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633881188

    個人認為,一心不亂,這個心,指的是真心本性如來藏,由於這個真心本就清淨無為,因此,用我們的起心動念對比這個真心,就能做到一心不亂,因為真心是不生不滅的,而我們的肉身心和思想意識心是有生滅的,這就是觀照。一向專念,簡單的說,是用思想意識心專注佛菩薩名號或一些事物。深入的說,用唯識學來講,是用意根專注佛菩薩名號或一些事物,南無阿彌陀佛。

  • 2 # 無修正H

    有區別的

    一心不亂,而心是堅定的做某件事情對待感情是專一的。

    一向專念,而這個只是一種思想,說白了就是一種執著。但是隨時間這個東西會慢慢的放棄。

  • 3 # 囍狼狼

    一心不亂,一向專念,從唯心主義講,這兩個詞語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雖然大意相同,但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舉例來說:柳下惠坐懷不亂 ,那一心不亂這個詞可以來形容;柳下惠為啥能坐懷不亂,因為他已心有所屬,用情專一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一向專念來解釋,我的回答您看明白了嗎?

  • 4 # 土豆燉倭瓜

    一心不亂,指的是認真到了心入定的程度,比如修行者透過長期修行,不管外界如何吵鬧浮躁,都影響不了他,他一心不亂,已達到入定狀態。我們形容某人學習認真,也可以說,他學習的時候,一心不亂。就是比喻他認真學習到忘我的境界,一心不亂是刻意修行的結果,是事物發展結果的一個狀態

    一向專念,指的是一心一意做某事,或者修行者只念某個修行法門心咒,指的對某事某物的專一,比如,高三學生備考期間,男生小李暫時放下對女生小文的纏綿,一向專唸的備考,經過一個學期的衝刺複習,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一向專念,是正在修行,是事物發展的過程狀態

    綜上,兩個詞語都是狀態詞,一心不亂是結果的狀態,而一向專念是過程中的狀態

  • 5 # 心不顛倒819

    一心不亂是巜佛說阿彌陀經》裡: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唸佛唸到一心不亂,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唸佛唸到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其他任何念頭是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亂最淺的。唸到能伏住煩惱即見思煩惱又叫見思惑(見惑:身見,邊見,戒取,見取及諸邪見。思惑:貪,瞋,痴,慢,疑)不起現形,對境不亂。唸佛功夫又比較深了。唸到功夫成片和能伏住煩惱,一定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唸佛唸到見思煩惱斷,是事一心不亂最深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方便有餘土,相當於阿羅漢的境界。

    而理一心不亂也有淺深。若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破一品,則理一心不亂較淺。若無明煩惱全斷,是理一心不亂最深的。理一心不亂不論淺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生實報莊嚴土,是法身菩薩。

    一向專念。是巜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即《無量壽經》裡,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一向專念也分唸佛功夫淺深。

    然《彌陀經》與《無量壽經》是一部經,《彌陀經》略說,而《無量壽經》是細說。皆以深信,切願,持名唸佛為要。

    南無阿彌陀佛

  • 6 # 我要控技我技幾

    “一心不亂”出自《佛說阿彌陀經》,“一向專念”出自《佛說無量壽經》。

    單叢字面意思看,前者已達到入定的境界,遠遠高出後者。

    不過善導大師說,這兩者其實是一樣的,主要都是在強調要專注。

    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作《觀經疏》時得到諸佛為他證明所作無誤,一生渡去極樂之人無數,並且唸佛放光、極樂現前。因此我認為應該聽善導大師的,不用去糾結“一心不亂”和“一向專念”的區別,而是應該認為它們是同樣的意思,只是翻譯的人不同,所以用詞不一樣。

    要心一點都不亂,恐怕是沒幾個人能做到的,要是要求這麼高才能往生,那也不會“萬修萬人去”了,不少人看到這麼高的要求就會望而卻步。阿彌陀佛選擇這個渡人往生的方法,就是因為它簡單易行、要求極低。只要專心念佛,必定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 7 # 大智般若

    一向專念是方法,一心不亂是結果。最終的結果是入定。很可惜的是現在的淨土宗已經大部分的被日本本願法門帶偏了,只說相信阿彌陀佛就行了,根本沒有戒定慧。

  • 8 # 實秋

    一心不亂就像高考每門功課都考一百分,考上大學是一定的。但是每門功課都考七八十分也能考上大學呀。所以一心不亂指的是最高標準。我們散亂心念佛考七八十分也是能上大學的“也是能往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蝦池中的野雜魚藥上來還能喂龍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