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空通訊
-
2 # 老羊的雜貨鋪
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飛出銀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但由於人們尚未知道銀河系的準確大小與質量,因此只能粗略估算,其數值在110~120千米/秒之間.而實際上,仍然沒有航天器能夠達到這個速度
-
3 #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對地球而言,就是脫離地球、脫離太陽系、脫離銀河系的速度。第四宇宙速度根本用不上,因為脫離了銀河系你就已經獲得自由了!
-
4 # 文舀
第一宇宙速度一成為人造衛星,第二宇宙速度成為人造行星,第三宇宙速度將脫離太陽系飛向無限廣袤的宇宙空間,第四宇宙速度還未設定。
-
5 # 真理再現人間
《宇宙與人類真實歷史》
我們這個宇宙實際是多時空的物體,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生命體,是宇外大智慧造就。同時同地有許多空間同時存在,每個空間都有山水動植物,龍鳳麒麟等等其實就是其他空間生命。
高層空間的人,我們稱其為神佛仙道等等。低層空間則是鬼類古人叫陰間,我們人生存的三維空間叫陽間。研究懂了都是科學不是迷信,所以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當今科學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提出多維空間理論,特別量子學更是發現宇宙是有思維的,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所以提出平行宇宙理論。
哪個民族都講神用泥土造人。其實是高層空間的泥土,在高空間造就然後放到地球表面三維空間中,在給我們加上這個肉身,同時怕人類太聰明瞭做惡,所以把人大腦封閉百分之八十多,眾多本能特異功能也封閉,只有修練提高道德才給開啟大腦與本能。
人類的靈魂多是犯天條被打下來的,給人一個機會讓人修練提高道德再返回家園才是人生目地。所有正的宗教都同理。也就是高層空間不同種族的神類仿照自己形象造就地球上自己的種族人體形象,而元神靈魂多是各層空間犯罪的神類生命。
所以人類才是地球之主,一切動植物都是給人類造就,吃用欣賞玩的。大陸板塊是運動的,天災人禍沉入海底,所以海底有城市遺址,新陸地高層生命再給造就新物種。那個進化論能把人騙死。什麼都是不解之迷。
地球也是給人造就的,把高層空間垃圾塞進地球裡做為人類的能源,煤礦就是高層空間樹木,石油是高層空間的動物屍體。這也是科學不解之迷,因為地球上根本沒那麼多動植物與形成的條件,必須把眾多動植物突然聚在一起,塞進地下高壓高溫才可,否則爛掉。…
中國古體字實際是高階生命傳給人類,目地講清宇宙,使人提高道德返回去。那麼豐富語言只能講清一點,因為人類思維必須有時空概念,而宇宙到一定境界無時空,比如宇宙之外就如此,中國文化卻知道,比如混沌、太虛空無等等。刪改漢字那是最大破壞文化。
許多人問為何看不見外星人?它飛碟早突破空間的飛行,比如它進入一個無時間的空間,去哪裡一瞬間,快的無法想象,所以才能星際旅行。人家走的是封閉高速,你走的泥路,當然看不見人家了。許多磚家講飛碟什麼空氣動力學等等,聽了可笑。
-
6 # 軍機處留級生
達到軌道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的火箭將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更高的速度將導致橢圓軌道。當達到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時,火箭將離開。
達到軌道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的火箭將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更高的速度將導致橢圓軌道。當達到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時,火箭將離開。
在太空時代開始時,俄羅斯科學家將“宇宙速度”一詞應用於某些對太空探索很重要的速度。被稱為軌道速度的“第一宇宙速度”,將把火箭或其他拋射體帶入環繞地球的軌道。一個較慢的拋射體將落回地球。
“第二宇宙速度”是所謂的逃離地球的速度:每秒11.2公里。這是火箭應該達到的速度,以便能夠逃離地球的引力場,飛往其他星球。根據軌道力學定律,逃逸速度(11.2公里/秒)等於軌道速度(7.9公里/秒)乘以1.414(即乘以2的平方根)。
如果宇宙飛船足夠快,它也有可能離開銀河系。
“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器離開太陽系所需達到的速度。太陽系逃逸速度約為每秒42公里(或真空中光速的0.014%)。同樣,這是軌道速度和2的平方根的乘積。然而,軌道速度現在指的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速度:大約每秒30公里乘以2的平方根等於每秒42公里。
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些宇宙速度是理想化的值。例如,他們沒有考慮火箭發射時空氣阻力造成的速度損失。此外,上面提到的值是地球和太陽系特有的,它們不適用於宇宙的其他部分。
