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青梅煮酒論王道

    天人感應,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是中國古代哲學術語,是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一種唯心主義學說。古人認為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 漢儒董仲舒在答漢武帝策問中作了具體闡述。 明宋濂《序》:"凡存心養性之理,窮神知化之方,天人感應之機,治忽存亡之候,莫不畢書之。

    中國古代哲學術語。天人感應思想源於中國先秦哲學,西漢時董仲舒將其發展為一系統的神秘主義學說。董仲舒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董仲舒把天視為至上的人格神,認為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天人感應的思想在漢代曾佔據了統治地位,以此為基礎形成讖緯之學行時一時,並在中國封建社會流傳。在封建社會,天人感應說一方面對無限的君權進行了限制,同時也為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天人感應有什麼意義呢?首先,我們假定天人經歷了一個持續的轉變。的確,天自身就是創造力,同樣也是一個顯現的形態,這個形態被人類作為他們存在的根本來源和生活的終極意義而經驗化和概念化了。儘管天的圖景和設想體現人的創造力,但是天自身卻沒有為人類的頭腦完全理解。儘管人可以接近天,但天的人類審美和倫理符號表現總是並非充分也不完整。天和人都是動態過程,而非靜態結構。天人之間的辨證影響複雜了進化的過程(準確說是共同進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現實和可能。儘管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天參與在人事當中,我們卻無法掌握其創造力的全部。我們可以設想天在人類出現之前與進化密切相關,在創造我們宇宙大爆炸的時候都一直與其並存。也許隨著智力的進步,我們關於大爆炸的知識會增長,我們對神學問題的表述會變化。按照當前一般的可行思路來講,我們並非嚴格的不可知論者,我們只是接受不可知論中積極健康的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全職媽媽,難道全職在家帶小孩就是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