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暮雨夜行歸何處
-
2 # 盪漾飛劍
我認為不會也沒有可能一統中原。原因有一下三點:
第一,打仗比拼的是綜合國力的高低,比拼的是地盤的大小,是後勤的多少。蜀國雖然地處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但那也只是人均糧食儲備高於其他地方而已,總量來相比的話,跟魏國根本就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根本沒有可比性,一旦進入戰備狀態,蜀國很容易就會被拖垮,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為了在有生之年,憑靠自己的謀略為蜀國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不僅人均糧食多,總得糧食更多,可惜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諸葛亮遇上了一輩子的對手司馬懿,結果沒有熬過司馬懿,最終只能病逝五丈原,嗚呼哀哉!諸葛亮一去世,宛若蜀國沒有了大腦,原本瘦弱的蜀國憑藉大腦的靈光還可以勉強與強壯的魏國抗衡,現在大腦一片空白,只能是輸得一塌糊塗。
第二,古代打仗更加註重兵力的多少,你率領一萬精兵強將,我手裡有百萬辣雞隊伍,相信我,輸得一定是你,一百個人站著讓你砍,你都會累死的,更何況是一百個手裡拿著各種武器計程車兵,蜀國地盤太小,根本養活不了多少人,士兵就更少了,正因為如此,蜀國一直處於“窮兵黷武”的狀態,如果不是四川物產豐富,早就崩盤了,蜀國如果一直待在四川,那最終也會磨掉雄心壯志,變成一個安樂王,因此蜀國不斷的想要進行擴張,但是無奈,一出去就是被群毆的局面,面對十數於自己的軍隊,不管是誰都只能飲恨啊!只能輸,輸得一敗塗地!
第三,打仗更是考驗人才的時候,沒有人才治理軍隊,軍隊根本發揮不出戰鬥力,甚至還有可能互相制肘;沒有人才處理政務,那國家一定是一團糟。因此,打戰打的也是人才的儲備,人才哪裡來?第一靠國家培養,但是那個時候根本沒有科舉制這一說,因此人才大多數來自於書香門第,私塾,士子,國家的地盤小人才也就少,人才的多少與國家的人口總量成正比,人越多出現人才的機率就越大,國家越大,人才越多,戰鬥力越強,國家整體實力越強,反之,則國家越小,人才越少,戰鬥力也越弱,國家整體實力每況愈下,最終只能被大國吞併,蜀國國土遠遜色於魏國,因此,蜀國最終被魏國消滅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綜上,我認為,如果在諸葛亮死後,魏延繼續北伐依然不能統一中原。
回覆列表
根本不可能的,不是說魏延的能力不好,反而魏延軍事能力其實是超強的。從一件事兒就可以看出:之前劉備剛打下漢中,當時大家都覺得他會選擇張飛來駐守漢中,張飛當時也覺得大哥會把這個重地交給自己,但是劉備卻出人意料的把這樣一個軍事重地交給魏延去駐守,而且魏延做的也很好,之後曹操多次進攻漢中都是無功而返,魏延居功偉至。那麼魏延那麼厲害,為什麼會說他不可能帶兵北伐成功啊?原因是當時西蜀的條件真的不允許。
第一: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無功而返?我們細細地思考其深層原因其實就是蜀道太險,糧道難做,諸葛亮多次無功而返要不是因為兵糧不足、要不就是糧道被斷。諸葛亮,治國搞內政的高手,終其一生都沒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魏延也夠嗆能解決。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兵糧的問題都還沒解決,那就更不用提進軍中原,匡扶漢室了。
第二:西蜀內部的問題魏延解決不了。之前的諸葛亮內政軍事一手攬,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能力,更大的一方面也是劉禪的信任和朝中大臣和國內百姓的信服。所以諸葛亮才能多次傾盡全國的部隊北伐。諸葛亮一死,根本沒人能有他那麼大的影響力,魏延更不必說,連一個楊儀都沒鬥過,那裡還指望他能鬥得過朝中大臣,要的來北伐重任啊。堂堂的蜀漢後期頂樑柱姜維,智勇雙全不還是被人逼得去沓中屯田嗎?
第三:西蜀地盤小,人口少。經濟實力更本不足以支援他進軍中原,一統天下,這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根本的,同時也是最殘酷的!
還有,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險棋,你長途奔襲,如果人家守將,就是閉門堅守,面對這個長安重城,你怎麼辦?就算真的能拿下長安,但是,你怎麼守?區區五千兵將,就算能拿下長安,你怎麼憑藉這些兵力撐到諸葛亮帶大軍來匯合?這個計策太懸危,可行度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