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戰場上,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分別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兩個方向,對日本發起攻擊。
但一根筋的日本人並不打算投降,局勢越不利,他們越發瘋狂,高喊著“玉碎”的口號,誓與美華人同歸於盡。
他們甚至還想出了自殺式進攻這一慘絕人寰的方式。
麥克阿瑟為了儘快逼近東京,更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想出了一個絕招。
有意思的是,據說他想出的這個絕招是從青蛙捕食上得到的靈感,因此取名為:蛙跳戰術。
之所以採用避實就虛的越島式進攻,實屬無奈之舉。
一、“絕對國防圈”。
一年前,日軍大本營還叫囂著兩線作戰,一方面東進,尋找機會與美太平洋艦隊決一死戰;另一方面南下,佔領斐濟、新幾內亞和澳洲。
結果一年過去了,他們在中途島、瓜島以及南太平洋方面島嶼上屢戰屢敗,損失慘重。
如今別說東進或南下,連自保都成了大問題,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反擊速度和規模,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現在必須修改戰略方針,改進攻為防守。
尤其加強“絕對國防圈”的決戰力量,特別是防空力量。
它以馬里亞納群島為核心,防線長達6400公里。
過去,他們採取的是攻勢戰略,大量兵力投入前線作戰,僅用少量的警備部隊進行內部防守。
但現在局勢已經變了,這麼大的範圍,無數個島嶼,全部都要守住,以他們當前的人力物力,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只能保住重點,忽略其他。
以阿留申群島為例,從地理位置上看,它緊鄰美國的阿拉斯加,特別是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作為攻擊美國北翼的跳板,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必須堅守。
但問題在於,阿留申群島靠近北極圈,終年朔風凜冽,冰冷刺骨,無法作為空中巡邏的基地。
所以,只有選擇自然條件稍好的基斯卡島。在島上立了牢固的軍事設施,佈下重兵。而與之相比,阿圖島的軍事設施就遜色多了,機場只建了不到1/3,也沒什麼防禦工事和防空火力。
日本提出的所謂“絕對國防圈”,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二、“蛙跳戰術”
美海軍左思右想,決定先拿阿圖島開刀。
它沒有基斯卡島的威脅那樣大,進攻相對容易,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斷基斯卡島的補給線。
和事前預計的完全一樣,島上僅有的2500名工兵,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直到戰鬥快結束時,最後殘餘的150名工兵發起自殺式的“玉碎”攻擊,才稍微給美軍帶來一點點震撼,但也只停留在精神層面而已。
阿圖島丟失後,基斯卡島上的日軍如臨大敵,他們集中全部精力準備和來犯之敵決一死戰。
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美軍圍而不攻,壓根兒就不派一兵一卒上島,每天只是轟炸和炮擊,把島上的補給線給斷個一乾二淨。
這下日本人可急了,在荒無人煙的北極圈上,沒有給養,飢寒交迫計程車兵恐怕連一個晚上都撐不過去。
結果,距離發動進攻不到10天,基斯卡島上的日軍便灰溜溜地主動撤走了。
美軍幾乎兵不血刃,便收復了阿留申群島。
三、越島攻擊,屢試不爽。
“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損失一兵一卒,卻達到了戰略上的目的,讓美軍嚐到了甜頭。
也真實地反映了“越島攻擊”的精髓:越過敵方防守最為嚴密的島嶼,先攻佔防守相對薄弱的地方,然後用海空兵力加以封鎖,使對手因為缺少給養而“自生自滅”,直至被“活活餓死”。
這樣一來,不但減少了自己人的傷亡,而且對打擊對手計程車氣,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美軍故伎重施,越過重兵佈防的寇朗班加臘島,去進攻幾無防守的佛拉拉佛拉島,輕鬆佔領後,立刻實施對前者的海空封鎖。
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建立的據點,就這樣“活活被餓死了”,憋屈的日本人只得再一次選擇放棄。
後記
曾經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言,說中國的《孫子兵法》在西點軍校裡風靡一時,從教官到學生,人手一冊,成為軍官們的必修書之一。
我們暫且不管這個傳言是真是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蛙跳戰術跟2500年前孫武所著《兵法》裡的“避實就虛”如出一轍。
隨著美國戰時體制的建立,各種武器源源不絕地被交付到前線,加之採取了正確的戰術,他們在太平洋上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也隨之加快了反攻節奏、擴大了反攻規模。
