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驚龍軒

    如果要形容油畫和攝影的關係,應該更像是一對非親生的兄弟。雖然一直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卻又極力撇清與對方的關係,互相都要裝出不待見的樣子。

    從資歷上來說,18世紀20年代才出現的攝影技術當然無法與歷史悠久的油畫藝術相提並論,但是攝影技術的出現事實上對油畫藝術造成了很大沖擊,油畫界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小弟”既感到好奇,又有一種本能的排斥。

    在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要完成一幅寫實逼真的肖像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只能為少數貴族階層服務。這一點與中國古代的情形差不多,沒有相當地位的人要想擁有自己的畫像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一種情形,就是犯事被通緝時可能會有畫像貼出來,這當然不是什麼值得慶幸的事。由此可以想見,那時的畫師該是如何的備受尊寵。

    但是攝影技術就這樣不合時宜地出現了,幾分鐘的顯影過程便能讓普通大眾也能在照片中看到自己真實逼真的影象。從某種程度而言,照相機取代了肖像畫家的某些工作。攝影對繪畫產生了實質性的衝擊,引起了畫家心理上的極大落差,甚至充滿了焦慮和恐慌。

    那時,一位法國藝術家在談及攝影時說道:“從今天起繪畫死亡了。”

    事實上,攝影出現後,繪畫不僅沒有“死亡”,還在開始的階段保持著一種密不可分的曖昧關係。那時,照片上的形象和畫布上的形象可以相互快速交流,以至於現在無法判斷和辨析出這種轉換。攝影師作假畫,畫家則利用照片打草圖。各取所需,雖然談不上水乳交融,倒也算關係融洽。

    可是,隨著攝影技術的不斷髮展,攝影師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藝術層面的追求。這對於始終保持著優越感的畫家而言,當然是很難容忍的。及至今天,繪畫和攝影已然成為少有交集的兩個藝術門類。

    雖然攝影技術從繪畫手中接過記錄現實的功能,同時也讓畫家重新思考繪畫作為一種再現媒介的本質,對某些繪畫型別(如肖像畫)和繪畫風格產生了影響。

    19世紀,以馬奈、莫奈和杜尚等人為代表的一批法國畫家對作畫方式和認知方式進行革新,思考如何能夠像攝影一樣捕捉大自然中瞬息萬變的光影變化。打破傳統作畫方式,完全拋棄畫室,走入自然作畫,最終催生了影響深遠的印象派畫風。

    及至今天,諸如冷軍等超寫實畫家,掌握著令人歎為觀止的油畫寫實技法,同時賦予了自己的藝術思維,完全無視攝影藝術的存在。而更多的攝影工作中開始被稱為藝術家,他們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創造力,包括把攝影作品拍出油畫效果。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很難想到我的這組配圖都是來自英國攝影師喬恩·保羅的攝影作品。和冷軍他們超越攝影技術的超寫實油畫作品一樣,這些攝影作品同樣在挑戰著油畫藝術的魅力呈現。

  • 2 # 詩夜城主

    題主所問:“現在攝影也能拍出油畫般的效果,油畫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如果從時間工作效率來講,油畫的確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原因很簡單,不管一幅油畫從開始到完成要花費多長時間,總之,攝影拍攝一張照片的時間都要比油畫的時間少的多,按一下快門,幾秒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攝影能拍出油畫般的效果,油畫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開篇雖然提到從時間工作效率來講,油畫是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從藝術價值的角度來講,油畫依然有存在的必要,關於油畫藝術的價值那就非常多了,比如,學習創作一幅油畫的過程,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而這些能力可以開啟人的智慧之門,

    更主要的是,學習油畫藝術的門檻要比學習攝影藝術的門檻低的多,因為畫筆、畫紙的成本要比攝像機的成本低的多,這是很現實的事情,學習任何藝術都是要花錢的,一門人人都可以參與的藝術,必定是一門生命力很強的藝術,學習油畫成本很低,但意義很大,

    讓油畫依然有存在的必要的理由有很多,或許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油畫與攝影之間的關係,並沒有任何商業利益上的衝突(同是藝術,而不是商品)我畫我的油畫,你攝影你的照片,產品屬性依然完全不一樣,因為創作工具不一樣,也沒有技術上的優勝劣汰,並不是說,高畫素的照相機會代替低畫素的照相機。

  • 3 # 稻草人影像坊

    無論是油畫,還是攝影,最終呈現給受眾的,不是表達形式,而是“作品”。

    攝影確實不能基本做到仿成油畫的外在筆觸形式,但難以達成油畫中營造的作品內涵。

    雖然,我也是一名攝影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款寶馬X1效能怎麼樣,1.5T和2.0的耗油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