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貴女蠻子
-
2 # 妮妮vs寶貝
這是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尊尊”、“親親”,表現為:“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
你說的 姓氏加某 ,就是“夫為妻綱”的具體體現,封建社會強調“男尊女卑”,如“王李秀霞”→說明李秀霞的丈夫姓王,她沒嫁為人婦之前,她的姓名是李秀霞,也就是她的真實姓名,王李秀霞是她嫁為人婦之後的叫法。
-
3 # 三魚說
我李某人如何如何,我楊某人如何如何,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從民國時候才興起的說法。在古代,一般都是向他人承諾或解釋時的謙詞,“李某定不負眾望”,“楊某也是被逼無奈”,這樣的話,都可以用於代指自己。
民國是白話文興起的開始,以前的這種說法就得到了白話化,也更加生動化,甚至還有點俏皮之意。但是,這樣只提姓以某人代替名的說法,還是謙和之語。
記得在某綜藝節目裡,楊超越就曾說“我楊某人......”,顯的可愛又有趣,古語新說的謙和之辭,可以這樣理解。
-
4 # 文玩顧問老宋
我們在古代影視劇中經常能聽到演員在說話的時候在自己的姓氏後面加某人二字,例如:展某人此來,只為公事。
姓氏後面加某人更多的是一種謙稱。其實古人說話跟現代人說話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等級更加分明,說話極其嚴謹。自古也有重傳統禮節的優良傳統,而謙稱在日常交流書信來往,都是必不可少的。更講究老幼尊卑,君臣之道。同樣也非常謙虛。更多的也是一種謙稱,如姓李的自稱“李某人”,跟古代自稱自己,在下,不才,鄙人等都是謙稱的一種。
古代人其實名和字是分開的,也是不同的。如張飛,字翼德。也可叫做張翼德。如果對別人自稱“張某人”就相當於忽略自己的名字,也是相當於謙虛得表示,我張翼德無名之輩。
在這裡老宋更想多跟大家分享一些古代關於謙稱的文化。畢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恩中華子孫學習,知曉。
不同態度,所用的謙辭也不同。
例如為了表示自己不智慧,一般會用“愚”。為了表示自己不夠學識淵博,會用到“鄙”如鄙人。為了表示自己有點冒事,有點唐突,一般會用“竊“主要是有私下,私自得意思。
不同身份,所用謙辭也不同
官員所用的謙辭有:下官,卑職,小吏
君王所用的謙辭有:孤,寡,等。
文人,雅士謙辭有:晚生,小生,表示才疏學淺會用到,不才。
老人所用謙辭有:老朽,老夫,
古代女子所用謙辭有:妾,妾身,賤妾。
出家人所用謙辭有:貧僧,貧道。
對自家人的謙辭:兒子稱為犬子,妻子稱,賤內。
住所一般自稱:寒舍等。
從以上的分類不難看出端倪,無論哪種謙辭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身份低,才學淺,品德低。由此可見,古人對於這些方面是尤為看中的。古人得那種,謙遜,豁達,的品德是值得我們每個中華兒女學習和傳承的。
回覆列表
1、中國古代亡故已婚婦女墓碑或族譜上的叫法,現在的已會這樣寫,但只限於已故婦女,如:男性為“先考 某(姓氏)公”女性為“先妣 某(孃家姓)氏”
2、越南女性的全名,姓跟名字中間加個氏字,如:阮 氏 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