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風依舊
-
2 # 努力就好
立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在作物上又被稱為死苗病,根腐病等,多發生在育苗的中後期,主要危害幼苗的根系和莖基部。
受害幼苗受到病毒感染後,白天會出現萎焉現象,夜間又會恢復。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其莖基部出現暗褐色,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斑的擴充套件,當其環繞莖基部一週之後,病斑會逐漸凹陷,溢縮,逐漸變為黑褐色,幼苗就喪失了生長功能,葉片萎焉,乾枯,死亡。病症較輕的,病斑沒有環繞對接,病斑處會有褐色凹陷病斑,植株不枯死。死亡的植株根莖腐爛。
一,傳播途徑立枯病是一種土傳病害,一般移栽定植後病菌停止蔓延。植株的根,莖,葉接觸帶菌的土壤時,便會被土壤中的病菌侵染,與病部接觸的葉片也易染病。另外,種子,農具,帶菌的農家肥等都可使該病菌傳播蔓延。
二,防治方法1,育苗床要選擇在排水良好的地方,增施腐熟的有機肥。
2,種子要進行消毒處理,播種密度不易太大,注意及時間苗,蓋土要適宜,不可太厚,土壤不可忽幹忽溼,地溫不可忽高忽低。澆水後要及時中耕提地溫。
3,發病初期可用,50%的滅黴靈可溼性粉劑600倍,5%的井崗黴素10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1000倍,77%的可殺得500–600倍,15%的惡黴靈400–500倍,30%的甲霜惡黴靈800倍,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及惡黴靈的復配製劑等。
對於以上藥劑要交替使用,噴霧加灌根,重點噴施幼苗的發病部位一一莖基部,使著藥均勻,看植株病情,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PS——立枯病與猝倒病的區別猝倒病和立枯病都是作物苗期的主要病害,但它倆是有區別的。
猝倒病,一般發生在幼苗生長的前期,出土前也會染病,多為爛種,爛芽,出土後染病,則在莖基部出現水漬狀黃褐色病斑並軟腐,病斑為黃褐色,病斑環繞一週後幼苗折倒。並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蔓延。潮溼時土表及病部可見白色絮狀黴層。病情發展的快。
立枯病,主要發生在幼苗生長的中後期,病斑為黑褐色,葉片萎縮乾枯,立而不倒,稱為立枯,不產生白色絮狀黴層。
總之,立枯病和猝倒病都是真菌性病害,都是土傳性病害,作物苗期發生最多。注意苗床的消毒,種子的消毒,苗床溫溼度的調控,合理的密度。發病初期選擇合適的藥劑,噴霧加灌根,防止蔓延是關健。 -
3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立枯病是由一種叫做立枯絲核菌的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而造成的病害。多發生在作物苗期。主要為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初在莖部出現橢圓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漸凹陷,邊緣較明顯,擴充套件後繞莖一週,致莖部萎縮乾枯死亡,但不折倒。根部染病多在近地表根莖處,皮層變褐或腐爛。開始時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數日後枯死。早期與猝倒病相似,不易分辨,但後期病株不猝倒,病部具輪紋或不明顯淡褐色蛛絲狀黴,且病程緩慢,與猝倒病有別(子葉未凋萎但幼苗突然猝倒,致幼苗貼伏地面,溼度大時病株周圍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
立枯絲核菌可侵染黃瓜丶番茄、茄子、蠶豆、甘藍等多種作物,在生長期侵染可造成番茄莖基腐病等病害。
目前防治措施主要有:
(1)土壤消毒處理。在播種或移栽前可使用溴甲烷、石灰氮等密閉處理土壤,殺蟲殺菌。還可田間撒施敵克松、福美雙丶甲基託布津等殺菌劑防治。
(2)在發病前選用枯草芽孢桿菌等菌劑穴施或灌根,但應注意凡是使用活菌製劑防菌時,千萬不要與其他殺菌劑混用,或間隔時間短,還應防光曬,否則會導致菌劑失效。
(3)在發病初期可選用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丶惡黴靈丶噻呋醯胺丶井岡黴素等噴淋作物莖基部和根部,或者灌根,每穴3-5兩稀釋液。苗床每平方米用藥液2-3公斤。
回覆列表
立枯病又稱黑根病、爛根、腰折病。侵染幼莖莖基部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迅速擴充套件繞莖一週,縊縮變細,可出現莖基腐或根腐。防治:發病初期可用惡毒靈,乙蒜素,寧南黴素,多抗黴素腐殖酸銅,腐黴利,咪鮮胺,等交替噴霧灌根防治,間隔5-7天一次,連續2-3次由於農藥企業生產工藝,含量,隱性成份,所以請根據病情到當地經銷商尋求理想的殺蟲劑和更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