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看愛思考

    六歲那年淘氣,把一顆給爺爺奶奶準備作壽材木料弄倒了,由於身體瘦小被旁邊的土牆擋住了。而沒有被大木料砸傷,不足一米高的土牆成功的救了我的命。

  • 2 # 理性科普者

    有趣而又有意思的問題,孩童的情趣"蜂擁而至"。

    我們這一代是出生在祖國最困難的時代,見證了祖國的苦難、發展和輝煌。孩童時代,最盼望的就是過年或過節,有豐盛的大餐,有嶄新的衣服,有期盼的電影,有快樂的鄉村文化,有親朋好友的上門祝福。

    記憶最深的還是過年的氛圍。"過了臘八就是年"。大人們忙,準備過年的年貨,以食品為主的年貨,從臘月初八以後,一直到臘月二十八,做掛麵,醃製各種臘貨:臘肉、臘腸、臘魚,進入二十四以後,到處飄過油炸元宵的香味。常聽見大人們說:"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忙如‘二一添作五',正月初四、初五,肚子吃得積鼓鼓,過了十四和十五,還是一樣苦"。

    孩子們忙,準備過年喜慶的物品,製作一個火柴槍或者火藥槍,向大人們要錢也不會受到拒絕,錢用來購置火藥槍的材料,用來貯備火藥和編炮,用來看電影,用來購玩具。壓歲錢能夠給5元或10元已經是不錯了,壓歲錢只是在大年三十吃年夜飯時才發,第二天壓歲錢還要上交,意思只是一歲壓一歲,年年健康不生病!

    很有情趣的還是拜年,吃過年夜飯,孩子們在大人的諄諄教誨下,挨家挨戶的拜年,每到一家,口中都說大人們教好的祝福語,主人最多每個人發二個糖果或二塊切糖或二支香菸,食品歸自己,香菸要上交給父母,因為孩子是不允許抽菸的。高興的時刻還有二件事情,早晨起早撿拾自家和別人家門前未爆的"開門炮",大人們教訓:撿拾編炮時不能亂說,"一個沒有"!不說或者說很多,給別人家一個好兆頭。吃過大年初一的雞湯麵,孩子只做二件事情,重複除夕晚上的拜年外,就是玩編炮了。也真是奇怪了,大人們根本不需要考慮孩子玩編炮的危險,不像現在,一天到晚都是孩子安全,反而安全事故頻發,關在"籠子"中的孩子,他哪知道那些是安全的,那些是不安全的。

    大人們的拜年方式還基本上保持到現在,只是內容和層次上了檔次,過去的一些陳規陋俗漸漸地被淘汰了,但感覺過年的氣氛在漸漸地遠離我們,即使每年有春節晚會,也拉不回過去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心情。

    我懷念過去的年,原汁原味的年,津津有味的年,團團圓圓的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媳關係不好。是丈夫責任大?還是媳婦責任大?還是婆婆責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