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原巢縣)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三千多年。
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
周時為巢(伯)國地。春秋時為楚屬國。四至大致東到昭關(今屬含山縣),西至廬江,南達長江,北到巢湖。巢國多次被吳國所佔,《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公會吳於橐皋”,即今柘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巢國還楚。
秦統一後,置郡縣,今柘皋一帶為橐皋縣,今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設淮南國,領居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居巢改屬廬江郡(橐皋仍屬九江郡)。東漢橐皋歸逡遒縣(今肥東),居巢為劉般封國,稱居巢侯國。東漢末年,袁術佔據淮南,重立居巢縣。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居巢屬吳。二十二年曹操佔居巢,此後一直隸屬曹魏。西晉在原居巢境分設居巢、臨湖、襄安,隸屬廬江郡。南北朝設南豫州,領南礁郡;劉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居巢易名蘄,隸屬劉宋。蕭齊因之。南梁置合州,蘄所在的南譙郡屬之。
隋統一後,改合州為廬州。開皇元年(公元581年),襄安改屬廬江郡。據《隋書·地理志》載:襄安“有龜山、紫微山、亞父山、半陽山、白石山、四鼎山”。至此,今巢湖市東、西、北方位大致形成。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襄安為開城、扶陽兩縣,隸屬巢州。七年州廢,合兩縣名巢縣(巢縣一名,當始此),隸屬廬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為十道,巢縣屬淮南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州為郡,隸屬廬江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歸淮南軍領轄,次年廬江郡改為廬州,隨屬之。五代始屬唐。天?五年(公元908年)唐亡,歸吳。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屬南唐,歸昭順軍。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歸保信軍。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設無為軍,治所在巢縣城口鎮(今無為縣城),領巢縣、廬江二縣。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縣治設巢城(今巢湖市址)。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析巢縣南、廬江東置無為縣。至此,今巢湖市的四至基本確定。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升巢縣為鎮巢軍,屬沿江制置使司。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設無為路,鎮巢軍隸之。二十三年再稱巢州。二十八年,置巢州為縣。自此巢縣名至改置巢湖市前一直未變。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分天下為十八道,巢縣屬淮西道。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歸淮南江北行省。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吳設中書省,巢縣隸廬州府無為州。清廢州設府。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巢縣屬廬州府,歸江南左布政使轄;康熙元年(公元1667年)改屬安徽省,後屬安廬滁和道轄。
民國元年(1912)元月,巢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6月至民國17年8月屬安慶道,民國21年10月至民國27年7月屬第二專區,後改屬第五專區。民國27年10月25日改屬第三專區。民國28年元月改屬第五專區。
1949年元月13日,內定巢縣屬江淮解放區第五行政區,縣政府設柘皋鎮。4月21日改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2月4日,巢縣改屬蕪湖專區。同年縣政府遷至巢城。1958年8月7日改屬合肥市。1961年4月13日復屬蕪湖專區。1965年7月14日復設巢湖專區,專區駐巢城,巢縣隸屬之。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巢縣隸屬不變。1983年10月23日,省政府轉發國務院批覆決定,撤銷巢縣改置巢湖市,行政區域不變。1984年1月4日,巢湖市正式成立,仍屬巢湖地區。
巢湖市(原巢縣)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三千多年。
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
周時為巢(伯)國地。春秋時為楚屬國。四至大致東到昭關(今屬含山縣),西至廬江,南達長江,北到巢湖。巢國多次被吳國所佔,《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公會吳於橐皋”,即今柘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巢國還楚。
秦統一後,置郡縣,今柘皋一帶為橐皋縣,今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設淮南國,領居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居巢改屬廬江郡(橐皋仍屬九江郡)。東漢橐皋歸逡遒縣(今肥東),居巢為劉般封國,稱居巢侯國。東漢末年,袁術佔據淮南,重立居巢縣。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居巢屬吳。二十二年曹操佔居巢,此後一直隸屬曹魏。西晉在原居巢境分設居巢、臨湖、襄安,隸屬廬江郡。南北朝設南豫州,領南礁郡;劉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居巢易名蘄,隸屬劉宋。蕭齊因之。南梁置合州,蘄所在的南譙郡屬之。
隋統一後,改合州為廬州。開皇元年(公元581年),襄安改屬廬江郡。據《隋書·地理志》載:襄安“有龜山、紫微山、亞父山、半陽山、白石山、四鼎山”。至此,今巢湖市東、西、北方位大致形成。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襄安為開城、扶陽兩縣,隸屬巢州。七年州廢,合兩縣名巢縣(巢縣一名,當始此),隸屬廬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為十道,巢縣屬淮南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州為郡,隸屬廬江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歸淮南軍領轄,次年廬江郡改為廬州,隨屬之。五代始屬唐。天?五年(公元908年)唐亡,歸吳。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屬南唐,歸昭順軍。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歸保信軍。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設無為軍,治所在巢縣城口鎮(今無為縣城),領巢縣、廬江二縣。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縣治設巢城(今巢湖市址)。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析巢縣南、廬江東置無為縣。至此,今巢湖市的四至基本確定。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升巢縣為鎮巢軍,屬沿江制置使司。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設無為路,鎮巢軍隸之。二十三年再稱巢州。二十八年,置巢州為縣。自此巢縣名至改置巢湖市前一直未變。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分天下為十八道,巢縣屬淮西道。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歸淮南江北行省。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吳設中書省,巢縣隸廬州府無為州。清廢州設府。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巢縣屬廬州府,歸江南左布政使轄;康熙元年(公元1667年)改屬安徽省,後屬安廬滁和道轄。
民國元年(1912)元月,巢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6月至民國17年8月屬安慶道,民國21年10月至民國27年7月屬第二專區,後改屬第五專區。民國27年10月25日改屬第三專區。民國28年元月改屬第五專區。
1949年元月13日,內定巢縣屬江淮解放區第五行政區,縣政府設柘皋鎮。4月21日改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2月4日,巢縣改屬蕪湖專區。同年縣政府遷至巢城。1958年8月7日改屬合肥市。1961年4月13日復屬蕪湖專區。1965年7月14日復設巢湖專區,專區駐巢城,巢縣隸屬之。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巢縣隸屬不變。1983年10月23日,省政府轉發國務院批覆決定,撤銷巢縣改置巢湖市,行政區域不變。1984年1月4日,巢湖市正式成立,仍屬巢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