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灰羊兒

    隨著二戰結束,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在坦克技術發展、製造工藝方面不斷取得進步,上世紀50年代,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已經普及,坦克火控系統逐漸替代了早期簡易光學瞄準具,大大提高坦克命中精度。我們通常認為,獵殲式火控系統出現在第二代主戰坦克發展中後期,其出現大大縮短了坦克發現目標到發起打擊的反應時間,車長透過周視觀察發現目標,隨即將測定引數透過計算機共享給炮長,完成“獵”。炮長從主瞄準鏡中獲得射擊諸元,火控計算機控制炮口自動轉向目標,在完成彈種選擇,裝填,並再次確定射擊諸元后發射摧毀目標,完成“殲”。可以說二戰至今坦克火控技術的發展先後解決了看得見、打的準和打的快。鼠式坦克誕生在二戰末期,一度引發超重型坦克熱潮。但鼠式坦克並且沒有脫離時代的桎梏,其觀瞄和火控系統較之虎式坦克並沒有跨代的技術革新,那麼你提問中鼠式坦克炮塔上的突起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知道老式的坦克瞄準鏡是直瞄式的,需要在坦克炮塔前裝甲開光學視窗,這樣勢必影響炮塔正面的防護 ,也限制了觀察視場,因此現代坦克瞄準鏡都是潛望式即光學瞄準視窗設定在炮塔頂端,鼠式坦克正是採取了這一設計思路。

    T-34主戰坦克直瞄系統

    鼠式坦克(來自坦克世界)

    希特勒最後的“大玩具”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鼠式坦克的由來:二戰時期的坦克的技術發展比較快,戰爭本身就是武器發展的催化劑。但坦克的研製週期要長,坦克的技術進步相對而言比較緩慢,特別是坦克的觀瞄技術不是太重視。二戰時的坦克的改進主要是裝甲方面,技術也比較簡單,加厚裝甲。因此,德國出現了重量達到50噸以上的虎式坦克,虎王坦克和令人嘖舌的鼠式坦克。鼠式坦克的重量達到了188噸,採用了很多的新技術,比如,電力驅動。這麼重的坦克用電機驅動是世界首創。但鼠式坦克可不是電瓶坦克,而是由一千多馬力的發動機負責發電,然後驅動電機利用所發的電帶動驅動電機轉動。這樣做的目的是取消檔位設定,利用電動機的電力調整電機轉速。所以,鼠式坦克的駕駛乘坐比較舒適。但鼠式只造了兩個底盤一個炮塔,還沒來得及生產二戰就結束了。鼠式坦克的一些裝置並沒有安裝到位。鼠式坦克可以說是被蘇聯的T-35坦克給嚇出來的,德國知道蘇聯的T-35後,感到了壓力,因此,希特勒決定研究一款能打垮所有坦克的超級坦克,這就是鼠式。但鼠式可以說是一個實驗品,並沒有上過戰場。

    二戰坦克的觀瞄技術:二戰時坦克的觀瞄技術比較原始,並沒有什麼“獵-殲”技術,連最基本的彈道計算機都沒有。只是裝備了倍率瞄準鏡,具備簡單的刻度解算功能。二戰中的坦克瞄準鏡都裝備在炮塔內部,在炮塔的前部裝甲開口,瞄準鏡與火炮處於同一軸線上,利用火炮的仰俯其瞄準鏡也做仰俯運動,瞄準鏡的基線始終和火炮的中心軸線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保證瞄準射擊精度。二戰坦克的交戰具離比較近,基本上處於瞄哪打哪的距離,瞄準點的解算並不複雜。通常都是倍率型的,利用瞄準鏡的放大倍率進行直線瞄準,根據瞄準鏡的刻度密位確定射擊目標的瞄準點。二戰中的坦克不具備動—動射擊能力,只能採用靜—靜效果好,靜—動的效果就差很多,所以才近距離開戰,目的也是追求命中精度。

    二戰的觀瞄技術最新成果是紅外駕駛技術。因此坦克上按裝一個紅外大燈,需要時先開啟紅外探照燈,有了紅外光源,紅外尋的器才能看到目標。駕駛員,炮長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對目標進行打擊,但技術並不成熟。二戰德國的貂鼠2型自行反坦克炮,就按裝了紅外探照燈,像個大鼓一樣。見下圖。

    鼠式坦克車頂部是車長觀察鏡:鼠式坦克的體積非常大,長度12.14米,3.66米高,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鼠式坦克的瞄準裝置還是傳統的火炮軸線對稱瞄準鏡設計。瞄準鏡並不在頂部,而是在炮塔前部火炮平行的部位。其炮塔頂部是車長部位的觀察鏡通道,鼠式坦克的觀察窗並非一個,還有兩個稍小的觀瞄潛望鏡。由於鼠式坦克並沒有定型,始終處於實驗節段,其炮長觀察鏡無法判定型別,但是具備360°周視功能可以確定。也有人認為是車長觀察窗,而非觀察鏡,也就是需要車長把頭伸進卵型的觀察窗裡面去觀察。不過考慮到鼠式坦克高大的車體,結合觀察窗的大小,這種說法顯然有點不夠嚴謹。炮長觀察鏡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不會具備“獵—殲”功能,主要是對外觀察用的潛望鏡,可能具備倍率放大功能。(↓蘇聯坦克也具備這樣的觀瞄潛望鏡)以上是兔哥個人看法,觀迎指正,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慘敗夜早有預兆,一細節看出上野徹底決裂,第三盤寧王登場表情玩味,S9還能奪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