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沉相殷

    搶平民百姓的糧食,平均分配手中的餘糧,試圖突圍,向上級求援,最後是迫不得已時投降,傅作義在涿縣沒有糧食吃了閻西山有不救他,傅作義就投降了

  • 2 # 我單身我快樂3

    這要看被圍的時間,能不能突圍與主力會合,作長久防守還是迅速突圍,怎麼突圍這就要看這支被圍的部隊指揮官如果運用敵人的弱點和把握時機還有救援部隊能不能及時到達,還有就是所剩餘的物資能堅持多久,

  • 3 # 牛頭馬面兩鬼

    被敵軍合圍的軍隊,補給中斷,這個過程中如何保證士兵不餓死?行軍打仗,其實拼得就是人命,勝利都是不怕死的將士拼出來的,戰場就是人吃人,非常殘酷的。但是不管用什麼方法活下來,就會有希望突圍出去,就能等到援軍到來,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第一步,把全軍所有餘糧各連隊綜合一下,按人頭規範分量,儘量少吃,能活命就行。

    第二步,這些食物就只能靠大自然,挖野菜,草根,樹皮,昆蟲,等等大自然中能吃的全部弄回來。

    第三步,如果真的實在沒有吃的,從敵軍屍體開始吃,到後面戰友自己獻出生命。其實這種事情在古今戰場中都有發生,要活命,保持戰鬥力,顧不了那麼多了,能活一個算一個,活著就是希望。

  • 4 # 棍哥觀史

    如果在古代戰爭中,糧草補給中斷後對軍隊威脅是很大的,如何保障軍士的飲食問題是穩定軍心的重要因素。曹操曾在官渡之戰相持階段,軍中糧草匱乏,士氣低迷,曹操多次書信荀彧打算退回許都。若非許攸投奔,透漏烏巢軍機,曹操恐難戰勝袁紹;明朝李如松率軍援朝抵抗日寇,若非焚燬日寇糧倉,恐難扭轉戰局。糧草如此重要,斷糧之後又該如何應對呢?

    軍糧類別

    農耕地區,在宋代之前,大米和小麥並非主要糧食產物。而小米的種植技術成熟,產量高,儲存年限長,成為糧食主要來源,小米成為主要的軍糧。在宋朝之後,隨著大米和小麥大範圍推廣和種植技術成熟,產量也得到很大提高,逐漸取代小米成為百姓和軍中的主糧。

    除了主食,軍隊在富庶的時期,肉類是必不可少的軍需物資,雁、鵝等家禽會隨軍作為食物補充,牛羊類也會由後勤補給的人員源源不斷的送往前線。酒是軍中另外一個重要的補充,不僅可以起到禦寒的作用,也是提升士氣的工具。

    遊牧地區,遊牧民族作戰風格與農耕地區不同,常以游擊戰的方式進行作戰,食物補充也以牛羊肉乾、乳酪、馬奶、羊奶為主,最著名的就是成吉思汗的鐵騎,無論征程多遠,總是揹著肉乾和乳酪,糧食問題幾乎不是什麼難事,另外蒙古軍作戰有一人兩馬的出征模式,目的是永續性的奔襲遊擊,在糧食危機時,馬肉也能成為補充。

    軍糧危機的解決“兵者,詭道也。”——孫武

    戰爭是可能發生任何突發情況的,如題所說,軍隊被圍與斷糧,都是主帥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事情。如果遇到糧食危機,一般會採取以下方法解決:

    (一)就地取材

    如果軍隊尚有控制力和機動性,通常在控制範圍內就地取材,發動士兵挖野菜、摘野果、捕捉野味,河湖旁邊且能捕魚為食,《三國志》中有載,袁紹糧草被焚燒後,軍隊以桑椹為食,袁術兵敗後,軍隊被圍困,以捉河蚌為食;但軍隊沒有這樣操作的條件和環境就會選擇劫掠控制範圍內的百姓,戰爭如此殘酷,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哪怕是自己勢力的百姓,也會劫掠一空以保障軍隊供給。比如董卓死後失去了糧食來源的西涼軍將洛陽洗劫一空;明朝的關寧鐵騎入內地鎮壓農民軍時也將富戶和百姓作為搶劫的物件,這些百姓按說都是自己勢力的人民。

    (二)宰殺牛馬

    馬是古代戰爭中相當寶貴的資源,不僅是騎兵這一重要兵種的工具,更是軍隊戰略戰術的有力支撐。而牛也是軍隊運輸糧食和輜重的重要資源。不到萬不得已,馬和牛是不會輕易宰殺的,但在危急時期,主帥也只能犧牲掉牛馬牲畜來換取士兵的戰鬥力,戰爭畢竟是以成敗來論功績的,資源的犧牲也是為戰爭做服務的。

    (三)以人為食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這種超出常理事情看似難以理解,但面對飢腸轆轆,尋求一線生機的將士來說,以戰死的同伴或者敵人為食就成了最後的辦法。長平之戰白起包圍趙括以後,趙括軍中就有自相殺食的現象。唐朝張巡死守孤城時也用了這個辦法解決糧食中斷的問題。更為甚者,五胡亂華時期沒有斷糧的情況下,也以殺降作食的事件。

    戰爭時殘酷的,斷糧是恐怖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今和平發展的時代,維護國家和平穩定才是長久之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亞迪元燃油版這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