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青醫生
-
2 # 李青大夫
這位患者已經出現了糖尿病的兩大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而且兩大併發症已經到了終末期:視網膜剝脫、失明和慢性腎功能衰竭。
一般來說,血糖居高不下,5~10年就會出現糖尿病併發症,按照先後順序為: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和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其中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而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包括冠心病等。
這位患者,糖尿病40年,出現併發症並不稀奇,但究其原因,絕不僅僅是飲食控制不好的問題,出現如此嚴重的併發症,肯定是藥物治療沒有跟上,或者用藥了沒有將血糖達標,而且對心血管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等也沒有很好控制。
一、對待糖尿病,人們有許多誤區,常見的有:
1、過分強調飲食控制而忽視藥物治療
糖尿病治療包括飲食控制、運動和藥物治療,飲食控制是一個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而且臨床上發現,許多糖尿病患者,即使嚴格的飲食控制也無法將血糖控制達標,此時藥物治療仍是控制糖尿病的最主要措施。
許多患者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不敢用藥,其實,和糖尿病的危害相比,降糖藥的副作用微乎其微。把血糖控制達標,不出現併發症才是硬道理,擔心副作用而不敢用藥是因噎廢食。
此外,糖尿病人不能成為清教徒,得了糖尿病什麼都不吃是錯誤的。
2、只注重控制血糖而忽視了血壓、血脂的控制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高血糖無疑是重要因素,但高血壓、高脂血症與高血糖三者共同危害才是根本原因。只盯住血糖的變化,只注重血糖控制而忽視另外兩個危險因素的控制,往往是事倍功半。治療糖尿病理想的結果是,將血壓、血糖、血脂等全部控制達標。
二、這個患者應該怎麼辦?
1、一般來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是不可逆的,積極治療的目的是遏制病情進展,不要讓病情繼續加重,並避免發生心腦血管併發症。
2、飲食控制當然好。但是,40年的飲食習慣,60歲以上的年紀,強迫其改變飲食習慣一是不人道,二也是很難做到。倒不如在適當飲食控制的基礎上重視藥物治療,透過藥物將血糖控制達標。
3、同時嚴格控制血壓、血脂達標。
-
3 # 醫聯媒體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很多本來喜歡的食物都要少食甚至戒口了,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控制飲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些患者甚至認為無需節制飲食,血糖過高時透過胰島素和降糖藥物調節就可以了,然而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樣會導致血糖驟升驟降,嚴重損害機體。
除此之外,逢藥三分毒,過多服用降糖藥會帶來副作用,還可能形成藥物抗體。糖尿病患者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藥物治療和飲食控制缺一不可。控制飲食並不意味著要節食,患者透過少食多餐的方式,既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和能量,又不會導致餐後血糖增加過快。如果實在感到飢餓,可以用低熱量高纖維的蔬菜代替高熱量的油脂等食物,高纖維的食物可以減慢消化速度,從而緩解飢餓感。
控制飲食也不意味著不能吃甜食了,在血糖穩定的情況下可以少量吃甜食。患者應該按照不同的階段制定幾個降糖目標以及每天的食譜,每達成一個小目標就對自己進行一次獎勵,不斷自我激勵,持之以恆。糖尿病患者要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它會給人體帶來很大的傷害,造成腎、心臟、心腦血管等的嚴重損害,還會帶來高血壓、高血脂、腦梗塞等併發症,在發生急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還有可能導致死亡。
同時也要對治療過程有信心,積極配合醫生,謹遵醫囑,必須認識到控制飲食是暫時的,康復後健康生活是美好的,健康是一切活動的基礎。
指導專家:惠麗超,副主任醫師,錦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從事內分泌臨床工作15年,擅長糖尿病等內分泌科常見疾病的診斷。
回覆列表
成人有決定自身健康選擇的絕對自由,按照統計,糖尿病如果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器官功能損傷,預期壽命會明顯縮短。在這種狀況下,怎樣吃怎樣治療是病人的自由。不過如果能保證腎功能衰竭到終末,需要透析的時候不透析,以及堅決不試圖佔用腎移植名額,需要住院的時候也堅決不住院,也不麻煩身邊的人放棄工作和休息時間來照顧自己,這樣會顯得更道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