-
7 # 深度科幻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人類為什麼很少有人說第四宇宙速度?這和第五宇宙速度、第六宇宙速度有異曲同工之妙。答案很簡單也很現實,人類在現階段不敢想;也沒必要想;想了也是白想。不僅是科學家不提,甚至在科幻小說中也很少提,因為這個目標實在是要求太高了。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第四宇宙速度?答:簡而言之就是飛出銀河系的最小初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約為7.9千米每秒,是航天器從地球發射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而不落回地面的最小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每秒,是指物體完全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約為16.7千米每秒,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
相應的第四宇宙速度就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飛出銀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約為110-120km/每秒。如果能充分利用太陽系的線速度以及地球的線速度,最低航行速度可減小為約82千米每秒,第四宇宙速度的概念最早於1991年被首次提出。在第四宇宙速度之上,還有第五、第六宇宙速度,分別是從地球上發射的物體飛出本星系群以及超星系群的最小初速度。
第二個問題:人類為什麼從不提第四、第五、第六宇宙速度?答:不敢想,沒必要想,不能證實也不需要!首先是沒意義和不敢想:這是主要原因,在現階段以人類的科技,只是剛剛擁有跨行星際飛行的能力。所發射的飛行最快,飛的最遠的航天器是美國在上世紀發射的旅行者2號和旅行者1號(上圖),其中旅行者2號經過兩次引力彈弓加速也只是達到17千米每秒,到現在為止剛剛飛躍冥王星還沒到達柯伊伯帶,距離飛出廣義上的太陽系還不知道需要幾萬年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人類討論第四宇宙速度,或者討論飛出銀河系根本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甚至不客氣的說,第四宇宙速度已經超越了目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根本就不敢想,也沒必要想,想了也是白想!
其次,第四宇宙速度是無從驗證的理論:雖然在現階段並不能說第四宇宙速度準確與否,但可以肯定的是第四宇宙速度是人類根本無從驗證。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到目前為止人類都進行了驗證,但銀河系直徑有10萬光年以上,要用第四宇宙速度飛出銀河系至少也需要150000000年以上的時間,人類根本就不可能驗證,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人類根本就不需要第四宇宙速度。在人類可想象的歷史尺度,飛出銀河系本身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個話題,人類不僅不知道為什麼要飛出銀河系,甚至在現行的物理框架內人類根本就不可能飛出銀河系。退一萬步講,即使是人類有一天真要飛出銀河系也必須採取超光速曲率驅動、蟲洞時空穿越等這些極端科幻的技術,連宇宙最快的光速都不能滿足,何況是要飛1億5千萬年的第四宇宙速度?所以第四、包括第五、第六宇宙速度除了學術價值,完全沒有實際意義。
-
8 # Captain珍珠
宇宙速度就是物體離開地球,脫離地球重力場之後的具有代表性的四個初始速度的總稱。
第一宇宙速度:又為“環繞速度”,是表達從地球上出發的物體環繞地球飛行做圓周運動時所需要的最小初速度。而得出的初始速度是7.9千米每秒。
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脫離速度”或者“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拜託了地球引力的束縛,從地球上離開所需要的最小初速度。初始速度 是11.2千米每秒。
要探索和發現,就要去更遠的地方去:銀河系。第四宇宙速度就是我們出發去到銀河系之外地方的初始速度,120千米每秒,然而第四宇宙速度的準確值一直無法辨認。人類至今還沒能夠實現第四宇宙速度,探索的腳步只能暫時的放緩。
很多的人都會幻想著去宇宙中遨遊,突破銀河系的障礙,速度的提升一直難為著我們。
人類在發明了空間航天器後,對於提出來的三個宇宙速度也分別於1948年、1955年、1969年分別實現,但是知道如今都還為達到第四宇宙速度。
-
9 # 微說科學
談到宇宙速度這個名詞,我們可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只要上過中學的朋友們,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有時陌生的,因為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工程應用中也應用不上,時間長了,自然就還給課本了。
