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老師,越劇“王派"創始人、越劇名家、有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向來有“性格演員”之稱,《海上談藝錄:明月千里共嬋娟.王文娟》一書是她的傳記,且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的越劇人生》的作者。
當那如泣如訴的《葬花詞》重又迴盪在舞臺上空時,人們的眼前自然而然的浮現出那個熟悉的身影--王文娟。
相信在許多越劇觀眾的心目中,王文娟的名字早已與林黛玉的形象合二為一了。然而真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眾所周知,在越劇舞臺上飾演林黛玉形象的,王文娟並不是第一人,自然也不會是最後一人。她卻可算是最為用心的一個人,為了成功地塑造林黛玉形象,當年的她翻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同時也從心底裡對林黛玉這一形象進行了獨特理解,從而成功地將王派黛玉在越劇舞臺上奠定了旁無可代的地位。
她曾自言,自己做演員,不是光是演演戲玩玩的,自己一定要認真對待,那麼她重新拜讀那本書、《紅樓夢》那本鉅著,那麼她覺得,看下來以後,林黛玉有三種情況她是哭的,一種情況,在她覺得自己孤獨無援的時候;第二種情況,當賈寶玉受委屈的時候;第三種情況,當賈寶玉對她好的時候,她哭得更厲害。所以她哭呢,有原因的。她不是無緣無故的哭的,這是環境所造成的。
那自己弄清楚她的哭的原因,光是弄清楚她的笑、她的哭、還是不夠的,演員她要把她立體地在舞臺上表演,那麼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採用動作,一個什麼動作呢,她又有書卷氣的、又是比較文靜的,應該選擇一點文靜的動作,她的感情也不是大起大落的,特別是他們舞臺上沒有更多篇幅去描寫林黛玉,所以她和她的描寫,表演的其他方面,不是多側面的,她是比較的單一,感情單一的比較多,所以林黛玉這個戲演得不好就要平的,表演上很難的,所以自己除了“洩密”,知道賈寶玉跟薛寶釵要結婚,這個用一些大的動作以外,其它都是比較文靜的秀麗的動作。
應該說對王文娟而言,林黛玉這一形象的成功演出,的確是非常不易的,這不僅因為在個性上,兩者有著許多的差異,更因為從生活經歷上來說,她們更有著天壤之別,王文娟出生在越劇故鄉嵊縣,從小家境的貧寒使得她並沒能讀多少書,然而,那常在鄉間飄蕩著的絲竹聲培育了她對越劇的那股天份。
在他們家鄉,常常有越劇來演出的,那麼來演出,她是總是跟大人一起去看戲,她非常喜歡他們在臺上扮公主、娘娘,那她就回來學,所以她自己很喜歡。她有一個表姐,表姐是她的命運改變者,怎麼講呢,因為她的表姐就是越劇的,過去稱她是越劇皇帝的竺素娥,她演小生的,她已經在上海演出了。有一天她到王文娟家鄉來,自己不認識她,總覺得家鄉來了一個很漂亮的很時髦的姑娘,那時候王文娟還在田間玩,結果媽媽說,她就是自己的表姐竺素娥,她現在在上海演出。那個時候可能她媽媽和她表姐已經談定了以後,讓她跟她去學戲。
後來她表姐走了以後,她媽媽就跟她講,你就要到上海,跟你表姐去學戲,你高興嗎,真的要叫她離開家鄉,到上海去學戲,哎呀,那時候她睡不著,那時候心裡真痠痛,自己的腳真是邁不出家門口,所以她走幾步看看家,走幾步看看爸爸媽媽,走幾步看看她弟弟妹妹,真是一步三回頭,真是這個感覺。
而今,當我們提起王文娟時,總會想到徐玉蘭這個名字。幾十年來,林妹妹與寶哥哥這對舞臺姐妹,曾相依相伴,渡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值得一提的是,在50年代初,她們還一起走上了戰場,接受了戰火的洗禮。而那段歲月對後來的王文娟來說,依然是那麼地記憶猶新。
在北韓,許多志願者看到她們帶去的《梁祝》、《西廂記》,他們都這樣講的,他說,我們祖國還有那麼美麗的文化藝術,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她們覺得,有這麼一個作用,自己覺得,自己的責任不小,雖然她們在志願軍那裡鬧了很多笑話,她們是第二次慰問團去的,那確實是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她想寫點日記,人家在午睡的時候,她在樹林下寫日記,“砰"一下,一塊石頭一樣的東西,很重,敲在她頭上,她就把它拉下來,一放,原來是一條蛇,急得她“哇"叫起來,結果志願軍問什麼事,什麼事,她說,一條蛇在我頭上。這條蛇可能一跌,它也昏了,它也沒咬她,她頭上戴了一頂帽子,下次她就不在樹下面寫東西了。在北韓的人民軍,志願軍的鼓舞下,她們明確了自己的責任,覺得我們不光是演戲,我們演戲能夠鼓舞戰士,保衛祖國,所以她們要很好的來演這個戲。後來她們就把北韓的《春香傳》帶回來了。
