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金要奮鬥

    不知道最近是不是分手季,身邊的朋友接二連三的結束了自己的戀情。其中也包括我的一位發小。

    要是放在以前,她肯定又哭又鬧,恨不得三天三夜不睡覺地向他人傾訴。

    但是這一次,她異常的沉默。

    仔細回想起來,最近這一兩年,她的話的確少了很多。以前妙語連珠,說話跟機關槍似的女孩,不知道怎麼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哪怕是藏著一肚子的心事,也很少告訴我們了。

    她並不是個例,當代年輕人似乎都變得很內斂了,大家都越來越沉默了。

    有人說,沉默是一個人最大的哭聲。

    網上那些緬懷青春、看清現在的視訊很火,尤其是成年人獨自痛哭的片段,直擊人心。

    沉默似乎成了當代年輕人的默契了。

    緘默效應(Silence effect)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女朋友多次向男朋友表達想要溝通的意願,但是每次提出問題後,都被對方當做“無理取鬧”處理,不僅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兩個人還會因此大吵一架。最後女朋友對於兩人之間的問題不再提起,感情也由失敗告終。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緘默效應:濫用強迫手段所招致的沉默。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考慮到關係的建立與維持,大都願意挑他人更喜歡聽的話來迎合對方,對那些可能會讓對方不悅或是不利於自身價值的話,會選擇緘口不言。緘默效應就此在人際中發揮著作用。

    可是緘默效應不見得是好事。

    例如,在職場中,下級因為害怕上級的威嚴,犯了錯誤不敢向上級如實彙報,導致上級無從得知正確的資訊,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在今後的工作中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另一方面,當代年輕人各個都想成為獨一無二的人,但是又害怕脫離群體,所以哪怕有話想說,也會因為群體意識而選擇沉默。這也是招致緘默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

    個體的對抗

    魯迅曾經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在社會生活中,不少人會選擇這樣的反抗方式——用沉默來表達不滿。

    這樣的沉默包括面對不公時忍氣吞聲,他人需要幫助時視而不見,需要挺身而出作證時裝聾作啞。說到底,沉默可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同樣的,沉默也被這樣的人當做積極有效的對抗方式。

    不可否認,現代生活節奏迅速,各方面的壓力都能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是成年人還是隻有死扛著,與社會的一切都做著自己的對抗。

    除了將沉默當做與世對抗的方式,現代人越來越不愛說話,也是因為“無話可說”。

    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的生活,向他人傾訴成為一種奢望。因為人類的悲喜從來都不是共通的,有些心情說出去,免不了被當做一種打擾。

    再加上年歲的增長,個體會不自覺的把一些心情和情緒留給自己,這是個體在內部的對抗。也就是自己與自己的抗爭。

    大概是因為人生而孤獨,在往後的歲月裡,人們會傾向於自己與自己對話。

  • 2 # 聚光燈娃娃

    有些時候,我們的沉默和處世態度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身的經歷而開始變化的。

    我們經常發現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發生了明顯的異於先前的變化,不會年齡變長了,那麼我們定會猜測他是經歷了什麼事。

    人的轉變總是有原因的,其實也無外乎兩點:

    1、年齡越長,慢慢性格變得越來越沉穩,不善表達自己的感情了,也會把喜怒埋藏於心,不像年輕時以“色”示人,漸漸的學會了“隱藏”。不願把什麼心事都告訴家人或朋友,不告訴家人是不想他們凡事為我們擔心,學會了保護家人,照顧他們的情緒,不願看到他們的操心的樣子;不告訴朋友,是因為知道了逢人便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的“小心機”。

    社會在慢慢教會我們明白很多從前不明白的事情,也在一次次的教訓著我們的“坦誠”和“沒心沒肺”。漸漸地我們學會了收起鋒芒,也學會了限隱藏心事,變得沉默。因為有些話說了沒用,有些沒有的話也不必再說。

    2、當社會教給我們很多,被現實狠狠的扇過幾巴掌,也被你的“單純”撞得頭破血流時,你會發現你以為的好心與善良都成為了別人攻擊你的武器。於是你會反省自己的“好心”,這些人生經歷都給了你深刻的教訓,讓你懂得並非什麼話都是要說出口的,也並非所有的好心都是有同等的回報吧。