宇宙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們想象自己想乘坐飛船遨遊太空,首先我們想要像月亮一樣圍繞著地球公轉,飛船要怎樣才行呢,這時飛船需要一個最大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通過計算,此時的飛船的環繞速度稱之為第一宇宙速度。經過計算,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當速度大於這個速度小於某個速度時(下文會詳細介紹這個速度),執行軌道就是橢圓形的;之後就會徹底擺脫地球引力的作用了。
飛船想要越走越遠,我們就要提到上文中說的某個速度了,這個速度就是第二宇宙速度,這個速度是逃離地球所需要的最小速度,達到這個速度後,飛船就可以不再環繞地球,而進入環繞太陽執行的軌道。第二宇宙速度亦成為逃逸速度。
同理,我們會得到逃離太陽系的最小速度,這個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達到這個速度就可以脫離太陽系,飛向浩渺的銀河系。依次類推,第四宇宙速度是以太陽系為起點,逃離銀河系的最小速度。
以上三個速度是在航天工程裡可以實際應用,或者積極的研究價值。而第四宇宙速度基本沒有航天工程應用價值;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是否可以簡單抽象出質心、並且簡單地利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計算,是否符合慣性系,並沒有得到確切驗證。
第二:銀河系中還存在著其他物質,是否可能對逃離銀河系起作用。
下面通過一個簡單的推到過程來說明一下:
雖然這個速度遠低於光速,但是這個速度我們目前還是難以達到的。就算我們以光的速度飛行飛出銀河系大概需要需要2314800000 年左右(太陽系大概處於銀河系的2/3處)。所以以第四宇宙速度脫離銀河系恐怕我們人類到死也不能實現。
現在網路上會有第五、第六宇宙速度,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毫無研究價值。
-
10 # 星輝650
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的提法並不很科學,但習慣成自然,用了幾十年,
第一宇宙速,行星環繞速度
第二宇宙速,行星脫離速度
第三宇宙速,恆星脫離速度
這劃分就不太合理,(但足夠人類目前用的)
其實宇宙速度是幾組速度
行星環繞速度(與行星大小質量有關)
行星脫離速度
恆星環繞速度(與恆星質量有關)
恆星脫離速度
星系環繞速度(與星系引力有關)
星系脫離速度
星雲環繞速度(與星雲引力有關)
星雲脫離速度
地球的環繞速與水星,火星,土星,木都各不相同
所以第一第二第三那個劃分方式就是地球視點,
不過無所謂。
一般也用不到太嚴格,現在人類還很難做到恆星脫離速度,
旅行者號還在加速,剛到太陽系邊緣,
但是對於繞月,繞火星,很顯然第一第二第三的提法就會很不好使,
其實更明白的劃分是按星級劃出
環繞速度和脫離速度,
中心星級天體級不同,環繞速和脫離速就會相差很多。
回覆列表
這是因為對人類來說,第四宇宙速度還沒有意義。
那麼所謂“第四宇宙速度”是什麼呢?就是從地球來說,有了三個宇宙速度,即環繞地球、逃離地球、逃離太陽系的速度,這幾個速度分別為7.9km/s、11.2km/s、16.7km/s。那麼第四個要逃離的就是銀河系了,所謂第四宇宙速度就是逃離銀河系了。
而從環繞速度和逃逸速度這兩個宇宙通行的速度來看,所謂第四宇宙速度實際上就是銀河系的逃逸速度。環繞速度和逃逸速度對於銀河系內的所有天體都適用,所以脫離了地球說速度,只有環繞速度和逃離速度,無須說什麼第四宇宙速度。
天體逃逸速度公式:
v=√(2GM/R)
式中,v為逃逸速度,G為天體質量,r為天體半徑。
√【2x(4x10^41)x(6.67x^-11)/9.46x10^20】≈237.5km/s
逃出銀河系的速度需要237.5千米每秒,這就是所謂的第四宇宙速度。這個所謂銀河系逃逸速度,只是指在銀河系邊緣地帶一個大致逃離的速度,各種飛行器在銀河系裡面受到各種各樣天體的引力影響,甚至被某一個天體捕獲,比如銀心黑洞,這個速度就很難說了。就是被太陽引力捕獲,在太陽表面的逃離速度也需要617.7km/s,所以這個第四宇宙速度有什麼意義呢?
大家不要擔心帕克號會被太陽引力捕獲,在太陽表面逃逸速度需要617.7km/s,但根據逃逸公式計算,在距太陽表面600千米處,人造天體的逃逸速度只需要141.15km/s就夠了,因此帕克號每秒200千米的速度逃離太陽引力綽綽有餘的。
只不過帕克並不想逃離太陽,它在完成既定任務後,將像精衛填海一樣,於2025年撲向太陽懷抱,與太陽融為一體,一起葬身火海的還有隨身攜帶的一個記憶體卡,裡面儲存了地球上113.7萬志願者的名字,這些人以精神象徵支援著帕克號的事業。
每秒200千米速度飛出太陽系需要1500年,237.5千米每秒速度飛出銀河系需要1億2千多萬年,人類如果真的要飛出銀河系的話,速度不知道要超過這個所謂逃逸速度多少倍,因此這個所謂第四宇宙速度對於人類來說,完全沒有意義。
人類要進行恆星際活動,在銀河系裡面穿行,速度至少要達到每秒數千千米甚至數萬千米,或者採用曲速、蟲洞穿越等技術,突破光速瓶頸,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