吧!這是一個高二學生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提高一百七十分,逆襲大學的例子。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弟弟。那是九十年代的事。

    我們家可以算是單親家庭了。父親早已去世,那時弟弟還只是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呢!我比他大十歲。已經上大學了。

    父親領走前,拉著我的手說:“我的同志,我把家交給你了!”我和父親都是黨員。這是來自同志臨走的囑託。我不敢忘記。

    但是,真正執行起來,太難了!

    弟弟的頑劣是超乎想象的。打架,打到警察局的那種。功課一落再落。在名校的成績排名榜上就是最後那幾名。只好“因材施教”,轉到了一般高中。

    分析成績,居然是英語和政治拉分。就是不背呀!他腦子夠使,但是,就是不念書。

    只要不念書。他做什麼都是開心的。彈鋼琴,寫曲子。打網球,攝影,但是,他的鋼琴水平又達不到音樂學院的要求。他不刻苦訓練呀!

    “點了浪蕩”是北京大院子弟最明顯的特徵。以前,還能去當兵,如今,就是隻能是拼高考了。可都高二了,他還是不努力。

    我奮力的打他。沒有用!媽媽總是在一邊哭泣!她捨不得兒子。這讓我覺得特別難過。她一個寡婦……

    有一次,弟弟默寫單詞,錯誤百出。我氣的抄起有機玻璃尺子掄過去了!

    他大了呀!十六了!反手就抓住我的手腕了!我愣了!

    怎麼辦呀!打不動了呀!

    那段時間我特別抑鬱。工作的艱難。身體的疾病。感情的不順,婚姻的破裂……我一個人扛著所有艱難,獨自面對。

    記得一次,我在陽臺上打電話。

    我那時經常出國。會給我的朋友帶貨。掙取差價。在東京和巴黎,好多奢飾品價格比國內便宜。所以我經常大包小包的買東西。再倒給朋友,這就是那個時候的海外代購。

    但是,那時通訊不發達。只有手機。好多買主是透過,海外版的ELLE雜誌上的照片下單的。這裡就有好多問題。比如同一款包包,在巴黎的銷售款式,可能與新加坡就不同。略有差別。這也是奢飾品銷售的一種手段。即: 落地國特別款。

    一次,一件YSL的皮包。買來後才發現,和圖上款式有出入。買主拒付款了。那是三千法郎呀!我當時就崩潰了。短時間內我不會去巴黎了。但是,一過聖誕節大促銷活動結束,就無法退貨了。

    當所有的困苦都壓在心裡,在那一刻時,達到了臨界點時,我崩潰了!

    我在和朋友的電話裡放聲大哭。

    “我要堅持不下去了。我怎麼辦呀!掙錢太難了。可不掙不行呀!聽說要房改了。我們的房子是面積超標的,會不會讓我們補錢呀!我的身體越來越差了。我不知道我還能上幾天班。以後病休了,就只能拿百分之七十的基本工資了。眼看什麼東西都漲價,弟弟又不爭氣。上不了大學。以後這個家怎麼辦呀!”

    “我堅持不下去了!實在不行,我把自己賣了,嫁人吧!怎麼辦呀?我太累了……”

    我在半夜裡的哭聲驚醒了弟弟。他悄悄走到我身後,默默的站在那裡。一個叛逆的少年,站在那裡,看著姐姐附身在陽臺上,傷心欲絕的哭泣。他震驚了!

    他走到我面前,那是第一次,第一次,他作為弟弟把我抱在懷裡。和我一起流下了眼淚……

    弟弟知道我已經離婚了。而新的追求者他很不喜歡。那是個外華人,他不希望姐姐離開他遠嫁國外。

    他知道了家裡的不容易。他知道了鋼琴,網球,攝影這些漂亮美好的愛好背後,就是姐姐艱辛的付出,在支援著這個家。

    從此,他變了!不用我催促,自己就知道學習了。學習對他來說不是難事。後來,他如願以償考入了一所北京的財經類大學。雖然不是名校。但是,也是不錯的選擇。為他以後的深造打下來基礎。

    在叛逆時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要是平時就鬆散慣了。一下子緊起來,他會逆反的。青春期其實就是荷爾蒙集中爆發的時候。但是,正確疏導,還是可以讓孩子的荷爾蒙用在正道上的。

    告訴他家庭的艱難。父母在社會上的不容易。和社會的殘酷,讓他面對這一切,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來對待。可能就是一種解決方案!