    於是,你懂得了保護自己,懂得話少多於話多,沉默又好過講話。有些話說出口倒不如放在心上,一笑而過又遠比爭辯來得好。

    我們都是從懵懂到成熟,從單純到城府,有什麼辦法呢,人總是要長大的,長大便意味著單純不再,想得更多,考慮得更多,不再只圖自己的一時嘴快或是舒服而傷了別人又害了自己。

    越有心事的人越沉默,他們只是想給自己一塊獨處的天地,任由自己思想可以隨意奔跑無拘無束的天地,沉默時便是最好的想象空間。

    無需打擾,沉默並非壞事,因為一個人只有更好的調節了自己的內心才會更好的與人相處。

    沉默有時卻是最好的療養劑。

  • 3 # 老友手札

    朋友你的描述裡包含了“意志力減退”、“情緒越來越低落”的含義,這確實有些疑似“抑鬱症”。

    但在這裡只能說疑似,因為是否得病,並不能只憑單憑這兩點就確定。

    人是需要交流的,交流的過程能帶給我們很多東西。

    而這位朋友“沉默”、“不願意說話”、“對家人也無話可說”,這明顯是在拒絕交流。

    我們可以不跟陌生人、一般人說話,這沒什麼,但如果連家人都不說話,這可能代表著,與家人的關係很差很差、自己始終得不到理解。

    我講話,是為了獲得理解。現在你們都不理解我、都不支援我,我幹嘛還要講話呢?

    同時,當個體內心中放滿事情的時候,也是可能不講話的。

    這時候因為個體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事情上、壓力上,所以,會陷入“洞穴期”。

    所謂的“洞穴期”,就是我選擇封閉自己、獨自面對、專心解決當下的問題。

    並且還有這樣一種狀況,也可能會帶來“越來越沉默”。

    可很多時候,因為一些正面或者負面的原因,我們感覺自己是多餘的。就比如有了二胎後,對長子/長女的冷落。然後他們因為被冷落感覺自己是多餘,便開始不再融入這個家庭、變得沉默。

  • 4 # RianFell

    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

    主要原因還是工作上的壓力和工作環境造成的。

    至於為什麼跟家人不想說話……第一呢是本身自己平時就不怎麼跟他們說話聊天。

    第二呢、畢竟兩代人在溝通上還是有代溝的本身自己覺得跟他們講他們也理解不了、說了怕他們誤會或者擔心。

    如果是連身邊的好朋友都不想去聯絡了……每天心情低落

    那麼不排除可能患有抑鬱症了建議去看看醫生吧!

  • 5 # 朝耕暮耘

    這個問題下有好多好答案,但我想寫寫我自己對沉默的理解,付君一笑吧。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的話越來越少,在網上的動態更是趨近於零,近乎於沉默,這不是一種完全主動的行為,更多的是一種被動的調整。

    你越大你就會發現,“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做事情、說話首先考慮的不是完成事情,而是安全。你細心觀察這個世界,你就會發現,其實惡人和人渣並不多,大家的初衷也都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不管是政客的講話,企業家的表態,交談物件的躲閃,都是為了這個目的。你也會逐漸察覺到,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實力,那麼改變現狀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在你還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維持現狀,也許是最安全的。事情做得越多,話說得越多,就錯的越多。所以現在你會對著自己,拿著刀,一刀一刀地將自己身上不必要的話,不必要的動作和行為全部砍掉,剩下一個血淋淋的自己。

    你越大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除了那麼少數幾個人,是沒有人真正在乎你,關心你的。大多數人和你產生聯絡,主要是因為你對他們有用。那麼這種時候,你說什麼並沒有什麼太多意義,幫別人辦成事就可以了。在幫別人辦事的過程中,說你該說的話,剩下的就一句都不要再多說了。抱怨更是顯得非常幼稚。只有面對正確的人,說話才有意義。面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這正是分寸的意義。

