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張松與法正兩人的情況不大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二人都是有才能的人,又都覺得在劉璋手下懷才不遇。

    張松是益州成都人,今四川成都人,官至益州別駕(相當於現在的省委秘書長),位高權重,張松其貌不揚,但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張松在劉璋手下做官,常常感到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為什麼張松這樣想?

    因為張松的頂頭上司益州牧劉璋能力不足,而作為下屬的張松卻很有才能,張松的很多見解和建議劉璋不能理解,而且張松認為劉璋守不住益州,所以張松有意引進一位雄主主政益州。

    張松最初認為曹操可代替劉璋,赤壁之戰前,張松奉命去許昌見曹操,但卻不被曹操禮遇,受到冷落,張松懷恨曹操,於是勸劉璋結交劉備。

    為什麼是劉備?

    因為當時僅存的諸侯中,曹操在北方,又被張松懷恨,張魯在漢中,與劉璋是世仇,孫權離的太遠,而馬超、韓遂被曹操攻打,只有劉備所在的地盤離益州較近,並且劉備有取益州的心願。

    更重要一點是:劉備素有仁義之名,是漢宗室之後,雄才大略且雄心壯志,正是張松與法正尋找之人。

    張松與法正一合議,決定選劉備入主益州。

    法正是陝西眉縣人,出身名門士家,因為饑荒法正與同郡好友孟達一起投靠劉璋,而劉璋闇弱,又不會用人,法正很久才當上個縣令,之後被封為校尉,法正真正覺得懷才不遇。而張松又是法正的好朋友,二人閒聊時,都覺得劉璋不行。

    公元211年,曹操欲徵漢中張魯,劉璋害怕曹操藉機攻打益州。於是向手下問計,張松建議請劉備入蜀,並讓法正、孟達出使劉備。法正經與劉備見面後,認為劉備雄才大略,是一位可輔佐的諸侯,於是背地裡和張松一起密謀投降劉備。

    張松與法正對劉備並不是素不相識,而是一步步熟悉,在接觸劉備後兩人更加認為值得投靠。

  • 2 # 四川達州人

    這有深刻的綜合因素。

    張松,益州世家出身。法正,關隴世家。

    三國是世家社會。益州也是如此,但張松法正各有碼頭,雖然兩人私交不錯。

    最初,劉焉入蜀,依託賈龍等本地人掌握政權後就開始清洗益州本地世家,憑藉的基礎力量是外來戶的東州士集團(吳懿李嚴為首),畢竟跟隨劉焉入蜀人員不多。

    所以,劉焉劉璋政權與後期的劉備集團執行是一樣的國策,團結一切外來戶,壓制本地世家以統治益州,這就也包括東州士、關隴派、返回系(比如王平)、西涼系(比如馬超)、劉焉劉璋本系(比如龐曦)等。

    當然,劉備集團還有核心主力的原從派系,以諸葛亮為首的荊襄士集團,以魏延為首的荊州土豪(這就是劉備用魏延,而諸葛亮壓制魏延的原因所在。可憐的魏延,劉備死後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

    張松作為益州本地世家,當然不滿劉璋這個壓迫自己的最大頭目,出賣劉璋是必然。而最初張松想投靠曹操,被羞辱才轉向劉備。

    為何法正也要出賣劉璋?

    天下局勢變換,外來戶支援劉璋政權,當然也可以支援劉備。

    關隴派(以法正孟達為首)不看好能力不足的劉璋能夠生存下去,寄希望在劉備頭上也是順理成章。因為在出賣劉璋的操作中,劉備同樣是宗親,更能迷惑劉璋。

    而所有距離益州最近的兩大勢力,一是佔據長安的曹操,二就是荊州劉備。張松法正當然是沒得選。

    最終,同是外來戶的劉備,也只能聯合東州集團及關隴派,而不可能支援益州世家。

    最後,說一點陰謀論。

    張松出賣劉璋,為何證據到了張肅手上?

    個人認為,可能是關隴派某人的陰謀。

    張肅如果不向劉璋舉報張松,則證據就可能直接丟給劉璋,借劉璋的手去砍殺益州世家的代表—張秦兩大家族。

    即便張肅舉報而暫時保全張家,但張松這個得到劉備信任的本地世家也被剷除了—法正在劉備獲勝後任蜀郡太守,劉備為穩定局勢也曾任命張肅,但隨後就被法正挑撥,想起張松因為張肅舉報而死就棄用張肅,導致張肅過後事在《蜀書》中無記載。也有傳說,法正用為張松報仇的名義對張肅全家滅口。

    不論張肅是否被法正殺掉,益州頂級豪門的張家都遭到重大的打擊,連續失去張肅張松兩個代表人物後被迫蟄伏,而益州世家的整體損失當然也是極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月22日