    讓他知道。家長在拼盡全力,負重前行。我想他會懂得大人的一番苦心的。

    用弟弟的話說就是: 我長大了要做一個,讓你真正可以依靠的男人!

  • 12 # 深秋曲豆

    叛逆期的孩子確實是很麻煩的。很多時候把大人氣得要瘋掉,可是他倒覺得啥事沒有一樣似的。這讓家長很多時候都會覺得無所適從。

    不管吧,自然是不行的。畢竟,還是自己的孩子,出了任何問題、發生任何事情,自己肯定都還得擔著,而且還得去把首尾處理好。

    管吧,孩子又總是頂心頂肺的,甚至是總跟自己對著幹。你說東,他往西,你說西,他往東,確實很難搞,很多時候確實把人都氣瘋掉。

    那,對這種叛逆期的孩子,大人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個人覺得,很多時候用冷卻的辦法來處裡,可能會比較妥當一點。

    也就是說,不要把孩子的事情太當回事,錯也好、對也好,快也好、慢也好,都不要過度緊張,不要過度關注,更不要過度苛責孩子。

    慢慢的時間長了,你也許會發現,自己跟孩子之間的矛盾、衝突和對峙都少了,相互之間的關係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緩解,孩子叛逆的情緒和心理,可能也會慢慢發生一些改變,大家都會好受一些。

    如果有了這種趨勢,那孩子和父母親之間的關係變好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為也有可能會慢慢改變過來的。

  • 13 # 袁老師愛剪輯

    小孩在叛逆大人都比較頭疼,我們大人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

    首先要知道小孩為什麼叛逆,是什麼使小孩產生了叛逆。

    美國著名育兒專家傑弗裡.伯恩斯坦著述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內容主題是:家長的12種行為會導致孩子產生的叛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經常會無意識的做出很多行為,表面上看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家長也都有十分充足和必須這樣做的理由,但實際上,家長的這些行為會導致孩子叛逆行為的產生。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導致孩子產生叛逆的常見行為。

    1、吼叫和打罵。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對孩子大吼大叫過,甚至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也會引發家長的吼叫,甚至是打罵,但沒有什麼比吼叫和打罵更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行為的了。 當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的時候,家長的情緒處於失控狀態,會把孩子當作出氣筒任意發洩胸中的怒火。 但對孩子大吼大叫或大打出手,表面上看來好像是家長成功地阻止了孩子的不當行為,事實上這只是暫時的停止。從長遠看,正是家長的打罵助長了孩子的叛逆和挑釁行為。

    2、批評。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批評孩子,請馬上停止。批評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想法、感受、觀點和他們的自我價值持否定態度,孩子常常會把這些批評當作對自己的貶損。 家長的貶損行為還包括責罵、嘲笑、評判和責備孩子,這些做法都會傷害孩子。貶損行為對親子之間的有效交流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而且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被父母打壓的孩子,經常會有被拒絕和不被愛的感覺,會覺得特別無助。家長應該對孩子的行為或他所做的事情提供建設性的反饋,而不是空洞的批評。

    3、嘮叨。嘮叨意味著家長反反覆覆地對孩子說一些已經說過無數遍的話。很多孩子都會耷拉著眼皮和耳朵聽他們的父母說話,而家長並不是在和孩子進行對話,只是在嘮叨。 這種狀態下,孩子根本就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沒聽見家長在說什麼,更不會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 當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時,講一次就足夠了,最多兩次,用不著反反覆覆地說。嘮叨會讓孩子拒絕傾聽,變得更具有防範性,甚至是變得厭煩家長。只有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有可能遵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他本來要做的事情。

    4、打斷孩子說話。打斷孩子是養育問題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也是家長最不容易覺察的一種。 我們經常會在孩子說話的時候打斷孩子,急於向孩子灌輸我們的思想或者是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 但當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他機會,讓孩子把話說完,然後再說你想說的,這也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如果孩子覺得他們說話總是被打斷,或他們沒有機會說話,就會慢慢變得不與父母交流了。

    5、翻舊帳。一旦一個問題或衝突已經得到解決,就不要再提起,家長們應該允許孩子以全新的面貌重新開始。 喜歡翻舊賬的父母,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對孩子的過去耿耿於懷。這對孩子、對自已來說,都不是件好事。孩子需要知道,一旦一件事情得到了解決,這件事情就成了過去,用不著總是去追究。