    另外你還會發現,這個社會是根據你的社會地位、成就,而不是你的性格來評價你的。

    所以你愛不愛說話,是一個怎樣的人根本就無所謂。沉不沉默,說不說話,根本就是非常私人的事情。

  • 6 # 曉小飛

    01.生活壓力所迫,環境所致

    沒有人天生喜歡孤獨,只不過你內心是否渴望他人認同和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更沒有人天生沉默,不愛與人溝通交流。即便是再內向的人,一生之中,也有一個朋友。選擇不說,其實是不想說。

    這是一種變相逃避現實,逃避自己的行為。是生活壓力所迫,環境所致。

    其實尤其中年人最為明顯。

    因為人到中年,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很大。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談累,不敢說辛苦,不敢休息,甚至不敢生病。

    人到中年,沒有想不想,只有敢不敢

    你會發現,年輕人或許還可以挑剔生活,挑選工作。中年人,根本沒得選。

    中年人不管工作好與壞,都會咬牙堅持。

    也只有中年人最能隱忍,你可以拿話打擊,可以冷嘲熱諷,只要能保住工作,他們情願受這些委屈。

    02.沉默委屈,都是生活的歷練。咬牙挺下去,變強大,才是對生活最有力的反擊

    (敲黑板,重點!!!)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選擇沉默,忍受委屈。只是部分人,不願意表達,不願意傾訴,怕家人跟著上火、擔心和焦慮。

    沉默和委屈,每個人都需要面對,這是生活對我們的歷練。

    生活給我們幾巴掌,我們都要學會先挨著。默默努力,咬牙挺住,堅持下去,默默變強大,才是對生活最有力的反擊。

    希望你是那個默默努力,默默變強大的人。也願你開朗樂觀,笑對人生。沉默可以,但適當的溝通交流,才會讓家人更放心。

  • 7 # 學乃身之寶

    一個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的人,是“心”出問題了。

    1.一個越來越不願說話的人,肯定是有心事。

    我們常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你是那個越來越沉默的人,這時就要問問自己到底怎麼了。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也要去關心一下,詢問他們怎麼了。

    2.如果是自己變得不願講話,哪怕是家人,也覺得無話可說,可以這樣做:

    首先,如果自己不願說話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那麼這就是確實無話可說。這時就保持這樣的狀態也無妨,因為不說話並不是大問題,但最好和家人說明情況,否則他們會覺得你不正常。

    其次,如果自己變得不愛講話,自己覺得不正常,那麼就需要做出調整。因為發現自己有問題,不去解決會讓問題越積累越多。

    再次,調整的方向,要根據原因。比如想想自己為什麼不願講話,是不是因為工作,或家庭,抑或是人際關係,只有找到那個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3.如果是身邊人變得沉默,那麼我們可以給予支援和幫助。

    當然,這種情況一般是比較親密的人。當他們有心事時,我們可以做個很好的傾聽者,聽他們說出心聲,就會有治癒作用。另外,也可以幫其提出建議,比如對方因為工作不順而變得沉默,那就給些工作上的建議。

  • 8 # 小梨情感說

    這種時候大概率是自己有煩心事,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對家人說,可能和家人說了也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就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自己慢慢的解壓。一個人會無緣無故的沉默,一定是遇到了什麼事情才會導致他變得不愛說話,會沉默,最沉默的原因大概率有兩種:一:家人也幫助不了,自己和家人說了以後只會加重家裡人的擔心。表叔有一段時間一直非常的不開心,表現的也非常的沉默,並且一有點事情就容易發火。家人問他,他也說沒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有事,是具體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過了一個月以後,表叔才說,原來他被誤診了癌症。當時萬念俱灰,也不敢告訴家人他們,怕家人擔心。而且表叔家裡也不富裕,和家人說了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加重家人的擔憂。他當時決定,如果是真的是癌症,他就不治了。免得到時候他人不見了,家裡還欠著一大堆的債,後來是第2次複查的時候,醫生說是誤診了。他才敢藉著酒勁,哭著對大家說他的擔憂。很多事情不是不願意說,而是說了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會讓家人擔心,還不如不說。二:家人都不理解他,他覺得和家人無話可說。表哥32歲了,一直沒有成家立業。他是做電工的,每天都是忙裡忙外去外面幫人家安裝線路。由於他長得挺一般,然後又每天和各種店打交道,顯得他又瘦又黑。並不是不想找女朋友不想成家立業,而是因為很少有人看得上他。而姨媽介紹的人,也都是不怎麼樣的女生。表哥說他的生活雖然沒有女朋友,但是也不想這樣將就下去,找一個脾氣又大長得也一般的女生。所以每次他在家的時候,他都是非常的沉默,因為一聊天姨媽他們總會聊到他關於女朋友的事情,和姨媽吵架顯得他不孝,不還嘴嗎?又顯得自己憋屈。所以他每次他都是直接沉默以對,吃完飯就回房間。因為大家都不理解他,他覺得和家人無話可說。