王文娟老師,越劇“王派"創始人、越劇名家、有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向來有“性格演員”之稱,《海上談藝錄:明月千里共嬋娟.王文娟》一書是她的傳記,且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的越劇人生》的作者。
當那如泣如訴的《葬花詞》重又迴盪在舞臺上空時,人們的眼前自然而然的浮現出那個熟悉的身影--王文娟。
相信在許多越劇觀眾的心目中,王文娟的名字早已與林黛玉的形象合二為一了。然而真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眾所周知,在越劇舞臺上飾演林黛玉形象的,王文娟並不是第一人,自然也不會是最後一人。她卻可算是最為用心的一個人,為了成功地塑造林黛玉形象,當年的她翻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同時也從心底裡對林黛玉這一形象進行了獨特理解,從而成功地將王派黛玉在越劇舞臺上奠定了旁無可代的地位。
她曾自言,自己做演員,不是光是演演戲玩玩的,自己一定要認真對待,那麼她重新拜讀那本書、《紅樓夢》那本鉅著,那麼她覺得,看下來以後,林黛玉有三種情況她是哭的,一種情況,在她覺得自己孤獨無援的時候;第二種情況,當賈寶玉受委屈的時候;第三種情況,當賈寶玉對她好的時候,她哭得更厲害。所以她哭呢,有原因的。她不是無緣無故的哭的,這是環境所造成的。
那自己弄清楚她的哭的原因,光是弄清楚她的笑、她的哭、還是不夠的,演員她要把她立體地在舞臺上表演,那麼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採用動作,一個什麼動作呢,她又有書卷氣的、又是比較文靜的,應該選擇一點文靜的動作,她的感情也不是大起大落的,特別是他們舞臺上沒有更多篇幅去描寫林黛玉,所以她和她的描寫,表演的其他方面,不是多側面的,她是比較的單一,感情單一的比較多,所以林黛玉這個戲演得不好就要平的,表演上很難的,所以自己除了“洩密”,知道賈寶玉跟薛寶釵要結婚,這個用一些大的動作以外,其它都是比較文靜的秀麗的動作。
應該說對王文娟而言,林黛玉這一形象的成功演出,的確是非常不易的,這不僅因為在個性上,兩者有著許多的差異,更因為從生活經歷上來說,她們更有著天壤之別,王文娟出生在越劇故鄉嵊縣,從小家境的貧寒使得她並沒能讀多少書,然而,那常在鄉間飄蕩著的絲竹聲培育了她對越劇的那股天份。
在他們家鄉,常常有越劇來演出的,那麼來演出,她是總是跟大人一起去看戲,她非常喜歡他們在臺上扮公主、娘娘,那她就回來學,所以她自己很喜歡。她有一個表姐,表姐是她的命運改變者,怎麼講呢,因為她的表姐就是越劇的,過去稱她是越劇皇帝的竺素娥,她演小生的,她已經在上海演出了。有一天她到王文娟家鄉來,自己不認識她,總覺得家鄉來了一個很漂亮的很時髦的姑娘,那時候王文娟還在田間玩,結果媽媽說,她就是自己的表姐竺素娥,她現在在上海演出。那個時候可能她媽媽和她表姐已經談定了以後,讓她跟她去學戲。
後來她表姐走了以後,她媽媽就跟她講,你就要到上海,跟你表姐去學戲,你高興嗎,真的要叫她離開家鄉,到上海去學戲,哎呀,那時候她睡不著,那時候心裡真痠痛,自己的腳真是邁不出家門口,所以她走幾步看看家,走幾步看看爸爸媽媽,走幾步看看她弟弟妹妹,真是一步三回頭,真是這個感覺。
而今,當我們提起王文娟時,總會想到徐玉蘭這個名字。幾十年來,林妹妹與寶哥哥這對舞臺姐妹,曾相依相伴,渡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值得一提的是,在50年代初,她們還一起走上了戰場,接受了戰火的洗禮。而那段歲月對後來的王文娟來說,依然是那麼地記憶猶新。
在北韓,許多志願者看到她們帶去的《梁祝》、《西廂記》,他們都這樣講的,他說,我們祖國還有那麼美麗的文化藝術,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她們覺得,有這麼一個作用,自己覺得,自己的責任不小,雖然她們在志願軍那裡鬧了很多笑話,她們是第二次慰問團去的,那確實是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她想寫點日記,人家在午睡的時候,她在樹林下寫日記,“砰"一下,一塊石頭一樣的東西,很重,敲在她頭上,她就把它拉下來,一放,原來是一條蛇,急得她“哇"叫起來,結果志願軍問什麼事,什麼事,她說,一條蛇在我頭上。這條蛇可能一跌,它也昏了,它也沒咬她,她頭上戴了一頂帽子,下次她就不在樹下面寫東西了。在北韓的人民軍,志願軍的鼓舞下,她們明確了自己的責任,覺得我們不光是演戲,我們演戲能夠鼓舞戰士,保衛祖國,所以她們要很好的來演這個戲。後來她們就把北韓的《春香傳》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