    6、引發孩子的內疚。家長們、尤其是媽媽們特別容易在孩子面前扮演苦情的角色,會不停的跟孩子說,“如果不是因為你,我早就……”“我都是為你好,才放棄了……”等。偶爾這樣說一次沒有什麼不好,可以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愛,但是如果經常這樣做,就是在走極端了。是在引發孩子的內疚,讓孩子為他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為而感到內疚。 家長長期用內疚來控制孩子,會引發孩子的疏遠和反感,孩子會在心裡想:“又不是我讓你這樣的”,甚至有些孩子還會覺得是家長“活該”。

    7、使用尖酸刻薄的挖苦。如果家長說出來的話並不是本來想要表達的意思,把孩子的失誤等拿來當笑柄,就是在諷刺挖苦孩子了。比如當孩子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時,家長說:“哦,你可真是聰明啊”。這樣用諷刺挖苦的話來說孩子,孩子會非常傷心,這是父母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的一大障礙。

    8、說教。當家長不斷的告訴孩子他們應該怎麼做,而不是讓孩子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時,就是在進行說教了。家長想要指揮和控制叛逆的孩子,是絕對做不到的,而且極有可能會讓孩子反其道而行之。 家長總是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會認為他們沒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會認為父母不信任自己,會對父母說的該做什麼或者是不該做的話產生厭惡情緒,結果就是拒絕按照父母的指令做事。

    9、威脅。威脅孩子,特別是威脅叛逆的孩子,一點兒效果都不會有。事實上,威脅常常會讓孩子感覺無能為力,並怨恨他們的父母。對於叛逆孩子而言,威脅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10、撒謊。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家長都不應該對孩子撒謊,哪怕是談論性的問題,家長也應該對孩子坦誠相待。家長對孩子坦誠相待,保持開放的心態,就會鼓勵孩子敞開心扉,與家長保持良好的連線。孩子們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覺察到什麼時候父母對他們是不真誠的,這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

    11、過於嚴厲的後果。過度約束或過於頻繁地施加後果通常會惡化孩子的叛逆行為。雖然嚴厲的懲罰措施可能會引起孩子短暫的注意,但最後的結果也許是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 孩子甚至會感到絕望,因為他會覺得自己總也達不到家長的期望。用恰當的紀律和規則來約束孩子,比給予孩子過於嚴厲的後果懲罰要有效得多。

    12、否認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告訴家長他有什麼感受時,家長一定不要輕視孩子的這種感受。比如說,如果家長認為孩子輸掉了一場足球比賽時“不應該”覺得傷心,可千萬不要這樣跟孩子說。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最好說一些支援性的話,比如“我知道你真的非常想贏,可是有時候失敗了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對於4~6歲的孩子,你可以用更為簡單、具體的詞語,比如,“我知道你的小兔子死了你很傷心。”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時,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援與理解。 作為父母,在孩子表達感受時,表達你的理解,就等於給孩子提供了一件特別漂亮的禮物。特別是作為叛逆孩子的父母,理解真的非常重要

    孩子叛逆嚴重程度與大人有直接系關

    其次我們已經知道孩子的叛逆,大部分是大人造成的後果,我們就知道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相處了吧。

    1.首先要改掉以上毛病。有些大人一定會說,這都是幾十年的毛病了,怎麼一下就改掉了呢?我想其實很簡單,就是當孩子叛逆頂嘴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閉嘴。讓小孩充分的把他的話說完,不打斷他的話。等他說完以後,我們再說。或者就按照他的意思辦。即使錯了,我們在和小孩一起改正就是了。

    大人適當的閉嘴比什麼教育都要好

    2.給小孩營造一個輕鬆歡樂的氣氛。儘量的使自己說話的聲音小一點,對他的行為多表揚多鼓勵,哪怕是你當時就認為他的決定是錯的,也不要直接就指出來,小孩的叛逆就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在長大的道路上讓他受點苦,是有好處的。

    叛逆是小孩成長道路必須要走的路

    綜上所述,大人在面對小孩叛逆的時候,一定不要為了面子和小孩頂著來。要多剋制自己,改造自己,要反覆提醒自己,是自己是孩子這樣的。我相信只要你站在孩子的立場,多為孩子想想。一定能輕鬆面對孩子的叛逆的。

    如果感到文章對你有觸動,請您點下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努力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喬家在喬致庸的時期到底多有錢?在當時的世界上算得上富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