    每一個沉默的人都是自己內心有事情,別人無法幫助解決的人。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了別人又無法理解,那說不說啊,有什麼意義呢?

  • 9 # 鱷魚媽媽

    怎麼感覺在說我?我在家半個月了,除了孩子之間的對話,就基本沒有說話了,家裡有公婆和老公,因為語言沒有任何力量,乾脆不再說話。真的要說說多少絕望才會變沉現在這樣。

    公婆年紀大,沒有帶孩子,我從外企辭職帶娃三年,這三年,看透了這家人。原本帶孩子期間就老公一人賺錢,緊巴巴的,我每次回孃家都帶錢來維持家庭開銷,然而這期間老公偷偷借了十多萬給他哥,是每月工資一發就給他哥。孩子吃喝拉撒,我沒有收入,我開始透支信用卡,開始拆東牆補西牆的日子,今年三月,我終於上班,公婆來接送孩子。

    三年除了我的信用卡,老公也有花唄借唄等等,加上房貸裝修貸,我們每月最低還款要12000,其實我們每月收入也就15000,現在就是還了又透支,每月僅僅還利息的過日子,本金沒有還。

    這個經濟狀況我壓力很大,新二線的城市,三年沒工作的我找到月薪7000的工作,不是老闆好福利好,是真的累,沒有車,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7點到家,我忍了。然而到了週末,我想休息休息,老公就開始各種作,嫌我不做飯,不打掃衛生,不洗碗,他的意思是隻要週末我就家務全包,給他爸媽休息,他特別大男子主義,覺得家務必須女人,各位懂嗎?

    比如今天晚上,只是吃煮湯圓,公婆看電視,我在屋裡,他和孩子遛狗回來就和我嚷嚷,說我不做飯。這樣簡單的飯他都不想讓他爸媽做,今天的湯圓是買的,就是燒水然後煮而已。

    因為之前吵過鬧過打過,他依然如此,所以我不再說話了,我自己吃飯自己做,我過我的,他們過他們的。

    下一步,離家還是離婚都不知道,就這樣吧。

    其實一開始我也做家務,一個家的家務,只是他們看不見,他覺得地沒有拖就開始嘰歪,我每天拖得時候他看不見,我做飯時候他看不見,我不做了就跳腳,我想為孩子好好過,可是一個人的退讓是沒有意義的,一個男人看不見女人的付出,真的太累了。

  • 10 # 鹿坦坦

    越來越沉默,可能是活通透了。

    徹徹底底的明白了這個世界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有些傷痛,必須自己扛。

    有些壓力,無法訴說。

    有些路,必須自己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無法訴說的苦楚,每個人都活的不容易。

    如果人人都能明白這點,我想人跟人之間,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埋怨跟猜忌了把。

    那些突然間變沉默的人,曾經也是個嘻嘻哈哈的話嘮。

    而這中間,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經歷過什麼。

    那些艱難的路,發狠憋回去的眼淚,和原本以為自己熬不下去的日子,終究,還是獨自撐下了全部。

    借用村上春樹的話:

    “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

    當一個人,獨自熬過了所有的苦,挺過了最難的那段路,也就不再需要任何人的慰藉了。

    ​​不叨擾對方,已經很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作死偷襲美國珍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