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有 9個兒子
長子趙元佐 楚王
次子趙元僖 昭成太子 三子趙恆 宋真宗 四子趙元份 商恭靖王 五子趙元傑 越文惠王 六子趙元偓 鎮恭懿王 七子趙元偁 楚恭惠王 八子趙元儼 周恭肅王 九子趙元億 崇王
趙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趙德崇,宋太宗趙光義長子,宋真宗趙恆同母兄,母為元德皇后李氏。
趙元佐稟性聰明機警,歷封衛王、楚王,後被廢為庶人,宋真宗時復封其爵位。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趙元佐為江陵牧,增加趙元佐的食邑。天聖五年(1027年),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歲,其子趙允升繼嗣,追贈河中牧、鳳翔牧,追封齊王,諡號恭憲,陪葬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潞王。後又改封魏王。
趙元僖(966年―992年),初名趙德明、趙元祐,宋太宗趙光義次子。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封廣平郡王。次年,進封陳王。雍熙年間,任開封尹兼侍中,進封許王,加中書令。病卒,追贈皇太子,諡號恭孝,性沉默寡言,為開封尹五年,政事無失。
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恆。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恆親征,雙方會戰距都城東京三百里外之澶州,局勢有利於北宋。但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同意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為條件,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趙恆在位後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恆也沉溺於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恆駕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諡號為文明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永定陵。後累加諡至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趙恆好文學,善書法。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即出自他的《勵學篇》,其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有《御製集》三百卷 ,今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詩》錄其詩二十二首 。
趙元份(969年-1005年):宋朝皇族,宋太宗第四子,商恭靖王,初名趙德嚴。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出閣讀書,改名趙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
趙元傑(972—1003),字明哲,初名趙德和,北宋藏書家、宋太宗趙光義第五子。
趙元偓(977—1018),字希道,鎮恭懿王,是宋太宗的第六子,字希道,為人厚道、寡言,曉音律。端拱元年出閣,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徐國公。
楚恭惠王趙元偁(981-1014)宋太宗第七子。初授檢校太保、右衛上將軍、涇國公。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王,進檢校太傅。後從祀陰,加兼中書令,為鎮南、寧國軍節度使,旋拜太保。病座贈太尉、尚書令,追封曹王,諡恭惠,後改封蔡王。撰有集三卷,筆札一卷,真宗為之作序,藏於秘閣。
趙元儼(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太宗時期封周王。據《宋史》記載:八大王“元儼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八大王在朝內外、國內外、宗室內外、民間百姓中,老幼婦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稱他“八大王”。
崇王趙元億,太宗趙炅九子。早亡,追賜名,封代國公。治平中,封安定郡王。徽宗即位,加封崇王。
宋太宗有 9個兒子
長子趙元佐 楚王
次子趙元僖 昭成太子 三子趙恆 宋真宗 四子趙元份 商恭靖王 五子趙元傑 越文惠王 六子趙元偓 鎮恭懿王 七子趙元偁 楚恭惠王 八子趙元儼 周恭肅王 九子趙元億 崇王
趙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趙德崇,宋太宗趙光義長子,宋真宗趙恆同母兄,母為元德皇后李氏。
趙元佐稟性聰明機警,歷封衛王、楚王,後被廢為庶人,宋真宗時復封其爵位。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趙元佐為江陵牧,增加趙元佐的食邑。天聖五年(1027年),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歲,其子趙允升繼嗣,追贈河中牧、鳳翔牧,追封齊王,諡號恭憲,陪葬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潞王。後又改封魏王。
趙元僖(966年―992年),初名趙德明、趙元祐,宋太宗趙光義次子。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封廣平郡王。次年,進封陳王。雍熙年間,任開封尹兼侍中,進封許王,加中書令。病卒,追贈皇太子,諡號恭孝,性沉默寡言,為開封尹五年,政事無失。
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恆。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恆親征,雙方會戰距都城東京三百里外之澶州,局勢有利於北宋。但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同意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為條件,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趙恆在位後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恆也沉溺於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恆駕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諡號為文明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永定陵。後累加諡至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趙恆好文學,善書法。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即出自他的《勵學篇》,其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有《御製集》三百卷 ,今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詩》錄其詩二十二首 。
趙元份(969年-1005年):宋朝皇族,宋太宗第四子,商恭靖王,初名趙德嚴。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出閣讀書,改名趙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
趙元傑(972—1003),字明哲,初名趙德和,北宋藏書家、宋太宗趙光義第五子。
趙元偓(977—1018),字希道,鎮恭懿王,是宋太宗的第六子,字希道,為人厚道、寡言,曉音律。端拱元年出閣,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徐國公。
楚恭惠王趙元偁(981-1014)宋太宗第七子。初授檢校太保、右衛上將軍、涇國公。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王,進檢校太傅。後從祀陰,加兼中書令,為鎮南、寧國軍節度使,旋拜太保。病座贈太尉、尚書令,追封曹王,諡恭惠,後改封蔡王。撰有集三卷,筆札一卷,真宗為之作序,藏於秘閣。
趙元儼(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太宗時期封周王。據《宋史》記載:八大王“元儼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八大王在朝內外、國內外、宗室內外、民間百姓中,老幼婦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稱他“八大王”。
崇王趙元億,太宗趙炅九子。早亡,追賜名,封代國公。治平中,封安定郡王。徽宗即位,加封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