在太平洋戰場上,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分別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兩個方向,對日本發起攻擊。
但一根筋的日本人並不打算投降,局勢越不利,他們越發瘋狂,高喊著“玉碎”的口號,誓與美華人同歸於盡。
他們甚至還想出了自殺式進攻這一慘絕人寰的方式。
麥克阿瑟為了儘快逼近東京,更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想出了一個絕招。
有意思的是,據說他想出的這個絕招是從青蛙捕食上得到的靈感,因此取名為:蛙跳戰術。
之所以採用避實就虛的越島式進攻,實屬無奈之舉。
一、“絕對國防圈”。
一年前,日軍大本營還叫囂著兩線作戰,一方面東進,尋找機會與美太平洋艦隊決一死戰;另一方面南下,佔領斐濟、新幾內亞和澳洲。
結果一年過去了,他們在中途島、瓜島以及南太平洋方面島嶼上屢戰屢敗,損失慘重。
如今別說東進或南下,連自保都成了大問題,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反擊速度和規模,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現在必須修改戰略方針,改進攻為防守。
尤其加強“絕對國防圈”的決戰力量,特別是防空力量。
它以馬里亞納群島為核心,防線長達6400公里。
過去,他們採取的是攻勢戰略,大量兵力投入前線作戰,僅用少量的警備部隊進行內部防守。
但現在局勢已經變了,這麼大的範圍,無數個島嶼,全部都要守住,以他們當前的人力物力,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只能保住重點,忽略其他。
以阿留申群島為例,從地理位置上看,它緊鄰美國的阿拉斯加,特別是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作為攻擊美國北翼的跳板,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必須堅守。
但問題在於,阿留申群島靠近北極圈,終年朔風凜冽,冰冷刺骨,無法作為空中巡邏的基地。
所以,只有選擇自然條件稍好的基斯卡島。在島上立了牢固的軍事設施,佈下重兵。而與之相比,阿圖島的軍事設施就遜色多了,機場只建了不到1/3,也沒什麼防禦工事和防空火力。
日本提出的所謂“絕對國防圈”,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二、“蛙跳戰術”
美海軍左思右想,決定先拿阿圖島開刀。
它沒有基斯卡島的威脅那樣大,進攻相對容易,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斷基斯卡島的補給線。
和事前預計的完全一樣,島上僅有的2500名工兵,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直到戰鬥快結束時,最後殘餘的150名工兵發起自殺式的“玉碎”攻擊,才稍微給美軍帶來一點點震撼,但也只停留在精神層面而已。
阿圖島丟失後,基斯卡島上的日軍如臨大敵,他們集中全部精力準備和來犯之敵決一死戰。
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美軍圍而不攻,壓根兒就不派一兵一卒上島,每天只是轟炸和炮擊,把島上的補給線給斷個一乾二淨。
這下日本人可急了,在荒無人煙的北極圈上,沒有給養,飢寒交迫計程車兵恐怕連一個晚上都撐不過去。
結果,距離發動進攻不到10天,基斯卡島上的日軍便灰溜溜地主動撤走了。
美軍幾乎兵不血刃,便收復了阿留申群島。
三、越島攻擊,屢試不爽。
“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損失一兵一卒,卻達到了戰略上的目的,讓美軍嚐到了甜頭。
也真實地反映了“越島攻擊”的精髓:越過敵方防守最為嚴密的島嶼,先攻佔防守相對薄弱的地方,然後用海空兵力加以封鎖,使對手因為缺少給養而“自生自滅”,直至被“活活餓死”。
這樣一來,不但減少了自己人的傷亡,而且對打擊對手計程車氣,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美軍故伎重施,越過重兵佈防的寇朗班加臘島,去進攻幾無防守的佛拉拉佛拉島,輕鬆佔領後,立刻實施對前者的海空封鎖。
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建立的據點,就這樣“活活被餓死了”,憋屈的日本人只得再一次選擇放棄。
後記
曾經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言,說中國的《孫子兵法》在西點軍校裡風靡一時,從教官到學生,人手一冊,成為軍官們的必修書之一。
我們暫且不管這個傳言是真是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蛙跳戰術跟2500年前孫武所著《兵法》裡的“避實就虛”如出一轍。
隨著美國戰時體制的建立,各種武器源源不絕地被交付到前線,加之採取了正確的戰術,他們在太平洋上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也隨之加快了反攻節奏、擴大了反攻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